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68 毫秒
1.
《侨园》2017,(11)
正因台湾被逐出了联合国而怒摔帽子曾担任蒋介石侍卫官、内务组副主任等职的应舜仁回忆,1971年10月26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台湾则被逐出了联合国。消息传到台北时,蒋介石刚好在大溪宾馆外面散步。他坐在亭子里,武官来报告说:“联合国我们退出了。”当时蒋介石头上戴着帽子,应舜仁看到他的帽子被摔到地上。一个副官替他把帽子捡了起来。过了几秒种,这个副官惊慌失措地走到应舜仁身边,对他说:“‘总统’流眼泪……”应舜仁表示,跟蒋介石这么久,第一次亲睹他掉眼泪。前台当局“外交部长”钱复当年是蒋介石英文翻译,他在受访中表  相似文献   

2.
<正>蒋介石在给戴季陶的一封信中,曾这样评价孙中山的交友之道:"吾谓孙先生待友,其善处在简直痛快,使人畏威感德。"蒋介石追随孙中山多年,对孙中山的为人处世十分了解,故他的这种说法,庶几符合历史的真相。孙中山与张静江:雪中送炭的心腹之交从本质上说,不论政治账还是军事账,最终都是经济账。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没有经济这个基础,其它都是空中楼阁。是故,孙  相似文献   

3.
党的三代领导集体反腐倡廉思想的历史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三代领导集体反腐倡廉的不同历史特点(一)毛泽东:在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下,以群众运动的急风骤雨方式反腐败。毛泽东基于对历史唯物论的深刻理解和中国革命经验的重要启示,一贯十分重视人民群众的作用和力量。毛泽东深信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无论是在革命战争年代,还是在和平建设时期,他都意图用群众运动的方式来解决一切矛盾和问题,反腐倡廉也不例外。五十年代的“三反”及六十年代的“四清”运动,都是用群众运动的方式来反腐败的典型;甚至象“文革”这样完全错误的政治运动,也不能说同毛泽东反腐败的思想没有关系,也不能说没…  相似文献   

4.
妻的三叔住在台北,是位矍铄、爽朗的老军人。他已经三次到北京了,游兴极高,登长城、爬西山,春来踏青,秋至赏菊,那精气神儿比我还足。每次同他告别,他都依依地说:“这里更象家!”然后热情地邀我们“到台湾去看看!”  相似文献   

5.
有的同志说,理论上老是变过来变过去,今天这么说,明天那么说,没有准,没法学,学也没有用,说不定今天学了,明天又变了——这是多年来影响理论学习兴趣的一个重要的思想障碍。一些理论观点变过来变过去,是客观事实。远的不说,就最近二十几年间,从“文革”10年到1978年的真理标准讨论和十一届三中全会后的拨乱反正,以后又10年改革,再到近几年我们党同资产阶级自由化的斗争,许多重大的理论观点,就经过了这样的变来变去。  相似文献   

6.
近代欧洲的一些经典作家,如雨果、歌德、托尔斯泰等,都非常推崇中国文化。歌德就曾讲过这样一个中国故事:“有一对钟情的男女在长期相处中很贞洁自持,有一次他俩不得不在同一间房里过夜,就谈了一夜的话,谁也不惹谁……”他说的故事虽然比较简单,情节也有点变异,但我们读采仍感到十分亲切,这与春秋时代柳下惠“坐怀不乱”有关。柳下惠“坐怀不乱”的故事作为历史美谈,后被用采泛指心地纯洁的人在男女关系方面正大光明。歌德对这个故事十分赞赏并予以高度评价。他说:“在他们那里一切都比我们这里更明  相似文献   

7.
参观者没有参观到的东西 我经常在各地跑,遇到参观过苏南乡镇工业的人,总要打听一下他有什么感想?发现有什么新招?在甘肃省的一个县里,一位参观者对我说:“人家(苏南)那厂房,那设备,我们怎么能同人家比?”我问他:“你了解他们当初是怎么干的吗?”答:“这个嘛,没有了解。”陕北的一位参观者对我说:“我  相似文献   

8.
东流 《瞭望》1992,(39)
1949年,蒋介石逃亡台湾,对台湾除了在政治、军事、经济等方面加强控制以外,还从思想、文化方面,在全岛实行封锁政策。那时,台湾当局对“五四”以来现代文学的绝大部分作品,都采取严厉禁止的态度。聂华苓女士回忆当时的情景说:“凡是20世纪30年代的作品和大陆的其他作品,一概不准进口,不准阅读,为此,有的作家吃了亏,甚至被  相似文献   

9.
谈到社会主义中国的现代化建设问题,有人总爱同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去比较,并且轻率在作出结论:中国太落后,社会主义制度没有优越性。方励之的话就更加“尖端”了,他说我们“三十年干的事情”“是失败的”,竟然一口否定社会主义。为什么他们会得出这样极端  相似文献   

10.
“唉!老办法不灵,新办法不明,难啊!”一谈到当前的思想政治工作,有的人就摇首皱眉,唉声叹气。老办法果真都不灵了吗?不尽然。诚然,有些“老办法”确实不灵了;如那些忽视社会主义物质利益原则、强调“精神万能”的空洞说教,动不动就要“绷紧阶级斗争这根弦”的极左经,理所当然要“寿终正寝”了。但是,还有另外一些“老办法”,就是半个多世纪以来,我们党创造的思想政治工作的优良传统,它们不仅没有失灵,而且经过实践的淬砺,更加发扬光大了。象领导干部以身作则,关心群众生活,作群众表率;共产党员要吃苦在前、享受在后等等。今天只要我们认真去做,又有哪一个群众不欢迎,哪一个会说这样“不灵”了呢?  相似文献   

