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读了《中国兽医科技》1988年第2期34~36页刊载的吴季森等同志撰写的“雏鸭群爆发烟曲霉病继发新鸭病的诊断”一文后,笔者认为有必要与作者及广大读者共同来讨沦一下“新鸭病”这一名词。 “新鸭病”(New Duck Disease),最初由美国学者HendtickSon和Hilbert于1932年首次在美国纽约长岛发现鸭疫巴氏杆菌(Pasteurella anatipestifer,简称PA)感染时提出的。之所以叫新鸭病,是由于当时该病在该地区属于新发现,事实上,也是世界上首次发现该病。H二氏在当时即分离鉴定了病原——鸭疫巴氏杆菌,其属于一种新的细菌,当时命名为Pfeiffe  相似文献   

2.
鸭疫里氏杆菌病又称鸭疫巴氏杆菌病 ,是一种主要侵害雏鸭、雏火鸡等禽类的急性或慢性接触性传染病。该病以全身浆膜出现广泛性的、多少不等的纤维素性渗出为特征 ,故又有传染性浆膜炎之称。自从 190 4年Riemere报道在鹅群中发生该病后 ,美国、加拿大、英国、挪威相继报道了鸭群中流行的情况。进入 2 0世纪 70年代之后 ,该病逐渐传播到全球所有集约化养鸭的国家和地区。随着我国养鸭业向集约化、工厂化方向发展 ,该病也成为危害我国商品鸭生产的主要传染病之一。据报道 ,受侵害的鸭品种主要有北京鸭、樱桃谷鸭、番鸭、康贝尔鸭等。由于该病…  相似文献   

3.
鸭疫李氏杆菌病的诊断与防治冯加明韦婷黄夏李华明(广西壮族自治区兽医防疫检疫站南宁530001鸭疫李氏杆菌病又称鸭传染性浆膜炎,是由单核细胞增多性李氏杆菌引起的一种接触性传染病。此病在30年代国外就有报道,国内在80年代先后证实北京、广东也有此病。19...  相似文献   

4.
、淤竺1病名\1牛 瘟牛 肺 疫口 蹄 疫流行性感冒流行性脑炎狂 犬 病炭 疽气 肿 疽出血性败血症布氏杆菌病猪 瘟非洲猪瘟猪水泡病猪 丹 毒马 绵ffl 羊 ;为该家畜的法定传染病日本家畜的法定传染病@文希震$兰州军区后勒部卫生部  相似文献   

5.
羊快疫、羔羊痢疾、猝狙、肠毒血症、黑疫、大肠杆菌和羊链球菌病等,是当前危害养羊业发展的一些主要传染病。解放后,在毛主席的无产阶级革命路线指引下,认真贯彻执行了“预防为主”的方针,针对上述疫病的危害,相继研究成功了单价、二联和三联菌苗,近年来又研究成功了羊五联苗,这些苗在防疫上都起到了重要的作用。羊六联苗的研究就是在这些菌苗研究的基础上进行的。试验开始时,在现在的羊六联苗中还加有羊链球菌成分,试图  相似文献   

6.
深圳市某鹧鸪饲养场有成年鹧鸪1000多只。1987年8月大批鹧鸪排白色稀粪并死亡。 病理变化 心冠、肝脏有大量点状出血,其中肝脏一些部位出血点融合成斑块,脾脏呈黑紫色,但未见肿大。 细菌学检查 取病鹧鸪肝、脾、心涂片,革兰氏染色,见有两极深染的G-杆菌;将肝、脾、肾组织,接种于普通琼脂平皿,置37℃培养24小时,呈现灰白色湿润菌落,涂片染色镜检,见大量杆菌,形态同病料  相似文献   

7.
1994年 1月至 2 0 0 0年 10月 ,从全国 2 5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 5~ 90日龄患典型鸭疫里氏杆菌病的种鸭和商品鸭中分离到 89株血清 5型鸭疫里氏杆菌。对其病原学特性研究结果表明 ,血清 5型鸭疫里氏杆菌病在我国鸭群感染范围极广 ;分离菌株对雏鸭具有很强的致病性 ,对小白鼠无致病性 ;各地分离菌株表现出一致的形态特征和非常相似的生理生化特性 ;各地分离菌株耐药谱很广 ,但对头孢类药物和利福平高度敏感。用分离菌株制备的灭活疫苗免疫雏鸭具有很好的免疫原性。  相似文献   

8.
羊泰勒虫病是由媒介蜱传播的绵羊和山羊的一种血液原虫病,我国四川、青海、宁夏、陕西、甘肃、内蒙古等省(区)均曾有该病发生的报道。发病率为18.8%~65.0%,病死率为17.8%~75.3%。可见不同地区羊泰勒虫病的发病率、病死率有很大差异。这种差异是...  相似文献   

9.
羊哥伦比亚结节虫病(O.Columbianum)。我国北京、四川、甘肃、辽宁、内蒙古等省市区均有分布,并有扩大趋势。为了解该病在锡盟的流行病学情况,我们选择阿巴嘎旗查干诺尔公社红光队进行了重点调查 调查点的自然情况  相似文献   

10.
蜜蜂幼虫白垩病,又称“白垩幼虫病”;养蜂者称“白玉病”或“灰质病”。该病是由蜂球囊菌(Ascosphaera apis)引起蜜蜂幼虫白垩化死亡的一种真菌病。该病在美国、日本、加拿大等国家已有流行,严重影响养蜂业生产;在我国还是首次发现。笔者于1991年8月份,进行蜜蜂检疫时,发现了该病,并做了详细检查;然后对365家蜂均作了调查研究。  相似文献   

