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北京房山法院窦店法庭,一奶同胞,姐弟六人,为"谁孝顺老人",在法庭上争得面红耳赤。而老人的诉求很简单,子女每周至少保证探望一次。老人称,自己不缺钱,有退休金和医保,但就是孤独寂寞。据了解,由于工厂改制,老人居住的小区里,年轻人都到市区或外地自谋生路,孤独老人越来越多。六年前,该小区就有一位老人写下了"生不如死"遗言后,自缢身亡。(《新京报》11月25日)为了让子女多探望自己,这位83岁的老人不得不将6个子  相似文献   

2.
同居养老的背后,更多的是不被子女和社会理解的哀怨。 2010年年初,北京市海淀区人民检察院批捕了一起因子女阻拦父亲再婚引发的故意伤害案。此案中涉及的两位老人,没有领结婚证便住在了一起。  相似文献   

3.
据《扬子晚报》载:盐城市建湖县恒济镇的618位老人,不久前陆续和子女签订了《精神养老协议书》。赡养协议使老人们的物质和精神养老得到了保障,但也引来了不少议论,更有专家质疑:赡养老人也要像做生意那样“签合同”么?子女赡养老人本是天经地义的人伦常理,也是为人子女应尽的义务。这本应是道德和舆论足以维系的基本关系,但是,随着社会传统意识的变迁,亲情之间的弱化甚至蜕化却已是不争的事  相似文献   

4.
2011年6月30日,27岁的广西壮族自治区柳州市姑娘阿珍兴冲冲地与未婚夫到民政局去办理结婚登记,可工作人员竟然告诉她:"你六年前就已经结婚了,在未宣告婚姻解除之前,不可以再登记!"听罢,阿珍目瞪口呆,自己什么时候结婚了?跟谁结的婚?在得知自己被人冒名申领了结婚证后,她要求民政局撤销错误核发的结婚证,但未果。于是,她只好告上了法庭。  相似文献   

5.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生活的迅速发展,越来越多的年青人选择不履行结婚登记程序而同居的生活方式,甚至有向老年人蔓延的趋势。这不仅有损法律的尊严,不利于社会主义法治建设,同时也不利于维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  相似文献   

6.
李欣 《河北法学》2011,29(8):111-119
在"家庭养老"向"社会养老"过渡的过程中,在"家庭养老"形式多元化,发展方式社会化的趋势下,既要重视"家庭养老"和"社会养老"等养老方式的相互协调、相互作用,又要意识到"家庭养老"的基础地位,注重家庭成员尤其是子女等对老人的赡养和监护义务。亲属法缺乏对"家庭养老"的制度性保障。需要完善老年人赡养制度,调整抚养权利人顺位,将配偶方父母纳入被赡养人范围,增加"精神赡养"义务,改进赡养费的执行与收取模式;需要构建高龄老人监护制度,包括监护人的选任与监护人职责的明确等。  相似文献   

7.
婚前同居的法律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戈宇 《中国律师》2001,(3):63-63
无论人们的思想观念是否认可,也无论社会的接受程度存在多大的差异,我们身边婚前同居、婚外同居的同事、朋友、同学,以及间接认识的那些男男女女,向社会或父母公开的不公开的同居,越来越多。   选择同居生活的人们,或者认可他人同居生活的人们都有这样一种共同的认识,就是同居完全是个人的私事,是个人对生活方式的自主选择。人们可以选择同居方式的生活,也可以选择婚姻方式的生活。因为,大多数同居者认为,同居方式的生活还算是“轻松”、“幸福”和“无碍”,在同居后的财产关系、子女问题、爱情和感情等方面问题,能够处理得…  相似文献   

8.
我国《老年人权益保障法》规定:“赡养人应当履行对老年人经济上供养、生活上照料和精神上慰藉的义务,照顾老年人的特殊需要。”然而现实生活中,老年人的养老状态不容乐观,特别是在农村地区,子女与父母或者子女之间在赡养老人上的纠纷不断增多。  相似文献   

9.
华北油田公司华苑综合服务处社区80岁的胡老太,因担心孩子们将来为财产继承闹纠纷已烦恼多日,突然她想到了社区里经常为左邻右居化解矛盾、解决问题的调委会。今年5月,胡老太和5个子女在两名调解员的主持下,当面达成了赡养老人、财产继承的协议。随着各方在人民调解协议上签字,胡老太的"后顾之忧"解除了,她满意地说:"调委会真是我们的娘家人啊"。  相似文献   

10.
“走婚”本是云南摩梭人不婚而居、不婚而伴的特殊婚姻模式.如今,这种特殊的婚姻模式已悄然演变为单身老年男女“搭伴养老”的家庭形式.安徽省合肥市一位“走婚”10年的老人因这种特殊的家庭形式丧失了百万元家产继承权.  相似文献   

11.
张娣 《法律与生活》2016,(19):38-39
为了获取利益,一个由两个自然人注册的空壳公司,以养老项目做诱饵,谎称老人入会成为会员,便可享受养老、旅游、住宿于一体的“候鸟式养老服务”,冬天到海南、夏天到北戴河.对于这种服务,成为会员的老人可以选择交现金,也可由公司帮助将其房子抵押办理会员.该骗局骗走10名老人970余万元.其中,很多老人将自己唯一住房抵押入会.这是2016年年初发生在北京的一个案子.  相似文献   