11.
新德里专电 印度自1947年独立以来同美国的关系多数时间里处于不冷不热的状态。自苏联解体后的一年里,印美两国以军事合作为先导加强了双边往来,使政治气氛有了明显的改善。美副总统奎尔今年6月说,“两国关系从来没有象现在这样好过。” 印美两国军事关系的缓解始自80年代初,但进展并不快,双方合作基本上限于技  相似文献   

12.
朱德的这封亲笔信,写于一九二五年三月七日。时年三十九岁钓朱德,为“归国后即终身为党服务,做军事运动”,放弃了在哥廷根大学的学习重返柏林。他一方面做统一战线的工作,一方面积极筹划,希望实现到莫斯科先“入东方大学,再入赤军(即苏联红军——编者注)研究”军事的计划。这封信,便是为促成此计划的实现而写的。时间已逝去近六十年了。信中所谈的问题也都成为过去。但今天重读这封信,仍使我们从中得到许多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13.
沈宁 《各界》2009,(12)
我的外祖父陶希圣同蒋介石的关系,很早就开始了.1927年1月,外祖父从上海偷渡到武汉,参加北伐军,担任中央军事政治学校(黄埔军校)武汉分校的中校政治教官兼军法庭长,他的委任状是蒋介石签名.虽然那时蒋介石不在武汉,但他是黄埔军校的校长,武汉分校的教官任命自然由他亲自签署.  相似文献   

14.
列宁十分重视社会主义的文化建设,在他领导俄国社会主义建设的短短七年里,无论从理论上还是从实践上,都体现出他对社会主义义化建设的高度重视和所做的重大贡献。列宁把文化建设看作是社会主义建设的重要的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十月革命胜利后,列宁根据俄国的实际情况,反复多次地强调了文化建设的重要性和迫切性。他提出,布尔什维克党在把工作重点转移到经济建设的同时,还“应当把重心转移到文化建设方面”来。还强调说:“现在,只要实现了这个文化革命,我们的国家就能成为完全的社会主义国家了”。列  相似文献   

15.
某领导干部自称:无论什么烟,一望便知其真假;不管什么酒,一尝就知其优劣。下面的人也都称赞他的确功夫很深,屡试不爽。有此种“特长”的干部并非个别,岂止是“精通”酒、烟而已?!有的干部在牌桌上是“赌王”,在卡拉OK厅里是“歌星”,在夜总会中又是“舞场王子”,甚至互相吹捧,不觉肉麻。群众说:“如果你们对基层能象时烟酒这样熟悉,对本职工作能象对打牌这样精通,对工作能在对跳舞唱歌这样热情,那就好了”。把“为人  相似文献   

16.
这事发生在海军航空兵某场站警卫连。一天,几位即将复员离队的老战士找连长说:“坐卡车去车站太冷,借给我们每人一件大衣挡挡风。”连长随口说:“谁保证把大衣收还啊。”有位老战士认为连长是在怀疑他们要把大衣带走,火气顿时上来了,他大声责问:“我们这些人,不值一件大衣钱,跟你干了四、五年,你竟然这样看我们。”经他这么一说,其他战士也来火了,有的甚至叫骂起来。连长则批评战士胡搅蛮缠,双方唇枪舌箭,各不相让,“战火”顿起。正在这时,闻声赶来的章指导员问清原由后心平气和地说:“咱们一家人怎么说起两家话来啦。今天西北风呼呼吹,坐卡车确实需要大衣挡挡风。连长也不是说不借给大衣,而是怕没有人负责。这样吧;这件事  相似文献   

17.
宣传学     
宣传工作历来是党的事业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列宁说:“我们党的一切组织和团体,每天经常进行的全部工作,即宣传、鼓动和组织工作”。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卷4卷第300页)宣传工作也历来被我党所高度重视。胡耀邦同志在谈到新闻工作时曾说过:“我们党成立的第一  相似文献   

18.
邓小平同志在中共十二大开幕词中说:“我国各民主党派在民主革命时期同我们党共同奋斗,在社会主义时期同我们党一道前进,一道经受考验。”这是对中国民主党派历史特点最精辟的概括。因此,中国的“民主党派”是  相似文献   

19.
当年,马寅初获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经济学博士后,怀着炽热的爱国心回国效劳。作为一位经济学家,马寅初对旧社会的官僚利用权势大发国难财深恶痛绝。他在一次演说中将矛头指向蒋介石:“有人说蒋介石是民族英雄,我马寅初认为他不够格,他只称得上是家族英雄。”此语触到了蒋介石的痛处,马寅初先后被囚禁于江西上饶和贵州息烽集中营,时间达二十一个月之久。  相似文献   

20.
时代造就人,时代选择人,时代最偏爱青年人!一百年前恩格斯就这样说过:“时代的性格,主要是青年的性格”。现在让我们先认清时代变化的特点吧! 自然科学是我们时代的一颗明珠今天的人类社会是在各方面贯穿了巨大自然力的社会,可以说没有现代科学技术对各种自然力的驯服,也就不存在今天的社会。现代科学技术的发现和理论的提出,无论在物质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