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2.
邓小平提出的“四有”新人理论是社会主义的理想人格,它是在继承中国历史文化传统的基础上结合马克思主义的先进理论发展形成的科学的理论。  相似文献   

3.
西方人格理论关注个体;中国儒释道的理想人格是圣贤仙佛,是社会理想与集体价值的体现;马克思追求的理想人格是自由全面发展的人,强调个人理想与社会理想的统一。借鉴这些理想人格思想中的合理因素,在当代青年理想人格的培育过程申,理想人格的价值取向应体现真善美的统一,理想人格的实现途径应注重自愿与自觉、自律与他律、德育与才育和重义与趋利等四个方面的统一。  相似文献   

4.
《论语》中包含了孔子博大精深的理想人格理论。孔子所设计的“内圣外王”型的入世型人格形象,包含了对“仁、义、礼、智、信”的全面追求,他所提出的“学”、“思”结合的理想人格实现途径也具有深刻的现实意义。但如果从现代的角度去审视孔子的理想人格理论,不难发现其在包含积极意义的同时,也有着消极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追求仁义,“学为圣贤”是儒家的普遍追求。他们注重内在修养,追求高远,看重社会责任的担当。他们认为要实现道德理想,应当明确自己的理想,磨练坚强的意志,学会取舍,不断注重内养和积累。学习儒家道德理想,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引导青少年磨练意志、修养心性,从而引导其追求较高的人生目标。  相似文献   

6.
本文对孔子的理想人格--“君子”作了全面剖析,指出“君子”在孔了学说中占枢纽地位,从道德自觉性、品德情操、修已治人等角度探讨了“君子”的本质,并正确的揭示了“君子”学说是中国封建社会中宗教不发达和具有中国特色的人本主义的起源之一。  相似文献   

7.
从中国哲学史的背景看,毛泽东和邓小平的理想人格观都属于平民化理想人格的范围.毛泽东提出了共产主义实践型的理想人格观,邓小平则以"四有"为核心对理想人格作了当代的新界定.共同的"平民化"致思趋向,理论产生的巨大感召力和社会影响,以及对社会价值系统的有效改进,这些构成了他们的理论的诸多相同相通之处,但是,由于社会背景、理论来源以及个人风格等的差异,也使得他们的理论具有一些相异之处,并展现出较为明显的发展轨迹.  相似文献   

8.
生活于战国时期的孟子,将士的精神与儒家的圣人理念相结合,提出了自己的理想人格观。他从性善论的立场出发,指出“圣人与我同类”,作为其理想人格观的人性论基础。通过化约道与势的紧张,孟子的理想人格观最终落实为内圣与外王合一、士的精神与儒家圣人理念合一的“圣之时者”。  相似文献   

9.
孔子之学以“仁”为根本,“成仁”乃其理想,仁既体现了仁道的原则,同时又为理想人格提供了多重内容。“仁”的学说存在着许多历史足迹,但它那种积极的价值取向无疑可以给现代人提供某种人格理想上的启示。  相似文献   

10.
马克思的理想人格思想可以理解为:在理想社会的基础上,以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为根本价值追求,以个性的全面展示为基本内容,并按照美的规律来建造的全新的理想人格模式。其基本观点可以归纳为以下三个层次:(一)以人的全面发展作为最高价值目标,主张以全面的方式占有自己的本质;(二)尊重人作为个体即独一无二的独特性存在,倡导自由个性的全面展示;(三)迈向理想人格的重要途径:对主体进行美学改造和审美提升,按照美的规律来建造自己。马克思理想人格思想的当代价值:(一)把人作为发展的出发点和归宿,实现了发展观从以物为本向以人为本的价值转换,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提供了新的视角;(二)遵循真、善、美价值原则、实现人的社会性和个性相统一的自由个性塑造,对社会主义新人培育提出了新的要求;(三)创造实现理想人格的社会条件,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构建提供了新的启迪;(四)为美好理想而奋斗,为实现人的自身完美指明了新的方向。  相似文献   

11.
孔子关于理想人格模式塑造的学说 ,主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一、发愤立志 ,笃行实践 ;二、仁智并进 ,全面发展 ;三、敢于负责 ,乐于奉献 ;四、拒绝平庸 ,追求不朽。这些论述至今仍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旺盛的生命力 ,值得我们在塑造现代理想人格模式 ,培养社会主义“四有”新人等方面加以汲取和借鉴。  相似文献   

12.
在本世纪中叶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是中国人民现阶段的共同理想。共同理想是共产主义理想的一个阶段,为此要大力培养社会主义新人。理想在塑造现代人格的过程中,具有内在机制功能。共同理想在个体现代人格形成和发展中起着客观条件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逍遥游》是《南华经》中的第一篇,也是庄子的代表作品。“逍遥游”,即游于逍遥之境。这是庄子幻想的一种不依赖任何条件而存在的一种绝对自由。庄子认为,人们之所以难以做到逍遥游,除了受客观条件的限制外,还要受到因生死、贵贱、贫富、得失、荣辱等的牵累而产生的个人主观上的限制。于是,庄子主张,要逍遥就要摆脱主客观的一切限制,使身心得到彻底的解放。能做到这一点的只有“真人”“至人”“圣人”,而这便是庄子最推崇的理想人格。  相似文献   

14.
马克思主义的理想人格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八荣八耻”是对马克思主义理想人格的继承和发扬。“八荣八耻”体现了社会主义道德规范的本质要求。现阶段,要用“八荣八耻”作为塑造社会主义社会理想人格的价值导向。  相似文献   

15.
解决工业经济时代人格危机的关键 ,在于彻底摒弃那种物化的单向度的人格模式 ,铸塑一种兼备科学与人文精神、体现人与自然协调发展的理想人格 ,知识经济时代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实施、现代科学的综合化趋势、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的互相融合 ,为形成这种理想人格提供了现实基础和条件。  相似文献   

16.
对一个民族来说,其人格理想的形成是一个初步萌生、逐步演变、基本定形并进一步发展的无限的动态的进化过程。传统中国社会的人格理想定形于春秋战国之际,有其历史的必然性。一方面,中国文化经历了原始文化和夏、商、周三代的发展,已有了完备的统治结构和典章制度,为人格理想的定形奠定了社会基础。另一方面随着生产力的发展,  相似文献   

17.
马克思、恩格斯在提出共产主义的社会理想时,也提出了共产主义的人格理想,即自由个性,也就是全面自由发展的人,并把人的全面自由发  相似文献   

18.
贾西安 《工会论坛》2005,11(4):81-82
社会主义理想人格教育是我国学校道德教育的根本目标,社会主义理想人格在本质上决定了新时期学校道德教育的价值目标,确立培养理想人格的价值目标是学校德育创新的内在必然。确立社会主义理想人格教育为新时期高校的德育目标与价值定位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9.
教育应注重培育和提高学生的主体性,承认和尊重受教育者的主体人格,使学生在掌握优秀文化的基础上学会学习、学会创造,从而促进社会的发展与进步.关注学生的主体性发展,构建主体性教育,发挥教师的人格力量,是新时期教育改革发展的客观要求.  相似文献   

20.
嵇康的人格境界观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嵇康的人格境界观是倾向于“自然”的。这是他思想中最本质的东西。但基于社会现实之上的现实人格境界观却始终使他处在矛盾体中。随着政治环境的恶化,他的两种人格境界观在激烈地碰撞。为了内心平衡,嵇康独特地但又悲剧性地选择了“超越”。为此,他付出了生命的代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