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枪市美国     
《法律与生活》2012,(15):19-21
在全球每年新出产的800万支枪支中,有大约500万支在美国出售。美国是允许公民合法拥有枪支的国家,也是全球唯一允许私人买卖枪支的国家。作为头号枪支大国,美国也是枪击事件最多的国家。枪支生意在美国,军火商是最有钱的人。政府的军火订单是最大的订单。种族、政治、经济、个人安全等因素促使美国的枪支生意异常火爆。全美除近17万家分布在各地的枪械专卖店外,运动品商店也都有枪支出售,就是在跳蚤市场上也能非法买到枪支。从事枪支买卖的军火商约有30万人,售枪广告随处可见。每年的交易量在300万~500万支之间。枪支公开买卖的背后隐藏着枪支制造商牟取巨额利润的图谋。在美国,枪支制造商具有很大的政治势力,他们通常都是共和党总统的铁杆支持者,对美国总统的选举左右能力  相似文献   

2.
雨夜枪声     
一起发生在美国佛罗里达州的枪击案引发了美国全国性的民权示威游行,就连美国总统奥巴马也公开支持彻查此案,呼吁对悲剧进行反省。这是一起怎样的案件,引发了如此之大的美国社会争议?  相似文献   

3.
柴静 《法律与生活》2013,(22):12-18
这是2013年美国最受瞩目的一场庭审。在案件发生之初,便陷入一片争议声中。争议的焦点是杀人者的举动是“谋杀还是正当防卫”。 在一个雨夜,成年白人齐默曼开枪击中黑人少年马丁的心脏并导致对方毙命。这起枪击案因触动美国社会种族歧视的伤口而在美国社会掀起一场轩然大波,连美国总统奥巴马也针对此案两度发出带有个人倾向性的声音。  相似文献   

4.
根据美国宪法第二修正案,人民拥有和携带武器的权利不受侵犯,因此,美国民众拥有持枪权,该权利一度成为共和国自由的守护神。但是,美国逐渐枪支泛滥成灾,枪害问题日益严重,越来越多的美国人开始怀疑私人持枪的正当性,美国民众在对待枪支的态度上逐渐分化。美国多数普通民众是介于"护枪派"和"禁枪派"之间的"限枪派",他们较为一致的意见是应该加强枪支管理,他们害怕枪支泛滥、痛恨枪害频发,但又不愿意轻易放弃持枪权。美国在枪支问题上陷入了深深的困境。  相似文献   

5.
<正>美国加利福尼亚州州长加文·纽瑟姆在社交媒体上说,当他在医院与一起大规模枪击案伤者见面时,又不得不去听取另外一起枪击事件的汇报,“悲剧接踵而至”。加州大学戴维斯医疗中心枪支暴力问题专家加伦·温特穆特哀叹:“我们疲惫,我们害怕,我们愤怒。”据美国“枪支暴力档案”网站统计,2022全年,美国共有44186人死于不同形式的枪支暴力,其中超过2万人死于他杀。尤其令人触目惊心的是,2022年度,造成4人以上(除枪手以外)死伤的大规模枪击案共发生了647起。这是美国大规模枪击案数量连续三年超过600起,令人触目惊心。  相似文献   

6.
丁利民 《法人》2007,(5):92-92
美国人对枪支泛滥如何看待?简单地说,是一句话:这是自由必须付出的代价4月17日早晨,在弗吉尼亚理工大学发生了美国历史上最严重的枪击案,酿成30多人命丧校园的惨剧。一时间,禁枪问题在美国成为街谈巷议。事实上,美国禁枪,也一直是中国人对美国有点“看法”的一个问题。其实,美国人对持枪问题早在几百年前就有自己坚守的原则。美国人不认别的,最高、最有权威的东西是《宪法》,  相似文献   

7.
刘璐  汪圣 《中国律师》2013,(8):81-82
美国公民的生活一直与枪支密不可分,民众持枪总数达2.83亿支,40%的家庭拥有枪支,每年新枪销量仍高达500万支。相关数据显示,美国每年因枪支导致的死亡人数接近3万,平均每天有81人死于枪击,甚至超过了车祸和艾滋病的死亡人数。频发的恶性枪击事件给美国政府敲响了警钟,使美国当局不得不思考是否有必要改变当前的枪支管制政策,强化枪支管制以减少枪击悲剧事件的发生。在各方呼吁枪支管制政策的情况下,严格的枪支管制  相似文献   

8.
关于司法实践中的枪械分类问题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李刚 《刑事技术》2002,(3):52-52
关于枪械的分类,其标准有很多种,如:按枪械的长短可分为长枪、短枪;按其口径可分为大口径、小口径枪;按其用途可分为军用枪、民用枪等。这样一些分类标准均有其合理性。但是,在司法实践中,在我们出具司法鉴定的法律文书的时候,决不应该图方便而随便采用其中的一种,而是应该采用具有法律依据和司法效力的分类标准。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枪支管理法》(以下简称〈枪法〉)所制定的指导思想看,枪支的管制范围是指:“凡是以火药或压缩气体等为动力、利用管状器具发射金属弹丸或者其它物质、足以致人伤亡或者丧失知觉的枪支。凡是符合上…  相似文献   

