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奔驰女车主维权事件已暂告段落,但对于这件事情的反思却未停止。人们依然在追问,4S店究竟怎么了?一石激起千层浪。4月11日,"66万奔驰车还没开出4s店就漏油,女研究生坐引擎盖维权"视频在网络上疯传,迅速引爆舆论。接着,事件继续发酵,引出了"金融服务费"的问题,引起监管部门高度关注。与此同时,正如奔驰车主所担心的,此次维权事件成为了一根"导火索",  相似文献   

2.
在商品经济日益发达的今天,商家和消费者之间的联系越来越密切,消费关系也相应复杂起来。近年来“打假英雄”、“砸奔驰事件”等现象的出现,是消费者与商家关系极端恶化的标志,也反映出普通消费者的维权之难。迫干生活、工作日益繁忙,在维权成本日益加重的背景下,  相似文献   

3.
今年3月,《中国新闻网》针对消费者维权意识所作的最新调查结果显示,在当消费者合法权益受到侵害时“会选择何种方式维权”问题上,有63.82%的被调查者选择“默默忍受”,而近七成消费者认为维权成本太高。  相似文献   

4.
市县短讯     
《今日浙江》2010,(6):60-61
杭州:制造网上第一个24小时自助维权平台 近日,淘宝网宣布其消费者维权平台上线,并向消费者承诺“你敢买我敢赔”。消费者可以通过维权平台24小时自助维权,随时监督投诉进展情况。据了解,24小时自助维权平台将在淘宝网首页显著位置设立入口,消费者可直接点击进入:这使得“维权入口”和“消费入口”一道,成为消费者登陆亚洲最大网络零售商圈的第一入口。  相似文献   

5.
借力媒体维权,已成为消费者维权的重要途径之一。每年“3·15”消费者权益保护日,从中央到地方,各主流媒体也都会大张旗鼓地开展维权宣传活动,曝光一些侵害消费者权益的案例,并加以评论。媒体维权。在充分发挥社会监督职能、维护消费者合法权益的同时,如何把握名誉权之“度”?  相似文献   

6.
正经常在机场书店看到《小康》杂志,近一年来《小康》杂志多了一个叫做汽车的栏目,十分关注汽车的最新动态。最近很火热的奔驰女主维权事件让汽车这一奢侈品的消费和维权成为了每一天的热点,我希望一直关注民生问题的《小康》杂志也可以从消费者的角度,多做一些文章报道。  相似文献   

7.
从8月26日起,武夷山消费者权益保护委员会聘请的9名专家律师正式加盟景区维权队伍,他们的照片及工作职责已经在景区12315消费维权服务中心上榜,今后,游客在武夷山旅游消费中遇到烦恼,均可直接向景区12315服务投诉,针对游客投诉的热难点问题,有关律师专家将出面解决维权,更好地服务中外游客。据悉,专家律师维权进景区这在福建还是首例。  相似文献   

8.
我国消费者保护法的研究与实施是伴随着我国消费者问题日益深化和市场经济建设的不断推进而逐步展开的.在过去30年的时间里,打造了一批保护消费者权益的平台,确立并推动倾斜保护的基本理念,矫正了经营者、消费者双方失衡的地位.但是,也存在着对消法相关概念认识上的混乱、消费者协会的地位弱势、消费者维权途径不畅等问题.新时期要提升我国消费者保护工作的水平,须进一步厘定消法相关概念与制度,改革消协调解机制,疏通消费者维权途径.  相似文献   

9.
新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实施一个月以来,人们看到:七天无理由退货不再是噱头;买“大件”不,怕遇到瑕疵品;有赔有罚,消费者维权更有底气;“店内规定”不只是店主说了算;多方努力保护个人信息;维权渠道更清晰……  相似文献   

10.
1983年国际消费者组织联盟作出决定,将每年的3月15日定为国际消费者权益日。我国1993年颁布了《消费者权益保护法》。本文仅就消费者维权法律依据、消费者享有的十项权利和消费者维权的对策作概括论述。  相似文献   

