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马尼拉专电 6月6日至7日,东盟6国和中国、美国、苏联、日本、南朝鲜、加拿大、澳大利亚、新西兰等17个国家和地区的70多名代表在马尼拉举行“东盟以及亚太地区安全合作前景”研讨会,探讨世界形势对亚太地区的影响,谋求在本地区90年代安全合作前景问题上取得共识。会上,美国、中国、日本和苏联等四国代表分別就亚太地区安全问题提出了各自的看法,表明了各国的立场,东盟国家的代表也发表了各自关于安全合作的意见。东盟:交叉、双边安全合作模式东盟6国(泰国、马来西亚、新加坡、菲律宾、印度尼西亚和文莱)代表认为,东盟目前奉行的交叉、双边安全合作模式是确保东盟这个非军事联盟、乃至整个地区安全稳定的一个重要因素。除印尼外,目前其他5个成员国都在东盟内部或同其他大国拥有双边安全合作协议。由于6国在“最大外来威胁”上没有共识,因此,东盟无意于建立一个“联合安全盾”,也无意于推进三边以至多边安全合作。东盟认为,成员国内部各自的不稳定因素是东盟目前最大的威胁。东盟应该扩大成员国双边国防安全合作,扩大同亚太其他大国的合作。亚太地区依然充满着冲突的隐患,如边界领土争  相似文献   

2.
《瞭望》2010,(42)
<正> 2004年,首届中国-东盟博览会举办。中国和东盟双边贸易额提前一年实现了1000亿美元的目标。2007年双边贸易额提前三年实现2000亿美元的目标;2008年双边贸易额达231 1.2亿美元,同比增长13.9%;2009年双边贸易额为2130.1 1亿美元,降幅明显低于同期中国对全球贸易的下降水平。2010年上半年,双边贸易额达到1365亿美元,同比增长55%,超出同期中国进出口增幅1 1个百分点,博览会已成为经贸促进的重要平台。  相似文献   

3.
日本力求掌握东亚区域经贸合作主导权东盟经济部长会议8月23日在吉隆坡结束。日本当晚在与东盟举行双边磋商之后,正式提出了对建立东盟与中日韩和印度、澳大利亚、新西兰建立“10 6”自由贸易区的建议。从此前和现在透露出来的信息看,日本提出该构想意在通过从FTA(自由贸易协定)到“东亚EPA”(“东亚经济伙伴关系协定”)的多元化策略,实现日本“掌握主导权”、控制“东亚区域合作战略制高点”战略理念。  相似文献   

4.
东亚将走出“孤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日本首相小泉年初出访东南 亚五国,把如何加强日本 同东盟间的经济合作作为重要议题。尽管日本国内外媒体报道说,日本加强同东南亚国家的对话,带有明显的同中国“竞争”、“对抗”的意识,但是,这种主观上的竞争、对抗意识的背后,或许正是东亚地区走向机制性经济合作的客观要求和趋势使然。 东亚地区——双边或地区自由贸易协定方兴未艾的世界性潮流中的“孤岛” 至2000年,WTO统计的地区或双边自由贸易协定(FTA)已增至  相似文献   

5.
杜新  李嘉 《瞭望》2005,(41)
2002年至2004年,中国和东盟双边贸易额以年均38.9%的速度增长。2004年。双边贸易额达到1059亿美元,提前一年实现了双边贸易额突破1000亿美元的目标。在双边经贸合作不断深化的基础上,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设进程进一步加快,特别是今年7月启动了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降税计划。标志着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进入全面实质性的实施阶段。  相似文献   

6.
朱镕基总理在2000年出席 “东盟和中、日、韩”(“10+ 3”)政府首脑会议时,提出要研究中国与东盟发展自由贸易的可行性问题,与会各方极为重视,东盟也给予积极响应。会后,中国和东盟成立了由政府职能部门的官员和学术机构的专家组成的联合专家组,就中国与东盟之间发展自由贸易关系以及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对东盟的影响等问题进行联合研究。现在,专家组已经完成了研究报告,并对中国与东盟  相似文献   

7.
中国-东盟博览会将提供一个贸易、投资与技术合作项目对接的最佳平台,全面启动促进自由贸易区建设进程、推动“泛珠三角”经济板块市场扩张、实现广西经济跨越式发展的三大“引擎”。  相似文献   

8.
作为中国-东盟区域合作的窗口,第二届中国-东盟博览会的召开,将把中国-东盟“10 1”这个世界第三大自由贸易区的经贸合作提升到新高度。  相似文献   

9.
随着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设进程不断推进,我国与东盟旅游合作已初显成效,但仍受到“合作机制不健全”、“交通瓶颈凸显”、“语言人才匮乏”等因素制约。专家呼吁,我国应从交通建设、旅游机制、人才培养等六个方面对接东盟,打造长效合作机制,将旅游业建设成为中国-东盟自贸区建设的重要推动力。  相似文献   

10.
莫铭 《侨园》2006,(4):37
人们已经习惯了中国市场上的韩国现代汽车、三星anycall手机、LG家电,乃至铺天盖地的“韩流”文化产品。其实,“中国制造”的产品在韩国同样有不小市场。中韩建交13年,经贸关系飞速发展,双边贸易额由1992年的53亿美元,到2005年就突破了1000亿美元。中国是韩  相似文献   

