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程永锋 《学理论》2011,(18):26-27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中国共产党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实际和时代特征相结合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形式和方法,是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社会主义的中国化。苏联模式社会主义,也被称为"斯大林模式"社会主义,指苏联建设社会主义的道路、形式和方法。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与苏联模式社会主义进行辩证分析,具有重要的理论与现实意义。同时,我们要以历史唯物主义的态度科学评价苏联模式社会主义,不能因为其最终走向败亡而全盘否定苏联模式社会主义,更不能因此而对科学社会主义的前途产生悲观。  相似文献   

2.
正确总结苏共亡党的历史对于中国的社会主义建设十分重要,应该实事求是和坚持历史唯物主义原则,正确认识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领袖与群众的关系。对于无产阶级专政这样重要的理论问题,应该从社会主义本质属性出发,从俄国、中国这些国家的实际出发,给列宁、毛泽东、邓小平等当代社会主义杰出领袖们探索出来的符合落后国家实际的人民民主专政理论以应有的历史地位。历史地对待苏联模式,当前主要应该看到它的严重缺陷。苏联的问题主要是体制—制度问题,中国的改革正是从告别苏联模式开始的,而且事实已经证明,我们必须沿着这条路坚决地走下去。只有如此,社会主义才有辉煌灿烂的明天。  相似文献   

3.
体制问题是一个总体性、全局性的问题,离开这个问题,很难说清楚苏联剧变,苏共亡党的问题。总结苏联历史的经验教训,应该运用唯物史观,否则就会得出片面、甚至错误的结论。中国的改革开放实际上就是革除苏联模式的弊端,建立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总结苏共教训,要联系中国改革开放的基本国策来思考。  相似文献   

4.
对于苏联模式的崩溃,右翼学者和部分左翼人士都认为是社会主义的失败,卡利尼科斯对此并不认同。他分析指出,左翼和右翼之所以达成错误共识,是因为将斯大林主义和马克思主义相等同,而在现实中,斯大林主义由于外部环境的压力最终走向了"反革命"。卡利尼科斯试图通过进一步将苏联模式界定为资本主义的一种变体,以此彻底将其与社会主义的失败隔离开来。虽然卡利尼科斯对苏联模式的独特界定能够在某种程度上消解苏东剧变的不利影响,也为我们认识苏联模式提供了新的视角,但它的分析与苏联模式的实际性质不相符合,所产生的理论后果也相当严重。  相似文献   

5.
苏联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僵化保守以及在改革发展过程中对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主导地位的背离,是苏联解体、苏共亡党的主要原因。社会主义国家在改革发展过程中,必然产生各种各样的社会思潮,意识形态领域必须警惕左、右两种错误倾向;应当在坚持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主导地位的同时,客观理性地对待其他社会思潮;应当坚持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与时俱进,不断保持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生机与活力;应当体现意识形态工作的人文精神,完善掌控意识形态的方式方法。  相似文献   

6.
一夜之间导致苏共亡党和苏联国家解体的苏联剧变被人誉为"现代世界真正的斯芬克斯之谜",而戈尔巴乔夫改革的失败是造成苏联剧变的重要直接诱因。从制度变革角度来看,戈尔巴乔夫改革启示我们,当前政治体制改革应坚持社会主义的根本信念,坚持制度改革的正确方向;立足基本国情实际,规避制度模仿的陷阱;进行必要科学的总体设计,规避制度之间的关系混乱;依靠法治力量来推进改革,规避制度成果的夭折;重视改革中新旧制度衔接,规避制度进步的畸变。  相似文献   

7.
近十年来,国内学术界出现了一股将苏联模式即斯大林模式与苏联社会主义制度和实践完全"同一化"和"同质化"的倾向。这种倾向所造成的理论混乱和认识误区危害很大,是必须认真加以清理的。  相似文献   

8.
"一大二公"的苏联模式曾被当作唯一的社会主义发展模式移植到包括中国在内的其他社会主义国家中,随着时代的发展,其弊端的显现已被历史证明。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发展道路摆脱了苏联模式的束缚,创造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实践表明:判定社会主义性质的标准是人的全面发展的实现程度,而不是公有制所占国民经济比例的多少。只有回归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本质才能真正体现社会主义的优越性,才能进一步彰显社会主义性质。  相似文献   

