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中国有句俗语,叫“三分知识,七分人情”,即一个人的成功,三分靠知识,七分靠这个人的处世能力。由此可见处世能力,对一个人走向成功是何等重要。 那么怎样处世才好,是“方”还是“圆”?有的人说是“方”—— 方正不阿、坚持原則,有的人说是“圆”——圆滑乖巧、八面玲珑。其实,偏重“方”和偏重“圆”都是不恰当的,“方”和“圆”乃是与人相交的不可或缺、不可偏废的两大策略。 先说说“方”。 历史上,忠心耿耿的屈原、刚直无私的包拯、清正廉洁的海瑞、浩然正气  相似文献   

2.
袁帅 《党课参考》2023,(15):102-106
<正>讲好党的故事,传递党的声音,她说“生命不止,宣讲不停”。她,就是党的十九大代表、党的二十大代表、“全国优秀党务工作者”、“全国劳动模范”、“全国三八红旗手”、“改革开放40年百名杰出民营企业家”,河南省郑州市圆方集团党委书记、总裁薛荣。截至2023年6月底,薛荣已宣讲党的二十大精神90余场,线上讲“微党课”近4000场,指导非公企业打造党建阵地100多个。  相似文献   

3.
要坚持讲政治的原则□李广田讲政治是马克思主义一条重要原则,是我们党的一大优势和光荣传统。领导干部特别是“一把手”,如果不从政治上观察问题、考虑问题、处理问题,那就不是一个合格的领导。作为“一把手”,一定要讲政治,讲政治方向、政治立场、政治观点、政治纪...  相似文献   

4.
突出针对性,讲求实效性,着力解决实际问题是“三讲”教育应始终坚持的重要指导思想和遵循的基本原则。结合“三讲”教育试点情况,认真研究和探索新形势下提高“三讲”教育实效性的基本途径,对全面推进“三讲”教育,提高“三讲”质量,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从战略高度明确“三讲”教育的重要性、必要性和紧迫性,增强“三讲”教育的自觉性,是提高“三讲”教育实效性的基本前提。 改革开放二十年来,我党在长期的实践  相似文献   

5.
根据党中央的部署,当前正在干部中特别是领导干部中深入开展“讲学习、讲政治、讲正气”的活动。 我们认为,在干部的“三讲教育”过程中,应重视和加强干部的道德建设。因为“三讲”的内容有不少是包含着伦理道德原则的。讲学习,就是要学习科学理论和科学知识,特别是要学习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而这些科学理论中有不少是关于干部思想道德建设的内容,是应该作为重点加以学习的。讲政治,就是要讲政治方向、政治立场,政治观点、政治纪律、政治鉴别力、政治敏感性,说到底  相似文献   

6.
共产党员与人交往中的“当讲”与“不当讲”●张呈祥冯显东在改革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条件下,每个人都会有大量的社会交往,都有一个如何正确处理同事之间、朋友之间关系的问题。作为一名共产党员,在社会交往中要讲同志,不讲哥儿们;讲原则,不讲义气;讲形象...  相似文献   

7.
江泽民提出,不但要“依法治国”,还要“以德治国”。中国共产党是执政党,实施“以德治国”首先必须“以德治党”。中国共产党是由6000多万党员组成的,“以德治国”将体现中国共产党全党的集体智慧,也为每一个党员提出了思想上、政治上、组织上、作风上、道德上的要求。这就要求我们每一个共产党员,都要成为“德”的模范,起到“德”的先锋作用,带动、推进、落实“以德治国”。共产党员要成为“德”的模范,就要有政治品德。作为一个共产党员,就要以党和国家的利益为最高利益、根本利益,一切从党、国家、人民的利益出发,讲政治、讲大局、讲学习、讲正气、讲党性、讲原则、讲政治敏感性、讲政治洞察力,讲马列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个人服从组织,下级服从上级,全党服从  相似文献   

8.
近日,读到一篇文章,谈批评是一门艺术,批评要讲究灵活与方式,不要太直白。我认为,批评固然要讲艺术、讲方式,但讲艺术并不意味着可以丧失原则。特别是支部成员间“绕弯子”的批评,不是爱护同志的做法,严重地讲是对那些有错误、有缺点同志的不负责任。  相似文献   

9.
郭庆晨 《奋斗》2007,(7):58-58
海军大连舰艇学院政治系教授方永刚的政治课讲得好是出了名的。一次,他在大连旅顺口区铁山镇讲“WTO对农业农民的影响”,来听课的都是农民和农村干部。讲着讲着,不知台下是谁喊了一声:“咱种的粮食都不好卖,外国粮食进来更完了!”方永刚就问:“大家知道为什么我们的小麦做面包掉渣吗?”在讲述了我国的小麦品种目前质量还不过关的实际情况之后,他把话锋一转,  相似文献   

10.
严要求与“宠”和“捧”潘满庆对干部要求应该从严,这是对干部的真正爱护、对干部"宠"和"捧".只讲好话,只讲"人情",不讲原则。不讲党性,放弃监督教育,实际上是坑害了干部。一个人犯错误,常常有一个从小到大,从少到多,从一次到多次的逐渐发展过程。禹作敏作...  相似文献   

