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北京市朝阳区人民检察院附条件逮捕实证研究报告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2006年最高人民检察院颁行<人民检察院审查逮捕质量标准(试行)>确立附条件逮捕制度,朝阳区人民检察院两年来已适用附条件逮捕多例.通过对这些案件进行实证分析,发现附条件逮捕案件存在"三多"现象,即外来人口多、共同犯罪多、因缺少相关鉴定材料而适用该措施的多.同时,附条件逮捕在运行过程中还存在适用范围上扩大化、对证据条件把握不准确等问题.  相似文献   

2.
逮捕是刑事诉讼中最严厉的强制措施。逮捕措施的适用,既要保证准确有力地打击犯罪,又要保障人权。当前逮捕措施在适用中一些行之有效的做法得到落实,逮捕条件掌握得较好,质量较高。同时也存在着公安机关撤销和变更逮捕措施等问题。应当进一步完善检察机关对公安机关撤销、变更逮捕措施的监督制度和检察机关决定逮捕的制度以及逮捕的执行制度。 关键词:逮捕措施 适用 实证分析  相似文献   

3.
2012年刑事诉讼法修正案对发回重审制度予以完善,但修改不尽如人意,无法从根本上解决发回重审制度存在的弊端。考察域外主要国家刑事发回重审制度的相关规定及适用,对进一步革除我国发回重审制度的弊端提供一些有益借鉴。  相似文献   

4.
北京市人民检察院第二分院附条件逮捕案件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2006年北京市人民检察院第二分院开始适用附条件逮捕以来,取得了比较好的法律效果和社会效果,通过对近两年适用附条件逮捕的基本情况进行统计分析可以看出,该机制对于保障重大案件刑事诉讼的顺利进行、强化侦查监督等方面具有积极意义;同时,该机制目前也还存在适用范围不明确且有扩大适用的趋势、个别案件逮捕标准被不当降低、决定程序不严谨、长期羁押等问题.  相似文献   

5.
在企业犯罪案件中,一旦对企业负责人采取逮捕措施,企业及其股东、债权人、员工等相关利益方都可能遭受损失,因此,在企业合规改革背景下,理应对企业负责人的逮捕措施做出相应改进。作为逮捕措施的决定者和审查批准主体,检察机关颁行一系列保护民营经济的规范性文件,为完善逮捕措施的适用奠定了基础。从逮捕措施在企业合规试点实践中的适用情况看,适用率畸高、社会危险性条件不易把握、合规考察期限相对较长等问题较为突出。为满足企业合规改革需要,应改革业绩考评机制,设置特别程序,赋予第三方组织建议权以及健全逮捕措施救济途径来完善企业负责人逮捕制度。  相似文献   

6.
在我国刑事诉讼中拘留是一项重要的强制措施,它与逮捕一起被广泛适用。当前,我国拘留制度实施中,主要存在拘留对象被不当扩大、拘留期限延长较为普遍及拘留适用程序缺乏监督制约等三个问题,而拘留功能的异化、拘留实质条件的缺失及拘留期限延长的失范是其重要因素。为此,可以从协调现行拘留与逮捕的制度功能、对拘留与逮捕进行一体化改造及强化对拘留适用的监督制约等方面来完善拘留制度和程序。  相似文献   

7.
逮捕作为一项最为严厉的羁押措施,对其适用应进行严格控制,对逮捕的审查批准问题也长期受到各方关注。逮捕审查批准制度的科学构建,必须首先解决逮捕审查批准权的属性问题。而围绕该问题,目前主要存在行政权、监督权、司法权、多权合一等分歧。从司法权的主体及特征入手,应将逮捕的审查批准权定位为一种裁决性的司法权。无论由那个机关执行逮捕的审查批准权,都应当以诉讼化的司法方式行使该权力。  相似文献   

8.
在诸多因素的作用下,无逮捕必要的适用范围被不当压缩,合理界定无逮捕必要的适用条件,建立逮捕必要性双向说明制度及向被害人说明无逮捕必要原因制度等,是实现无逮捕必要扩大适用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9.
附条件逮捕是司法部门对证据有所欠缺但已基本构成犯罪情况下而适用的一种强制措施。正确适用附条件逮捕措施有利于侦查工作的顺利进行,但法律缺乏对这一制度的明确规范。为完善附条件逮捕制度,首先应当立法规定审查、决定、撤销逮捕这一附条件逮捕制度的适用程序,明确规范附条件逮捕制度的适用对象及适用范围。  相似文献   

10.
附条件逮捕制度的确立加强了逮捕程序的案件分流功能。通过对"基本构成犯罪"和"重大案件"的界定,可以明确逮捕各分流程序的案件范围和适用前提。该制度的案件分流功能具有减少审前羁押、加强对严重犯罪的有效控制和提高审查逮捕效率的作用。一般案件和附条件逮捕案件,适用不同的程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