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物权法》是一部保护所有权关系的法律,同时也是一部进一步规范市场经济的与民生和个人息息相关的法律,与银行业更是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物权法》中涉及担保物权的绝大多数事项都与银行业直接相关,其中关于担保物权方面的变化对银行业防范与化解风险、促进银行业各项业务的健康发展有着深远的意义。拟从《物权法》中关于担保物权方面的一些变化和发展来分析探讨这些变化和发展对银行业所造成的影响,并从银行业自身发展的角度提出了一些建议和应对策略。  相似文献   

2.
物权法争议的过程,也是对我国国情准确把握的过程一般法律经过最高立法机关三次审议就可表决通过,但民法典的核心、到2010年建成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关键一步——物权法的此次审议已是第五次了。公、私财产有无轻重之分?对国资是  相似文献   

3.
我国城市化进程中,房屋拆迁纠纷频生,作为公权力行使与私有权之间冲突的逐渐升级,其已发展为引人注目的社会难题。要真正制定出符合我国实际的房屋拆迁法律制度,就必须首先厘清房屋拆迁行为的法律性质,从物权法的高度对其准确定位,并围绕此建构房屋拆迁的相关法律规制体系。  相似文献   

4.
日前,近三千名全国人大代表已提前进入“两会”状态,即研读、讨论将在十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上审议的物权法草案和企业所得税法草案。这是两部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中起着支架作用的基本法律,其顺利出台和有效实施,将使我们在形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实施依法治国基本方略的道路上迈出重要  相似文献   

5.
深刻理解物权法出台的社会背景和重大意义,是准确把握其基本精神和主要内容的前提。一、物权法在法律体系中自身的特殊性质和独特功能,决定了它在经济社会生活中的重要地位和重大作用  相似文献   

6.
抓紧物权法配套,可以使保护人民群众财产这一最大民生加快落实今年3月,十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高票通过物权法,被认为是中国市场经济改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进程中的重要成果。在高票通过的同时,一些全国人大代表、法学专家建议,物权法的相关配套法规应尽快出台。  相似文献   

7.
我国物权法第28条的规定过于笼统,没有明确征收决定生效的时间、条件和程序.物权法其他法律条文以及土地管理法等对这些问题也没有相应的规定,因此物权法第28条的适用便出现制度上的困难.实践中多由地方法规或规章来对征收问题加以规制,但层级过低,而且极易造成公权力的滥用,私权利的保护成为一纸空文.建议应采集中立法模式,早日制定一部征收法,统一规范征收行为,并对公共利益、征收程序、补偿标准以及征收人和被征收人的权利、义务、责任作出详细规定.该征收法与宪法、物权法、土地管理法中关于征收的法律条文相衔接,共同构成我国征收的立法体系,从而彻底扭转目前我国征收无法可依的现状.  相似文献   

8.
朱旭东  钟金仟 《学理论》2012,(28):112-113
我国《物权法》的制定对于明确权利归属方面起到了积极作用,同时吸收了德国物权行为理论的部分内容,尤其区分了物权行为和债权行为,但在物权无因性和物权形式主义方面并无采纳,实为遗憾之处。立足现行《物权法》的有关规定,剖析物权行为理论,得出物权行为理论对我国高速发展的市物经济提供了便捷有力的法律支持。  相似文献   

9.
2002年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的法律中,有两部环境保护方面的法律引起许多人的关注,即环境影响评价法和清洁生产促进法。自1979年9月我国第一部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获得通过至今,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律体系已在我国初步建立。  相似文献   

10.
物权法是保护最广大人民群众利益的基本法律物权法切实维护了广大城市居民的财产权益。物权法规定",住宅建设用地使用权期间届满的,自动续期。"在我国土地使用权实行有偿转让制度,因此,城市居民购买房产之后,其虽然对房屋享有永久的所有权,但土地使用权则是有  相似文献   

