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诗经·齐风·甫田》曰:“总角卯兮。”角:小髻;卯:男孩的发髻向上分开的样子,后来古人称男童为“总角”。2013年10月24日,两高两部发布《关于依法惩治性侵害未成年人犯罪的意见》,全国人民都知道了“未满14周岁的幼女”是条高压线,幼女的保护已进入大众视野。与此同时,千万别忽略了对“总角”的保护,因为有人专对“总角”虎视眈眈……  相似文献   

2.
屈赋楚语义疏(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十六)侘傺《离骚》:“忳郁邑余侘傺兮。”又《九章·惜诵》:“心郁邑余侘傺兮”;“申侘傺之烦惑兮”。《涉江》:“怀信侘傺,忽乎吾将行兮。”《哀郢》:“蹇侘傺而含慼。”屈赋中盖五见侘傺”一语。而单用“傺”字者亦有《惜诵》:“欲儃徊以干傺兮”一见,再则于宋玉《九辩》中有“然欿傺而沈藏。”王逸注:“侘傺,失志貌。侘,犹堂堂立貌也;傺,住也。楚人名住曰傺。”洪补:“侘,敕加切;傺,丑利切。又上,勑驾切;下,  相似文献   

3.
长久以来,—个至关重要的语言文字问题,一直没有取得文化人的共识和社会的认同,这就是:“兮”字不应读作“XI(希)”,而应当读作“HO (呵,相当于今音啊A)”。先秦古籍《诗经》、《易经》、《老子》、《楚辞》等经典里,有大量的“兮”字,许多年来,大家都把它  相似文献   

4.
在学习十五大报告时,有不少读者问:为什么十五大前八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通过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九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纲要》中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法制国家”的战略目标。仅隔一年半后,十五大报告中却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法治”的治国方略?法制和法治是什么关系?法治和人治有什么区别?笔者认为,法制和法治既有区别,又有联系,而法治是和人治相对立的,用“社会主义法治国家”代替“社会主义法制国家”是我们党思想认识上的又一次飞跃。“法制”一词,古已有之。付L记·月令篇》中说:“命有司,修法制。”《管子·法禁》…  相似文献   

5.
“彼君子兮,不素餐兮”别解——兼论《伐檀》的主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诗·魏风·伐檀》是一首脍炙人口的名篇。但诗中“彼君子兮,不素餐兮”一句,诸家解说各异。其中有两种说法最为流行:一是认为“不素餐兮”是反问句或反语。二是认为“素餐”为“素食”,“不素餐”即“不吃素食”。这两种说法不甚妥贴。现略述管见如下。 《诗经》中类似“不素餐兮”的句子凡十二例,均为否定性的陈述句,而非反言句式。如“不我活兮”,“不我信兮”(《邶风·击鼓》)《毛传》“不与我生活也”,《郑  相似文献   

6.
申姓之根植南阳肖华锟申,古国名,姜姓,在史料中有不少记载,如:《国语·郑语》载:“申,缯,西戎方强,王室方骚……”《左传·隐公元年》载:“郑武公娶于申,曰武姜。”《庄公六年》云:“楚文王伐申,过邓。”《史记·齐太公世家》载:“太公望吕尚者,东海上人。...  相似文献   

7.
根据《天问》中“启棘宾商,九辩九歌”和《离骚》中的“启九辩与九歌兮”、“奏九歌而舞韶兮”等记载,可以说明以下两个问题:一是,《九歌》这首古乐远在屈原之前就早已在楚地流传许久了;二是,屈原在作《天问》写《离骚》之前就已经很重视《九歌》,甚至可能已经改写完《九歌》了。这就是《九歌》写作时代最有力的内证。 《天问》和《离骚》还说明《九歌》是夏人流传下来的一首夏歌。《山海经·大荒西经》也说:“有人珥两青蛇,乘两龙,名曰夏后开。开上三嫔于天,得《九辩》与《九歌》以  相似文献   

8.
廉洁与自我约束□文/冯振国,谢杰“廉洁”一词,古已有之,在《楚辞·招魂》中有“朕幼清以廉洁兮”之说。汉时校书郎王逸曾对廉洁作注曰:“不受为廉,不贪为洁”。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特别在改革开放、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条件下,领导干部肩负重任,应时刻保...  相似文献   

9.
李白与苍梧     
李白在诗文中多次提及“苍梧”。《上安州裴长史书》中说:“南穷苍梧,东涉溟海。《远别离》诗中写道:“恸哭兮远望,见苍梧之深山。”“苍梧”究竟指何处?与李白的游踪关系如何?值得考辨。 据《山海经》:“南方苍梧之丘,苍梧之渊,其中有九疑山,舜之所葬,在长沙零陵界中。”司马迁《史记·五帝本记》载:“舜践帝位三十九年,南巡狩,崩于苍梧之野,葬于江南  相似文献   

10.
由于职业关系,每每在闲暇时,细细研读李时珍的《本草纲目》。其中对于《本草纲目》中的中药化学内容,尤其感慨非常。若不是后来历史上的“自我封闭”,我国的中药化学肯定处于世界领先水平。《本草纲目》中记载的各种提取方法,和近代化学使用的基本方法差异不太大,在很多制备过程中,都采用了比较合理的设计和安排,甚至还发明了某些专用化学仪器。例如:《本草纲目·29卷·杏》项中,记有一架密闭式搅拌加热器的制作和使用法:把药物的水浸液放入釜中,“釜上安盆,盆上钻孔,用弦悬车辖至釜底,以纸塞孔,勿令泄气,初着糠火,一日…  相似文献   

