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1 毫秒
1.
从严格意义上说,所谓中国发展模式,是指1978年中国实行改革开放以后在保持政治稳定的前提下实现经济快速增长的发展模式。其主要特征是市场经济与一党领导的威权政治相结合。中国发展模式的形成有历史的必然性。它是中国共产党人坚持走自己的路,探索适合中国国情发展道路的结果。它有可能成为西方模式和苏联模式之外的、具有持久生命力的第三种发展模式。  相似文献   

2.
曹文振 《南风窗》2010,(14):64-66
一个国家的外汇储备并不是越多越好,这样虽然面子上好看,但并没有实际意义,反倒容易受制于人。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和国际形势的转变,中国自己的国民已经越来越不能从这样的发展模式中受益,反倒可能因为输入型通货膨胀而深受其害。  相似文献   

3.
美国兰德公司的政治学家埃文·梅代罗斯最近参加了日本一个机构举办的座谈会。他在座谈会上说,虽然中国大量增加了国防开支,但这并不能预示中国以后的发展方向,或者说不能预示中国想要利用新的军事力量做什么。中国寻求将来成为何种力量?预测中国的这个意图并不能只看它的军费预算以及人民解放军的现代化程度,否则会导致错觉。这位美国的中国问题专家对与会者说:“观察这个国家的行为同样很重要……中国正在发生的情况还有很多。”  相似文献   

4.
南书房     
《南风窗》2010,(8):100-100
<正>《治理中国——从革命到改革》【美】李侃如博士著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0年1月版李侃如博士不仅是美国当代著名的中国问题专家,也是在中国政治研究领域学识最渊博的美国学者之一,他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目前美国中国学研究的水平。作者认为,中国经济增长中科技含量和资源使用效率较低,如何进行模式调整是中国的第一个挑战;经济发展与环保的矛盾是第二个挑战;第三个挑  相似文献   

5.
中国国有大中型企业改革的关键不在于所有制改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关于中国国有大中型企业的改革,目前国内外有两种对立的观点。一种观点认为,中国要维持其经济的快速发展,必须将这些企业私有化。另一种观点则主张,要正视国有企业所面临的问题,但鉴于国有大中型企业在中国经济发展中的巨大而不可替代的作用(正是它们支撑了中国私有企业的发展),不能将之私有化。英国学者迪伦·萨瑟兰在他2003年出版的《中国的大型企业和晚近工业化的挑战》(Sutherland.Dylan,China's Large Enterprrises andthe Challenge of Late Industrialization,RoutledgeCurzon,2003)一书中持后一种观点,他提出对中国国有大中型企业的改革至关重要的不是所有制改革,而是创建和维持有规模效益、符合晚近工业化发展要求的大企业,建立动态比较优势;以所有制改革为名将国有企业拆散是与客观规律背道而驰的。下面将该书第二章的主要内容摘译如下。  相似文献   

6.
4月12日,日本首相小泉纯一郎在博鳌亚洲论坛上发表演讲时说,他不认为“中国的经济发展是个威胁”,他是第一个这样说的日本首相,这与日本国内的主流舆论相反。小泉这样说,在外交场合不刺激中国当然是一个原因,更重要的,小泉其实认为,说“中国威胁”抬高了中国的地位,他不愿意面对中国成为亚洲地区经济大国的现实。  相似文献   

7.
谁来对利益集团说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注意利益集团一说利益集团,人们总说:某些……“某些“是哪些?对诸侯经济、部委利益、新兴企业家、中产阶级等利益集团问题,量化精确的东西很少,在国家信息中心检索也是徒劳。中国人对中国的敏感问题,总能以中国人的小聪明来对付过去。著名经济学家厉以宁很早就注意到利益集团的问题。他在《转型发展理论》中说:“利益集团是一个不明确的概念,它是以经  相似文献   

