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8世纪下半叶以来,在英、美、日先后获得“世界工厂”、“世界制造中心”等称号之后,进入21世纪的中国正在大踏步向“世界工厂”迈进。尽管同日本等发达国家相比,中国离合格的“世界工厂”尚有较大距离,但其发展势头势不可挡。  相似文献   

2.
杨颖桦 《今日广西》2010,(10):12-13
“我们要做‘世界工厂’。”前段时间,出访广州的印尼亚齐省(Aceh)助理省长Said Mustafa语出惊人。这句话正是他此行目的的最佳注脚。此次广州之行,Said Mustafa带领包括亚齐工商总会会长、国会议员和贸易发展局局长在内的一行高层,与中国民族贸易促进会签订《国际合作框架协议》,展开从制造业、交通、渔业、林业、农业、电力、能源、矿产、农产品等多方面的深度合作。  相似文献   

3.
如果说19世纪是英国世纪、20世纪是美国世纪的话,那么21世纪是谁的世纪?这显然是现实主义者想要问的问题,但现在谁也不能给出答案。而另外一个问题相对简单,21世纪谁是制造业的主宰,答案是中国吗?印度人希望是印度。  相似文献   

4.
黄浩苑 《半月谈》2020,(8):62-64
东莞是世界闻名的制造业城市,改革开放以来,东莞以外向型经济起步,汇聚了众多制造企业,被称为“世界工厂”。近年来,随着人口红利逐步消失、土地资源日益稀缺,传统要素扩张发展模式在东莞难以为继。2017年,东莞推出的“倍增计划”掀起了新浪潮,高质量发展的蓝图在这座城市加速推进。在探索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路上,不断升级的“倍增计划”成为东莞的有力抓手。  相似文献   

5.
拙作《“文人”和“文化人”的起源》发表后,引起许多读者的兴趣,大家认为这是一个值得继续探讨的新课题。现对于“文化人”的演变踪迹,根据近来发掘的史料记载,做如下补充——“文化人”称呼回溯到五四虽然“文化人”这个称呼正式出现于1936年即抗日战争前夕,但一出现就得到社会认同。作为“新文化运动”的共生物,“文化人”这个概念延伸到20世纪初的五四时期。有文章谈起胡适之教授说:“他家那时在米粮库。(北京城区的)米粮库不失为一个文化人的区域。短短一节胡同,一号住着陈垣、傅斯年,三号住着梁思成、林徽音,四号住着(胡)适之先生。”这就是公认“陈垣、傅斯年、梁思成、林徽音、胡适之”这些五四时期的教授、学者都属于“文化人”之列。还有文章叙  相似文献   

6.
钟声 《当代广西》2012,(19):8-8
制造业是国家实力的重要基础。中国国力有今天这样的地位,主要靠的就是实体经济的发展壮大。中国将来要稳稳站立在世界舞台的中央,离不开制造业的支撑。国际金融危机从反面再次显示出实体经济的重要作用。不断脱离制造业的虚拟经济"虚火",是酿成危机进而造成全球经济长期低迷的主因。欧洲人终于意识到,德国能够在风暴中挺立不倒,所依靠的正是"德国制造"。  相似文献   

7.
一个国家只有在所处时代主要工业部门的发展方面居于世界领先地位,而且还拥有最先进的产业技术,领导世界科技革命的新潮流,才能真正成为"世界工厂"。在世界经济史上能称之为"世界工厂"的只有英国、美国和日本。当然,在一定意义上,德国也不例外。  相似文献   

8.
中国制造在相当程度上还难以称为"世界工厂"。相当部分的出口商品,要么是档次较低,要么只是装配而已。因此,尽管中国商品出口贸易额已高居世界第一,但一定程度上还只能说是"世界装配车间",与"世界工厂"尚有较大差距,存在着做实做深做高的战略要求。做实中国出口贸易具有很大空间。2001年至2011年,中国商品出口贸易占全球的份额从4.3%上升到10.4%,一跃成为全球第一大商品出口国。这既是来之不易的成绩,  相似文献   

