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3月6日,省人大常委会机关工会组织机关干部职工,赴惠水县好花红村参观“四在农村·美丽乡村”建设,并与当地布依族妇女欢聚一堂共庆“三八”国际妇女节的到来。踏进村口,好客的布依族妇女唱着迎宾歌欢迎前来参观的客人,给大家送上诚挚的祝福。在露天广场,  相似文献   

2.
布依族成年男女的服饰,在清代雍正年间以前是与汉族有明显差异的。雍正年间到乾隆初年有了变化,男人改同汉人的服饰大体相似,妇女则开始易裙为裤。这一改变,是布依族服饰在历史上的一次大改变,其后又有一些变化。本文主要是叙述改变前后的服饰式样及改  相似文献   

3.
韦磐石 《人民论坛》2010,(12):180-181
布依族因其宗教信仰使自身文化有着鲜明的民族特点。在布依族文化的形成过程中,形成了独具民族特色的文化心理结构。通过对黔西南布依族宗教信仰文化心理进行调查,可以了解布依族宗教信仰文化及其心理行为的发展变迁轨迹,保护布依族宗教信仰文化遗产,传承布依族文化。  相似文献   

4.
布依族因其宗教信仰使自身文化有着鲜明的民族特点。在布依族文化的形成过程中,形成了独具民族特色的文化心理结构。通过对黔西南布依族宗教信仰文化心理进行调查,可以了解布依族宗教信仰文化及其心理行为的发展变迁轨迹,保护布依族宗教信仰文化遗产,传承布依族文化。  相似文献   

5.
该文从布依族的自然崇拜习惯与议榔的由来追溯了布依族传统的自治方式--议榔制度,并分析了布依族传统议榔制度的内容及其性质。以政治学的思维深刻地分析了布依族议榔制度的功能,及其当代的价值。  相似文献   

6.
布依族纺织文化与社区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赖力 《求索》2010,(7):71-73
布依族纺织文化作为布依族的一种生存方式,在乡村区域共同体基础上长期传承累积而形成。布依族纺织文化历史悠久、特色鲜明、内容丰富,不仅对于布依族社区的经济、社会、文化等的发展产生了重要的影响,而且在为增强民族凝聚力,促进社区和谐发展等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针对布依族纺织文化在社区发展中面临的问题,借助传统民族文化,寻找布依族农村社区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7.
布依族的神话与宗教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布依族的神话、宗教近几年来引起一批研究者的注意,并涌现了一些很有价值的探讨文章。如汛河的《布依族神话初探》,雷广正、伍文义的《布依族的传统宗教》,杨明《试论布依族古歌中的朴素自然观》,康家伟《布依族古歌中的原始意识》,伍文义《试论布依族(古歌)中的哲学思想》,以及贵州省社科院文学研究所编写的《布依族文学史》等著述。他们从不同角度对布依族神话进行了疏理和研究,提出了一些独到见解。本文力图从布依族神话与宗教整体形态的分析上来探讨这一课题。这只是一个尝试。上述各专家的研究,显然在一定方面和程度上为我们的探讨打下了基础。  相似文献   

8.
中国西南少数民族妇女形象的现代建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西南少数民族的形象经常性地被强势话语所主导,而少数民族妇女的身体形象更成为此改变的重要表征。少数民族的他者形象大多由女性代表,并将女性表现为带有落后乡村特色却又青春盎然的融合体。身着各色传统服饰的少数民族妇女经常成为各种艺术、文学和现代传媒争相表现的主题。在这种情境中,妇女形象作为少数民族的标志承担着多重涵义。少数民族妇女形象变成了区别族群的依据,成为与现代性相对照的各种传统性的标志,并通过相应的手段建构了少数民族民间文化与政治权力之间的互动关系。  相似文献   

9.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的 5 0多年间 ,有关布依族的调查取得了丰硕成果 ,为贯彻落实党的民族政策 ,促进布依族社会经济文化的全面发展 ,为促进布依族研究的深入和布依学学科的建立都起到了积极作用。但调查也存在手段和角度单一 ,缺少纵深感等缺点 ,在当前形势下重新认识布依族调查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在原有基础上充分总结成功经验 ,弥补不足 ,进一步提高布依族调查的质量和水平 ,不仅关系到布依学研究的深入 ,也关系到布依族社会经济的持续、稳定和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0.
布依族主要分布在贵州、云南、四川等省,其中以贵州的布依族人口最多,占全国布依族人口的97%。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国家先后在布依族聚居区建立了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镇宁布依族苗族自治县、紫云苗族布依族自治县、关岭布依族苗族自治县。黔南布依  相似文献   

