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张鸣 《廉政瞭望》2014,(3):54-54
南北朝时期,梁武帝萧衍,堪称一个老字,一口气活到86岁。要不是侯景把他活活饿死,熬过90岁应不成问题,在皇帝群里,可以当老大的。所以,北边的人,尊敬点的叫他老翁,不客气的,就叫他老儿。由于活得长,梁朝基本都是他当政,他死后,虽然还有几个皇帝,但都是一闪即逝。用他的话来说,天下自我得之,自我失之,又何恨焉?自己给自己挣了家业,自己再把它败掉。  相似文献   

2.
汉朝初年,有个才子叫贾谊,18岁名扬天下,20岁被汉文帝重用,无论撰文、谋事,都出类拔萃。但雄才大略却遭朝中权臣排挤、谤毁,不断地被贬谪, 在33岁上就郁闷而死。究其原因,是他不善处理与皇帝的关系,也不善处理与权臣的关系,却想在一朝之间实施自己的改革措施,受挫后便自伤哭泣,又缺少基本的政治勇气。苏轼说他:“志大而量小,才有余而识不足。”“非汉文之不能用生,生之不能用汉文也。”  相似文献   

3.
清朝的雍正是个名声不大好的皇帝。他的名声一方面坏在禁锢杀戮、屡兴文字狱,另一方面坏在他的皇位来路不正。传说康熙是把帝位传给十四子的,雍正是康熙的第四子,他串通隆科多等人阴谋篡改遗嘱,将“传位十四子”改为“传位于四子”,窃取了皇帝宝座。然近读《清世宗》忽觉这个在位执政仅13年的皇帝决非等闲之辈,比如他在整饬吏治方面就颇具胆识。他登上帝位后,没有飘飘然,而是自我揭丑,警钟长鸣。他公开承认自己治下无清官,“今之居官者,钓誉以为名,肥家以为实,”“所谓名者官爵也,所谓实者货财也”,他痛斥那些“名实兼收”…  相似文献   

4.
汉朝开国皇帝刘邦一介草莽,提三尺之剑,兴兵以取天下。其时群雄并起,在他之前的陈胜、吴广和项羽,虽然一度呈风卷残云之势,但最终还是没有逃脱众叛亲离的命运,只有刘邦才让那么多乱世枭雄誓死追随。刘邦深知自己本是一介草莽,大家跟着他打天下,必然都有各自的利益诉求,谁也没有把他刘邦当神来看。  相似文献   

5.
正成化斗彩鸡缸杯,曾经是明朝成化皇帝的御用酒杯,这个很可能创造中国古代最贵瓷器的小物件的背后,其实是一段波澜壮阔的宫廷八卦。历史上,明朝的这个成化皇帝是皇帝中比较悲催的。他叫朱见深,小的时候,他的父亲明英宗朱祁镇带兵征讨蒙古瓦剌部兵败被俘,他的叔叔朱祁钰乘机夺得皇位,朱见深的太子地位被废。5岁,他被迫搬出皇宫,身边只有奶奶派来陪  相似文献   

6.
孟昶是后蜀的第二个皇帝,也是末代皇帝。他的父亲孟知祥是后蜀的开国皇帝,但称帝半年,就因病死去。于是,十六岁的孟昶在父亲旧臣的拥戴下继承帝位。他登基之后,以李仁罕、张业、赵庭隐、李肇为首的将领自恃有功,根本不把皇帝放在眼里。他们违犯朝纲,夺人良田,掘人坟墓,不仅危及孟昶的帝位,而且激化了阶级矛盾,影响了社会稳定。孟昶采取了坚决果断的措施,首先将骄横跋扈的李仁罕处死,接着又杀掉了以酷法滥刑聚敛财物的张业,又陆续罢免了一批贪婪不法的官僚,将政权掌握在自己手中。孟昶亲政后,还采取了一些有利于民众的措施,…  相似文献   

7.
虽说坐落于北京城中轴线上的景山是历代皇家禁苑,但景山上的那棵歪脖儿树却历来为老北京们所津津乐道。据说360年前那个甲申年,明朝的末代皇帝崇祯就吊死在这树上。说起崇祯皇帝,大家都觉得他可怜,好好的皇帝怎么混到这个地步?必是昏庸至极吧!其实,崇祯继位后宵衣旰食,励精图治,把历史上有名的宦官魏忠贤及其党羽一网打尽,并常给自己下《罪己诏》,痛斥官吏的腐败,哀叹民生之疾苦,频频要求“减膳、撤乐”。可叹的是他为政时已是明朝的迟暮之秋,面对腐败的国家政治,他还缺乏彻底革新的勇气、智慧和能力,加之个性的弱点和灾害饥荒的频仍,民不聊…  相似文献   

