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陆子新 《世纪桥》2013,(10):57-58
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各民族的平等、团结、互助、和谐,是构筑中华民族凝聚力的基础。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恢复了党的正确路线,这就为调整和构建和谐民族关系奠定了重要基础。我国的民族关系总体上是健康的,但它始终处于不断的变动、调整和发展之中。因此,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保证,是构建和谐社会必须巩固和发展的重大关系。  相似文献   

2.
我国部分行业和领域存在的就业歧视现象似一个个不和谐的音符,阻碍着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很多学者对此问题都非常关注,提出了不少解决方法.笔者认为,只有查摆出就业歧视产生的根源,才能探询出解决对策,所以全面剖析就业歧视产生的根源,对于解决就业歧视、实现平等就业、构建和谐社会意义非凡.本文主要从劳动者自身、用人单位、法律制度等方面剖析就业歧视产生的原因.  相似文献   

3.
张时碧 《世纪桥》2013,(14):57-58
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各民族的平等、团结、互助、和谐,是构筑中华民族凝聚力的基础。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恢复了党的正确路线,这就为调整和构建和谐民族关系奠定了重要基础。我国的民族关系总体上是健康的,但它始终处于不断的变动、调整和发展之中。因此,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保证.是构建和谐社会必须巩固和发展的重大关系。  相似文献   

4.
解析"和谐社会"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薛安泰 《理论学刊》2005,2(5):70-71
和谐社会是一种社会过程或状态.和谐社会是"将来时"而不是"现在时",是我们党现在要着力构建的在将来才能实现的目标.和谐社会是共同富裕的社会,首要的任务是消灭贫困;和谐社会是公平的社会,必须消灭和解决不公平现象;和谐社会是民主的社会,必须真正实现人民当家作主的权利;和谐社会是法治的社会,必须按法律办事,实行依法治国;和谐社会是德性的社会,必须消除各种社会丑恶现象;和谐社会是生态文明的社会,必须真正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  相似文献   

5.
乌小花 《实践》2008,(3):17-18
构建和谐的社会主义社会需要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 各民族共同繁荣发展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和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巩固和发展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举足轻重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和谐社会,是针对不和谐而提的,构建和谐社会是执政党的主要社会功能,只要坚持科学的发展观,和谐社会的实现是可能的.保证权利、机会平等和按照贡献进行分配的规则就是公平,因而和谐社会不是以牺牲效率换取公平,而是各尽其能、各得其所的社会的和谐.和谐社会不是平均主义社会,而是实现利益均衡.  相似文献   

7.
在井冈山斗争时期,我党在政治、经济、军事等方面采取了一系列缩小贫富差距、防止两极分化的措施,使根据地内政通人和,民心大顺,社会关系平等和谐。学习和借鉴井冈山斗争时期我们党防止两极分化、构建平等和谐社会的基本经验,对我们今天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8.
以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等为代表的古希腊思想家对社会和谐曾有过重要论述.他们认为,和谐与秩序是宇宙的最高规律,也是任何理想城邦必须遵循的重要原则;法治是实现城邦和谐与秩序的必要条件;教育是实现社会和谐的重要手段;"贤人政治"是达到理想城邦的体制保证;正义和平等是实现社会和谐的重要条件.这些思想对于我们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有着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9.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提出,反映了我们党对社会发展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和共产党执政规律认识的进一步深化。就民族工作来说,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树立与落实和谐民族观,处理好民族问题,做好民族工作。在新世纪新阶段,落实和谐民族观就是要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过程中,紧紧围绕“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主题,创建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从而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坚实的民族基础。  相似文献   

10.
关怀撰文认为,在构建和谐社会的实践中必须高度重视构建和谐的劳动关系。1.劳动关系是最重要的社会关系,没有和谐的劳动关系,和谐社会难以实现。劳动关系的和谐稳定与和谐社会存在着极其密切的关系,因此构建和谐社会必须重视构建和谐劳动关系的工作。2.劳动者是弱势群体,构建和谐劳动关系企业必须依法履行社会责任。由于职工在劳动关系中是弱势群体,企业能否严格遵守法律规定,切实保障职工合法权益的实现,成为构建和谐劳动关系的关键问题。企业依法履行其法定职责是构建和谐劳动关系的决定性条件。3.我国的社会关系与劳动关系总体上是协调的…  相似文献   

