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人与生命间存在着一定的关系,人应该对生命以道德的人文关怀,关爱生命、善待生命、珍惜生命、保护生命、尊重生命,这种人与生命之间关系的道德就成为生命道德,将人与生命的关系纳入道德的范畴,给生命以道德的关照是关爱生命的唯一途径。警察,是与生命接触最频繁的职业,  相似文献   

2.
"三生教育"的核心内容是生命教育,"三生教育"的核心价值是生命价值,生命价值最核心的价值就是生命自由。生命伦理学的根本宗旨在于护卫生命、发展生命,最终实现生命自由。生命伦理学是"三生教育"重要的理论基础,"三生教育"在实践中深刻体现了生命伦理的本质,即实现生命自由。"三生教育"要实现生命自由,主要通过四个环节实现:达成生命的安全目标、达成生命认识与实践的统一、实现生命的自我否定、实现生命的全面超越。  相似文献   

3.
贺彩艳  王东维 《求索》2013,(11):217-219
开展生命化德育是进行有关尊重生命、热爱生命、完善生命的道德教育。确立生命道德教育理念是前提;营造生命化德育环境是保障;开设生命道德教育课程、创造生命化课堂、构建生命性师生关系、实现生命道德教育全方位渗透,是构建立体化、生命化大德育网络体系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4.
政府的责任:大学生生命教育的拷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尽管生命教育在国外发展已相对成熟,但在我国大学生却缺乏系统、规范的生命教育。引导大学生认识生命、尊重生命、体验生命,提高大学生对生命价值以及人生目标的理性认识,不仅是大学生健康成长的必然要求,也是落实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因此,政府应积极倡导生命教育理念,在行政与制度上确立大学生生命教育的合法性,加强大学生生命教育师资队伍建设,构建大学生生命教育的内容和课程,积极组织开展大学生生命教育研究,启动立体化生命教育体系。  相似文献   

5.
生命是教育的原点,也是教育的终点。当代中职教育面临的困境是生命意义的缺失。而如何让中职生认识生命、珍惜生命、发展生命,已成为中职德育课程的价值诉求。找回德育课失落的生命意义,需要德育课教师挖掘德育教材,寻找生命元素;灵活教学方式,渗透生命教育;提升教师素养,崇尚生命关怀。  相似文献   

6.
生命教育在青少年成长中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当前我国的生命教育尚处于刚刚起步阶段,许多教育工作者还没能重视生命教育,生命教育还没有完备的内容和形式,积极探索生命教育的内容和形式,将生命教育融入综合教学活动设计,通过主题教学、生命意识文本的解读、充满生命活力的阅读策略等多种主题阅读形式,以达到引导青少年关注生命、热爱生命、尊重生命、创造生命价值的目的。  相似文献   

7.
德育的主体是人,德育的世界是人的世界。德育作为人类一种特殊的实践活动.其真义在于“使人作为人成为人”(冯友兰)。即在于促进个体“成人”。德育与学生生命成长相伴相生。故德育必须体现生命的特征.反映生命的价值.彰显生命的本来意义。要坚持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关注生命,完善生命。提升生命,发展生命,只有“激发生命,充实生命”(蒙台梭利).德育才能回归本真。  相似文献   

8.
生命教育既是教育内容,又是教育理念,还是价值追求。加强对人民警察的生命教育,既有利于增强其生命意识,又有利于提升其生命价值。将生命教育作为主线贯穿于人民警察职业道德课的理论依据在于:生命教育与人民警察职业道德课有着相吻合的教学目标,人民警察职业道德规范中蕴含了丰富的生命教育内容。将生命教育主线贯穿于人民警察职业道德课的实现途径是:让课堂教学环节充满生命关怀,让实践教学环节蕴育生命情怀。  相似文献   

9.
生命教育是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肖韵  姜雪莲 《求索》2011,(4):168-170
生命教育是思想政治教育中的重要课题与重要内容。针对生命教育理念缺失的现实困境,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要注重建构生命教育理念,提升教师生命素养;丰富生命教育内容,将生命教育融入课程及社会实践;营造生命情感氛围,形成主体间校园环境;积极开展生命教育研究,借鉴国内外研究经验等。  相似文献   

10.
漠视自身生命,伤害他人、缺乏公德心、破坏环境等等,这些都是学生在对待生命问题上出现的错误行为,要纠正这些错误行为,首先就要让学生树立正确的生命观。作为政治教师,我们应该如何在思想政治课中渗透生命教育的理念,增强学生的生命意识,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生命观呢?一、生命教育的内涵要在思想政治课中渗透生命教育,首先要弄清楚什么是生命教育。笔者认为,生命教育是对生命关怀的教育,是以人为本的教育,是引导  相似文献   

