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曾令良 《时代法学》2009,7(6):12-15
一、引言 自新的台湾领导人上任以来,两岸关系迅速升温,双方先后出台了一系列促进经贸往来的新举措。大陆方面,除了赴台旅游人次不断增多外,商务部和国台办正式发布了大陆企业赴台湾投资的办理程序,以推动大陆企业赴台投资;相关主管部门近期先后组织赴台投资考察团,包括电子、通信、生物医药、  相似文献   

2.
黄洁 《河北法学》2012,(3):69-76
多年以来,两岸的投资合作一直处于不平衡的状态。至2011年 2月,大陆资本已经在台湾投资了大约102个项目,投资总额达1.32亿美元。但是较之133亿美元从台湾流向大陆的资本,两岸投资发展很不平衡。如何推动陆资赴台,实现两岸互利双赢成为实践中关注的焦点。《海峡两岸经济合作框架协议》要求大陆和台湾鼓励双向投资并且签订双边投资保障协定。回顾目前在陆资入台方面学者的研究成果,分析评价其成绩和不足,然后借鉴WTO相关规则和大陆与东盟、德国、法国、瑞士、韩国签订的投资保障协定,讨论如何拟定《两岸投资保障协定》。  相似文献   

3.
多年以来,两岸的投资合作一直处于不平衡的状态.至2011年2月,大陆资本已经在台湾投资了大约102个项目,投资总额达1.32亿美元.但是较之133亿美元从台湾流向大陆的资本,两岸投资发展很不平衡.如何推动陆资赴台,实现两岸互利双赢成为实践中关注的焦点.《海峡两岸经济合作框架协议》要求大陆和台湾鼓励双向投资并且签订双边投资保障协定.回顾目前在陆资入台方面学者的研究成果,分析评价其成绩和不足,然后借鉴WTO相关规则和大陆与东盟、德国、法国、瑞士、韩国签订的投资保障协定,讨论如何拟定《两岸投资保障协定》.  相似文献   

4.
第一条为规范大陆居民赴台湾地区旅游,依据《中国公民往来台湾地区管理办法》和《旅行社管理条例》,特制定本办法。第二条大陆居民赴台湾地区旅游(以下简称赴台旅游),须由指定经营大陆居民赴台旅游业务的旅行社(以下简称组团社)组织,以团队形式整团往返。参游人员在台湾期间须集体活动。  相似文献   

5.
(2006年4月16日国家旅游局令第26号公布自公布之日起施行)第一条为规范大陆居民赴台湾地区旅游,依据《中国公民往来台湾地区管理办法》和《旅行社管理条例》,特制定本办法。第二条大陆居民赴台湾地区旅游(以下简称赴台旅游),须由指定经营大陆居民赴台旅游业务的旅行社(以下简称组团社)组织,以团队形式整团往返。参游人员在台湾期间须集体活动。  相似文献   

6.
刘阳明 《法人》2013,(2):44-45
台湾对于外商到台湾投资会怎么看待?事实上台湾在1954年就公布了外国人来台投资条例,法律已经非常完备了。同时陆资到台湾投资,怎么让他们的投资获得保障和利益?1992年制定了《台湾地区与大陆地区人民关系条例》,这个条例进一步阐明的就是2009年大陆地区人民来台投资许可办法。  相似文献   

7.
我国金融理财热潮正逐渐兴起,金融机构相继开设理财中心开拓理财业务市场;以理财为主题的媒体、论坛和培训等层出不穷。但是,我国所实行的分业经营和管理、传统的理财习惯和观念、理财产品创新匮乏、复合型专业理财人员缺乏等都制约了我国金融理财业的发展。当前急需解除金融理财业务发展的制约条件,调整分业经营体制,加快金融理财业务创新步伐,打造一流理财品牌,培养复合型专业理财人员,迎接金融理财业务蓬勃发展时代的到来。  相似文献   

8.
曾锦 《中国律师》2013,(8):72-74
商业银行自上世纪90年代开展银行理财业务以来,银行理财业务已取得了巨大的发展。西南财经大学信托与理财研究所和上海普益投资顾问有限公司(普益财富)联合发布的《2011年度银行理财能力排名报告》显示:2011年我国国内银行理财产品的发行规模达16.99万亿元。然而,目前理论界与实务界并未对银行理财产品的法律性质达成统一的意见,这也导致银行理财产品在设计、运作、监管等方面留下了不少难题。因此,理财产品的法律性质仍然是金融与法律领域值得探讨的一个关键问题。  相似文献   

9.
在负利率时期,购买分红险是一个较好的投资理财选择。分红险在保证固定保额满期返还的同时,由保险公司集中进行投资理财,利于保值增值。另外,目前我国经济发展迅速,导致巨大的投资需求,给保险公司带来更多投资机会。  相似文献   

10.
我国金融机构理财业务的法律困境与探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郭江山  李大庆 《河北法学》2012,30(6):2-3,4,5,6,7,8
在我国经济快速发展、国民收入不断提高、理财需求增加的背景下,理财业务开始如火如荼地进行,但同时在金融机构和客户之间引发了各种各样的法律纠纷.尤其是对理财活动属性和法律关系,在学界和实务界引起了广泛争论.另外,理财业务中双方当事人权利和义务不清,理财业务跨业经营的法律空白和交集,保底承诺能否突破,监管机制缺失也是急需解决的问题.在我国金融机构理财业务法规的探索中,需要注意在混业经营趋势下,采取统一立法形式,明确理财业务法律属性,建立防范利益输送机制的相关制度.  相似文献   

