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编制内"、"编制外"导致的"正式工"、"临时工"双轨制用人模式,几乎已经覆盖了全国各行政机关、事业单位。文化程度不高、工资低、待遇低,是当前临时工群体普遍现象,也是临时工易引发公共事件的原因之一。如何破解临时工管理难题,使其更好地完成社会管理职责?学者认为,同工不同酬,同工不同"质",是问题的根本原因。与在编人员同工同酬,吸引高素质人员加入,进而提升临时工的整体素质,才是治本之道。  相似文献   

2.
《时代风采》2014,(13):28-28
由于社会管理任务加重,管理人员不足,管理机关在编制外雇佣了大量协管员、协警等临时人员,这些临时人员无合同,无工伤、养老等社会保险,挣最低的工资。可一旦管理出了问题,他们往往被推出来“挡事”。因此,“临时工”更要学会维护自身合法权益。  相似文献   

3.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由计划经济转向市场经济过程中,政府等公共部门的管理职能与工作内容 越来越多。由于政府对公务员采取编制管理,公务员岗位成为稀缺资源,用人单位的用人数量不具有灵活性, 但面临的工作量愈来愈大,于是,政府的执法部门开始向社会招收“临时工”以协助执法人员执法。近年来, 出现了协助执法人员“随意执法”、“强行执法”、“恶性执法”等诸多问题,被社会所诟病。因此,解决协 助执法人员的协助执法问题将有助于政府的包容性发展和激发其内生动力。  相似文献   

4.
彭健 《工友》2013,(8):29-29
5月31日,在延安市杨家岭附近,延安城管队员执法时与商户发生撕扯现象。监控视频显示,有城管队员双脚跳起猛跺倒地商户。对此,延安市城管局回应称,脚踩商户者属临时聘用人员。作为"顶缸专业户"的临时工,关键时刻又登场了。延安官方所称的临时工,则更多地同权力和身份相关。与正式工相比,临时工无编制、地位低、收入微薄,是不大被人看得起的二城  相似文献   

5.
王李周苏  晏凌杨 《工友》2013,(11):10-11
"临时工"本是计划经济时期的概念,而当下国人所熟知的"临时工"群体则多分布于公安、城管等政府部门,名曰协管员、协警、联防队员等。一些地方政府部门在编制外大量使用"临时工",已成为当地财政的巨大负担。他们的工资有的纳入地方财政供养预算,有的则靠部门创收"罚没款"发放。大部分"临时工"文化水平较低,缺乏专业知识,工作辛苦但待遇低下。由于缺乏合法身份,部分临时工违法参与"执法",损害了政府公信力。  相似文献   

6.
2013年6月18日,上午。刚到江苏南通一家公司做临时工的尹亮亮,突然被人堵在大门口。来人一把揪住他的衣领,瞪着眼睛说:“我们找你好长时间了!”听说来人把他当成某物业公司“经理”,尹亮亮惊呆了。  相似文献   

7.
熊星  李振海 《工友》2013,(11):11-12
关于同工不同酬,《人民日报》曾给出一个统计数据:同一个单位,干同样的活儿,聘用工和正式工、农民工和城镇工、编制外和编制内,收入甚至差10倍。这种二元用工体制下"按身份分配"的现象被媒体炮轰了很多年,却至今未见改变。事实上,越是公众眼中的"好单位",越是要讲编制的"铁饭碗","临时工"与正式工的待遇差别越大。  相似文献   

8.
一位在饭店打工的女服务员对记者采访她如何看待"劳动最光荣"时只能苦笑:劳动最光荣,劳动者也最苦啊!像我们这些临时工,一个人干两个人的活,每月工资只有1200块钱,哪里能体会到光荣?(5月1日新华网)这是实话实说,毫无矫情之处。女服务员的回答,尽管是“一家之言”.但她的感受为人们提供了审视“劳动最光荣”这一理念的全新角度。  相似文献   

9.
一名自称派出所民警的男子,在陕西省西安市永乐路上的顺家快捷酒店里上演了3个多小时的闹剧。据长乐西路派出所民警解释,闹事者是派出所人民调解委员会的临时人员。出事的,怎么又是"临时工"?出事的司机是"临时工",出事的教师是"临时工",出事的警  相似文献   

10.
《工友》2010,(11):40-41
近日,郑州四次城管打人事件。记者调查发现,所有事件在追责时,总有一个名为城管“临时工”的群体若隐若现。(11月15日《新京报》)  相似文献   

