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农民工工伤认定是关系社会和谐和发展的重大问题。我国《工伤保险条例》规定,劳动者一旦遭受事故伤害或者患职业病,其权益的实现路径为:确认劳动关系——工伤认定——劳动能力鉴定——享受工伤待遇。其中,劳动关系是前提,没有劳动关系就不能进行工伤认定,劳动关系的存在是农民工工伤认定的逻辑起点和前提条件。在确认劳动关系时,要依据形式标志和实质标志进行判断;要根据劳动关系争议性质配置劳动关系确认权。  相似文献   

2.
劳动者遭遇工伤,不仅可以从社会保险机构获取工伤待遇,在特定情况下也有权直接从用人单位获得工伤赔付。  相似文献   

3.
正工伤,又称为产业伤害、职业伤害、工业伤害、工作伤害,是指劳动者在从事职业活动或者与职业活动有关的活动时所遭受的不良因素的伤害和职业病伤害。工伤认定是劳动行政部门依据法律的授权对职工因事故伤害(或者患职业病)是否属于工伤或者视同工伤给予定性的行政确认行为。工伤认定直接关系到工伤职工的待遇,直接关系到工伤职工的利益。认定工伤的情形错综复杂,时有不法用人单位"较劲",阻力多多,下边就说说"四没"特定情形下的  相似文献   

4.
编前语近年来,为应对新形势,满足劳动者的需求,本刊把采编刊登"案例分析"作为重要组成部分,通过以案说法,更好地为劳动者服务。引起了劳动者、用人单位的关注和欢迎。目前,劳动关系日益多样化、复杂化,劳动争议案件日益上升,这就更需要为劳动者提供必要的法律救济渠道解决争议。现在,本刊刊登几篇关于工伤方面劳动争议案例,以飨劳动者。  相似文献   

5.
大学生实习期间身份的法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大学生实习期间发生的意外伤害,是按照工伤还是按照侵权进行处理存在很大差异,按照工伤处理更利于保障实习大学生的合法权益。而能否将此类意外伤害认定为工伤的关键是实习大学生是否具有劳动者的身份。本文通过厘清实习、劳动者和劳动关系的概念,根据劳动关系所具有的"人格从属性"和"经济从属性"的特性,分析具体实习模式下实习大学生的法律身份。  相似文献   

6.
《干部人事月报》2014,(7):55-55
Q我公司员工王某下班途中被汽车撞伤,后经交警勘察认定为交通事故(对方负有80%的责任),确定其为工伤。在赔付方面,交通事故责任方和公司的赔付关系如何?该员工是否可同时享受交通事故伤残赔付和公司的工伤赔付?a上下班途中因交通事故(员工系非主要责任)发生的工伤,是因用人单位以外的第三人侵权造成职工人身损害,同时又构成工伤的特殊工伤类别。  相似文献   

7.
随着工业化的发展,职业伤害赔偿而引起的争议,成为社会的热点问题。工伤争议在劳动争议中所占比重不断上升。为使劳动者合法权益及时得到维护,促进构建和谐的劳动关系,文章浅析了工伤争议问题及原因,提出了处理工伤争议问题的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8.
在现实生活中,由于不少劳动者法制观念淡薄,甚至有的根本不懂法,当自己的合法权益受到损害时,不能勇敢地拿起法律武器来维权。劳动关系的存在是工伤认定的必要条件,往往也成为工伤认定的焦点问题。在劳动关系存续期间,职工在工作时间和工作场所内,因为工作的原因而受到事故伤害的情况,应当认定为工伤。  相似文献   

9.
对劳动者权益保护问题的几点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劳动关系是最重要的社会关系之一,发展和谐劳动关系,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基石。现实生活中,普遍存在着拖欠农民工工资、安全生产无保障、发生工伤无保险、工人超时加班等损害劳动者权益的现象,劳动者权益保护问题不容忽视。  相似文献   

10.
劳动者遭遇工伤,不仅可以从社会保险机构获取工伤待遇,在特定情况下也有权直接从用人单位获得工伤赔付。未办工伤保险,单位必须对应赔偿【案例】廖娟系一家公司女工。2011年1月2日,廖娟在工作中因机器发生故障被夹伤右腿,经诊断为右小腿损毁伤,血管神经挫断、撕脱,脚腓骨开放性骨折,脚足部皮肤挫裂伤,并进行了截肢手术。三个月后,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门认定廖娟为工伤,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鉴定为伤残四级。  相似文献   

11.
有很多员工在上班时间发生打架事件导致伤残后,要求认定工伤。而用人单位往往以员工违反单位的规章制度为由不予认定,和劳动者发生纠纷。经过劳动仲裁,甚至经过诉讼,但最终却情况各异。劳动者因打架受伤到底应不应该算工伤呢?国务院令第375号《工伤保险条例》是目前我们国家调整关于工伤法律关系的行政法规,可以说是处理工伤纠纷的最权威的法律依据。因此,是不是工伤,《工伤保险条例》说了算。我们首先看条例中关于工伤认定的规定:第三章工伤认定第十四条职工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认定为工伤: (一)在工作时间和工作场所内,因工作原因受到事故伤害的; (二)工作时间前后在工作场所内,从事与工作有关的预备性或者收尾性工作受到事故伤害的; (三)在工作时间和工作场所内,因履行工作职责受到  相似文献   

