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50 毫秒
1.
著名经济学家、国家宏观经济研究院常务副院长刘福垣近日在“2005中国经济走向与发展对策”报告会上表示,明年中国经济不会冷,他认为中国经济存在三大短缺和一大根本性矛盾,这些问题其实就是中国经济必须加快发展的理由,“想慢也不行”。刘福垣认为,这三大短缺是:社会保障短缺、教育短缺、工薪住宅短缺。现在,很多人都认为中国经济不存在短缺,因为没有供不应求的商品。但若把公共商品也考虑在内,中国依然是“短缺经济”。刘福垣特别指出,中国许多经济问题的根源是城市工商业和农业生产方式的矛盾以及由此造成的城乡二元结构,这是中国经济一…  相似文献   

2.
作为县长这一岗位,一定程度影响着一个县域经济的发展。那么怎样才能当好县长呢?作者以为当好县长的关键是“读懂百姓”。“为官一任,造福一方”.这是每一个县长的最大心愿。那么,县长“造福一方”的关键是什么?从地方角度讲,当然是地方经济社会得到最快发展;从百姓角度讲,当然是百姓经济收入迅速提高:从我个人的实践体会讲.关键是“读懂百姓”.  相似文献   

3.
李鸿忠 《政策》2008,(2):4-13
这次全省经济工作会议的主要任务是:传达贯彻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分析当前经济形势.部署明年经济工作。关于今年经济社会发展形势和明年经济工作安排,省委、省政府进行了认真分析研究。下面,我主要从政府抓落实的角度讲几点认识和意见。具体讲是“九个抓”:  相似文献   

4.
今后我国经济能否持续高速增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北京天则经济研究所不久前就“中国经济增长的可持续性”问题召开了“双周学术讨论会”,王小鲁研究员作了主题发言。以下是讨论会的主要观点。 中国经济增长的可持续性问题十分引人注目。根据国家统计局的数字,从 1979年到 1998年的 20年间中国经济平均增长率为9.7%。国外认为统计局的数字偏高,比如世界银行提供1978年到1995年期间的数字是8.2%。不管怎么讲,过去20年改革期间中国经济增长率起码提高了3个多百分点,这是没有疑问的。而且即便是8%的增长率,在世界上也是名列前茅的。所以自然就提出二个问…  相似文献   

5.
当下中国的通货膨胀从需求面上讲是货币宽松,从供给面上讲是投资效率低下,大量资源被配置到生产率低下的经济活动上。这两个方面的原因都很突出。需求面:货币宽松2003年以来,中国的货币环境处于历史上最为宽松的时期。  相似文献   

6.
邓小平经济思想的特点平凉地委党校的王宏浩在来稿中谈了邓小平经济思想的几个特点:1、从政治上研究经济问题的角度。邓小平认为当代中国最大的问题是发展与振兴问题,经济是政治的基础,离开经济建设这个中心讲政治、讲社会主义的优越性是难以服人的。2、从实践中总结...  相似文献   

7.
针对房价与居民收入严重悬殊,房地产市场弊端甚多的现状,原国家发改委宏观经济研究院副院长刘福垣和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员曹建海开  相似文献   

8.
沈长根 《今日浙江》2002,(18):18-21
最近,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发展战略和区域经济研究部部长李善同、国家计委宏观经济研究院副院长刘福垣、中国社科院城市发展与环境研究中心主任牛凤瑞等一批中央有关部门的领导、专家、学者聚集宁波,与宁波市领导和各部门负责同志一起,围绕“宁波建设现代化国际港口城市”这一课题进行了广泛深入的探讨。  相似文献   

9.
中国仍然是“短缺经济”刘福垣撰文指出,有人认为中国经济不存在短缺,因为没有供不应求的商品,但若把公共商品也考虑在内,中国依然是“短缺经济”。中国经济存在的三大短缺是:首先是社会保障短缺。由于现在我国社会保障体制还不完善,使得老百姓有了钱也不敢花,有钱就去存银行。银行看似赚了钱,其实赚的是失业。因为那么多钱转化不了投资,转化不了销售,生产出来的产品就只能成为库存,生产这些产品的工人就会失业。第二大短缺是教育短缺。一些地方义务教育不义务,于是家长只得为孩子的教育存钱,于是大量教育进口(即送孩子出国念书)。现在最短…  相似文献   

10.
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从政治上讲是改革开放的重要成果,从经济上讲因为它是初级阶段生产力水平相适应性和作为市场经济发展的竞争机制形成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21世纪中国更需要作为被国际承认的“市场经济国家”主动参与经济全球化,发展非公有制经济的意义更加凸现了出来。坚持对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与引导并重的方针,关键在人,所以,笔者认为应该从五个方面人手加强对非公有制经济人士的工作。  相似文献   

