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严肃党内政治生活是马克思主义政党一贯的优良传统和政治优势。从共产党的历史发展来看,列宁为推动党内政治生活不断规范化和制度化做出了重大贡献。列宁坚持从以下三重维度来规范党内政治生活:一是思想认识维度,全党必须从思想上认识到规范党内政治生活的必要性,揭示党内政治生活混乱的种种表现并深刻分析其原因;二是制度保障维度,通过加强以党章为核心的制度体系建设,确保党内政治生活的开展有章可循;三是纪律惩戒维度,对违反党内政治生活的行为予以严肃惩处,以保持党的团结统一。列宁规范党内政治生活的思想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价值,对于中国共产党在新时代加强和规范党内政治生活提供了有益借鉴。  相似文献   

2.
作为中国共产党法治思想的重要外化形式,党内法规话语为党用法治思维管党治党、治国理政提供了独特的阐释方式与强大的话语力量。从语义学角度来看,党内法规话语由词群、概念与话语演绎发展而来:“党规”“党的法规”“党内法规”“党内法规体系”等党内法规词群,构成了党内法规的话语语言与符号;多学科视角分析、语言要素分解、外延概念辨析中不断清晰的“党内法规”内涵与外延,明确了党内法规的话语内容与范围;“法”话语主题、“依规治党”话语范式和“依规治党与依法治国一体建设”话语目标,构建起党内法规话语的基本表达逻辑并形成了独特的话语价值。新时代,党内法规话语应不断拓展其话语阐释的丰富性和有效性,为形成有效、高效、长效的党内法规体系提供重要的话语技术与理论保障。  相似文献   

3.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体系在现代化的推进中,对以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的政党体系提出了更高、更严格的素质与能力的要求,而这些素质与能力的新要求又进一步地衍生出对党建工作的新要求。中国共产党的党建工作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体系及政党体系中的地位与作用具有决定性,但民主党派的党建也并非无关紧要。实际上,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体系及政党体系中,中国共产党的党建虽然也经历过坎坷曲折,但总体上却仍然与时俱进而保持着领导党的先进性,而民主党派的党建工作却显得相对滞后,成为影响政党体系整体素质与能力的一块短板。民主党派的党建工作先天不足,在党内民主与政治生态上,还落后于执政的领导党,并落后于时代对他们的新要求。在中国共产党的帮助、领导、示范和带动下,民主党派要积极借鉴共产党的党建理论及工作经验,积极抓好党内民主及政治生态建设,以满足和适应时代的新要求。  相似文献   

4.
新时代党的自我革命制度规范体系话语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提出的关于党的自我革命的各类制度规范的叙述表达。新时代党的自我革命制度规范体系话语建构是阐释党的自我革命制度规范体系理论与实践、推动党内法规研究向纵深发展、破除西方学术理论表达范式藩篱的迫切需要。构建新时代党的自我革命制度规范体系话语,要坚持基于法律属性塑造话语规范形态、立足政治属性强化话语价值导向、聚焦当代命题展现话语时代特质等内在要求。在路径遵循上,只有把握丰富叙事体系、开拓传播体系、健全评价体系等各环节,才能切实提升话语解释力、辐射力和再生力。  相似文献   

5.
党的十九大把党的政治建设作为新时代党建内容的核心统领,到十九届四中全会将党的政治建设纳入国家制度体系建设图谱,进而成为总揽国家治理体系构建的关键,这标志着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以政治建设为统领的党建方略总体架构的基本确立。强调统领性的政治建设、整体布局、体系建设作为新时代党建实践方略的重要内容,是中国共产党理论联系实际的智慧结晶,凸显着鲜明的时代特征,具有一定的理论价值与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6.
习近平新时代党的政治建设思想,是在深刻理解马克思主义政党建设思想、认真总结中国共产党政治建设思想的基础上,立足于新时代全面从严治党的实践提出的科学党建理论。习近平新时代党的政治建设思想包括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严肃党内政治生活、净化党内政治生态,严明党的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等核心要义,是马克思主义党建理论的创新成果,为新时代全面从严治党指明了方向,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向前发展的政治保证。  相似文献   

