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党的十七大报告强调,人民民主是社会主义的生命,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是我们党始终不渝的奋斗目标。当前,网络已经向政治制度、政府治理、国际关系等诸方面渗透,对传统的政治活动规则形成了新的挑战,网络民主成为民主政治的一种重要力量。这种崭新的民主形式,不仅对传统的民主政治理论提出了新的挑战,更为民主的发展提供了新的途径。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要丰富民主形式,拓宽民主渠道,网络民主正是一种有力的民主形式,一种有效的民主渠道,它在公民的民主监督、政治参与、民主决策、民主意识等领域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孙忠辉 《唯实》2011,(10):8-11
社会资本指的是普通公民的民间参与网络,以及体现在这种约定中的互惠和信任的规范,它是民主进步的一种重要的决定性因素。"党内社会资本"是指在中国共产党内,为了进一步扩大党内民主,在党员与党员之间、党组织与党组织之间以及党员与党组织之间建立起来的党内参与网络,以及体现在这种网络之中的互惠和信任的规范。它是一种存在于党内民主关系之中并能够实现党组织目标的一种资源,这种资源以交流、信任为基础。扩大党内民主,需要在党内积极着力培育"党内社会资本"。  相似文献   

3.
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人民当家作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和核心。要健全民主制度,丰富民主形式,拓宽民主渠道,依法实行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保障人民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不断拓宽民主渠道,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一项重要任务。要完成这一历史任务,必须紧紧抓住以下几个主要环节。  相似文献   

4.
《理论建设》2009,(5):52-55
党内协商民主作为党内民主的一种重要形式,对扩大党内民主并带动人民民主具有重要意艾。人民民主体现在政党制度层面上就是实行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中国共产党与民主党派在长期的党际交往中,形成了以民主协商为主要方式的党际合作模式。当代中国的政治发展逻辑和现行政治体制,决定了发展党内协商民主是完善党际民主协商的重要保障。  相似文献   

5.
党内民主与人民民主关系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虞崇胜 《学习论坛》2010,26(7):23-25
党内民主和人民民主是中国式民主的两种重要形式.在社会主义中国,党内民主是党的生命,人民民主是社会主义的生命.然而,要有效地推进中国社会主义民主建设,就必须准确把握党内民主与人民民主的关系,始终抓住人民民主这个本质和核心.必须明确,民主的本意是主权在民(在中国即人民民主),党内民主不能单独推进,而必须与人民民主协同推进.执政党的党内民主不仅需要通过人民民主的制度载体来实现,而且需要与人民民主结合起来.唯有如此,中国式民主才能真正发展起来.  相似文献   

6.
试论网络党建的民主功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网络党建已逐步成为党的高层与普通党员群众之间重要的交流渠道,使得公众大范围地参与党和政府决策成为可能。通过网络党建,党和政府能够加强与普通党员群众的沟通,就公共政策的制定征求民意,让更多的人参政议政、建言献策。发展网络党建,要大力拓展网络党建的民主功能,充分保障党员的各项民主权益,努力营造充满生机与活力的党内民主氛围,并示范和带动人民民主。  相似文献   

7.
随着网络技术的快速发展,网络民主作为一种新的民主形式呈现在世界舞台,并对中国民主政治的发展起着日益重要的作用。但作为新生事物的网络民主在发展过程中仍然存在着这样或那样的问题,所以,如何引导网络民主健康有序发展对加强党的执政能力提出了新的考验。  相似文献   

8.
社会主义协商民主是我国人民民主的重要形式,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对民主形式的伟大创造.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了完善协商民主制度和工作机制的发展方向,强调在健全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制度中发挥人民政协的重要作用.人民政协是我国政治体制的重要组成部分,与协商民主有着天然的联系,拥有其他协商民主形式所不具有的巨大优势.应当充分发挥人民政协作为协商民主重要渠道作用,加强人民政协制度建设,增强协商主体的代表性、包容性,提高协商主体的协商能力,吸收借鉴人类有益的政治文明成果,更好协调关系、凝聚力量、建言献策、服务大局.  相似文献   

9.
《求实》2013,(12)
近年,学界对于如何处理党内民主与人民民主的关系研究出现三种不同观点。第一种按照"以党内民主推进人民民主"发展的思路;第二种提出了"以人民民主促进党内民主"发展的思路;第三种从两者相互关系的角度出发,创新党内民主与人民民主的衔接机制。对这三种观点进行梳理和归纳,有助于促进这一研究的深入开展。  相似文献   

