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时达 《党建文汇》2005,(6):54-54
4月22日,语言文字刊物《咬文嚼字》在创刊10周年大会上公布了“当代汉语出版物中最常见的100个别字”。这100个别字一是读音相近,二是字形相似,三是意义混淆,四是不明典故,五是无视规则。  相似文献   

2.
语言文字规范化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语言文字既是维系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的重要纽带,也是人类交际的重要工具,进行精神文明建设离不开语言文字这一交际工具;而语言文字是否规范反映着精神文明的程度,语言文字的混  相似文献   

3.
汉语汉字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家园,但汉语的应用现状却不容乐观.本文梳理了汉语应用中种种不规范现象,提出了应对措施:现阶段的汉语规范化应根据客观情况从匡谬正俗,普及基础知识入手,同时,加强"语言规范"的规范,面向未来,与时俱进,把汉语推进到健康文明的新高度.  相似文献   

4.
新中国成立以来,党和国家坚持各民族语言文字平等政策并用法律的形式对民族语言政策加以肯定。但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和经济一体化大背景下出现的语言趋同现象,对处于弱势地位的少数民族语言文字的发展提出了挑战。目前我国语言文字工作法制化水平还需进一步提高,在语言文字领域还缺失一部专门调整和规范少数民族语言文字的统领性法律。  相似文献   

5.
当今社会上,汉语不规范用法甚多,造成社会汉语环境混乱,影响国民文明素质。对此,要重视汉语学习,把汉语发展与规范相结合。  相似文献   

6.
储岚璐 《理论建设》2012,(3):110-112
普通话是我国的官方通用语言。1955年10月,中国科学院召开的“现代汉语规范问题学术会议”上,普通话作为现代汉民族共同语,被确定为我国的标准话,1956年2月6日,国务院发出全面关于推广普通话的指示,把普通话定义为“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以北方话为基础方言、以典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为语法规范的现代汉民族共同语。”这个定义从语音、词汇、语法三个方面明确规定了普通话的标准,普通话从此就成为国家法定的全国通用语言。为了推广普通话,1956中央成立推广普通话工作委员会,国务院发出《推广普通话的指示》,1982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中更是规定“国家推广全国通用的普通话”,1986年在全国语言文字工作会议上,推广普通话被列为新时期国家语言文字文字工作的首要任务。2000年10月31日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成为我国第一部关于语言文字的专门法律,使得我国在推广普通话的各项工作变得有法可依。但是,从普通话推广数十年的过程看,也存在一些突出问题,我们必须积极寻求应对方案。一、当前普通话推广中不可忽视的几个问题  相似文献   

7.
快乐大叔 《党课》2006,(8):10-11
近日,朋友从国外归来,说起这样一件事:一位国外的汉学家向快乐大叔的这位朋友诉苦,说他曾经了解的汉语现在变得越来越“看不懂”了,和汉语比较起来,其他语种(比如英语、法语等)虽然随着时代的进步也在不断增加词汇量,但都不像汉语的变化如此之大。因为西方的许多词汇都是多义、多解的,依环境跟语境的不同而发生意思的变化,而汉语则不同,每一个词汇都有其特定的单指或者主指词义,比起大量“一女嫁二夫”的英语单词来,汉语则显得更加“民主”和“人性化”。  相似文献   

8.
《先锋队》2005,(18)
太原市的语言文字规范化程度对于全省具有示范作用,代表着山西语言文字的发展和应用水平。实现普通话初步普及、汉字的社会应用基本规范的目标,是新世纪语言文字工作的初步要求。太原市语委办在以党的十六大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适应未来省城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实际需要出发,进一步提高对做好语言文字规范化工作重要性的认识,在总结经验,巩固成绩的同时,进一步加大学习、宣传、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的力度,进一步落实、巩固和深化依法进行管理监督的长效工作机制,与时俱进,开拓创新,不断提…  相似文献   

9.
一、少数民族学习汉语的重要性新疆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部分 ,是一个多民族地区。由于各个民族所操不同的民族语言 ,所以语言阻隔现象严重存在。少数民族一方面有使用本民族语言教育的权利 ,这是贯彻民族平等政策的主要体现 ,另一方面少数民族也有接受国家通用语———汉语的义务。《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中曾明文规定 :“民族区域自治地方的自治机关要教育和鼓励各民族的干部相互学习语言文字 ,汉族干部要学习当地少数民族的语言文字 ,少数民族干部在学习使用本民族语言文字的同时 ,也要学习全国通用的普通话和汉文”。这一规定…  相似文献   

10.
文字,是记录语言的书写符号系统.它同语言一起,是人类认知世界、相互交际和社会联系的重要工具。文字的产生和使用,是人类进人文明时代的重要标志,是推动人类进步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之一。世界上的大多数民族都有自己的语言文字,并以其各自的特色,共同构成纷繁复杂的语言文字大世界。汉字,是汉语的书写符号系统,它不仅具有极其独特的形体结构.而且具有深厚的文化内涵,又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书法艺术。它以其绝无仅有的特征和品格.独矗于世界文字之林。因此,正确认识汉字的性质和功能,深入理解汉字的价值和作用,不仅对增强民…  相似文献   