7.
中国共产党是勇于自我革命、善于自我革命的政党。新中国成立70年来,处于执政地位的中国共产党在处理党内不同意见时,仍不忘开展必要的"斗争",通过有序组织集中教育活动、切实保障党员言论自由、坚持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严厉禁止党内派别活动"四重奏",以自我革命的方式实现全党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的统一。这一实践经验,对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处理党内不同意见、增强党的团结和统一、强化党员干部斗争意识具有重要的借鉴价值。  相似文献   

8.
新时代构建中国国际话语体系,是讲好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故事、提升中国国际话语影响力的根本要求。当前,在国际形势和全球秩序变化、西方话语面临困境以及中国发展成就的国际影响力日益增强的国内外环境影响下,构建中国国际话语体系迎来了难得的历史契机。新时代构建中国国际话语体系,必须以坚守政治方向、站稳国家立场、聚焦理论创新、明确道义定位、立足发展实际、努力融通中外为构建原则,在话语内核、话语共性、话语传播、话语阵地和话语队伍层面进行整体谋划和持续推进。  相似文献   

9.
新时代党内政治生活治理主要是针对党的建设中出现的带有根本性、基础性问题提供良方。新时代中国共产党着眼于继承党的优良传统,管控风险和推进"四大工程",具有遵从党的历史经验、聚焦当代问题和追求实现民族复兴的典型特征。中国共产党以马克思主义建党学说和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理论逻辑,以系统性思维为方法论逻辑,以问题导向为出场逻辑,提出了坚守党内政治传统、净化党内政治生态、提高党内政治威信、强化党内政治作风和激发党内政治活力的现实路径,开创了从严治党、严肃党内政治生活的新局面。  相似文献   

10.
《理论视野》2021,260(10)
思想政治教育是党内学习教育的首要内容,是贯彻党要管党、从严治党的重要方式。长征时期,中国共产党通过行军间隙的碎片式学习、部队修整期间的连续式学习、红军学校的集中式学习、特定场所的沉浸式学习等方式,坚持开展思想政治教育,为长征的伟大胜利奠定了基础,开创了党内思想政治工作的新局面。长征中的思想政治教育立足马克思主义,坚持有的放矢;注重学习方法创新,坚持因地制宜;强调知行合一,坚持理论联系实际。新时代要坚持深入扎实地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推动思想政治工作的守正创新发展。  相似文献   

11.
伟大建党精神是一个内涵极其丰富、政治意蕴和文化意蕴相互交织、相互融合的集成表述,深刻揭示了中国共产党的特质和优势。党内政治文化伴随中国共产党的创立、发展而形成,与伟大建党精神有着内在的历史逻辑、理论逻辑和实践逻辑,是充分彰显中国共产党性质的文化。伟大建党精神集中体现了党内政治文化的精髓,是新时代建设党内政治文化的根基:坚持真理、坚守理想是新时代党内政治文化建设的思想基础;践行初心、担当使命是新时代党内政治文化建设的价值支持;不怕牺牲、英勇斗争是新时代党内政治文化建设的精神内核;对党忠诚、不负人民是新时代党内政治文化建设的伦理遵循。从伟大建党精神中汲取党内政治文化建设的营养,不断赓续革命精神谱系,以积极健康的党内政治文化优化党内政治生态,增强长期执政的中国共产党推进自我革命的内生动力,永葆党旺盛的生机和蓬勃的朝气,确保党不变质、不变色、不变味。  相似文献   

12.
党内政治文化是一个成熟政党所具有的系统化稳定性的政治认知、信念、情感和价值体系。党内政治文化建设是习近平治国理政的重要举措和加强党的建设的深远战略,是推进全面从严治党的客观要求。加强党内政治文化建设的论述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指导意义,对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实现领导方式转型、提高党在国家治理中的领导力、重塑党内政治生态具有重要的实践指导。在理论上深化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党建理论、扩展了政治文化研究领域、为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提供了政治文化资源。  相似文献   

