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当前我国的民族问题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民族地区与沿海地区的发展差距拉大,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的生产生活还有不少困难;二是影响民族团结和社会稳定的不利因素依然存在,民族之间会发生一些矛盾和纠纷;三是西方敌对势力企图利用民族、宗教问题作为“西化”、“分化”我国的突破口,加紧对我国进行渗透,一些地方的民族分裂主义分子的活动还比较猖獗。我国在宗教方面也存在着一些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不相适应的问题。  相似文献   

2.
戈尔巴乔夫执政以来,苏联民族矛盾不断暴露,特别是近一年来,发生了一些民族骚乱事件,引起了苏联领导人和理论界的重视和反思。他们认识到,过去在民族政策上和民族理论问题方面的失误,以及民族关系领域中存在着的“矛盾和问题”,对当前苏联社会经济发展和改革起着“消极影响”。为了缓和民族矛盾,维护民族团结,推动社会经济的发展和改革的顺利进行,戈尔巴乔夫提出民族政策的“新思维”,苏联理论界提出用”新  相似文献   

3.
宗教因素在苏联解体中的隐性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宗教是俄罗斯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苏联时期反宗教政策与宗教政策的逆转、政教关系、宗教问题与民族问题的复杂交织,使得宗教因素在苏联解体过程中起到了积劳成疾、推波助澜的作用;宗教因素在苏联解体中的作用可能更多是隐性的,但却是不可忽视的、诱因性质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宗教作为意识形态的一部分是影响国家政治生活的一个重要因素。社会主义国家执政党对宗教问题处理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国家的政局稳定和社会安定,甚至关系到社会主义国家的前途和命运。苏联的演变是一个由渐变到突变的历史过程,是诸多因素“合力”作用的结果。在这些诸多因素中,宗教问题占有特殊地位。在我国现阶段,宗教问题不仅仅是意识形态问题,而且也是一个复杂的社会问题,宗教还是一种社会力量。由于阶级斗争仍在一定范围内长期存在,加上某些宗教具有国际性,境外敌对势力仍会利用宗教作为向社会主义国家渗透的一个重要渠道。因此,认真总结苏联在这个问题上的教训,引以为鉴,有利于进一步搞好我国的宗教工作。  相似文献   

5.
宗教和谐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我国宗教种类最多、宗教形态最为丰富的省份,云南边疆民族地区宗教宽容并存所呈现的宗教形态多样性与民族信仰多元化交相辉映、宗教文化多样性与民族文化多元化相得益彰、宗教种类国际性与世居民族跨境性枝叶相连等现代景象,折射着中国宗教的历史传统与前进方向的统一。  相似文献   

6.
我国西部地区民族问题复杂,宗教派别多,宗教政策得当与否关系到西部地区的发展甚至统一。我国自明清以来已经形成了系统的宗教政策,如何运用政策与法律妥善解决西部地区的宗教和民族问题仍是我们当代急需研究的一项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7.
宗教和谐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我国宗教种类最多、宗教形态最为丰富的省份,云南边疆民族地区宗教宽容并存所呈现的宗教形态多样性与民族信仰多元化交相辉映、宗教文化多样性与民族文化多元化相得益彰、宗教种类国际性与世居民族跨境性枝叶相连等现代景象,折射着中国宗教的历史传统与前进方向的统一。  相似文献   

8.
当今世界,民族宗教问题已成为人们普遍关注的社会热点问题。民族问题往往与宗教问题交织在一起,成为了一些多民族国家难以解决的非常严重的社会问题。我国社会长期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存在着产生宗教的社会根源和认识根源,存在着宗教产生和发展的土壤和条件。德宏州是一个多民族聚居的边境地区,认真做好民族宗教工作,对加快边疆经济社会发展,保持民族地区的稳定,实现各民族的共同利益.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9.
宗教、民族、国家存在着密切的联系。从古代世界历史看,宗教形态的变化与民族、国家形态的发展变化相伴随,国家的建立促进民族的融合、宗教的传播;从近代历史与当代世界看,民族国家的建立与民族宗教冲突相伴随,宗教、民族冲突是当代国际冲突、国家局势动荡的主要诱因。正确认识三者的关系对于认识和处理当今影响世界和国家局势的民族宗教问题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坚持政治建警,加强人民警察队伍政治思想建设,坚持党对警察队伍的绝对领导,是由我国社会主义的国家制度所决定的。 我国少数民族地区地域辽阔、民族众多、边境线长、战略地位十分重要。少数民族地区的公安机关和人民警察担负着民族地区的治安稳定和政治稳定的重任。因此,在我国少数民族地区,加强政治建警,提高人民警察的政治素质,对正确处理少数民族地区的民族问题、宗教问题和社会治安问题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对促进少数民族地区的社会发展、维护民族团结、国家统一有着深远的历史意义。  相似文献   