10.
加快民主进程的困惑与发展路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胡锦涛同志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使用“民主”这一词汇达60余次,并首次提出民主方面的许多新观点。如,“人民民主是社会主义的生命。”“人民当家作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和核心。要健全民主制度,丰富民主形式,拓宽民主渠道,依法实行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监督,保障人民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  相似文献   

11.
协商民主的复兴:民主政治的现代反思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王洪树 《求实》2007,3(3):51-53
民主政治内涵着人民主权理念。公民以选举和协商两种民主形式行使着主权。选举民主弊端的暴露和政治生活的新变化、新挑战,促使了对民主政治的现代反思和新的探索。反思和探索的结果是协商民主获得了复兴。  相似文献   

12.
执政党必须高度关注民主生活的变化和要求,积极加以引导,善于总结经验,用党内民主发展的积极成果,来引领人民民主和推动基层民主,使人民民主的扩大、基层民主的发展,能够沿着有序、健康的方向推进。  相似文献   

13.
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以扩大党内民主带动人民民主,以增进党内和谐促进社会和谐。发展基层民主,保障人民享有更多更切实的民主权利,必须作为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基础性工程重点推进,探索扩大党内基层民主多种实现形式”。  相似文献   

14.
扩大基层民主 推进民主执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扩大基层民主,保证人民群众直接依法行使民主权力,依法管理自己的事务,是社会主义民主最广泛的实践,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基础性工作,也是党巩固和扩大民主执政社会基础的重要途径,坚持和推进民主执政的基础性工作。扩大基层民主,主要是扩大党内基层民主,扩大党内基层民主,是实现民主执政的保证。  相似文献   

15.
赵春丽 《唯实》2010,(1):83-87
民主的完善是一个历史过程,民主的实践也会随着历史的发展而呈现多样性,其实现方式也必然是多样化的。随着民主实践的推进和网络信息技术的发展,网络民主应运而生。网络民主与社会主义民主对自由、平等和广泛而真实的政治参与的价值追求具有契合性,是社会主义民主建设的重要推动力量,也应当成为社会主义民主的重要实现形式之一。当前,应大力加强对网络民主理论与实践的研究。  相似文献   

16.
作者:王绍光译者:欧树军出版社: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日期:2014年11月定价:36.00元民主本意是人民当家作主,但现在人们想到的就是多党之间的竞争性选举,民主变成选主,这种对民主实现形式的理解几乎变成了唯一的理解,任何人只要质疑选主的民主潜质,就可能会被扣上"反民主"或"民主原教旨主义"的帽子。  相似文献   

17.
关于选举民主和协商民主的争论由来已久,而且双方各执一词,都有道理。通过对选举民主和协商民主的特点、异同以及它们的优缺点的分析,可以发现选举民主与协商民主都不是完美的,相反它们在民主实践中可以互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实践就是选举民主与协商民主的结合,但在民主实践中还应适当选择,根据情况采取恰当的民主形式,在不同地方、不同时间侧重运用一种民主形式,以另外一种民主形式为辅,体现选举民主和协商民主精神,推动中国民主政治进程。  相似文献   

18.
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新探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新时期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应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五位一体”布局、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要求、科学发展观和和谐社会建设的总要求进行总体谋划,应确立政治体制改革的正确方向和发展道路。在推进人民民主方面,应健全民主制度,积极探索选举式民主与协商式民主的新形式、新渠道;在基层民主方面,提出建立和完善基层党组织领导的基层群众自治运行机制,形成政府行政管理与群众自治的良性互动;在党内民主方面,要尊重党员主体地位,探索扩大党内基层民主多种实现形式。  相似文献   

19.
刘畅 《理论建设》2006,(1):56-58
扩大基层民主,是发展社会主义民主的基础性工作。直选乡镇长是选民直接行使当家作主权利的一种体现,是对抗日根据地民主政权建设经验的一种借鉴,是选民监督基层政府的一种途径,是扩大基层民主的有效形式。  相似文献   

20.
张丽红 《湘潮》2013,(2):35-37
中国共产党人在长期的革命实践与探索中,形成了富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民主制度和形式,具体表现在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和人民政协制度协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制度的最大特点就是"选举+协商"。在当前的社会主义民主建设进程中,要坚持国家一切权力属于人民,完善协商民主制度,拓宽民主渠道,保证人民依法实行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真正建立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双轨民主制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