11.
杨卫东  孙传通 《传承》2009,(14):52-53
生命教育就是教育学生把生命放在第一位,帮助学生达到"认识生命、珍惜生命、尊重生命、升华生命"的目标。高校在实施生命教育要有机地渗透在学校教育的各个学科、各个环节、各个方面,开展形式多样的专题教育和丰富多彩的课外实践活动。同时,加强生命教育师资队伍建设。  相似文献   

12.
生命教育及实施途径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青少年自杀、校园暴力等恶性事件的发生与我国长期缺乏生命教育有关。生命是人的诸种价值形式中最基本的形态,没有生命的存在,就不会有人的其他价值的创造、实现和评估。基于这点,我们必须关注和尊重个体生命,倡导生命教育。尤其是在生命意识日益凸显这一现实背景下,开展生命教育显得更为重要和紧迫。生命教育的本质在于尊重生命以及生命的价值,它是一个系统的工程,需要全方位的实施和多方面的努力。  相似文献   

13.
廖盛芳 《中国人大》2008,(14):14-17
"5·12"汶川大地震让一片美丽富饶的土地顷刻间变成一片废墟,一场争分夺秒的斗争从此打响。生命通道、生命探测仪、生命体征、生命奇迹……许许多多与生命有关的"术语"不断在国人的心中翻腾、发酵,成为一种养料,让生命的分量迅速壮大。地震使许多人的生命消失了,但生命的尊严却在国人的心中变得更加高大挺拔。捍卫生命尊严的行动在祖国大地上相继展开。  相似文献   

14.
大学生的生命意识是大学生基于自身体验形成的对生命的体认和理解,包括生命认知、生命情感、生命意志、生命意义、生命责任和死亡意识六个方面.大学应从开设专门的生命教育课程,以生命关怀为指导理念实施和改革大学德育,培养大学教师的生命情怀,建设充盈生命气息的学校文化等方面努力,以培养大学生良好的生命意识.  相似文献   

15.
陈抗行 《小康》2005,(6):3-3
“生命小康”意味着什么?窃以为,首先意味着生命的质量,意味着生命权利的平等。古人对生命寄予的理想是:“必使仰足以事父母,俯足以畜妻子,乐岁终身饱,凶年免于死亡。”“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在生产力低下的条件下,生命质量的标准尽管不高,而对生命权利的平等诉求却一以贯之。人来到这世上只能是一次,且生命的流程是单向的,过去了的不复再来。生老病死,逝者如斯。生命不仅表现为华贵,也表现为琐碎,不仅存在于富裕,也存在于贫穷。珍惜生命,就像珍惜自己的生命一样去珍惜他人的生命;尊重生命的权利,就像尊重自己的生命权…  相似文献   

16.
公民社会是建设和谐社会的必由之路,而公民社会的形成与发展对社会成员的素质提出了更高要求,广大青少年是参与管理未来社会的主导力量,为了提升整体素质、促其全面发展,急需建构青少年生命道德观。生命道德观的建构应由学校、家庭、社会形成合力,全方位推展生命道德教育,参考路径如下:建构正确的理念导向,培养理解生命意识,欣赏生命之美好;建构正面的舆论导向,倡导热爱生命意识,珍惜生命之存在;建构积极的文化导向,树立敬畏生命意识,尊重生命之个性;建构合理的法律导向,强化保护生命意识,维护生命之权利。  相似文献   

17.
吕萍  李慧勤 《思想战线》2007,(4):111-114
人最宝贵的东西是生命,生命的绝对一次性决定了生命的不可重复性。教育要关爱生命,珍惜生命,善待生命。关注校园安全,为大学生的健康成长创造良好的环境,需要政府、社会、学校、教师、学生等多方面的合力。  相似文献   

18.
从哲学人类学背景管窥旅游审美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章海荣 《思想战线》2002,28(1):35-38
生命美学是旅游美学的理论基础 ,它的“美感本体论阐释”和“生命机制的代偿” ,为旅游审美注入了当代文化批评及生命建树的活力。生命美学对人的终极关怀 ,当是人类生命活动和生命意义的有效价值体系。  相似文献   

19.
当前大学生心理健康的状况不容乐观,大学生轻视生命、伤害生命及浪费生命的现象时有发生,加强生命教育则是促进大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的重要途径.生命教育就是让学生感悟到生命的有限性、唯一性,从而思考个体生命的存在价值,并在人生实践中实现其生命价值.本文在阐释生命教育内涵、分析生命教育现状的基础上,提出了加强生命教育的对策.  相似文献   

20.
儒学文化温良敦厚、敬畏生命,崇尚生生大德,亲人而爱物,关爱一切生灵,形成了鲜明的悲天悯人、民胞物与的敬畏生命伦理关怀。这种关怀体现了先哲们的生命智慧,同时赋予了现代大学生生命教育浓郁的终极关怀价值,因此,现代大学生生命教育要与儒学敬畏生命思想之间保持适度的张力,使大学生的主体性力量的扩张和生命神圣理念的张扬能够有机融合,真正实现现代大学生生命教育的伦理回归。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