11.
谢山 《贵州民族研究》2007,27(6):116-119
布依族传统文化是中国民族文化的组成部分;布依族传统体育是布依人民千百年来创造并传承下来的,它作为一种综合文化现象,包含了一个民族的伦理价值、民族性格、审美情趣等,是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民族传统体育的活动形式和纯朴自然的内容,既是一个民族文化的展现,又是一个民族精神的体现。布依族的多元文化孕育了布依族传统体育,是布依族传统体育起源、发展和生存的基础。  相似文献   

12.
布依族情歌在语言运用上素朴俗白,清浅自然。透过口语化的语言,我们能发现其审美特征的三个层面。直白泼辣的意趣美、素朴粉饰的情趣美、俏皮机敏的谐趣美。通过美的三个层面,不仅让人感受到布依族情歌语言清新的艺术魅力,同时也体味到布依族崇尚“朴质真纯,自然高妙”的审美价值观念。  相似文献   

13.
论水族服饰艺术的嬗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淡雅、清丽的格调是水族服饰的主要特征,在少数民族服饰中独具风格。水族服饰文化与布依族、壮族、侗族以及汉族的服饰文化关系密切,水族服饰文化在与兄弟民族服饰文化相互交流的同时,也在不断地改革和丰富自己,并且紧跟着时代的步伐而嬗变。  相似文献   

14.
布依族地区文化旅游的思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文化旅游是现代旅游发展的一大趋势。在布依族地区的旅游业发展中注重开发利用布依族“显在文化”资源 ,正确处理好文化旅游与生态旅游、突出民族文化特点与实现大众化、突出景点文化主题与综合开发利用、旅游“旺”季与“淡”季、民族传统文化与现代文明的关系 ,对布依族地区旅游支柱产业的形成和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5.
黔南布依族、苗族、水族、汉族大学生音乐素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和研究黔南州布依族、苗族、水族、汉族大学生音乐素质状况,发现其规律性和差异性,据此探索出对少数民族学生音乐教育的最佳途径和方法,从中寻找出适合本民族本地区的音乐教育模式,使民族师范学院的音乐教学更具针对性和实效性。  相似文献   

16.
壮傣群体越人分化为傣、壮两群体是在南越国时期。此后,西迁的壮傣群体越人与东留的壮傣群体越人隔山隔水,很少来往,于是壮傣群体越人形成了壮、布依群体越人和泰掸群体越人两个群体。  相似文献   

17.
布依族在说汉语时,语音上表现出自己的一些特点.通过对这些特点的调查和研究,可以看出因语言间的相互影响产生语音变化的一些规律,为我们研究双语现象、方言语音的演变情况以及少数民族的语文教育,提供很好的帮助.  相似文献   

18.
杨南丽 《思想战线》2001,27(3):97-100
通过对云南罗平县多依村布依族的调查发现,随着经济与社会的发展,社区文化对区域人群的影响作用和协调功能日益凸现,然而,受到经济发展相对滞后、教育水平偏低、信息渠道单一等因素制约,目前的农村社区文化不能适应村民不断提高的精神文化需求.鉴于此,建议在发展农村经济的基础上,强化基层组织的引导职责,以传统的农村家庭功能单位为依托,努力探索有地区特色的社区文化发展模式.  相似文献   

19.
李娟  赵峥 《桂海论丛》2011,27(4):117-121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环境治理理念日益明确,环境治理成效显著增强,环境治理法制不断完善,环境治理机构不断健全。但中国在环境治理能力、治理机制、治理法律、治理手段等方面仍然面临着挑战。需要借鉴国外经验,从环境立法执法、市场工具运用、发展绿色经济、提升治理科技水平和扩大公众参与等方面加强环境治理。  相似文献   

20.
杨炼 《桂海论丛》2009,25(1):63-66
社会弱势群体享有参与国家和社会经济事务的广泛民主权利,但在实践中弱势群体的参政权没有得到有效行使,制约了弱势群体的利益表达.为保障弱势群体的参政权有效行使,疏通利益表达渠道,现阶段要提高社会弱势群体社会经济地位,提高其自身素质,培育弱势群体利益代表组织,提高社会弱势群体组织化程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