11.
<正>如今,"达人"一词在网上很热,其实,它很早就在汉语中出现了。主要有三种含义:一是通达事理之人,如:圣人有明德者,若不当世,其后必有达人。(《左传·昭公七年》)二是豁达豪放之人,如:小智自私兮,贱彼贵我:达人大观兮,物无不可。(汉·贾谊《鹏鸟赋》)三是显贵之人,如:宏材继出,达人间峙。  相似文献   

12.
嵩岳黄河钟正气青天白日鉴孤忠记明代抗倭名将李天宠张正轩明代抗倭英雄戚继光,可谓是“家喻户晓,人人皆知”。然而,诞生于河洛大地的明代抗倭先驱、光耀史册的李天宠却鲜为人知。《明史·李天宠传》载道:“张经……其年十月与巡抚李天宠俱斩,天下冤之”。李天宠,何...  相似文献   

13.
记则有成     
张保振 《今日浙江》2013,(21):62-62
读《论语》常生发出这样的感慨:如若孔子的弟子没有随时记录和整理孔子言语的习惯,我国的文化宝库中恐怕会失去一颗璀璨的明珠,人们的生活习惯中恐怕会缺失一种儒雅的风度。由此而见,古人所言“记有成”(《礼记·内则》),是确有道理在其间的。  相似文献   

14.
周军 《现代领导》2014,(1):14-15
“秋风起兮木叶飞,吴江水兮鲈正肥。三千里兮家未归,恨难禁兮仰天悲。”凡是读过点书的人,都多少听说过张翰的故事。这位西晋文学家真是性情中人,远在洛阳做官的他,看到秋叶飘飞,便想起老家吴江的莼羹鲜美、“鲈鱼堪脍”,于是大起乡愁:回乡大快朵颐岂不远胜漂泊羁宦?他不仅写下了《思吴江歌》这样的传世名篇,更是毅然挂冠返乡,留下了“莼鲈之思”的千古美谈。  相似文献   

15.
中国古代廉政思想略谈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国古代廉政思想略谈北京大学政治学系副教授江荣海廉,是中国传统伦理思想的重要内容。古人很早就有“廉”的观念,《周礼·小宰职》说:“以官之六计,弊群吏之治,一曰廉善,二曰廉能,三曰廉敬,四曰廉正,五曰廉法,六曰廉辨。”《楚辞》说:“宁廉洁正直以自清兮,...  相似文献   

16.
谈“啸”     
啸,《说文》曰:“吹声也。”《诗·召南》郑笺:“蹙口而出声也。”古人爱用啸声来表达悲愤哀伤的感情,《楚辞》里就有“临深水而长啸”的句子,《诗经》中也有“其啸也歌”。这在开始大约也和悲哀而叹息是一样的。所以《楚辞》里同时更多的是叹息:“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离骚》);“望北山而流涕兮,临流水而太息”(《抽思》);“思故旧以想象兮,长太息以掩涕”(《远游》)等等。历史上真正啸声大作,并把它发展成为一种专门的艺术创造活动的,是魏晋时代。曹植“太息终长夜,悲啸入青云”(《杂诗》);嵇康“永啸长吟,颐性养寿”(《悲愤诗》);潘岳“长啸归东山,拥耒耨时苗”(《洛阳县作》);左思“长啸激清风,志若无东吴”(《咏史》);陆机“隆想弥年月,长啸入飞飚”(擬古诗》)陶渊明“登东皋以舒啸,临清流而赋诗”(《归  相似文献   

17.
李定远 《台声》2014,(1):100-103
进入于媛书房正厅,首先映入眼帘的便是悬挂在四壁上的许多书法作品,在这美不胜收的作品中,有一幅格外引人注目,就是于媛叔伯祖于右任先生诗作,用于体标准草书撰写的当代草圣、诗翁于右任先生20世纪60年代初,写于台湾宝岛的怀乡名作《望大陆》:“葬我于高山之上兮,望我故乡;故乡不可见兮,永不能忘!葬我于高山之上兮,望我大陆;大陆不可见兮,只有痛哭!  相似文献   

18.
由于有关大理国时期的文献记载较多阙如,对其文化发展状况,便多以《元史·赛典赤传》“云南子弟不知书”,《元史·张立道传》“先是云南未知尊孔子,祀王逸少为先师”,李京《云南志略》“云南尊王羲之,不知尊孔孟”等言论作为直接凭记来解读。然而,事实并非如此,大...  相似文献   

19.
“白毛女”与蛇口:有关代沟、宽容与历史的扎记李新华蛇口有没有“白毛女”,我不知道;如果在蛇口上演《白毛女》会有什么样的反响,我也无法预料。但我将“白毛女”与蛇口扯在一起,是因为它们之间有某种内在的关系,只不过这关系跨越了时代,发生在今日的北京。事情的...  相似文献   

20.
《垓下歌》与《大风歌》均见于《史记》。究其深意,似可看作对楚汉相争的成败根源的正确回答。这两首歌从正反两面提出了两条重要的结论:一条是"时利";一条是"得士"。《垓下歌》是记项羽被围垓下,四面楚歌,乃夜饮帐中,慷慨悲歌:"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歌词肯定项羽勇武过人,曾经取得盖世的胜利。词中的骓是借以比喻项羽。他经历了由胜到败的多年征战,终于认识到后来的败是由于"时不利",他虽"不逝"也无可如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