11.
新疆是个多民族聚居的地区,各民族自古就有互相学习语言文字的传统。目前新疆13个世居民族使用着11种语言(回族和满族使用汉语)和6种文字。在这样一个多民族、多语言的地区,少数民族学习汉语,汉族学习少数民族语言,既是民族交往的需要,也是新疆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需要。  相似文献   

12.
图书编校的质量直接影响着图书的质量和传播效果。一本高质量的图书,除了要求编校人员能够熟练掌握与运用编校规范和标准外,还要求编校人员具有高度的政治敏感性、高度的责任感和质量意识,牢固的学科专业功底,熟练应用计算机与网络,练就过硬的语言文字基本功。  相似文献   

13.
江泽民总书记指出:“中华各族儿女共同创造的五千年灿烂文化,始终是维系全体中国人的精神纽带,也是实现和平统一的一个重要基础。”①中华各族人民包括台湾人民共同创造的中华文化是两岸人民共同拥有的精神财富,它并不因为政治的歧见而疏远。共同的语言文字、哲学伦理、文学艺术、宗教习俗及生活方式,已在人民的心灵深处打下了深深的历史烙印,持久而稳定地影响和规范着他们的思想和行为方式,是祖国统一、民族亲和的精神源泉。1、共同的语言文字是民族统一的文化精神基础。在历史上,历次台湾的殖民统治者,为了消弥台湾同胞的中华清…  相似文献   

14.
党校学报责任编辑的职责主要是:对原稿政治内容的进一步审核与修正、对逻辑结构的调整、对语言文字的推敲与修饰、按照出版标准对原稿进行规范加工,做好上述工作以保证对作者、社会和刊物本身负责。  相似文献   

15.
“无极”“太极”是中国哲学的核心概念,通过哲学史的学术梳理可以“说”出汉民族的致思历程,而以文字为认识论,对汉语“极”字作哲学分析,则可以“道”出汉民族本源的生态存在。由此出发对汉语生态哲学进行思考:一方面,对汉语文字进行生态哲学维度的挖掘,汉语文字作为一个生态的系统,可以“道”出汉民族天人合一、心物同源的存在,词汇的边界拓展道出汉民族思维的“活络”;另一方面,从汉语文字角度对中国哲学具有生态意蕴的命题、概念进行开掘,汉语“道”生态,需要哲学学者去“道”哲学,对汉语生态维度的“天地不言”予以哲学的“再言”。“极”高明而“道”中庸,于“静默”的“书写”中突破西方语言哲学“词”与“物”的逻辑,代之以“文”与“道”的学术自觉,探索从让哲学“说”汉语,到让汉语“道”哲学的当代“讲”法。  相似文献   

16.
1998年以来,为贯彻江泽民同志在新疆视察工作时对双语教学和各族干部互学语言文字的指示精神和落实自治区干部教育领导小组《关于进一步加强干部教育培训有关问题的安排意见》,喀什地区制定了以乡、镇党政干部为重点的双语培训规划。即通过6个月的强化培训,使学员达到维、汉语初级水  相似文献   

17.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是各民族之间相互学习和交流的重要工具。普通话和规范汉字作为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在全国范围内包括民族自治地方和少数民族聚居地方通用,是全国各民族相互交流共同使用的工具。兵团的少数民族对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运用能力对于其民族的发展、兵团经济的发展、新疆的稳定和民族团结意义深远。  相似文献   

18.
《实践》2021,(10)
正书同文、语同音、人同心。我国宪法和法律将普通话和规范汉字规定为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是各族人民共同作出的历史选择,接通的是各族人民的深厚感情,顺应的是各族人民的根本利益。语言通,让经济发展更高质。古往今来,语言相通是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现代社会尤其如此。当今,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已成为我国各类经济活动最重要的媒介。  相似文献   

19.
随着建设学习型社会的日渐深入,学术论文的撰写和发表越来越受到专家、学者甚至一些政府官员的重视,因此对学术期刊的投稿也日渐增多,在来稿中出现了行文格式不规范、语言文字存在瑕疵等问题。学术期刊编辑面对这种新变化和新情况,要善于在日常工作中发现问题和总结方法,规范编辑工作,不断提升学术期刊的编辑质量。  相似文献   

20.
汉语、汉字是最古老的语言文字之一。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推进,对外文化交流日益频繁,“汉语热”正在世界范围内兴起,为了进一步弘扬中华民族文化,我们把“中国汉字城”作为汉字产业的载体,将汉字造字字理、汉字的快速教学和汉字文化产品开发融为一体,形成一个汉字产业链。这一产业将在我们三晋大地落地开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