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根据《劳动法》和《企业劳动争议处理条例》(国务院令第117号)的规定。劳动争议发生后。当事人可以协商解决;不愿协商或者协商不成的。可以向本单位劳动争议调解委员会申请调解;调解不成。当事人一方要求仲裁的。可以向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当事人一方也可以直接向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对仲裁裁决不服的.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根据上述规定。劳动者与用人单位之间发生劳动争议有4种处理方式:  相似文献   

2.
廖建 《就业与保障》2009,(10):31-31
《就业与保障》杂志2009年第八期“小保信箱”栏目刊登的《如何确定劳动争议发生之日》,给出的答复有误。顾先锋先生提出的关于其自2004年2月在某公司上班。2008年1月8日,该公司以其培训仍不能胜任工作为由,解聘了其并支付了相当两个月工资的经济补偿金。2009年1月9日要求增发两个月工资的经济补偿金遭拒绝后向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根据《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第27条规定,仲裁时效期间从当事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其权益被侵害之日起劳动争议申请仲裁的时效为一年。  相似文献   

3.
[案例] 2002年5月20日。某电力公司工会主席付某因违反了《治安管理处罚条例》被罚款5000元。某电力公司未征得工会同意,以付某严重违纪为由,于2002年7月26日作出《解除劳动合同通知》,通知付某解除劳动合同。付某收到该通知后,于2002年7月31日按通知要求办完移交手续,领取了安置费。8月28日,付某认为某电力公司解除劳动合同错误,向该县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劳动争议仲裁,该县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认为某电力公司解除劳动合同无不当。  相似文献   

4.
论劳动争议仲裁的法律特征张立新劳动争议仲裁,是指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对申请仲裁的劳动争议案件依法进行裁决的活动。劳动争议仲裁是我国处理劳动争议的一种基本形式,在劳动争议的处理工作中具有重要作用,是预防、减少和妥善处理劳动争议,保证生产秩序、社会秩序的稳...  相似文献   

5.
《干部人事月报》2009,(20):72-73
案情简介 韩某在北京某公司工程部当水暖工,劳动合同期限为2007年4月3日至2008年4月2日。劳动合同到期后,韩某仍在该公司工作,双方未办理劳动合同续签手续。2008年12月22日,韩某提出辞职,双方的劳动关系解除。此后,韩某向北京市东城区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要求该公司向其支付解除劳动合同经济补偿金2300元,未签书面劳动合同的二倍工资差额及2008年9月份的工资。  相似文献   

6.
《干部人事月报》2009,(14):75-75
案情简介 2008年3月,北京某装饰公司的5名员工,因公司未支付加班工资向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提请仲裁,经审理该公司安排员工加班事实成立,裁决装饰公司依法向这5名员工支付加班工资。  相似文献   

7.
某旅行社因拖欠工资、加班费等被员工提起劳动仲裁,仲裁委作出终局裁决,该旅行社不服仲裁向深圳中院提出撤销仲裁裁决的申请。法院审查认为,由于终局仲裁已经发生法律效力,因此用人单位不得再提起诉讼——  相似文献   

8.
编辑同志:我在一家公司打工,该公司经常侵犯劳动者的合法权益,引发了不少劳动争议。虽然法律规定可以通过向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的途径来解决劳动争  相似文献   

9.
当事人申请劳动仲裁.其主张并非都能得到仲裁委的支持。当事人要尽可能避免一些比较常见的仲裁风险,减少不必要的损失,以下风险不可不察。为了方便当事人进行劳动仲裁活动。确保当事人正确行使仲裁权利和尽量避免仲裁风险,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办案规则》等规定,现将常见的劳动争议仲裁风险提示如下:  相似文献   

10.
[案例]: 姚某于2003年8月6日被某市一公司聘用。经3个月试用合格,转为正式工。2004年10月,姚某结婚。同年5月,姚某怀孕。10月10日,公司以孕妇不能正常从事工作为由,解除与姚某的劳动合同。11月1日,姚某向法院起诉,法院裁定不予受理。姚某等生完孩子后,于2005年5月8日。向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再次要求确认公司解除劳动合同行为无效。仲裁委员会查明事实后,裁决驳回仲裁请求。  相似文献   

11.
劳动者的权益受《劳动法》保护。在劳动者的权益被用人单位侵犯时 ,《劳动法》对劳动者权益的保护就显得尤为重要。但劳动纠纷发生时 ,《劳动法》对劳动者权益的保护有不完善之处 ,不利于对劳动者权益的保护 ,应在立法上予以补救。  一、劳动争议仲裁机构的性质和法律地位  在我国 ,劳动争议仲裁机构是依照《劳动法》和《企业劳动争议处理条例》设立和运作的。根据《劳动法》第七十九条的规定 ,劳动争议发生后 ,当事人可以向本单位劳动争议调解委员会申请调解 ;调解不成 ,当事人一方要求仲裁的 ,可以向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当事…  相似文献   