8.
学会感恩     
有一句成语叫“感恩戴德”,意思是感激他人对自己所施的恩惠而设法报答。党的第二代领导核心邓小平说过一段著名的话:“我是中国人民的儿子,我深情地爱着我的祖国。”他不忘祖国和人民的养育之恩,把毕生的心血都贡献给了生他养他的祖国。这种对祖国对人民知恩图报的精神境界,是我们每个人都应该学习、继承和弘扬的。  相似文献   

9.
张楚 《廉政瞭望》2007,(5):60-60
算命先生靠着三寸不烂之舌,可以把黑的说成白,也可以把白的说成黑,或者是把无论黑白都说成红,而且还都头头是道。有一个准备参加科举考试的读书人去找算命的算算自己此番考试结果。算命的就叫他写  相似文献   

10.
正他叫徐铁军,今年41岁,是九师一六八团北区六连的一名普通职工,因为他皮肤黝黑,为人耿直,连队的人都亲切地叫他"铁蛋"。作为军垦第二代的他用自己的敬业和勤劳弘扬着时代精神。有人说:"党员就是一面旗帜。"作为新时代的党员,徐铁军用自己的行动诠释着一名党员的别样风采。2011年春天,连队职工们都在为春耕春播忙碌着。4月6日下午5点多钟,有职工反映在距连队两公里多的泄洪闸处有洪水下来了,洪水流速快,而且还把泄洪渠撕开了一个约2米多  相似文献   

11.
李世民有两段自我评价很有名。一段出自贞观九年(635),他说:“自古以来,能够在乱世成就帝业的.都是四十岁以上的中年男人.只有东汉光武帝刘秀是三十三岁起事。本人十八岁就起兵,二十岁就已经平定天下.二十九岁就当上皇帝了。从武功方面来说.我已经胜过古人。年轻的时候我带兵打仗.没有时间读书。登基以后可以说我是手不释卷.了解了教化的根本.政治的基础。行之数年,天下大治,移风易俗,子孝臣忠.所以说在文治的方面我也超过了古人。从周朝秦朝.周边民族时有入侵。如今周边民族都已经臣服.就是说从怀柔远人的方面看.我又超越古人了。  相似文献   

12.
郑伟 《理论学刊》2006,1(7):29-33
绝望是克尔凯郭尔后期哲学所提出的一个重要概念。他从绝望与自我的关系出发,认为绝望是自我与上帝之间的一种错误关系,是人的一种生存方式。他把绝望分为“绝望地不想要是自己”和“绝望地想要是自己”两种基本类型。在他看来,每个人都生活在绝望之中,对上帝的信仰是摆脱绝望的惟一途径。  相似文献   

13.
西安骊山,因风景幽美、古迹众多而为一大名胜。但在古代,却曾被人视为凶险之地。从史书中的一段记载,可以看出当年的骊山在一些人心目中是如何可怕。唐朝自安史之乱以后,由于玄宗李隆基先生在骊山建起行宫,经常带着小老婆杨玉环女士前往洗澡宴乐,而据说杨女士又与安禄山那厮有一腿,故以后几朝皇帝和大臣都把骊山与安禄山反叛联系起来,将其视为凶险之地。但第14任皇帝李湛先生,有一天却心血来潮,要到骊山去洗温泉澡,这下可吓坏了众朝臣。大伙群起进谏,连左仆射(宰相)李绛也说那地方万万去不得,但李湛一概不买帐。有个叫张权舆的谏官,在他视朝…  相似文献   

14.
土皇帝     
梅桑榆 《唯实》2002,(12):79-79
皇帝这种珍稀动物在中国已绝种近百年 ,然而有个芝麻绿豆大的官职 ,便占“土”称“帝”的人 ,而今却多如驴毛。这些称霸一方的人被百姓称之为“土皇帝”。土皇帝虽然官职大小不等 ,级别高低不一 ,但却皮毛有异而骨子里相同 ,那就是在他治下的土地上 ,处处模拟皇帝 ,寻找当皇帝的威风、当皇帝的快乐、当皇帝的感觉 ,过一把皇帝瘾。皇帝金口玉言 ,土皇帝也说一不二 ,谁若敢于披他的逆鳞 ,开口说一个“不”字 ,绝无好下场。皇帝可以任意处置他的臣民 ,他也可以想治谁就治谁。虽不能像皇帝那样“君叫臣死 ,臣不得不死” ,但大点的家伙可以命令公…  相似文献   

