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2000年9月,我有幸随中越边界联合勘界委员会中方代表团一行赴西南边陲─—中越、中缅边境巡边考察。1999年12目,中越两国外长在河内签署了《中越陆地边界条约》。根据条约规定,双方将组成联台勘界委员会,开展实地联合勘界立碑工作。勘界,具体地讲,就是经过中越双方联合勘察、测量,最终确定边界线的实地位置,树立界桩。我们的这次考察就是为此作单方的预前工作。9月14日,田外交、边防、勘测三方所组成的九人队伍在中方首席代表马亚欧参赞的带领下,从北京乘机直飞“彩云之南”,踏上了勘界之旅。  相似文献   

2.
中缅建交后,受地缘因素影响,缅甸一直担心中国危及其国家安全,中国则力图将缅甸作为突破西方战略包围的突破口。20世纪50年代中缅关系中的华侨问题即是在这一大框架下演变发展的。1954年周恩来访缅后,双边关系发展迅速。随后,中方为消除缅方在华侨问题上的疑虑,在华侨国籍问题、华侨政治、经济作用、与缅人关系问题上进行了一系列努力,使华侨问题没有成为制约当时双边关系发展的障碍。  相似文献   

3.
奥巴马执政后,美国极力推行其"重返亚太"战略,恰逢缅甸的政治转型。二者在短期内产生共振,双边关系迅速回暖。奥巴马任期内,美国试图通过放松对缅制裁、加大对缅软实力输出及寻求美缅合作空间,恢复美国在缅甸的影响力,并钳制中国的发展。但美国此举并不足以冲击中缅关系。在此情形下,为了维护并发展中缅两国的"胞波情谊",中方应倡导中缅在政治层面互信关系的建立、经济层面的互联互通以及多领域的全方位合作来扩大中缅合作的互利局面。  相似文献   

4.
1949年10月新中国成立时,中缅边界存在"三段未决的问题",分别是北段尖高山以北的未定界问题、中段猛卯三角地①的"永租"问题和南段"1941年线"问题。1954年至1961年,经过反复沟通和多次谈判,中缅两国最终和平解决了边界问题。根据其特点,中缅边界问题解决的历史过程可划分为提出问题、初步交换意见、直接谈判和签订条约4个阶段。  相似文献   

5.
夏天也冷     
陈华 《新青年》2006,(9):19-20
我叫楚凡,一个33岁还没嫁过人的女人,独自在这个陌生的城市里工作生活了10年,曾幻想用时间来弥补心里的痛楚,结果是,徒劳无功.我常穿黑色的衣服,从衬衣到风衣到鞋子,一如我晦暗的心情.我喜欢工作,所以10年后的今天,我是这家合资公司的中方经理.我喜欢工作是因为我除了工作之外根本没有别的事情可做,老总误以为我敬业,让我做了经理.  相似文献   

6.
2020年1月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在访问缅甸前发表了题为《续写千年胞波情谊的崭新篇章》的文章。中缅建交70年来,两国胞波关系经历了不同的历史阶段。在冷战时期,两国从最初的疑惧、冷淡到胞波关系的确立,和平与安全成为中缅关系的共同利益点。冷战结束后,中缅胞波关系的内涵扩展到政治、经贸、援助和安全等领域的全方位合作。21世纪初,缅甸成为中国青睐的重点投资对象和能源通道,给中缅胞波关系注入了新的动力。在21世纪第二个10年里,两国共同推进"一带一路"建设,并将中缅全面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升级为中缅命运共同体,中缅胞波友谊进入了新时代。中缅胞波关系的新陈代谢是两国共同利益基础不断扩展的结果。  相似文献   

7.
●5月2日,越南社会主义共和国驻南宁总领事馆正式开馆。●5月11日,越南召开第十一届国会第五次会议,越南副总理阮晋勇在会议上作《政府工作报告》称,尽管遇到了诸多不利因素的影响,今年头4个月,越南经济仍保持快速增长的势头,国内生产总值增长7%。●5月14日,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吴邦国、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北京分别会见了来华访问并与中方领导人共同主持“中新双边合作联合委员会”首次会议的新加坡副总理李显龙。胡锦涛说,中新建交以来,双边关系发展迅速。两国高层领导互访频繁,相互了解和信任不断加深。中方愿与新方…  相似文献   

8.
殷罡 《西亚非洲》2000,(1):15-17
叙以和谈恢复后,双方组成了边界划分、安全安排、和平条件和水资源分配等4个专门委员会,负责解决相关问题。这些问题的主要背景、双方立场和解决前景分别是:……  相似文献   

9.
奥巴马连任后,立刻正式访问缅甸,在美缅关系近年来加速发展的背景下,表明奥巴马政府将持续推行“重返亚太”战略。美缅关系自冷战结束后曾陷入长期恶化,近几年来由解冻到升温,发展迅速。其原因,一方面是美从“重返亚太”战略需要出发主动放弃对缅强硬路线,另一方面也是缅内部政治变化为美调整对缅政策提供了可乘之机。未来,美缅关系将会是美持续扩大对缅影响,而美缅冷战后20多年的严重对立形成的不利因素也将长期影响双方关系的发展。缅甸是中国的重要邻国,美缅关系的发展和缅国内政治生态的转型将会对传统的中缅关系产生不容忽视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中缅边界划定问题的再考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60年中缅两国签订边界条约,结束了长达六十多年的中缅划界问题争论,并为新中国解决与其它周边国家的边界争端提供了良好开端。中缅边界问题最终得以解决,关键在于两国在中缅北段未定界问题上达成了妥协,新中国政府很大程度上放弃了自晚清政府以来对这片地区的领土要求,但这一让步是在历史和现实基础上做出的合理决断,它并不意味着中国政府接受了"麦克马洪线"。中缅边界问题的解决体现出了周恩来的外交思想与风范。  相似文献   