11.
党中央继作出在全党深入学习邓小平理论重大部署后,又作出了在县级以上党政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中深入开展“讲学习、讲政治、讲正气”为主要内容的党性党风教育的部署。这是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五大精神,兴起学习邓小平理论新高潮,加强领导班子建设、提高领导干部素质的一项重要举措。全省各级党组织和领导干部,一定要按照中央提出基本要求、重要原则和步骤方法,以整风的精神,深入开展“三讲”教育活动,努力做到思想上有明显提高,政治上有明显进步,作风上有明显转变,纪律上有明显增强。 深入开展“三讲”教育活动,必须把学习放在首位,并贯穿于“三讲”教育的始终。当前  相似文献   

12.
3月19日,全国“三讲”教育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时,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书记处书记胡锦涛出席会议并发表重要讲话,他在总结了“三讲”教育试点取得的成效后指出:中央提出的关于开展“三讲”教育的指导原则、基本要求和方法步骤,是符合实际的。各级党委要进一步把思...  相似文献   

13.
《新长征》2007,(6)
领导用人有"方"、"圆"之分。"方"指用人的原则性,包括用人的规范和范围;"圆"指用人的灵活性,包括用人的技艺和策略。前者是用人的内在要求,后者是用人的艺术形式。领导用人的方圆艺术即"方"与"圆"的辩证统一,也是原则性与灵活性的有机结合。现代领导要想做到"方"与"圆"的辩证统一,必须遵循以下几点:  相似文献   

14.
领导工作中的"方",是指原则性、权威性等刚性因素,不容轻易变通;"圆"是指灵活性、技巧性等柔性因素,具有一定的伸缩性.在领导工作中,如果过于求"方",则有"迂腐"之嫌,也会在一定程度上疏离群众;而过于求"圆",则有"圆滑"之嫌,也可能使工作活动脱离正确的方向.领导者只有把"方"和"圆"有机结合起来,把原则性和灵活性有机结合起来,即做到"方中有圆、圆中有方",才能提高领导工作的效率和水平.  相似文献   

15.
党中央最近反复强调一个十分重要的思想,这就是“领导干部一定要讲政治”。有些同志可能问:为什么现在要反复强调这个问题?现在强调的“讲政治”同过去搞的“政治挂帅”有区别吗?讲政治同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矛盾吗?对这些问题我们要给予正确理解,即要准确把握现在党中央强调“讲政治”的科学内涵。 首先,“讲政治”作为一个重大原则,是党中央三代领导集体的一贯思想,也是我党的优良传统和优势。  相似文献   

16.
任新峰 《党课》2012,(10):65-65
李源潮同志说过:“组织部是党的重要机关,不讲党性就会失去原则性、失去方向性。党性不强的干部不能当组工干部。”组工干部作为“管”干部的干部,就要带头严格要求自己,一切以党和人民的利益为重,把党性最强体现在敢讲原则、善讲原则上。  相似文献   

17.
批评是帮助同志、 改进工作的一个重要方 法。然而,在一些地方和 单位,领导和同志之间 很难开展批评,而是“吃 大锅饭”:讲虚不讲实, 讲远不讲近,讲面不讲 点。群众称这种现象是 “一人有病,大家吃 药”。 造成这种现象的主 要原因:一是奉行“多栽 花,少栽刺,留着人情好办事”的处世哲学,明知不对,少说为佳,你好我好大家好,以求得表面上的一团和气。二是怕字当头。个别领导生怕被批评的同志因听不进批评而翻脸、红脸,影响同志之间的感情,更怕以后影响选票,因而“少说话慢开口,遇到问题绕道走”。三是惟恐引火烧身。个别人…  相似文献   

18.
一、当前强调讲政治有重大的现实意义江总书记《关于讲政治》的重要讲话,再一次强调和阐述了领导干部一定要讲政治这个重大原则问题,体现了我党从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第一代领导集体,邓小平同志为核心的第二代领导集体,到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第三代领导集体的一贯注重讲政治的优良传统。当前强调“领导干部一定要讲政治”十分必要,有现实的针对性:一是  相似文献   

19.
党中央要求在全国党政干部中再次掀起“讲学习、讲政治、讲正气”的高潮。要把学习任务真正落在实处,抓出成效,笔者认为,在学习中必须始终坚持“讲态度、讲认真、讲实效”的“三讲”原则。讲态度,就是要态度端正。我们有些干部在学习问题上,从来没有以一个干部标准来...  相似文献   

20.
戒伪善     
胸怀坦荡、诚实守信,是共产 相信了,讲马列不过是为了打官党人基本的道德品质,也是我们党 腔、装门面而已,由此导致虚伪之对广大干部的一贯要求。然而,当 风泛滥。二是“滑吏”作风的延续前在极少数领导干部中存在着一 封建社会的官场,造就了一批处种口是心非、表里不一的现象。有 世圆 滑、左右逢源,勤于、善于表的口头上大讲马列主义,但在思想 演的官吏。而今的伪善之风从一深处理想信念发生了动摇;有的要 定意 义上讲,就是这种“滑吏”求群众严守党的纪律,自己却目无 遗风。三是干部管理制度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