11.
国防科技是武器装备发展的前提和基石,是军队战斗力的物质基础和军事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国防科技安全是科技安全在国防领域的体现,维护国防科技安全,保护国防科技成果,是国家安全的重要内容之一。建立健全国防科技安全的法律保障机制,在各国法律建设中的地位尤为重要,随着国防科技工业的不断发展,我国国防科技安全保障机制在一些立法和制度上的问题有待进一步研究和解决。  相似文献   

12.
王成娟 《外交评论》2004,3(3):31-35
80年代初期,小平同志多次指出,国家利益是制定国家国际战略的根本出发点,这是他对马恩思想的继承与发展。马克思恩格斯思想体系中蕴含了丰富的国家利益思想内容,笔者通过研读马恩原著,认为,马恩以“社会共同利益形式”的独特视角研究了国家利益,他们揭示了国家利益产生、发展直至消亡的整个历程,论述了国家利益的本质。  相似文献   

13.
争取和维护国家利益必须把国强民富的目标贯彻始终,因为只有这一目标实现了,国家利益才能够体现,而且也才能够得到有力的促进和保障;同样,只有在维护现有国家利益的基础上,并争取和谋求到更多的国家利益,国强民富的愿望才具有真正实现的可能与希望。  相似文献   

14.
党的十八大报告是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在新的历史起点上继续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政治宣言和行动纲领,更是指导新时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文献。它的理论意义在于深化了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的指导思想与时代内涵,而它的实践意义则在于拓展了思想政治教育的载体和创新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实践路径。  相似文献   

15.
民族精神是民族文化长期熏陶培铸的结果。在中华文化精神的陶冶下,中华民族形成了自己的民族精神,铸造了民族之魂。中华民族是一个求实的民族,崇尚气节的民族,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民族,同时又是一个豁达乐观的民族。由于中国文化自身的特质,中国民族也有自己的弱点、缺点和不足,是需要改进更新的。  相似文献   

16.
江涛 《外交评论》2006,(1):83-87
美国外交政策中的“国家重建”行为是当代国际政治中十分重要的现象。美国外交政策中的“国家重建”与干涉及维和密切相联。干涉、维和与“国家重建”往往与危机和冲突有关,可以视为解决危机和冲突的不同模式。美国外交政策中的“国家重建”行为常常违反了国际法和国家关系的最主要的原则,不能从根本上解决目标国的危机和冲突,是实现其国家利益的一种手段。  相似文献   

17.
"国利民福"是民元至民二上半年这一特定历史时段的词汇,笼统地指近代民族国家的经济利益和人民的福利、幸福。它是孙中山对在清帝逊位后准备实行的民生主义的一种理论预期,也是他在分析实行民生主义的效果时提出来的一个概念。它既是革命党人的出发点和应有的情怀,又是革命党人追求的最终目标,甚至被上升为革命政党的主义或党德的高度,孙中山因此将他所从事的民主革命称为"国利民福革命"。由于"国利民福"中的"国"特指近代民族国家,即孙中山心目中真正的中华民国,当中华民国名存实亡时,"国利民福"就很少出现在孙中山的各类文本中。  相似文献   

18.
行政信访改革成为近几年我国政治体制改革中的热门话题.目前大多数学者认为我国可以移植申诉专员制度改革行政信访,并提出了人大信访委员会模式.申诉专员制度拥有许多优点,但好的制度不代表是适宜的制度.在对其进行一番冷思考后,申诉专员制度与我国的政体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存在着诸多冲突.该制度的移植不仅在原则上不被允许,即使改造后引进,在现行制度结构下的改革效果也十分有限.分解行政信访功能,弱化直至废除纠纷解决功能,解决行政信访功能错位的现实问题,才是符合我国国情的行政信访改革路径.  相似文献   

19.
国家安全观的分类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准确、清晰、科学地认识国家安全观,必须研究国家安全观的分类问题。 我们可以从认识主体、认识客体、历史阶段、基本观点四个角度对国家安全观进行分类,并 在这种分类中认识不同的国家安全观在安全观体系中的位置。这种分类研究,不仅对于加深 安全观研究具有理论意义,而且对确立科学合理的新国家安全观具有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20.
社会实践是高校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重要途径。当前,高校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仍存在着重视理论灌输、轻视实践教育的现象,使大学生的民族精神未能更好地培育和升华。因此,高校应该从提高认识、拓展社会实践、精心组织策划、认真总结提高等方面加强和改进社会实践教育,发挥其在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中的积极作用,在社会实践中不断提升大学生的民族精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