8.
媒体     
《南风窗》2010,(15):8-8
<正>1如何对付中国的金融实力?【美】《外交事务》7/8月本文作者肯·米勒是上海世博会美国馆的馆长,也是美国国务院国际经济咨询委员会的成员。他认为中国无与伦比的金融实力虽然令西方困惑,但中国不断增加外汇储备的做法,给其他国家带来的好处远大于中国自己:中国发展经济的做法使自己变成了一个不平衡的巨人,外贸的大发展带来了大量外汇储备。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靠廉价劳动力和廉价资本所带来的高效率,在世界市场上长驱直入。  相似文献   

9.
当下和今后一个时期将决定中国经济也许是10年左右的增长模式。有三个因素同时出现在一直处于良性增长的中国经济进程之中。首先是以宏观调控带来的集中于城市化进程方面的建设控制;其次是由于股市低迷带来的融资渠道问题;最后是近期人民币汇率机制改革带来的产业调整。在这样三大因素同时出现的情况下,放在中国政府、社会和企业面前的是一个关系到下一步发展的巨大问号。  相似文献   

10.
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建立和完善符合我国国情的社会福利制度的任务已经提上日程。积极应对国际金融危机,改变经济增长方式,推动我国向内需型社会转化的要求使这项工作更加刻不容缓。如何从我国的经济发展水平和历史文化传统等实际情况出发,借鉴国外的研究成果,吸取东西方各国的经验教训,建立有中国特色的社会福利模式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重要课题。最近,中国社会科学院拉丁美洲研究所所长郑秉文研究员向本刊发表了他对这个问题的想法。  相似文献   

11.
《南风窗》2016,(9)
正很多人大概不会承认自己是一种心理动物。我在加拿大政治哲学家查尔斯·泰勒的一篇文章《消极自由有什么错》中,看到一个很好玩的信息。故事背景很长。但我简单交代:西方思想界长期以来,有两种观点:"积极自由"和"消极自由",他们友谊的小船说翻就翻,而且"消极自由"那帮人,总是喜欢把对方理解为就是扭曲、变形的那种版本,比如一提"积极自由",好像就是"极权"什么的。手法类似于有人要证明中国人长得矮,他会无视姚明和  相似文献   

12.
随着我国对外开放政策的不断推进,对外开放程度不断提升,中国的经济走出国门,有了更好的发展机遇,强有力的政策支持是我国经济发展的不竭动力.但经济发展的同时,势必会带来更多不同的经济问题,因此对于经济全球化的国际形势,不同的经营模式应运而生,为了更好地稳定市场,我国必须做出一些改变和探究.面对市场中出现的参差不齐的经济纠纷...  相似文献   

13.
中东欧社会转轨30年是其社会发展模式全面转轨的30年,各国在政治民主化,经济私有化、市场化,对外关系的西方化方面取得了不同程度的成绩。但是,转轨也引发了诸多问题,这不仅反映在各国均呈现的政治极化、经济独立性受损、社会财富分配不公、疑欧主义兴起、民族主义泛滥,还表现为各国社会发展程度的显著差异。考察中东欧转轨30年的成效,可以得出的启示有:社会转轨是一个持续的过程,法律、制度框架的变革可以短期内实现,制度的巩固却需要长期的历程;政治民主化和经济发展程度之间的关联性并不强,政治民主并不能在短期内带来经济繁荣;转轨的前提与转轨后果之间存在着较强的关系,政治稳定性与经济发展也存在着密切关联,政府稳定性越强,转轨之路越平坦,成效也越好,而政治分裂和政权动荡则会使社会发展遭受曲折乃至发生严重衰退。  相似文献   

14.
美刊《当代中国杂志》2006年2月号刊登了中美经济与安全评论委员会首席经济学家托马斯·I.帕利题为《中国发展模式的外部矛盾:出口导向型增长与全球经济萎缩的危险》一文。文章认为中国目前所实施的出口导向型增长模式是不可持续的,应该转向国内需求导向型的增长模式,以达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作者虽然从维护美国国家利益的立场出发来探究这一问题,但其观点确有借鉴意义。文章主要内容如下。一、中国当前发展战略的局限性:相互对立的学说在过去的20年,中国创造了经济发展的奇迹。近5年,中国的国内生产总值(GDP)和出口增长十分迅速。即使是…  相似文献   