11.
数字     
《时事报告》2014,(6):7-7
中日韩从2+1演变为1+2中国经济总量快速上升导致地区力量对比发生了显著变化。从经济规模上讲,中日韩三国的经济关系正由中日两个大国加韩国(2+1)快速演变为中国一个大国加日韩(1+2)的格局。  相似文献   

12.
今天向大家报告的题目是:中国改革史上的经济演变。这是个特别严肃和枯燥的题目,主要讲的是企业的变革。目前中国的经济很像杭州六月的梅雨天气,阴情不定,情况复杂。我想,我们先从1978年以后中国经济的变革,作一个简单地回顾。  相似文献   

13.
近读不少文章,忽然发现中国经济学冒出了一个问题:经济学究竟讲不讲道格呢?这的确令人费解。当读了《“不道德”的经济学》、《道德·功利及其他》(分见《读书》1998年第6、第7期)等文章后.得出这样的推断:这是一场未直接挑明的经济学圈子内的争论.其代表人物一边是何清涟.另一边是一些所谓的“过渡经济学派”的人物,如盛洪、樊纲。(盛洪《经济学的中国学派》,载《学问中国》)这样说的根据大致有以下几点:第一,言说双方的基本言论何重点和风格的差异.作为当代经济问题的研究学者,他们研究的总体对象应该是一致的,即所谓的…  相似文献   

14.
文化.从广义上说.是人类在社会实践过程中获得的物质、精神的生产力和创造的物质、精神的总和。从狭义上讲.是指人类精神生产力和精神产品,包括一切社会意识形式:如自然科学、技术科学和社会意识形态等。作为一种历史现象.文化的发展有历史继承性:作为社会意识形态.文化是一定社会政治和经济的反映.同时又对一定社会的政治和经济产生巨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一、本课地位《课程标准》规定,初中三年级思想政治课要对学生进行社会发展常识和我国基本国情的教育。本课是教材的第四课,是在前三课的基础上,从讲一般过渡到讲个别,从讲普遍过渡到讲特殊,即讲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讲中国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一基本国情。教材通过分析中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经济、政治、文化以及人口、资源、环境等方面的具体国情,使学生明确国家制定的基本国策和发展战略,懂得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一百年不动摇的重大意义。可见,本课在全书中处于重要地位,是全书的重点。二、知识结构本课由引言和三节共10框内…  相似文献   

16.
有人讲中国很多地方给人的感受是千城一面.千村一面.没有特色。从城市形态上读不到地域文化和历史。如何在工业化、城市化、信息化、国际化、市场化快速推进中,建设和发展具有中国特色的城市化发展道路的城市?  相似文献   

17.
对于实行政府主导型的后发性现代化发展国家来说,政府自身的总体素质对现代化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中国改革是全面改革,其最大特点是追求政治体制改革和经济体制改革的良性互动。邓小平十分明确地表达了这种改革理念:“政治体制改革同经济体制改革应该相互依赖.相互配合。只搞经济体制改革,不搞政治体制改革,经济体制改革也搞不通,因为首先遇到人的障碍。事情要人来做.你提倡放权,他那里收权.你有什么办法?从这个角度讲,我们所有的改革最终能不能成功,还是决定于政治体制改革”。显然,这里所说的政治体制改革的重要内容就…  相似文献   

18.
今年是辛亥革命一百周年。辛亥革命是20世纪中国发生的历史性的剧变。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主要有两点:一是结束了2000多年的君主专制,正式迈入了主权在民的新时代.从这个意义上讲,辛亥革命是中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里程碑:二是代表新一轮思想启蒙运动的成功.从推翻帝制,倡导共和,  相似文献   

19.
(一)武汉的地缘经济优势与近代化四大中心之一地位形成集以往研究共识,武汉的地缘经济优势,可以概括为五个方面:1、地缘区位优势。从宏观区位讲,若以黑龙江的黑河至云南的腾冲一线为轴将中国分为东西两部分,武汉则处于东部经济发达地区的地理中心。从中观区位讲,武汉距  相似文献   

20.
<正> 国家发改委宏观经济研究院副院长刘福垣日前提出,当前消费结构升级卡在住房问题上,人们为了积累购房款而抑制当前消费成了国内消费市场不景气的重要原因。而对于住宅这种不动产来说,买房多是投资行为,租房才是消费行为。要启动住房消费,只能是政府提供广大工薪阶层工资可能承受的廉租房。建立政府廉租房制度,是解决城市居民消费问题的根本出路。各级政府应在调高低保线的基础上投资兴建廉租房,以扩大内需,增加就业。"中国整个房地产热是一种虚热,说房地产过热是一种误读。热的是豪宅,积压的大量高档房是老百姓买不起的,因此不是要控制房地产的发展而是要调整结构。"刘福垣如此表达了对房地产热的看法。他同时指出,要使房地产业有一个健康、快速的发展,必须克服这二十年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