11.
<正>在重庆市垫江县,活跃着一支平均年龄为70岁、全部由离退休老人组成的"爷爷维权团"。自2001年成立以来,这支由18位老人组成的义务维权志愿者队伍,在当地人大、工商部门支持下,多次独立调查,义务为消费者维护权益,为消费者挽回经济损失累计近5千万元。在2015年央视"3.15"晚会上,"爷爷维权团"荣获特别贡献奖并赴京领奖。如今,"爷爷维权团"已经声名远播,成为当地百姓引以为傲又值得信赖的团队。  相似文献   

12.
正2014年3月15日,新修改的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将正式实施。修改后的法律进一步向消费者倾斜,对于消费者维权必将有重大的现实意义。然而,不可否认的是,消费者的维权道路并不顺畅。问题何在?据报道,前不久针对电信"霸王条款"的调查结果显示,有S1.2%的消费者在遇到这种情况时持能忍就忍的态度,他们认为这是明智之举。"维权程序太繁琐了"、"该找的地方  相似文献   

13.
正在现实生活中,有两个"绝大多数"耐人寻味:一方面,相对生产者和经营者而言,消费者占绝大多数;另一方面,一旦产生消费者权益纠纷,由于消费者往往是单独的消费行为,涉及的金额也往往不大,考虑到维权成本过高,时间与精力耗费太大,于是绝大多数消费者选择了放弃,即使资深的法官、律师也不例外。要有效保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单靠消费者的自身维权是远远不够的,需要从制度层面考虑。在消费纠纷不断增加的情况下,为消费者提供便捷高效的维权途径,建议考  相似文献   

14.
小龙 《上海人大月刊》2002,(12):15-15,20
在现实生活中每个人都是消费者,都希望有健全的法律、法规为其权益作保障。今年10月28日.上海市十一届人大常委会第四十四次会议表决通过了《上海市消费者权益保护条例》,为让读者了解市消协在维权方面所做的工作,记者采访了市消费者协会。  相似文献   

15.
邱宝昌 《小康》2006,(8):31-31
我国农村消费环境以及广大农民的消费维权意识令人堪忧,给农村的消费安全带来了极大的隐患。 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主要有:一、农村市场体系不健全不完善;二、农民群众的消费维权意识淡漠,农民消费法律知识相对匮乏,消费维权成本高,信息不对称,商品知识欠缺;三、生产者经营者缺乏诚信经营,制假售价,坑害消费者;四、相关的行政执法部门执法不到位,存在执法漏洞,甚至一些执法人员与生产者经营者互相勾结,共同侵害农民利益;五、消费者权益保护组织作用发挥不够。  相似文献   

16.
资料卡片     
《思想政治课教学》2011,(4):1+93-97
3·15期间的"维权井喷"临近3·15,消费者维权的话题似乎一夜之间"火"了起来。各地工商部门都在紧锣密鼓地筹划一年一度的盛大宣传活动,不仅有盛大晚会还有维权下乡之类的"创新模式"。消费者组织也针对一些案例展开了声势浩大的维权活动,商家不失时机地打出"温情牌"。诚然,每年一次的3·15活动都是全国人民生活中的一件大事,  相似文献   

17.
《今日中国论坛》2005,(2):20-23
1984年12月26日,中国消费者协会在京成立,标志着全国范围内有组织的消费者权益保护运动正式拉开帷幕。倏忽20年,中消协在打假维权方面创造了不凡业绩。那么,我国消费维权工作发生了哪些引人瞩目的变化?中消协又将采取哪些维权行动?日前,记者就有关问题采访了访中消协秘书长母建华。  相似文献   

18.
杨波 《公民导刊》2010,(4):58-59
2010年3月15日是国际消费者权益日,重庆市各地开展了以“服务广大消费者。服务经济发展,服务社会和谐”为主题的纪念活动。当日。来自工商、质监、消协等有关部门走上街头,现场接受消费者的咨询和投诉并开展消费维权宣传。  相似文献   

19.
由中国法学会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研究会、中国消费者协会、中国消费者报社、法制日报社、国家法官学院和北京市西城区人民法院共同举办的“弘扬3&#183;15精神暨3&#183;15维权案例发布会”,3月14日上午在北京市西城区人民法院召开。这次会议通过了《3&#183;15维权案例办法(草案)》,首次发布了入选的六大维权案例。  相似文献   

20.
《今日中国论坛》2005,(2):27-28
2004年是《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实施10周年,是中国消保运动20周年,也是中消协成立20周年,在我国消费维权史上的确值得大书一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