11.
杨昊曦 《学理论》2012,(21):15-16
随着"东盟安全共同体"建设脚步的加快,东盟内部的双边及多边安全合作逐渐加深,其整体性日益显现,越来越成为维护地区安全形势的主导力量。在这种情况下,东南亚地区安全格局的变化对我国周边安全形势产生相应的影响,对我国来说势必要调整安全战略以应对随之而来的变革。本文主要分析"东盟安全共同体"对中国解决南海问题的影响以及中国应采取的相应政策。  相似文献   

12.
《瞭望》2006,(48)
10月底至11月初,中国-东盟建立对话关系15周年纪念峰会、第三届中国-东盟博览会、第三届中国-东盟商务与投资峰会同期在广西南宁举行。三大“盛会”取得圆满成功,成为中国-东盟关系发展史新的里程碑。“三会”是成功的盛会,得到各方普遍赞誉。与会领导人对“三会”的成功举办给予了高度评价,国内嘉宾盛赞“三会”办出了高水平,参加博览会的客商也认为博览会的经贸成效和各项服务一年比一年好。  相似文献   

13.
刘力 《瞭望》2001,(45)
11月4日在文莱举行的第五次东盟与中国、日本、韩国(“10+3”)领导人会议和东盟与中国(“10+1”)领导人会议,是新世纪初东亚领导人的一次重要聚会,对推进地区经济合作和中国与东盟关系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瞭望》2004,(42)
10月18~22日在广州举行的首届中国中小企业博览会,不仅结束了占全国企业总数99%的中小企业没有自己会展平台的历史,也首次为中小企业搭起一个“低门槛、高水平”的市场大舞台。  相似文献   

15.
再论"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雅红  黄德明 《学理论》2009,(5):103-104
中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经济发晨最快的国家,充分地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是制胜诀窍,而东盟经济持续快速发展也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随着经济全球化的进一步加深.东盟也在不断地发展.并组成了“10+3”的合作形式,其中尤以“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发展得最好。国内外对此的研究已很成熟.但多侧重于具体内容的分析,并为我们提供一些建议。这一点很重要,因为这才是研究的目的。但是.这其中也有对自由贸易区的宏观理论分析却不全面的问题,这就会导致“只见树木,不见森林”。所以.本文试图从整体的角度,再一次认识“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  相似文献   

16.
谢俊才 《学理论》2009,(19):31-33
从三角关系视角探讨中国、东盟、日本三者间的关系互动。1997年东南亚金融危机爆发后,中国-东盟-日本三角关系基本成型,中国与东盟关系的大幅提升,推动了日本与东盟关系的进一步发展,中日关系的好坏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东盟。三角关系大致朝着良性方向互动,这对强化“10+3”、“10+1”合作机制,维护东亚地区的和平与稳定,促进经济共同繁荣,推动东亚一体化进程有着不可低估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印度尼西亚新总统瓦希德11月6日至9日对新加坡、马来西亚、缅甸、泰国、老挝、柬埔寨、越南和菲律宾等东盟8个成员国进行了为期五天的工作访问并取得了积极成果。此次访问增进了印尼同东盟各国间的相互了解,为双边和多边合作提供了新的契机。舆论认为,印尼新政府的建立及其积极的睦邻友好政策有利于东盟的团结合作,有利于本地区的和平与稳定。10月20日当选印尼第四任总统的瓦希德就任伊始就首先出访东盟成员国,一方面是与各国领导人相识,另一方面就地区局势及开展双边和多边合作进行探讨。东盟各国对瓦希德的访问十分重视并进行了…  相似文献   

18.
M型战略的提出,将进一步丰富和充实中国-东盟合作的内容多哈回合谈判进入“休眠期”后,全球贸易保护主义重新抬头的同时,双边合作和区域内贸易也得到了加强。中国与东盟的区域内贸易与投资合作,正在成为“后多哈时代”全球经济合作的一个新亮点。  相似文献   

19.
崛起的东盟     
7月底东南亚国家联盟(简称东盟)在雅加达召开了一系列会议,标志着东盟在亚太地区战略影响的进一步扩大,特别是印度、中国、俄罗斯成为东盟的正式“对话伙伴”,更使得这个亚洲发展中国家的次区域组织倍受瞩目。 东盟的不断发展是亚太战略环境变化及其自身实力增长之必然。冷战结束,为东盟这个长期夹缝求生的地区组织扩展活动空间提供了历史性机遇。“冷战后综合症”的影响使亚太地区丧失了过去那种黑白分明的对垒阵营,许多问题如,军备控制、贸易自由化、区  相似文献   

20.
加入WTO后 ,我国国内市场格局已出现重大变化 ,中小企业面对着更加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中小企业要发展 ,必须优化其市场行为 ,必须十分注重非市场价格行为的创新。从中小企业自身运行的特点及市场变动趋势看 ,中小企业要选择“小而专、小而精”的产品开发战略 ,要拓宽销售中的广告宣传活动 ,要实施中小企业间和大中小企业间的联合竞争战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