12.
正案例:被继承人崔某,男,2013年10月30日因交通事故死亡,生前留有存款人民币壹拾万元整。其父母均健在,长女崔A(1994年出生)系崔某与黄某之女,崔某与黄某于2000年离婚,崔A由崔某抚养,崔某于2001年开始与李某同居,于2002年育有一女崔B、2007年育有一子崔C,至崔某死亡之日,未与李某登记结婚,李某多年来一直同崔某及其父母、子女共同生活。崔某的父母及崔A均认为李某未与崔某办理结婚登记,属于非法同居,这笔存款应当与李某无关,而李某则认为自己与崔某共同生活  相似文献   

13.
陈春柳 《法制与社会》2013,(13):218-220,223
为了了解温州不同地区农村养老方式的现状、影响老人养老方式的各种因素,做出农村老人养老方式的趋势预测,本文采用问卷调查法、访谈法、统计法进行研究,得出如下调研结论:家庭养老方式仍是温州农村老人养老方式的首要选择;社区居家养老方式比例将呈上升趋势;养老方式选择、养老满意度、休闲方式和村集体经济状况、传统观念、子女情况、自身状况相关。提出以下对策和建议:巩固和发扬家庭养老方式;建立并完善农村社区养老服务体系;合理规划、均衡发展养老机构;加强村集体养老院建设;完善农村养老保险和新农合制度;保护农业用地。  相似文献   

14.
林岚 《中国律师》2010,(3):80-81
“试婚”一词并非法律用语,也无专门法律规范对其进行定义、规制。笔者认为,“试婚”是指单身男女双方在办理结婚登记手续前基于恋爱而较为短暂地、过渡性地共同居住和生活在一起的行为,其实质是婚姻之外同居关系的一种。  相似文献   

15.
我省是老龄人口大省,很大一部分老年人希望居家养老不离开自己的家,能得到社区服务网络提供的生活照料、医疗保健、法律援助、精神慰藉等服务,这种养老模式在很大程度上,可以弥补家庭照料功能的不足或缺失,符合老人心愿,免除后顾之忧,有利于老人身心健康。  相似文献   

16.
正一次聚会,几位年过花甲的老者闲聊之余,打趣其中一位黑发老人:"贾老快七十了,还没有一根白头发呢!"老人听了,不好意思地笑了笑,说道:"我家里还有一位九十多岁的老母亲呢,我这么做,是想让她觉得我还年轻,这样她自己也会觉得年轻。"说者无意,寥寥几句却点出了一个道理:行孝是世界上最简单的事情。因为它常见于我们的生活细节里,体现在与父母相处的点滴之中。尽孝无小事,细微处往往能体现子女的细心。元人郭居敬编录的《二十四孝》被国人传颂,书中记录的大多都是平  相似文献   

17.
阿峻 《江淮法治》2013,(10):40-41
2013年,中国老年人口数量将达到2.02亿,老龄化形势严峻。然而,各地养老机构护工群体的数量在不断减少,"护工荒"在各地频频上演,已成为目前困扰养老机构的首要难题。面对困局,不少业内人士担心,在巨大的市场需求面前,缘何出现"护工荒",又该如何破解?全国各地遭遇"护工荒"王伯伯今年已80岁高龄,因子女不在身边,他常住郑州的一家养老院。王伯伯患有严重的糖尿病,每天要吃药,注射胰岛素。2013年春节时,王伯伯给养老院提了一个建议,说养老院里有不少慢性病老人,院里的医务室没有专业的医务人员,仅提供一些简单药物,希望院里能配备一些具有专业保健指导的医护人员,这不仅能够提高生活质量,而且有利于疾病的康复。  相似文献   

18.
案例 2008年,公证员接到一件特殊的公证申请--当事人要求公证员给予办理夫妻忠实协议公证.经了解,原来当事人双方是刚刚领取结婚证的夫妻,男的叫吴子明(本文所涉及的人名皆为化名),年届不惑,原是广州一家企业的营销人员,与前妻离婚后在深圳创业.通过征婚,他与同是离异的贾一欣(女方)相识.双方经过短暂接触,就决定登记结婚.由于双方均系再婚,慎重起见,在领取结婚证后,双方经过"友好协商",签署了一份"忠诚协议书".协议约定,夫妻婚后应互敬互爱,赡养老人,抚养子女,对家庭、配偶、子女要有道德观和责任感.协议书中还特别强调了"违约责任":若一方在婚期内由于道德品质的问题,出现背叛另一方不道德的行为(婚外情),要赔偿对方名誉损失及精神损失费20万元.  相似文献   

19.
"我国60岁以上的老年人超过1.26亿人,已经进入老龄化社会.我国老年人中大约有98%的老年人依靠家庭提供生活照料."为此,全国人大代表、陕西步长集团总裁赵超表示,准备建议设立"子女养老社会保险金制度",由银行每个月从就业子女的工资中扣除3%给父母养老用.  相似文献   

20.
"在这里生活近60年了,舍不得离开熟悉的环境,所以选择在社区开设的托老所养老".今年87岁高龄的田淑明说. 从20岁参加工作到退休,田淑明和家人一直居住在北京市羊坊店路中国有色金属工程程设计研究院家属院.在她心里,再好的养老院也比不上自家院踏实.如今,越来越多的老年人选择在自己熟悉的社区中养老,因此,社区养老服务的质量也决定了许多老年人的生活质量,那么,社区繁多的北京在社区养老方面做得如何呢?有何需要完善的地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