11.
曹旭峰 《工友》2008,(4):8-9
53岁的张道金系原湖北宜城酒厂职工。1975年,他到宜城酒厂当"临时工"。1995年,张道金被转为正式工,结束了长达20年的"临时工"生涯。在酒厂改制中,他在转正之前的"临时工"工龄算不算?张道金为此讨了数年的说法……  相似文献   

12.
谭立独 《工友》2008,(8):10-12
临时工,一个计划经济时代的产物,应当说,从1995年《劳动法》正式实施后,临时工这个称谓在法律意义上已不复存在。然而,事实上"临时工"在现实中依然大量存在。用人单位还大量地使用着较"正式工""廉价"的"临时工",依然有不少劳动者"享受"着所谓"临时工"的待遇。  相似文献   

13.
近段时间到基层采访,在参加有关企业单位的座谈会时常常会听到我们单位现有职工多少,其中正式工和合同制多少、临时合同工多少等之类的情况汇报。听得多了,笔者感到不对劲,由此产生了“该为‘临时工’正名”的想法。  相似文献   

14.
何明轩  李进春  李涛 《工友》2006,(9):15-17
一个在医院连续干了28年清洁工作的“临时工”在得知自己能够依法退休,和正式工一样能享受退休金、医疗保险金时,感觉捡到了从天上掉来的馅饼。但是,现实向她浇了一盆凉水,她不仅没有办成退休手续,还被逐出了医院,从此踏上漫漫维权路……  相似文献   

15.
张莉慧 《工友》2009,(2):20-21
企业政策性破产,工作了十几年的“临时工”却没有被列入安置范围,无法享受破产安置待遇。日前,石家庄市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对这样一起破产安置纠纷作出裁决,企业被令将职工列入破产安置范围,同时向职工支付解除劳动关系经济补偿金、补缴养老保险费等费用。  相似文献   

16.
齐建秋 《工友》2006,(6):19-19
案情回放:高女士1997年4月至1999年12月在武汉某大酒店工作,后被单位辞退。2001年4月21日又被该单位重新聘用,先后从事过接待员和接线员的工作,在此期间,该酒店未与高女士签订劳动合同,也未办理养老保险,其理由是“临时工”。2005年3月18日,高女士被查出患乳腺癌,由  相似文献   

17.
《工友》2014,(4):7-7
近日,还有汾西县的听众给央广新闻热线打来电话,反映汾西县多个政府部门大量聘用“临时工”,他们的工资最低的每月只有500元,大大低于山西省规定的最低工资标准。但即便如此,“有一部分人还是通过好多关系才能进来的”。(3月51日《中国广播网》)点评:按照当地最低工资标准,300元工资显然违反了规定,然而,让人意想不到的是,竟然还有那么大的诱惑力,要靠“关系”才能进。这其中的意味,耐人寻思。  相似文献   

18.
临时工问题舆情化,使之被赋予不应有的负面意义和敏感性。临时工一度是个"正式"概念,后来被排除在规范的法律话语体系之外,却"勃兴"于现实的土壤。究其原因,劳动关系正处于单位型向市场型转变过程中,劳动者主体地位的建立也经历了从身份到契约的变化。公共部门劳动关系也因应时势,策略性选择非典型用工,但进程阻滞,三方协商机制失灵,排斥、侵权与推责等负面效应滋生。临时工问题已成为复杂的社会问题,应置于机构改革,落实相关制度,推进市场型劳动关系规范化,在保障劳动权利和体面劳动的系统进程中去解决。  相似文献   

19.
由于我国目前劳动市场人力资源供大于求的紧张关系和用工制度上的身份差别,孕期、哺乳期、产期内女职工的法律保护问题突出,劳动法庭依据用工制度的差别,根据社会实际情况,做出具体的具有可操作性且可适用性的决定,以切实保护三期内的女职工,尤其是女性临时工的合法权益.  相似文献   

20.
雷淳仁 《工友》2007,(12):20-22
在计划经济时代,"临时工"与"正式工"的待遇有着天壤之别。于是,许多"临时工"拼死拼活地干,希望有朝一日能够"转正"成为"正式工"。然而,许多人却终身不得其"转",导致这些人老无所养——哪怕这些人已连续工作了数十年。近日,记者接到原湖北工具厂"临时工"雷淳仁的电话,反映他因"临时工"的身份,导致晚年生活陷入无依无靠的窘境。为此,记者前往采访,了解到这位65岁的老人,30年来为"转正"而不懈求人,但最终无法"转正"而落得老无所养的下场。但愿,与雷淳仁同类遭遇的老人们能够"老有所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