15.
李北方 《南风窗》2007,(4):54-57
让没有消费能力的人有能力,让有消费能力的人有信心.这是中国转变发展模式——进而让内需代替投资和出口、让内需在中国经济舞台上唱主角的必出之策。不过,现在只能说,距离消费拉动中国经济的时代还有不短的路程。  相似文献   

16.
石勇 《南风窗》2013,(26):88-90
2013年,"土豪"的大众话语狂欢,是一种高级版本的"弱者的武器"。在一场命名游戏中,中国社会确实"被土豪化"了。准确地说,中国社会的文化心态="屌丝化"+"土豪化"。一个在社会中低层,以及底层挣扎谋生的人,无论他是写字楼白领、服务业职员、小生意人,还是农民工,在粗鄙的权贵、富人阶层面前,今天还能有什么心理优势吗?利益分配的食物链,也就是心理的食物链—当拥有强大的政治资本和经济资本的人在利益上吃定大众时,在心理上当然也吃定了。但回答是:有。战场转移到了文化  相似文献   

17.
中国经济改革2 0多年,俄罗斯改革十几年。坦诚地说,比较双方的经济改革成就,俄罗斯相去甚远。人们对中国改革可以有不同感受,但是有一点应当肯定:中国的经济体制改革已经取得了推动经济发展的长足进步。2 0 0 0年,中国的GDP相当于1 989年的2 93%。相比之下,同一时期,俄罗斯只达到5 7 3% ,捷克为94 7% ,乌克兰为44 3% ,波兰为1 1 7 8%。谈到中国经济体制改革在过去2 0多年的成就,我们必须承认,无论社会的实际经济表现还是经济发展模式的生存能力,中国都遥遥领先于俄罗斯。我们认为,中国市场转轨的理论模式,在一定条件下,可以有选择地,并以…  相似文献   

18.
高层声音     
赵义 《南风窗》2010,(16):10-10
<正>温家宝:高技术是买不来的国务院总理温家宝近日在陕西西安就经济发展情况进行调研。温家宝十分关注新材料的研发情况。他特意考察了西北有色金属研究院。温家宝说,当今世界正在进行着一场新的科技革命,其中一个重要的领域就是新材料技术,在这方面我们有着自己的优势。要永远记着,高技术是买不来的,必须靠我们自己。  相似文献   

19.
不破哲三是日本共产党的资深领导人、理论家。他在2003年出版的《马克思的“科学观”———21世纪的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①一书中,对中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提出了自己的看法。现将其主要观点介绍如下。一中国正在探寻“通过市场经济建立社会主义”的道路。日本正处在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中期,日本共产党希望在日本阶段性地实现社会主义,其过程将是通过“市场经济”或是“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的结合”来建立社会主义。这是历史的新发展,同时也是科学社会主义面临的新的理论和实践问题。中国是一个13亿人口的大国,目前正处于经济高速增长期并…  相似文献   

20.
沙伦德拉·D.夏尔马是美国旧金山大学政治学教授,他在美刊《当代历史》2006年4月号上发表了题为《面临挑战的亚洲巨人》的文章。该文对中国和印度的经济发展进行了比较研究,指出中国沿袭的是以制造业为导向的发展模式,而印度则采用了以服务业为导向的发展战略。文章还进一步指出了两国经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以及哪些经验可以相互借鉴。文章内容如下。中华人民共和国和印度,这两个居住着近2/5世界人口的亚洲巨人,长期以来就是比较的对象。如同以往,今天经济依然是人们关注的焦点。60多年前,当这两个国家同样面临着经济落后、贫困和文盲等巨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