12.
《干部人事月报》2010,(12):56-57
2008年2月屈某到一家民企工作,工资实行计件工资制。2009年1月,屈某在工作时,因厂房发生爆炸导致受伤,2009年5月经伤残鉴定为八级伤残。屈某随即于2009年8月提起雇员受害赔偿诉讼,被裁定驳回起诉。2009年11月,屈某向当地劳动局申请工伤认定,经劳动能力鉴定确定为八级。2010年4月,屈某向当地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要求终止与该企业的劳动关系,并要求该企业支付各种工伤待遇计97829.2元。  相似文献   

13.
劳动者与用人单位发生劳动争议,通常可以通过本单位劳动争议调解委员会协调解决,但有些时候,劳动者对本单位设立的劳动争议调解委员会缺乏信任,不认可调解方式或结果。这时,向当地劳动争议仲裁机构申请仲裁就成了解决劳动争议的必然选择。但是,申请劳动争议仲裁应注意些什么事项呢?  相似文献   

14.
[案例]: 某化工厂于1998年3月21日与杨某签订了为期6年劳动合同。2004年3月21日合同期满后,杨某向厂里提出办理终止劳动合同关系手续时。该厂领导说。厂里已决定与其续订合同两年。拒绝为杨某办理终止劳动合同的有关手续。经杨某一再坚持。该厂以临时没有合适的人选来接替杨某的工作。如果此时解除与杨某的劳动合同,会为厂里的生产带来损失为由,提出至少续订劳动合同一年。否则,不予办理任何手续,如果杨某不同意,就按自动离职处理。杨某为此向当地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提出申诉。请求该厂为其办理解除劳动合同的手续,维护其合法权利。仲裁委员会受理此案后,经调查,杨某与该化工厂所签5年劳动合同已于2004年3月21日到期,裁决该厂及时为杨某办理终止劳动合同的手续。  相似文献   

15.
与去年同期相比,今年前两个月各地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受理的劳动争议案件平均增幅逾五成。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工委副主任信春鹰近日提出:“争议案件逐年增多、日趋复杂,调处难度加大,劳动仲裁机构和人员非专业化的弱点日益显现。”5月1日,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开始实施,能否实现公正及时地解决劳动争议的立法意图,仲裁队伍将面临考验。  相似文献   

16.
《民主与法制》2007,(2S):65-65
编辑同志: 我的同学晓春大学毕业后被某外国公司驻北京办事处聘用,几年来,晓春工作能力、工作经验都有很大的长进。但由于合作项目减少,办事处实行裁员,晓春又准备生小孩休产假,结果被公司辞退。几年的辛苦努力付之东流,晓春怎么也不能接受,她要求公司恢复其工作,补发工资,并声称准备到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结果该外国公司不但拒绝了晓春的要求,还认为自己是在外国注册的公司,双方的劳动纠纷不应适用中国法律。请问,晓春能适用中国法律,在国内申请仲裁吗?  相似文献   

17.
某劳动看出差途中遇车祸身亡,经家属申请被认定为工亡。劳动者家属向用人单位申请工伤赔偿,被拒绝后申请劳动仲裁,仲裁裁决用人单位支付丧葬补助金、供养亲属抚恤金和一次性工亡补助金15万元,用人单位不服裁决提起诉讼。法院判决:驳回原告的诉讼请求。  相似文献   

18.
小保:我原在某轮船总公司当轮机长,1994年3月初远航返回后在家待命。后因我未及时到公司上班,于1995年11月30日被公司除名,1996年我知道自己被公司除名,但没有申诉。2001年底,我向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要求复职。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审理后认为,我的申请仲裁已超时效,不予支持,这是为什么?读者:周某  相似文献   

19.
2004年7月15日,张某由于违反劳动纪律被某公司开除。某公司在职工大会上宣布了开除张某的决定,并要求张某次日到单位统一结算工资。但是,张某于次日离开后未再回单位领取工资。2005年1月。张某以某公司拖欠工资为由提起劳动仲裁。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以其申诉请求超过仲裁期间为由依法驳回:张某起诉到法院,认为张某与某公司之间工资争议属于与劳动争议有关联的普通民事债权纠纷,适用2年的诉讼时效,应当支持原告的诉讼请求。  相似文献   

20.
陈植 《人民政坛》2012,(6):48-48
【案情】林先生从一家国有企业下岗后,经人介绍进入某机械设备公司从事装配钳工工作。林先生工作8年多后,该公司由于效益下滑,只得进行裁员,遂于2010年10月向林先生发出《解除事实劳动关系通知书》,理由是林先生一直未与公司订立劳动合同,且与“老东家”某国有企业仍保持劳动关系。接到解雇通知后,林先生随即提出自己在公司干了8年多,公司应支付相当于9个月工资的经济补偿费,但被公司拒绝。无奈之下,林先生提起劳动仲裁申诉,仲裁机构裁决该公司应向林先生发放相当于一个月工资的经济补偿金2019元。林先生不服,向法院提起诉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