9.
正美国,这个曾有总统被暗杀身亡的国家,历任总统都难逃死亡威胁。这些或真或假的死亡威胁虽然大都落空了,它的"威力"却不容小觑。和历任总统一样,美国第44任总统奥巴马也时刻笼罩在死亡威胁的阴影中。开着装载大火力来福枪、弹药箱的卡车司机,在校车里高唱"暗杀奥巴马"的在校学生,向白宫连开9枪的"当世耶稣",欲在苹果林里下毒的民兵组织,给奥巴马邮寄  相似文献   

10.
新浪 《政府法制》2014,(24):12-13
警察与枪是天生的搭档。在紧急情况下,使用枪支可以迅速制止正在实施的犯罪,并有效保护警务人员和在场群众的生命安全。不过,枪在提高对犯罪分子的威慑力的同时,也是一把双刃剑,在保护公众生命安全时,如何避免警察误伤(杀)事件,如何防止枪械过度使用,也是一个极难权衡的问题。  相似文献   

11.
林海 《法律与生活》2013,(22):40-41
2013年10月16日晚上,美国国会参众两院决定,给予联邦政府临时拨一笔“应急”款。次日凌晨,美国总统奥巴马签署议案,正式结束美国联邦政府持续16天的“关门”风波。其实,这并不是美国联邦政府第一次关门。在历史上,美国也曾经出现过多次因政府钱荒而导致被迫关门的窘况。  相似文献   

12.
人物点评     
奥巴马:总统也是一位父亲12月14日,美国康涅狄格州桑迪·胡克小学发生校园枪击惨案,造成28人死亡,其中包括20名儿童。这是2012年以来美国发生的最血腥、死亡人数最多的枪击事件。奥巴马在枪击案后发表讲话数度落泪,他说":在过去的几年,我们经历了太多这样的悲剧。每次得知这样的消息,我的反应并不像一位总统,而是像其他所有人一样——如同一位父亲。"没有什么比生命更宝贵,没有什么比惨案更痛心。悲剧面前,每个人都感同身受,因为每个人都为人父母。"我也如同一位父亲",这句话的表达效果显然比"我是一位总统"更能贴近公众的心。这一  相似文献   

13.
张海峰 《检察纵横》2012,(12):59-59
11月6日深夜,随着奥巴马赢下关键摇摆州俄亥俄州成功连任,2012年美国大选宣告结束,奥巴马继成为美国第一位黑人总统后,又成为美国第一位连任的黑人总统、、这场大选被冠以诸多名称,诸如“金钱至上的大选”、“舌尖上的大选”等等.,金钱政治常常被视为美国式民主选举制度的原罪。  相似文献   

14.
我们该如何理解“占领华尔街”这场声势浩大的示威运动?奥巴马总统说:“我认为这场抗议表达了美国人民的沮丧之情。”众议院民主党领袖南希·佩洛西说:‘愿上帝保佑这些年轻、富有感染力、精力专注的人们。”当然这是政治人物的表态,不过它体现了民众对政治持续施加影响的直接效果。  相似文献   

15.
孙建峰 《政府法制》2013,(36):16-17
电影《钢铁侠》中,有一幕是美国总统穿着机械战甲被吊在半空等死。在美国政治漫画网上,也有一张奥巴马身穿钢铁战衣的漫画,他被一块磁铁牢牢吸住了,磁铁上的字是“关塔那摩”。  相似文献   

16.
李建珍 《政府法制》2011,(30):42-42
在美国历史上,从来没有哪一任总统去解聘一位民营企业的CEO。经济危机下的奥巴马成了第一个“吃螃蟹”的人,而通用汽车公司CEO瓦格纳也相应地成了被美围总统解聘的第一人。  相似文献   

17.
丢失枪支不报罪中的“丢失枪支”不是客观行为,但属犯罪成立前提,包括遗失公务用枪及公务用枪被盗、被抢、被骗等各种情况;“不及时报告”是本罪的客观行为,是指行为人在明知枪支丢失后.在具备客观条件时。没有以最为快捷的方式将枪支丢失的情况予以报告。只有当“不及时报告”与“严重后果”之间存在因果关系时。才能认定行为人构成犯罪。“严重后果”属于构成要件而非客观处罚条件或“超过的客观要素”,行为人对于“严重后果”有所认识但对其发生只持放任的态度。  相似文献   

18.
奥巴马入主白宫的第一个星期,就找来一个叫科勒尔的中年男人。新任总统拍着这个男人瘦削的肩膀说:“我想每天看10封民众来信。”  相似文献   

19.
刘洪文 《政府法制》2011,(29):36-36
不久前,美国总统奥巴马和参众两院议长收到一封联名信。作者是美国的200位顶级富豪,目的就是主动要求国家对他们多征税。这封公开信中这样写道:“我们现在写信,是敦促你们将国家利益置于政治考量前。为了我们国家的财政健康和民众的福利,我请求你们对年收入100万美元以上的人加税……我们作为忠实的公民提出这样的请求。”  相似文献   

20.
林海 《法律与生活》2013,(19):42-43
2013年8月9日,美国总统奥巴马在白宫记者会上宣布一系列改革措施,以便使被爱德华·斯诺登披露的监控计划更具透明性。其中的一项改革措施便是,对《爱国者法案》第215条有关赋予美国政府部门搜集美国公民电话信息的权力加以“适当改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