9.
中国制造业尽管经过改革开放20多年努力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但目前还不足以表明中国已经成为了一个新的"世界工厂".从发展趋势上看,中国完全具备将来成为"世界工厂"的潜能,体现在一是中国完全能够逐步达到成为"世界工厂"所需要具备的经济规模;二是中国有丰富而廉价的劳动力资源和广阔的国内市场规模;三是中国拥有强大的生产制造能力和制度环境保障.但要把这种潜能变为现实,还需要采取相应的对策措施,包括要调整和优化结构,推进中国制造业产业升级;要大力推进科技进步,增强科技创新能力;通过深化改革,激活机制,使制造业企业在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上能够率先到位;提升中国制造业企业的综合素质和能力;国家要为制造业企业的更新改造创造条件等.  相似文献   

10.
11.
新世纪中国会成为世界工厂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来,国内外都有报刊在评论中国成为世界工厂的问题,国外评论认为中国已经成为了世界的工厂。如,2001年日本通产省发表的白皮书,提出中国已经成为“世界的工厂”。2001年7月日本《产经新闻》连续发表文章,认为  相似文献   

12.
孟加拉国今年11月底的一场大火,让我们知道这个国家有200多万工人从事服装业。前些天女儿给我网购了一条名牌牛仔裤,是巴基斯坦生产的。媒体早就用大字标题报道中国开始告别‘世界工厂’。日本一家证券研究机构最近甚至认为,十年内中国将失去世界工厂地位。媒体或许是哗众取宠,不必过多计较。可是  相似文献   

13.
14.
"直接过渡"与基诺族的文化变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文化人类学视野中, "直接过渡"是他者文化主导下有计划整体性的文化突变.由于文化变迁连续性的中断,原有"生存方式"的解体或坍塌,人们所熟知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模式被迫改变,传统文化的消失不可避免.文化突变意味着文化冲突的极其强烈,种种现实问题的出现有其必然性.文化冲突的不对称性导致了人们对他者文化的认同和追求,以及对传统文化的"集体失忆"乃至"选择性排除".民族文化的新生根本在于文化自觉.  相似文献   

15.
自1851年英国举办万国工业博览会以来,世博会已走过159年的历史。一个半多世纪以来,世博会从欧洲走向北美,又从北美转向亚洲,演变为一场世界经济、科技和文化领域的“奥林匹克”盛宴。  相似文献   

16.
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研究会会长高尚全撰文认为: 世界工厂这个题目与中国产生联系的时间并不长,但在中国加入WTO,更深、更广地融入全球市场竞争的背景下,对这个问题在理论上、政策上进行深入讨论和广泛研究,将对促进中国的产业结构调整、提升产业竞争力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并对中国经济的长远发展产生深刻影响。 一、中国成为“世界工厂”有利于世界经济的进一步发展 中国对于世界经济而言不仅是“世界工厂”,  相似文献   

17.
<正>新年伊始,中国对外投资又传重磅消息:中国的复星集团收购法国知名旅游休闲企业——地中海俱乐部已成定局。纵观全球,复星收购绝非孤例,中国资本走出去已风生水起,诠释着中国从"世界工厂"到"世界投资人"的华丽转身。当下中国资本输出已进入"全球化轨道"。从收购资源到收购技术,从央企到民企,中国企业"走出去"的步伐进一步加快,中国已成为世界第三大对外投资国。不久前举行的全国商务工作会议传出消息,中国的对外直接投资正逐步逼近甚至超过外商投资规模,将成为资本净输出国。  相似文献   

18.
19.
制度变迁视角下的大学"去行政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学"去行政化"实质就是要对现行的大学制度进行变迁.目前,大学"去行政化"的主体尚未形成,"去行政化"的制度装置还未出现.变迁方式上,根据成本收益分析,虽然现实中存在大学"去行政化"的动机和力量,但是力量还不够强大,也就是有"去行政化"的动机而无"去行政 化"的力量.潜在的制度需求虽然能够变成现实的制度需求,但潜在的制度供给却不能变成现实的制度供给.由此可见,大学"去行政化"将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在改革中不断尝试与试验.  相似文献   

20.
《政协天地》2015,(Z1):76
美国彭博社报道称,近日公布的统计数据显示,中国已成为继美国之后第二个国内生产总值达到10万亿美元的国家,因此中国的经济转型过程无疑将对全球产生深远的影响。以下五大特征表明,中国正在与"世界工厂"说再见,成为全球重要的资本与需求来源地:一、经常账户盈余逐步降低由于长期以来出口远超进口,中国维持着庞大的经常账盈余,并因此长期招致"人民币被低估"、"中国人抢走美国人的饭碗"等无端的尖锐批评。但现在,中国经常账盈余占经济总量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