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山居杂笔     
我住的这个地方叫金顶山,是贵阳市的北城,所有的楼房和街道,连同行走的人,都在山上。我不知道这山为什么叫金顶山,我的窗外150米远就有一座高过我窗子的山峰,那山顶修了一个酷似碉堡的玩意,估计是战争年代留下的。有点儿慵懒的贵阳人遗忘了它,人们都在各自的生活里,逛街呀,工作呀,会朋友呀,没有谁愿意往历史里去看。于是,它就和山上的树啊草啊一起沉默着。  相似文献   

2.
儿时的玩伴     
正在我儿时一起玩耍的小伙伴中,有一个令我印象比较深的男孩姓"邓"名"小平"。他当然不是那位大家都熟悉的伟人,而只是一个很普通的乡下男孩,20世纪50年代未出生在苏中农村,父母都是普通农民,没有多少文化。那个时候,农村信息十分闭塞,他的家人以及左邻右舍很少有人知道中央领导有一位叫邓小平的。所以,当他要上小学时,父母就给他起名为"邓小平",这与他们家庭中同辈人的名字是相匹配的。比如,他的大哥叫邓惠平,二哥叫邓忠平,  相似文献   

3.
刘仪 《人大建设》2013,(12):34-35
栋栋高楼排列整齐,水泥路面宽阔整洁,配套设施一应俱全……这不是城市里的高档住宅小区,而是荥阳市的新型农村社区。“以前,俺家住的是三问平房、两孔土窑洞,出行得爬坡上岭,种庄稼‘靠天收’。现在,住上了宽敞明亮的楼房,生活还有保障,和城里人没啥区别了。”说起搬进新社区的感受,崔庙镇的方淑花乐得合不拢嘴。  相似文献   

4.
二子     
二子是我前几年在公安局体验生活时认识的一位警察朋友。当时,我只知道他叫二子。因为大家都这么叫,派出所的巡逻队的连分局来的头儿都这么叫他,所以,我也管他叫二子。二子脾气不错,走到哪儿都是笑呵呵的,中等个儿,白净脸庞,就是眼睛不大,也不是双眼皮,身材稍有...  相似文献   

5.
我叫刘德华。1961年我在一个农村出生,那里叫大埔,香港(的)一个非常非常久的一个地方。我真的小时候,我发觉我是很有钱的,我家里有孔雀,我家里有超过两百只的猪,有我数不尽的鸽子,然后我们还有很多地。我看过很多很多年轻小朋友没看过的东西,我从小就知道有电视,我从小就知道有录音磁带,我都(收藏)过很多很多好的东西。  相似文献   

6.
邻居徐奶奶去儿子那儿住了,把自己住了一辈子的小瓦屋租给了一个乡下姑娘开发廊。两天后,这个眉眼清秀、脸盘俊俏、身腰挺耐看的姑娘自己用红漆在屋门前墙上写上“小芳发廊”,我和妻才知道她叫小芳。“小芳发廊”开张了,就一张座椅、一面壁镜、一只煤炉、一条长木凳和理发刀剪。可就是这个寒窑一般的发廊,每天都有20多个人前来理发,小芳忙得整天不露头影。妻的二弟也开发廊,而且开在市面上,但门可罗雀,濒临倒闭。一个乡下姑娘凭什么把这么多人吸引过来?我和妻决定认真观察一下。一个周末的早饭后,妻走进‘小芳发廊“,边和小芳聊…  相似文献   

7.
到苏州去,那儿的朋友说到周庄去看看,住上一夜,我说好啊,朋友问,是住“土”的还是住“洋”的宾馆?我说,当然是“土”的。 周庄是公认的寻梦好去处。 碧波倒影,净窗把盏,小船矣乃,菜花飘香,坐看这江南古镇风情,得胸中渣滓尽化、清风劲送之乐。可以说,大多数人,踩着这青石古街,望着小桥流水,都会冒出这么个念头:如果能到这儿来好好住上一阵,休养生息,那该多好啊!我是苏州人,曾在苏州呆了21年,还从未去过周庄,现在远居他乡,乡思肯定是不会淡的。 到了周庄,我才知道自己选择的正确,“洋”宾馆全被挡在了周庄古镇的…  相似文献   

8.
什么是社会主义?──学习邓小平关于社会主义的完整论述沈宝祥十余年来,邓小平一再提出,我们的经验教训有许多条,最重要的一条(有时说“最根本的一条”),就是要弄清楚什么是社会主义,如何建设社会主义。他说:“什么叫社会主义,什么叫马克思主义?我们过去对这个...  相似文献   

9.
邓小平亲自推开对外科技合作的大门 记者:今年是改革开放50周年,50年前,改革开放总设计师邓小平率团出访美国,打开了中国改革开放的大门。可以说,中国的改革开放是从科技领域开始的。我知道,您作为方毅副总理的秘书是出访的随员之一,可否介绍一下当时出访的背景?  相似文献   

