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在安全基地领导力的九个特质中.有两项对于形成纽带关系尤为重要。 一、接纳他人 在我们的研究过程中,领导者们反复用如下语言来描述安全基地领导者是如何接纳他人的.  相似文献   

2.
所谓利他精神,就是想问题、办事情总是为了他人,不为自己;或者多为他人,少为自己。  相似文献   

3.
小保:我是一打工青年,在我们这些从农村出来的打工族中,因为身份证丢失等原因,借用他人身份证、冒用他人姓名、甚至买假身份证,打工的有之。为挣钱自己找一份活,雇他人替干赚工资差的也有之。我觉得劳动者与实际身份不符有麻烦,可有些人不以为然,说无所谓。请问:这种劳动者与实际身份不符可能发生哪些对劳动者不利的后果?  相似文献   

4.
屈明珍 《求索》2010,(1):113-114,140
西蒙娜·德·波伏瓦在自我与他人关系问题上的观点有一个转向:早期她在小说中表现的是两者关系的“冲突性”;后来在她的哲学论著中,她论证了自我与他人可以超越冲突,建构一种“相互性”的关系。正是这种转向使得波伏瓦在这一问题上突破了萨特的局限,显示了自身哲学上的创新能力,并为存在主义哲学做出了贡献。  相似文献   

5.
邱有全  金梅 《人大论坛》2010,(10):27-27
笔者检索发现,在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以下简称刑法)及《刑法修正案(一)》至《刑法修正案(七)》确定的448种罪名中,有6种罪名含有“他人”一词,即运送他人偷越国(边)境罪(刑法第321条)、组织他人偷越国(边)境罪(刑法第318条)、引诱、教唆、欺骗他人吸毒罪(刑法第353条第1款)、强迫他人吸毒罪(刑法353条第2款)、容留他人吸毒罪(刑法354条)、为他人提供书号出版淫秽书刊罪(刑法第363条第二款)。  相似文献   

6.
孙玉祥 《同舟共进》2010,(10):70-70
民法中有“姓名权”一说:姓名权是公民依法享有的决定、使用、变更自己的姓名并要求他人尊重自己姓名的一种人格权利。换言之,姓名是自己的,想在这姓名中赋予怎样的含义,与他人无关——谁要参加进来说三道四,那就是侵权,就该吃官司。  相似文献   

7.
尺子无形     
云溪子 《小康》2010,(8):116-117
大千世界,芸芸众生。生活在世上,人与人之间就免不了发生种种联系。人长着使自己成为万物之灵的脑瓜。既有联系,就会对他人产生认识,进而有意识或无意识地作出一个评价。  相似文献   

8.
影响力是一个人在与他人交住中,影响和改变他人心理与行为的能力。基层政治下部作为本单位的领导者,其影响力的高低。直接关系到政治工作的成效。基层政治干部要认清自身影响力的现状,努力存提高自身影响力上下工夫。  相似文献   

9.
一、探人隐私:任何人都有隐私。在每个人的内心深处,都有着一块不希望被人侵犯的领地。可是有些人每次和你见面,都要问你年龄几何?收入多少?夫妻感情如何?等等让人厌恶回答的话题。这种人虽然伶牙俐齿,巧舌如簧,但却不知谈话的要领忌讳。一般来说,一个尊重他人的人,如果知道某某事情是他人隐私,便不会去问。反过来说,知道是他人隐私,偏偏去询问者,便是不懂得尊重他人的人。  相似文献   

10.
笔者认为,弃权后“另选他人”与“不能另选”两种情况都不违法,都可以合理存在,实际操作中以弃权后不能另选他人为主。,仔细体会组织法和选举法的释义,笔者认为,法律仅规定了弃权是指投票人没有对候选人表示赞同或者反对意见的一种行为,并没有对“弃权后是否可另选他人”做具体、细化的说明。j因此关于弃权后是否可以另选他人的问题,不存在法理上的冲突,只是不同个体站在不同角度所作的不同选择。  相似文献   

11.
《时事资料手册》2006,(4):118-118
刑法修正案(六)扩大了商业贿赂犯罪的主体,将刑法第163条修改为:公司、企业或者其他单位的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索取他人财物或者非法收受他人财物,为他人谋取利益,数额较大的,处5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数额巨大的.处5年以上有期徒刑,可以并处没收财产。将刑法第164条第一款修改为:  相似文献   

12.
刘明明 《当代广西》2011,(16):52-52
【案情】南宁某酒店未经授权,将他人独立设计的两幅美术作品修改后用在月饼外包装盒和广告宣传册上,结果侵犯了他人的美术作品著作权并承担相应的赔偿民事责任。最近,南宁市青秀区人民法院审结了这起因擅自使用他人作品引发的著作权纠纷案件。  相似文献   

13.
《精神文明导刊》2013,(5):48-49
介绍他人,又称第三者介绍,它是经第三者为彼此不相识的双方引见、介绍的一种介绍方式。  相似文献   

14.
一 "狼来了"是孩提时大人讲的故事,今天的孩子可能还在听。大意是说小孩子不可说假话,说假话会失去他人的信任,在紧要关头得不到他人的救助。那时听了,觉得很对。  相似文献   

15.
台湾著名诗人席慕蓉说:“得兴若少牵累于心,则人与人、人与物相处的空间或许真能更加宽绰圆润也未可知。”人世间有太多未知,有太多诱惑,人们往往与他人争相追逐名利,与他人比权利、比事业、比珍宝,却也往往最终无力自拔,陷于名利场的圈套中。  相似文献   

16.
卢仁江 《今日浙江》2012,(22):62-62
哈佛大学著名教授桑德尔上课时在一张白纸上画了一个黑色的圆点,然后问学生:“你们看见了什么?”学生答:“一个黑点。”桑德尔说:“你们只说对了一部分,这其中最大的部分却是白的。这就好比我们看人,如果只看见这个黑点,就会把人看成是黑的;而如果在看到黑点的同时,看到其余部分是白的,看人就比较客观了。总盯着他人的黑点,就把他人的黑点放大了,就会使自己失去朋友。相反,你不盯着别人的黑点,别人的心门就会为你敞开,辅助你成就美丽的人生。”  相似文献   

17.
在收受型受贿罪中设置为他人谋取利益的要件具有现实的必要性。"为他人谋取利益"要件应归属于主观方面,属于犯罪目的。在司法实践中认定该要件应从"他人"、"谋取"、"利益"等几个方面加以把握。  相似文献   

18.
生活中,常常发生这样一些现象:有保安为保护业主人身、财产安全受伤,或者保安在依职权进行管理时打伤他人或者被他人打伤,再或者有的保安在履行工作任务,如代客泊车致车主损失等,由此引发的纠纷不断,双方纠缠不休,甚至诉至法院。  相似文献   

19.
老歌 《民主与法制》2007,(8S):44-46
5年前,农民胡文传为了抢救4名落水儿童,却使同时落水的亲生儿子永远离开了人世。2007年2月14日,胡文传又毅然把不幸夭折的女儿的眼角膜捐献出来,救援他人。  相似文献   

20.
《人民公安》2008,(23):62-62
法博士:甲乙丙丁均为吸毒人员.某日.甲乙丙丁四人在甲的住处一起吸食毒品.这种情况下甲是否构成容留他人吸毒罪?有一种观点认为毒友之间在某一吸毒人员家里一起吸毒是不构成容留他人吸毒罪的.这种观点是否正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