11.
李成实 《学理论》2009,(8):25-26
近些年我国发展很快,但发展仍是我国目前最为紧迫的任务。坚持把科学发展作为一切工作的主旋律,全力推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全力推进科学发展上水平,是我国当前经济社会发展进步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12.
目前,由于我国有关科研活动利益冲突的制度不够完善,科研活动中的利益冲突现象屡屡发生,已经严重影响到高校科研活动的正常开展。澳大利亚国立大学已形成了一套成熟的防止利益冲突政策体系和监管机制,包括研究机构必须制定有关防止潜在利益冲突的政策;在科研活动中,研究人员感觉到有涉及利益冲突内容的,应自行回避等一系列有关利益冲突的披露、回避、管理与消除、调查与处罚的内容。澳大利亚国立大学设置了专门机构和人员,为学校的教职工和所有学生提供科研诚信方面的咨询及负责对学术不端行为的调查及处罚。因此,有必要借鉴澳大利亚国立大学科研活动利益冲突防范的成功经验,结合我国科研活动利益冲突的现状,从教育、制度、监督、惩处等方面采取措施,建立完善防止利益冲突的政策体系和监管机制,促进我国的科研事业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3.
利益冲突是市场经济国家滋生腐败的主要根源。防止利益冲突法是国家为了避免公职人员公权私用、以权谋私,从而厘清公权与私利的界限,保证公职人员廉洁从政的法律规范;它是防微杜渐、防患于未然,从源头上预防腐败的基础性法律制度。我国出台防止利益冲突法是解决现行防腐败制度不尽人意问题的必然选择,是遏制当前腐败易发多发势头的必要举措,是巩固党的执政地位的迫切需要。它有利于促进社会公平,有利于恢复我国的国际形象,也是我国政府的国际义务。  相似文献   

14.
胡伟 《理论与改革》2020,(2):150-159
坚持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是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必然要求和必要条件,也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关键所在。为此,要把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嵌入到社会主义民主和法治的制度框架之中,把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有机统一起来,把“为人民执政”和“靠人民执政”有机统一起来。其前提是澄清我国民主政治建设的一些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在知行合一的前提下不失时机地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  相似文献   

15.
吕玉玲 《学理论》2009,(12):16-17
科学发展观要求了超出市场经济主体自身利益之外的社会利益和长远利益。在当前我国经济利益要求迫切,观念相对落后,执法不严,GDP崇拜严重的现实情况,只有靠加强立法和执法力度,靠法的强制力才能推动科学发展观的落实。  相似文献   

16.
李志楠 《学理论》2012,(2):81-82
农村经济在我国国民经济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它不仅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国家经济发展的基础。然而,在我国农村经济发展中却存在诸多问题,针对我国农村经济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必须大力推进我国农村经济改革,推动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从而为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以及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顺利实现奠定重要的物质基础。  相似文献   

17.
实行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是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领导集体对邓小平民主与法制建设理论的继承与发展,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依法治国,是党的领导、发扬人民民主和严格依法办事的统一,是政治体制改革的重要内容。依法治国是一项巨大的系统工程,从立法、行政、司法和普法教育等方面有大量艰苦的工作要做。加强对权力的监督制约,实行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并举是依法行政的重要保障。  相似文献   

18.
反腐倡廉建设必须建立健全一套有效的制约和监督权力的体制机制,这是破解腐败高发、多发的基本途径。只有组建一个由预防腐败署、纪检监察机关、司法机关构成的预防与惩治腐败完整体系,才能充分发挥结构科学、运行规范、监督有效的功能,形成一个能够保证各职能机关各负其责、相对独立、依法治理的运行方式。完善干部重大事项报告制度、巡视制度和"一案双查"等制度,逐步形成不敢腐的惩戒机制、不能腐的防范机制、不易腐的保障机制,才能有效遏制腐败。同时把构建决策科学、执行坚决、监督有力的权力运行体系,作为关住权力的制度笼子。这是我们党实现依法治国的国家战略和顶层设计的新思考,是跳出历史周期律支配的新路径。  相似文献   

19.
Development law is an ethos-driven law reform paradigm that examines conditions from within the country and provides a frame of reference in which to evaluate the legal regime in the political, economic, social and cultural context. Moreover, development law provides a fresh approach to assessing existing national laws effectiveness generally; it assesses whether modifications are required to promote economic, political, and social progress, including protecting the rights of minority ethnic groups and disenfranchised peoples. By protecting rights, law can be an instrument of social development and will not be alien to large segments of the population. Development law as a paradigm is the result of decision making within the country after careful examination by trained professionals whose sole interest is political, economical, social, cultural and national development. The enactment of laws and integration of customary norms that are embraced by the ruling authority, political elites, and other stake holders will best advance human rights. I thank Professor Mary Wright for reviewing and providing helpful comments on a previous draft of this article.  相似文献   

20.
科学发展观不仅在发展的本质、目的、内涵和要求等一系列重大问题上突破了传统社会主义发展理论,用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丰富和深化了我们对社会主义发展规律的认识,同时也充分展现了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认识社会主义的独特视角和方法。全面了解科学发展观对社会主义的新认识和新视角,对于我们深刻把握科学发展观的科学内涵和精神实质,进一步深化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规律的认识,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