10.
小时候.大人和孩子们都叫我“大雨”。当时.我无法搞懂怎么会有这么个名字,只能理所当然又稀里糊涂地答着应着。很多年以后我才知道。这个名字是接生婆给起的。因为我出生时。整整下了七天七夜的大雨,泛滥的天津海河使无数的百姓遭殃。然而,接生婆所起的本是“大禹”之名,取的是大禹治水之意.并非通俗易懂的“大雨”。三十年后.当我赴浙江绍兴。恭恭敬敬地拜谒了气势磅礴的禹陵,才知道我是多么不配“大禹”之名.我实在是太渺小了。好在我远离故土多年,没什么人知道也没有人再叫这“大禹”的小名了。  相似文献   

11.
透堡的故事     
透堡与我老家马鼻紧挨着,过去两地曾经同属一个乡镇,因此,透堡对我并不陌生,我们那里人管它叫“透街”,不叫透堡。小时候不知是怎么回事,长大后才知道原来这里面有个故事。  相似文献   

12.
今年上小学3年级的女儿开学的第一天从学校回来。像是发现了新大陆似的在我面前叫道:“爸爸,我们的老师是一位老爷爷.而且前不久还搬到我们小区里来住了。”  相似文献   

13.
网络的神秘性,不仅仅在于你看不见我,我看不见你,它的魅力我不说你也知道.没有人知道你是一条狗,此话已够酷的了,但一个很另类的女孩说出的话更具杀伤力:没有人知道你是一条母狗.所以,在网上她叫络腮胡子.  相似文献   

14.
贡山独龙族怒族自治县丙中洛乡怒族妇女给我留下的印象是,人品正、道德美、吃苦耐劳,对人耿直、热情、好客。记得初次我和同伴去到寨里,住在双拉办事处一户怒族农家中。他家三口人,男主人叫六丁,女主人叫香丽,他们有一个天真活泼的女儿。男主人的汉语讲得非常流利,知道我们是远方客,非常热情地招待我们,并不时地打听山外的情况,了解信息。因为闭塞,除了从书报上知道一些信息外,他们就很难知道更多的东西了。女主人香丽很不管我们的事,她一直在火塘旁边转,只是不停地用眼睛瞅瞅我们,有时友善地笑一笑。不一会,她双手捧着一碗…  相似文献   

15.
在中国音乐家协会河南分会举办的“黄河之滨”音乐会的郑州市郊区农村的一次演出中,一位古稀老媪听了著名女高音歌唱家叶佩英独唱的《我家住上了小楼房》后,拄着拐棍走上土台子,拉着叶佩英的手,亲切地说:“闺女,你唱的都是俺村里的事,俺家就住上了小楼房.”在叶佩英多年演唱生活中,不止一次碰到类似的激动人心的场面. 叶佩英已四十九岁,有一副好嗓子.她中等身材,性格开朗,活泼,健谈,从小就  相似文献   

16.
故交     
我与章先生的交往是因着祖父的平反的事宜。七几年我和祖母因为祖父平反的事情去南京找到了章先生 ,章先生说 :“你们写个东西 ,我递给有关中共统战部。”很快特函就到了芜湖 ,给平反了 ,补发了在“文革”中扣发的工资。1 987年爱人去北京出差 ,我们一家三口都去了 ,我们安顿好旅社 ,就去地安门辛安里拜访章先生。章先生和章师母非常热情 ,叫我们马上去退了旅社住到他们家 ,他叫他的怀孕临近生产的女儿回中关村婆家去住 ,叫我们住他的女儿的房间。我有一点不好意思 ,我讲 :“是不是我和爱人分开住。”他哈哈大笑 ,他讲 :“我们不忌讳这个事…  相似文献   

17.
“做官”与“做工作”□果然“文化大革命”结束后,在决定恢复邓小平同志职务的一次中央全会上,小平同志曾恳切地说过这样的话:“我出来工作,可以有两种态度,一个是做官,一个是做点工作。我想,谁叫你当共产党员呢。既然当了,就不能够做官,不能够有私心杂念,不能...  相似文献   

18.
我来抓科技工作蛮好50年代初期,聂荣臻身体有病。1956年10月,经过近3年的休养,聂帅的身体有所恢复。此时,党的八大已召开,并制定了发展经济的路线,国家需要聂帅这样的德高望重的老同志来负责某个方面的工作。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务院常务副总理邓小平来到聂荣臻家,告诉聂帅,党中央决定请聂帅出来工作,有三种方案请聂帅自己拿主意。聂荣臻与邓小平是留学法国勤工俭学的同学,又是四川老乡,两人都知道中国最需要科学技术和强大的知识分子队伍。聂帅稍一沉思,对邓小平说:“我对科学技术感兴趣,我们国家太落后了,我来抓科…  相似文献   

19.
邓小平﹃黄山谈话﹄中关于社会主义本质的思考叶海源邓小平对“什么是社会主义”这个问题最早的论述,国内比较一致的看法,认为是在1980年4月12日。当时邓小平同志说:“不解放思想不行,甚至包括什么叫社会主义这个问题也要解放思想。经济长期处于停滞总不能叫社...  相似文献   

20.
《乡音》2007,(4)
□有一种自卑叫自信,有一种跌倒叫爬起。(这位同学是新时代的哲学家)□没有自尊的脖子,无法支撑自信的头颅。(我想知道怎样的脖子叫做“有自尊的脖子”!)□没有背景,就奔前景。(乍一看不知道在说什么,仔细一想似乎有点针砭时弊的意思……但再想又不知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