11.
1996年11月14日上午,中国国际问题研究所的会议大厅显得格外热闹,该所部分老领导、老专家姚仲明。王殊、浦山、李鹿野、裴默农、王世琨、夏道生、胡征庆、倪立羽、张再、庄去病等28人出席了杨成绪所长主持的纪念中国国际问题研究所式立40周年的座谈会。姚仲明、浦山、李鹿野。王殊等多位同志在会上深情地回忆本所走过的道路,自己度过的难忘岁月,并对如何进一步办好研究所,继续做好调查研究工作提出了宝贵的建设和意见。大家在发言中指出:中国国际问题研究所是在中央和外交部领导直接关怀和指示下成。的,毛主席、周总理、陈毅副总理对…  相似文献   

12.
马骥  陈亚山 《东南亚》2012,(1):49-49
2012年2月18-20日,孟中印缅地区合作论坛第十次会议在印度加尔各答召开。此次会议由印度中国问题研究所、印度阿萨德亚洲研究所和印度工业联合会联合举办,主题为“推进多领域次区域合作”。云南省委常委、省海外联谊会副会长辛维光同志作为中方代表团团长率队出席了此次会议。云南省社科院南亚所所长陈利君、国际交流部主任马骥一同参会。  相似文献   

13.
《国际问题研究》2020,(2):F0002-F0002
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我院收到了来自柬埔寨、韩国、泰国、缅甸、沙特、阿联酋、巴林、吉尔吉斯斯坦、加拿大、挪威等国驻华使馆及研究机构的来电、来函,向中方表达最深切的问候,向在疫情中不幸去世的医护人员和患者表示深切哀悼,同时对中方的疫情防控工作表示赞赏,表示将向本国民众积极介绍中方防控努力和成果。亚太安全合作理事会(CSCAP)日本、韩国、美国委员会等机构负责人表示,愿意同我院巩固原有框架下合作,继续深化沟通和交流。  相似文献   

14.
《东南亚》1993,(4)
中国云南与缅甸、老挝接壤,与泰国邻近。中缅边界线为1997公里,中老边界线为710公里。云南隔缅甸掸邦与泰国相望,最短距离仅300多公里。由于中、老、缅、泰四国山水相连,边境结合部具有民族相同、语言相通、风俗习惯相似、边民来往密切等地理和人文特征,在地理上和经济、社会发展水平上可视为一个“圈”。近年  相似文献   

15.
缅甸民盟政府实际领导核心、国务资政昂山素季于2016年8月17~21日对华展开为期5天的正式友好访问.昂山素季分别与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全国人大委员长张德江会谈,双方就深化中缅全面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基于和平共处五项原则进行合作、维持两国高层互访并强化民间往来、促进中缅边境地区稳定等达成共识.中缅双方发布了联合新闻稿,并签署了中缅《促进双边经济与技术合作协议》.  相似文献   

16.
中缅边界问题是新中国成立后解决的第一个边界问题。该问题的解决主要在于中国采取了立足现实的政策,因为中国力图通过边界问题的解决消除其他国家对中国的疑虑、谋求和平的周边环境、反制美国的对华遏制。中缅边界问题的解决将中缅关系推向了高潮,为解决缅甸国民党军问题提供了契机,并给印度造成了一定的压力。  相似文献   

17.
随着中缅贸易和投资的发展,应研究中缅两国会计准则的差异,以促进中缅两国会计趋同,进而带动整个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内成员国之间的会计趋同,推进会计准则国际趋同的进程。本文从固定资产的相关概念、固定资产准则的适用范围、固定资产的确认、计量和披露等5个方面,对中缅固定资产会计准则进行比较。  相似文献   

18.
随着中国与缅甸贸易和投资的发展,应研究两国会计准则的差异,以促进中缅两国会计协调,进而带动整个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内成员国之间的会计准则从协调到趋同,推进会计准则国际趋同的进程。本文从存货的相关概念、存货准则的适用范围、存货的确认、计量和披露等五个方面,对中缅存货会计准则进行比较。  相似文献   

19.
姜永仁 《东南亚》2003,(4):51-57
中缅两国山水相连,自古以来就友好相处,通商通婚,建立了传统的胞波友谊。在反帝反殖斗争中,在发展经济的过程中,互相理解,互相支持,互相帮助,互通有无,使两国的传统友谊。旅缅华侨华人为中缅友谊的建立与发展作出了不可磨灭的巨大贡献。本文将从缅甸华人社会的形成与发展、华侨华人在政治上与缅甸民族的融合、华侨华人在经济上与缅甸社会的融合、华侨华人在文化上与缅甸文化的融合、华侨华人社会的未来展望等五个方面进行一些分析与探讨。一、缅华社会的形成与发展中缅两国人民之间的交往始于交通,中缅交通始于腾冲的蜀身毒道的开通。蜀身毒…  相似文献   

20.
缅甸凭借其重要的地缘战略位置和巨大经济发展潜力,在"一带一路"建设中具有"支点"性的关键地位。昂山素季领导的民盟新政府上台后,对中缅经贸合作及"一带一路"倡议也展现出积极的欢迎姿态。当前,中缅经贸关系发展势头加快,潜力巨大,但仍面临很多困难,如缅甸国内转型前景不明朗、经济基础薄弱、外来竞争加剧和民众对华认知负面等。未来,中国应总结对缅甸外交工作中的得失,完善对缅投资方式,寻求共同利益的汇合点,以务实合作实现互利共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