12.
即将毕业的大学生找工作,他们的身份是在校学生还是劳动者?他们与用人单位签订的劳动合同究竟是否合法有效?由于《劳动法》中并没有关于在校大学生打工、实习、就业维权的规定。使得他们在诸如拖欠工资、工伤、劳动安全等方面难以得到全面的保障。一旦出现工伤、安全等人身伤害事故,用人单位立即以大学生未领毕业证,仍是学生身份,不具备劳动关系主体资格为由否定已经签订的劳动合同效力。  相似文献   

13.
劳动和社会保障工作,从劳动就业、职业技能培训、工资分配、劳动关系调整到养老、失业、医疗、工伤等社会保险,伴随着劳动者的一生,每项工作都体现了劳动者的利益。从一定意义上讲,劳动保障的每项工作都与改革发展稳定大局相关联,都是影响社会和谐发展的重要因素。因此,要创建和谐的劳动关系,必须将统筹兼顾和以人为本的思想贯穿始终,一方面,要善于“弹钢琴”,注重把握工作的整体性、全面性、协调性,通过构筑大维权体系,搭建大维权平台,来消除并化解各种劳动关系矛盾和利益冲突,促进劳动关系的整体和谐。另一方面,要抓住“牛鼻子”,就业再就…  相似文献   

14.
工伤保险赔偿与工伤侵权损害赔偿的不同之处在于工伤保险的标的是劳动者的劳动能力,而不是人身健康权、生命权。工伤保险与工伤侵权损害调整对象的不同是适用兼得模式的本质原因。在第三人侵权的情况下,适用兼得模式能够更好地发挥《侵权责任法》和工伤保险制度各自独有的功能,形成互补。同时,适用工伤侵权损害赔偿时要遵循过失相抵的原则。  相似文献   

15.
保证劳动者的休息权、让劳动者体面、有尊严地劳动是法律赋予劳动者的基本权益。然而,由于劳动者的弱势与法律在执行环节上的丑陋,现实中,强迫、变相强迫劳动者过度加班引发"过劳死"事件频频发生。一些用人单位以"过劳死"未入法为借口,将"过劳死"拒之于工伤门外。然而,过劳死毕竟与加班、与工作过度劳累有关,那么,法律绝不会坐视不管!  相似文献   

16.
员工在单位食堂摔伤后被认定工伤,单位不服便将其要求赔付钱款的劳动仲裁裁决诉至法院,6月11日,上海市南汇区人民法院判决上海某工程公司支付员工张某医疗费、伤残补助金和工资款等共计3.47万余元。2003年2月15日,员工张某在单位食堂午餐时,被食堂地上的油迹滑倒,导致其左股骨颈骨折。事后,区劳动和社会保障局作出工伤认定,张某的伤情也被有关部门鉴定为因工八级伤残。今  相似文献   

17.
徐燕 《中国人大》2009,(2):16-18
深圳市在总结实践经验基础上,制定《深圳经济特区和谐劳动关系促进条例》,就用人单位与劳动者的权利义务、劳动关系的协调服务与监管等问题作出规定,促进了劳动合同法的实施。  相似文献   

18.
史珉杰 《民主与法制》2013,(7):64-65,27
一名已过退休年龄的农民女工与用人单位签订劳动合同,从事厂区的清洁工作,工作中不幸发生交通事故受伤,谁知在申报工伤时却因为签订劳动合同时已经过了法定退休年龄,与用人单位的劳动关系无法明确而处处碰壁,女工无奈之下将“东家”告上了法庭。2012年12月26日。江苏省吴江市人民法院对一起因录用超龄劳动者引发的劳动争议,从司法层面给出了答案。  相似文献   

19.
《就业与保障》2010,(5):6-6
小保:银根紧缩,某房地产公司扩张,资金发生了困难,公司领导动员员工入股。公司员工司机老张觉得,公司领导说得有理,“公司生存、扩张职工人人有责”,能挣工资,还能分红,与公司与员工,都有利,何乐而不为?于是他向公司交了6万元,成了公司的股东。谁知,就因为入股,成了公司的股东,分得了公司的股利,公司竞否认了他的劳动者身份。最近他在为公司拉建筑材料途中遇车祸受伤,却不给他作工伤认定。请问:公司员工入了股,成了股东,即便仍参加公司的劳动,工人劳动者的身份就没了,是这样的吗?  相似文献   

20.
职业病防治刻不容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据不完全统计,仅2006年,全国诊断各类职业病11519例。专家们估计,今后若干年,我国的职业病发病总数还将呈继续上升趋势。而工伤认定、劳动能力鉴定、享受工伤待遇,这一保护劳动者合法权益的链条,在现实生活中正频频断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