13.
《科学社会主义》2021,(3):21-27
习近平关于新时代加强党内政治文化建设的创新性论述,围绕着什么是党内政治文化、为什么和怎样加强党内政治文化建设的基本问题,阐明了党内政治文化的概念特征、理论源流、划分类型、系统要素以及新时代加强党内政治文化建设的价值意义、目标要求和实践策略。这些论述是对马克思主义党建理论的新发展,也是新时代加强党内政治文化建设的根本遵循,对推进党的政治建设、全面从严治党和国家治理现代化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14.
《学理论》2020,(1)
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坚持独立自主的基本原则,从中国革命的实际出发创新宣传话语体系;坚持实事求是的基本态度,开展"有理、有利、有节"的意识形态话语权斗争;坚持批评与自我批评的基本方法,善于统一党内思想,对外展现完整统一话语形象,不断增强群众对党的政治认同度。这些行之有效的经验对于当前推进我国主流意识形态话语权建设都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5.
"增强不想腐的自觉",是新时代中国共产党党建工作的重要任务。十八大以来的基本经验告诉我们,应注重发挥教育、制度、惩处、监督等手段的整体合力,采取标本兼治、多管齐下防治腐败策略,以推动党员、干部尽早向不想腐目标迈进。具体而言:通过开展系列思想政治教育活动,旨在提升党员干部的觉悟程度,增强不想腐的自觉;通过不断完善反腐败党内法规制度体系,并不断加强现有党内法规制度的执行力,大幅度减少腐败机会以遏制腐败动机,推动不能腐向不想腐转变;通过保持高压惩治腐败态势,提升腐败综合成本以压制腐败动机,促使不敢腐向不想腐转变;通过构建廉洁政治生态,营造风清气正的从政环境,为实现不想腐目标提供良好的环境支撑。  相似文献   

16.
习近平关于党内政治文化的重要论述,准确立足时代定位,深刻体认党建规律,运用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的原则,基于全面从严治党的现实要求,从理论样态、方法论形态、价值意蕴三个维度凸显出鲜明的实践品格,深化了对"什么是党内政治文化、怎样建设党内政治文化"的认识。在党内政治文化持续建构的实践中,要以新时代的党建格局为依托,继续探究强化党内政治文化实践品格的有效路径。  相似文献   

17.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在深刻把握党的政治建设的思想源头、历史经验和现实要求的基础上,把旗帜鲜明讲政治作为加强党的政治建设的根本要求,把领导干部作为永葆党的政治建设生命力的关键所在,把深入推进反腐败斗争作为党的政治建设的重要环节,把严肃党内政治生活作为加强党的政治建设的主要保障,把加强党内政治文化建设作为党的政治建设的价值支撑,丰富发展了新时代党的政治建设思想的基本内涵。新时代党的政治建设思想的形成对于破解新时代发展难题、强化新时代理论创新、推进新时代目标征程、明确新时代治党方向等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8.
新时代党的政治建设在党的建设总布局中居于首要地位,加强党的政治建设离不开积极健康的党内政治文化的浸润涵养,而中国共产党人价值观是党内政治文化的核心与灵魂。理解和践行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价值观,必须抓住它的本质内涵、内在理据和实践路径三个基本问题。忠诚老实、光明坦荡、公道正派、实事求是、艰苦奋斗、清正廉洁等是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价值观本质内涵的高度凝练;党内政治文化建设经验的总结、马克思主义政党价值观的彰显、当代中国改革发展实践的要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体现是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价值观的内在理据;"价值挖掘—理论夯实—制度约束"则是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价值观的实践路径。  相似文献   

19.
《学理论》2020,(8)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及中央和国家机关党建会议上都提出提高党的建设质量任务。提高党的建设质量是从政治高度推进党建的必然选择,是政党作为政治组织的必然要求。中国共产党建党九十多年,执政七十多年成功经验证明了不断提高党建质量的必要性和紧迫性。为此,必须从政治高度界定党的建设质量内涵,提出建设对策,以助力"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主题教育经常化,切实解决党内存在的思想不纯、组织不纯、作风不纯的根本问题,真正把政治建设摆在首位,适应新时代对中国共产党的新挑战新要求,以政治建设为统领把党建设好。  相似文献   

20.
《学理论》2021,(10)
延安整风运动作为党的历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伟大工程,蕴含着丰富的政治建设经验。通过开展学习竞赛,全党上下坚定了政治方向。旗帜鲜明讲政治,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克服了党内宗派主义。纠正党员干部工作方式中的问题,夯实了执政基础。延安整风运动凝聚了全党,实现了空前的团结统一。回顾延安整风运动中政治建设的历史,重温整风运动中政治建设的路径和效果,对新时代开展党的政治建设、把准政治方向、坚定党的政治领导、抓住党内关键少数具有重要启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