11.
弓形虫广泛存在于世界各地,尤其在温带更为多见。我国自从1955年在福建的家兔、猫、猪等动物体内首次发现弓形虫体以来,许多地区陆续报道了家畜弓形虫病的发生和流行,从而明确了历史上“猪无名高热”的病因。近几年我省许多乡村和牧场也常有散发或流行该病。为查清该病在浙江省猪群中流行现状,特于1988年进行了本调查。  相似文献   

12.
家畜布氏菌病是由布氏杆菌引起的一种传染病,主要传染对象是牛、羊、猪,特征是引起这些牲畜的传染性流产。布氏杆菌对其他牲畜如马、犬等也有致病性,并且可以通过牲畜传染给人,引起人的布氏杆菌病。因此,家畜布氏杆菌病不仅由于引起牲畜的流产、不孕、泌乳减少造成经济损失,而且是一个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  相似文献   

13.
(一)镰刀菌病 该病系由镰刀菌感染虾类而引起的一种真菌病。由于病虾鳃部出现黑斑,故又名黑鳃病。但发生鳃部变黑的虾病较多,所以将镰刀菌病称为黑鳃病并不恰切。  相似文献   

14.
羊衣原体病是由鹦鹉热衣原体引起的一种人畜共患的自然疫源性疾病。本病能感染不同年龄、性别的绵羊、山羊,  相似文献   

15.
本研究旨在通过建立鸭疫里氏杆菌脉冲场凝胶电泳(PFGE)指纹图谱数据库,探讨不同来源的鸭疫里氏杆菌的流行病学及传播特征。2013年2月到2015年7月,从广东省9个城市收集具有典型鸭疫里氏杆菌病症状的病(死)鸭和鹅的脑、肝组织样品,分离培养鸭疫里氏杆菌。采用全自动微生物鉴定仪鉴定疑似菌株,并进一步用特异性PCR进行鉴定。对分离得到的菌株进行SmaⅠ-PFGE分子分型。结果显示,共分离得到115株鸭疫里氏杆菌,其中鸭源54株,鹅源61株。其中,58株菌株分型成功,得到16种不同的SmaⅠ-PFGE型(以相似度≥90%为判定标准),包括11个簇(Cluster)和5个单一型(Single type)。上述研究结果表明,分离得到的鸭疫里氏杆菌存在广泛的克隆传播,且存在于不同种属的宿主动物(鸭和鹅)之中。  相似文献   

16.
在广东省水禽养殖较密集的肇庆地区选择4个鸭疫里氏杆菌病发病鸭场和1个未发病鸭场,采集病料,进行病原分离,并用玻片凝集试验和琼脂扩散试验检测分离株的血清型.结果表明,该地区流行的鸭疫里氏杆菌(RA)仍以1型为主,但有1株与RA 1型抗血清无交叉反应.对RA分离株进行8种抗生素的敏感性试验显示,分离株对丁胺卡那霉素极度敏感,对头孢唑啉、新霉素、头孢氨苄高度敏感,对氯霉素、卡那霉素、庆大霉素、恩诺沙星有不同程度的抗药性.  相似文献   

17.
南宁市水源丰富 ,鸭养殖业兴旺。但因鸭大批量、高密度的养殖 ,鸭病的发生机率也不断增加。近几年南宁市养鸭业中鸭疫里氏杆菌病却在不断增加 ,已成为危害南宁市养鸭业的主要疫病之一。据近 2年对南宁市郊 2 63个养鸭场的调查 ,约有 90 .0 %的鸭场曾发生过鸭疫里氏杆菌病。在发病的 2 3 9个鸭场中 ,有 2 16个鸭场出现连续几批鸭发病 ,每批鸭的死亡率均在 5 .0 %以上。为了寻找有效的防治方法 ,笔者对从南宁市不同鸭场疑似本病的病鸭体内分离出的 12株病菌 ,进行了鉴别试验、药敏试验和培养特性观察。根据试验和观察结果 ,确诊这 12株病菌均…  相似文献   

18.
从疑似患有鸭疫里氏杆菌病的病死雏鹅分离病原菌并对分离到的菌株进行了形态学观察、生化试验、血清型鉴定、PCR鉴定、药敏试验及16SrRNA基因序列分析。结果显示,2个分离菌株为Ⅰ型鸭疫里氏杆菌;它们均对22种常用抗生素表现出耐药。这2株鹅源分离株与鸭源鸭疫里氏杆菌处于同一进化支上,与同属rRNA总科Ⅴ的伯杰氏菌属、金黄杆菌属、黄杆菌属的进化关系较近,与大肠杆菌、沙门菌、多杀性巴氏杆菌的进化关系较远。  相似文献   

19.
20 0 1年 6月至 2 0 0 2年 4月 ,从浙江省 7个地、市患典型鸭疫里氏杆菌病的不同品种病死鸭分离到 2 0株鸭疫里氏杆菌 (RA) ,所分离菌株对各品种雏鸭具有很强的致病性 ,各分离菌株表现出一致的形态特征和非常相似的生理生化特性。  相似文献   

20.
在饲养羊只的地区,应用羊块疫、猝狙、肠毒血症三联菌苗(简称羊三联苗),对控制类快疫病的发生具有很大作用。但是,近年来在青海省的部分州、县,有羊三联苗免疫效果不够好的反映。1973年,果洛州畜牧兽医站观察了2025只绵羊,在注射羊三联苗后的2个月内因类快疫疾病死亡23只,并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