11.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主要包括政治生态和谐、经济生态和谐和文化生态和谐等方面的内容.公民有序政治参与以政治参与动机强、政治参与情感深、政治参与道德高及政治参与价值观明确等为重要前提,是构建政治生态和谐和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和实施公民有序政治参与,必须着重抓好民本工程、社会阶层结构整合工程、政治系统完善工程及政治教化工程等方面的建设.  相似文献   

12.
性别和谐与经济和谐、阶层和谐、民族和谐、区域和谐、生态和谐等一样,都是实现社会和谐的重要条件.当前,在社会急剧转型和变革的背景下,女性从某种程度上比男性更处于社会的边缘状态.和谐社会的构建理应把性别和谐的重建纳入其中,从完善法律政策、建构先进性别文化、统筹城乡妇女发展等方面努力促进性别平等和两性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13.
伊犁州是一个有着47个民族的多民族大家庭,民族关系是我们这个少数民族自治州最基本、最重要的社会关系。在我州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进程中,必须巩固和发展各族人民和睦相处、和衷共济、和谐发展和发展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构建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为实现社会和谐奠定社会基础。  相似文献   

14.
铁佳 《世纪桥》2009,(7):56-58
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第一次明确提出,我们所要构建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就是在社会主义制度下,全体人民各尽所能、各得其所而又平等友爱、和谐融洽的社会.而和谐社会的构建离不开人民内部矛盾的正确处理,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正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关键。构建和谐社会的过程,就是去妥善处理各种矛盾中不断前进的过程,就是不断消除不和谐因素、增加和谐因素的过程。  相似文献   

15.
基于高职院校和谐校园构建的师德建设策略探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高等职业院校和谐校园的构建是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和谐校园的构建,必须要有一支高水平、高质量、高素质的和谐的教师队伍,但是目前不少高职院校在教师师德建设方面存在着一些与和谐校园建设相违背的不和谐现象,如忽视师德考查,不少教师思想观念滞后、服务意识淡薄等。高职院校要加强和谐校园建设,进而促进整个和谐社会建设,必须建立健全师德考核机制、监督机制、激励机制,创新教师思想道德建设的内容,积极探索高职院校教师思想道德建设的有效途径,把高职院校教师思想道德建设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  相似文献   

16.
党的十七大提出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就要坚持科学发展观,坚持在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上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包括了男女两性的平等、协调发展,没有男女两性的平等、协调发展,没有广大妇女的参与,和谐、小康社会将是不全面、发展不平衡的。因此,妇联组织在构建和谐社会中要肩负历史使命,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7.
我国部分行业和领域存在的就业歧视现象似一个个不和谐的音符,阻碍着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很多学者对此问题都非常关注,提出了不少解决方法。笔者认为,只有查摆出就业歧视产业的根源,才能探询出解决对策,所以全面剖析就业歧视产业的根源,对于解决就业歧视、实现平等就业、构建和谐社会意义非凡。本文主要从劳动者自身、用人单位、法律制度等方面剖析就业歧视产生的原因。  相似文献   

18.
王琨 《共产党人》2006,(15):18-19
建立平等、互助、协调的和谐社会,一直是人类的美好追求。和谐社会由许许多多的社会现象构成,是多方面的工作成效的综合反映,是各种社会关系和谐的总和。促进社会和谐、构建和谐社会,政府的行为至关重要。只有全面推进依法行政,真正建设法治政府,才能够充分及时发现调节影响社会和谐的各种不正常因素,有效整合各种社会资源、及时调节社会利益和社会关系,有效维护社会秩序,更好地促进人与人、人与社会的和谐相处,为实现我国经济与社会的健康、稳定、协调发展创造一个和谐的法治环境。  相似文献   

19.
心理和谐与社会和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以人为本,社会成员和谐相处是和谐社会的直接特征.在构建人与人、人与组织、人与社会以及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的社会关系中,必须重视社会成员的心理和谐.心理和谐,行为才能和谐,社会才能和谐.只有重视社会成员心理和谐,不断铲除体制上、方针政策上和人为因素等方面的弊端,才能从根源上消除矛盾和冲突,为构建和谐社会铺平道路.  相似文献   

20.
促进女性能力发展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基本要求,“以人为本”的题中之义,女性自身和谐发展的话然要求。当今社会仍存在一些阻碍女性能力发展的不和谐因素,突出表现在男女两性能力发展不平衡、能力发展机会不平等、对女性能力发展存在一定程度的歧视与偏见等方面。在和谐社会的构建中,应把性别视角纳入公共政策,改革生育保障制度;建设和谐的性别文化,培育平等的性别意识;强化教育培训,全面增强女性自身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