9.
李岩磊 《学理论》2013,(24):17-18
作为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苏联探索出了社会主义式的发展道路,苏联模式曾被当作唯一的社会主义发展模式引进到包括中国在内的其他社会主义国家中,随着苏联的衰退直至最终解体,其多方面弊端也慢慢展现出来。改革开放以后,中国走上了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用实践证明了照搬硬套不能实现发展,只有结合本国实际,真正把握社会主义实质,走上符合自身发展的道路才是正确的社会主义道路。  相似文献   

10.
在庆祝我党建立90年喜庆之际,在苏共亡党、亡国20年的背景下,更加认识到党建科学化论断的真理性、实践性.党建科学化是党对共产党执政规律和建设规律的科学揭示及理性把握,对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加强党的自身建设,保证“十二五”目标的实现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苏共自身的蜕化变质是苏共垮台、苏联解体的根本原因。它表明:党的变质是社会主义制度最大的危险,它必然会导致社会制度异化,导致国家变质而消亡。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是防止党蜕化变质的关键所在,是国家兴旺发达、民族富强昌盛的根本保障。在伟大的中国共产党成立九十周年,新中国成立六十二周年之际,认真反思苏共亡党的教训,居安思危,居盛思衰,对于进一步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不断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宏伟事业,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2.
黄健 《瞭望》1989,(18)
现在的苏联,对于中国人民来说,既非常熟悉而又十分陌生。苏联是传统的社会主义模式与理论体系的发源地。这个早期的社会主义模式及其理论,对中国曾有过重大影响。但是,由于中苏两国近似隔绝了30年,苏联发生的许多  相似文献   

13.
李冰 《行政论坛》2011,18(4):20-23
中国共产党胜利走过辉煌的九十年,源于党自身在思想理论建设上的成功与支撑。苏共亡党则发端于理论建设上的失误到失败,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既是对苏共亡党悲剧教训的总结,也是我党在理论建设上的成功经验的升华。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必须以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为理论指导,必须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马克思主义学风,这是我们党今后理论建设的艰巨任务。坚持以马克思主义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为指导是建设学习型政党的前提,建立和健全各种学习制度是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的关键,创新学习方法是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的动力。  相似文献   

14.
吴乃华 《民主》2011,(3):55-55
新影片《建国大业》中,老蒋(蒋介石)对小蒋(蒋经国)说的一句话“反贪腐,亡党;不反,亡国”,令人感慨良多。  相似文献   

15.
“苏共执政的历史教训座谈会”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期,由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中国马克思主义研究基金会和中共中央编译局世界社会主义研究所共同发起召开“苏共执政的历史教训座谈会”,与会者都是长期研究苏联问题的资深专家,他们在已有的研究成果的基础上进行了较为深入的座谈,从诸多方面深入分析了苏联共产党丧权亡党的原因。现将会上发言的主要观点,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6.
苏联斯大林模式曾被视为"正宗的"社会主义模式,中国也曾照搬过这一模式。上世纪50年代中期中国开始探索自己的道路,80年代着手改革开放。现在,僵化的苏联模式已经死亡,蓬勃崛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已经"扬弃并超越"了苏联模式。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体制,是科学社会主义在中国的新发展,是社会主义发展史上的一个新阶段。  相似文献   

17.
苏东剧变使世界社会主义运动陷入低潮,宣告了苏联模式的覆灭,但并非社会主义的"大失败"与"历史的终结"。经过20多年的变革发展,当前世界社会主义运动正在"低潮中奋进",谋求复兴。人类社会的发展取向是社会主义,但建设社会主义已没有固定不变的模式。各国共产党将马克思主义与本国实际相结合,探索创新自己的理论主张与实践模式,使世界社会主义运动呈现出多样性和多元化的发展新趋势。  相似文献   

18.
20周年后,苏共亡党、苏联解体再认识很有意义,苏联解体的根本原因在于苏共逐步蜕化变质,必须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分析苏联剧变的原因及教训,并从苏联解体苏共垮台中汲取教训。  相似文献   

19.
《学理论》2017,(1)
苏联解体的原因有很多,而斯大林模式的弊病—僵化的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则是其解体的根本原因。苏联的崩塌对社会主义国家及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发展带来了恶劣影响,因此我们需以史为鉴。  相似文献   

20.
苏联解体以来俄罗斯社会主义的基本特征是:多个共产主义政党同时共存,俄共面临严峻挑战;社会民主党的群众支持率低下,但社会民主主义思潮仍有较大影响;其他左翼学者从不同视角对社会主义和马克思主义理论进行探索。各社会主义派别对什么是社会主义、苏联模式和苏联剧变原因等问题存在多种不同看法。社会主义目前在俄国仍然是具有广泛影响的政治力量和社会思潮,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其今后走向值得关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