11.
五、证券、期货投资之法规评析 2009年4月30日。台湾地区金融监督管理委员会公布“大陆地区投资人来台从事证券投资及期货交易管理办法”(以下简称“证券期货管理办法”)。该法令规章在很大程度上参照了“华侨及外国人投资证券管理办法”和“华侨及外国人从事期货交易应行注意事项”。大陆投资人、境外华侨和外国人均可以投资台湾地区证券、海外公司债、海外存托凭证、海外股票和进行期货交易。  相似文献   

12.
现实生活中的“房产理财” 人生的不确定性,使得我们更多地考虑如何让家庭、子女更安全。在我们的生活中,理财作为一种必不可少的生活方式贯穿整个人的一生。传统的投资理财形式诸如储蓄、股市、汇市、期货等,近几年呈现出持续低回报的势态,而面对房价一路攀升的房地产市场,人们纷纷将资金从低迷的金融投资市场中抽出,转而投向房产。尽管政府不断出台政策,抑制商品房价格的过快增长.人们仍认为房地产投资是目前最稳健.安全.可持续的长线理财方式。  相似文献   

13.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深入发展,利用境外投资政策的进一步放宽,台湾商贾来大陆投资兴办企业日趋增多,由此而伴随产生的台商投资企业(以下简称台资企业)纠纷亦逐渐上升,本文就此一类案件的有关法律问题及涉讼审理作一探讨。  相似文献   

14.
《法庭内外》2011,(11):55-55
近年来,随着外资银行在我国金融领域经营范围的扩大,外资银行理财纠纷案件也逐渐增多。近日,北京市西城区法院对外资银行理财纠纷案件调研,发现五方面因素导致该类案件多发。一是投资者对外资银行存在盲目信任。投资者在进行投资时主观认为外资银行在代客境外理财方面享有绝对优势,其理财产品预期收益高且零风险,一旦市场波动,还可以随时解除合同,于是在所购买理财产品没有实现预期目的时与外资银行产生纠纷。  相似文献   

15.
事发半年后,乔大强回想起自己从入套到被骗再到报案的经历,觉得一切都恍如一场噩梦。他很后悔自己一时间放纵贪念,中了犯罪分子的“圈套”,但又很庆幸自己及时报案,使得警方循着相关线索,很快抓住了所有的犯罪分子。被拉入创富投资群乔大强自认是个有些头脑的人,他在生意场上打拼多年,平日里热衷于投资理财,曾投资过多种类型的理财产品,研判过多种理财项目,积累了一定的资产和经验。  相似文献   

16.
所谓涉台经济公证,是指大陆公证机关为台湾厂商来大陆从事经济活动所办理的有关证明事项.1978年,台湾当局在大陆政策方面有所松动,台胞可以回大陆探亲,其条件也有所放宽.海峡两岸的关系趋于缓和.1988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适时颁布了《关于鼓励台湾同胞投资的规定》,从法律上明确保障台湾投资者的合法权益.受《决定》的鼓舞,台商掀起了在大陆的投资热潮,主要集中在福建厦门、漳州等地.涉台经济公证正是适应这种客观形势的要求而出现的.据统计,截止1989年9月底,厦门市公证处共办理涉台经济公证300多件.其中主要是以下几种:(1)化名声明书、委托书的公证;(2)合作经营企业协议、  相似文献   

17.
张力 《法制与社会》2011,(20):78-79
近几年来,随着海峡两岸开放程度的提高,大陆居民赴台旅游业务蓬勃发展.旅游合同为双方当事人约定而成立的双务合同,其目的是为旅客获得旅行社的专业细致的旅行服务和期待的精神享受和休闲娱乐.然而随着赴台旅游交易量的增加,旅游合同纠纷也大量增多.本文试从大陆居民赴台旅游合同的特点和纠纷类型入手,对合同争议解决机制进行了初步探究.  相似文献   

18.
准确把握基金投资新亮点 “创新”是金融发展的永恒主题。2012年以来,市场普遍看好债券市场的上涨势头,债券基金的发行也是捷报频传。于是,基金公司进一步瞄准了银行理财市场,推出了以“理财概念”为主的创新型债券基金。  相似文献   

19.
祝捷 《法学评论》2015,(3):107-115
随着大陆居民赴台多元化、便利化和常态化,大陆居民在台权利保障问题日渐突出。大陆居民在台权利保障之症结,在于大陆居民能否适用平等原则,获得与台湾居民同等之权利保障。台湾地区"司法院"大法官在此领域形成了一系列有关大陆居民在台权利保障的解释,先后形成了"区别对待"准则和"平等对待"准则。从平等原则检视此两项对待大陆居民的准则,有助于剖析两准则在法技术上的证立逻辑,也有助于探索大陆居民在台保障其自身权利的法技术路径。  相似文献   

20.
我国的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目前还处于起步阶段,虽然初步建立了理财业务制度,但是许多法律法规仍处于不完善或空白。本文一共三个部分:第一部分概述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制度,从法律界定和现行法律法规入手,提出其法律性质的疑问,并指出法律空白;第二部分阐述商业银行理财业务面临的法律风险;第三部分针对法律风险提出建议,使我国的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的法律法规不断完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