15.
也许是熟悉了的缘故,过往车辆的司机、乘客和个体贩运户都叫他“潘老革命”。是尊称也罢,奚落也罢,他都不在乎,年复一年忠贞地守着这个“家”。 达县国税局石梯税务所专管员、年近60岁的潘广修常说:“党把我培养成税务干部,拿国家俸禄,不为人民多做点事,总觉过意不去。”无论是过去,还是市场经济的今天,他都用“意不尽,心难平”来认真严肃地调节自我,在平凡岗位上,留下了众口皆碑的“潘老革命”印象。  相似文献   

16.
孙茂芳同志今年66岁。他1964年入伍,2001年退休。40多年来,他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作为人生的最高追求,把助人为乐作为人生的道德坐标,把雷锋作为自己永远学习的榜样,人民群众亲切地叫他"京城活雷锋"。他荣立过一等功,被评为全军先进退休干部、全国爱心献功臣先进个人、全国优秀社区服务志愿者、全国十大社会公益之星、全国敬老楷模,两次获得中华慈善奖。在毛泽东同志"向雷锋同志学习"题词65周年之际,我们请孙茂芳同志结合自己的亲身经历,讲一讲如何向雷锋同志学习,如何永葆共产党员的先进性。  相似文献   

17.
汉昭帝说:分明有人陷害霍光!汉昭帝即位以后,霍光、金曰碑、上官桀共理朝政,其中上官桀极有野心。他先把6岁的孙女嫁给14岁的昭帝,又私下勾结燕王刘旦,阴谋杀死霍光,再废去汉昭帝,让燕王旦做皇帝,自己独揽大权。一次,霍光出去检阅羽林军,同时把一个校尉调进自己府里。上官桀以为有机可乘,便假冒燕王刘旦的名义上书昭帝:“耀武扬威,跟皇帝一样的排场;私调校尉,显然要阴谋叛乱。我愿意马上进京,保卫陛下,以防不测。”霍光闻讯,第  相似文献   

18.
正古代帝王颁发的诏令,来自权力中枢,其权威性毋庸置疑。但是,历史上就有这么一个人,居然敢改动诏书上的字,从而拯救了一千多人的性命,上演了一出古代版的"把枪口抬高一寸"。这件事还要从五代十国前蜀最后一位皇帝王衍说起。王衍这个人,史书对其定论,均是"年少荒淫"。年少时,他将国事交给几个太监打理,自己在蜀中的温柔乡四处寻花问柳、醉生梦死。当时,有个叫王承休的宦官很得宠幸,两个人毫无君臣之  相似文献   

19.
张鸣 《廉政瞭望》2011,(13):50-50
严格说起来,士大夫被皇帝不当回事,以奴才视之,是打元代开始的。没法子,所谓元朝的皇帝,其实是蒙古的大汗,做汉人的皇帝只是一个兼职。这个在马上打下半个地球的勇猛民族,跟中土所有的王朝都不一样,它根本看不起汉人和汉文化,当然也不明白历代皇帝跟士大夫共天下的苦心。士大夫之地位低贱,莫过于此朝。说是“十儒九丐”,也许有点过,但读书人肯定赶不上服侍蒙古人的猎手和为蒙古人做玩意的工匠,所以只好弄弄小曲,聊以度日。那年月,真正有地位的“知识人”,是翻译,当时叫通事。别看这些人汉文功夫一塌糊涂,把皇帝的诏书译得乱七八糟,鄙俚不堪,跟市井闲话似的,但人家说话就是有分量,管用。  相似文献   

20.
唐崇跑官     
唐玄宗李隆基特爱享受,把宫廷音乐署教坊都搬到了自己的住处旁,还扩大规模,在长安和洛阳各设了左教坊和右教坊两个分所。因此,开元时的宫廷音乐就格外发达。李隆基本人耳濡目染其中,竟也学会了谱曲,还擅长吹笛子。因为亲近,教坊的乐工优伶们便对皇帝有些不敬,他们背地里称皇帝为“崖公”,称皇帝高兴为“蚬斗”,称每日随皇帝进出的人为“长入”。《唐语林》中载有如此一事。玄宗某日设宴招待吐蕃客人,教坊的唐崇在席间表演唱歌,他“先述国家盛德,次序朝廷欢娱”,察觉天子对自己有好感,就找“长入”许小容帮忙,要求皇帝给他个教坊判官当当。许…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