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现代战争的复杂性、激烈性和残酷性决定了其成与败不再仅限于交战双方军事实力的孰优孰良,其中法律的运用、舆论的导向以及人心的相背等因素都将直接对战争的进程和结果产生重大影响.本文主要选择美军战时对法律语言的掌控——从“战俘”到“战犯”称呼上的的变更这一点说明法律语言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2.
伯罗奔尼撒战争是古希腊世界最重要的一场国际战争,古希腊人在处理战争相关事宜所运用的规则和惯例在这次战争中展现无遗,希腊人对公民的重视、对民主决策的热情以及对神明的尊重都有淋漓尽致的体现。  相似文献   

3.
在战争报道中,媒体的专业主义往往受到侵害,并且为一种爱国主义所取代。这种爱国主义与专业主义的冲突,有媒体自身的主观原因,也有政府和军队等造成的客观原因。并且这种爱国主义的体现,并非完全是媒体自觉自愿的行为。本文从战争报道中爱国主义与新闻专业主义两者冲突的表象,原因进行分析,认为媒体应该避免成为交战双方的传声筒,同时不要在国旗的包裹下丧失应有的专业主义精神。  相似文献   

4.
马岭 《政法论丛》2011,(1):24-31
人民主权理论决定了战争决定权应由议会行使。战争宣布权一般属于国家元首。战争指挥权由最高行政长官掌握,是军事统帅权而不是军事统率权。战争执行权主要属于政府及其有关部门。最高军令权和军政权属于总统或首相;此外的军令权属于军官,军政权属于文官,在许多国家二者统属于国防部。在战争的决定权、宣布权、指挥权和执行权中,战争的决定权和指挥权(以及彼此的关系)是最重要的,也是宪法重点规范的对象。  相似文献   

5.
吴意 《中国律师》2001,(12):90-90
为了加强中日两国法律工作者的沟通,了解最近时期中日两国学者对日本战争罪责问题认识的最新进展,2001年10月29日-30日,中日两国八团体代表和专家、学者、律师共50多名在北京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举行了研讨会,就“日本历史教科书篡改日本侵华罪行及战争责任和中国战争受害者在日本的起诉”进行研讨。 中华全国律师协会副会长于宁在发言中说,今天讨论的日本国历史教科书问题,不仅中日双方关注,亚洲其他国家也很关注,它的修订关系到如何认识日本侵略战争历史的问题。这不仅是日本国内的事情,也涉及到日本国和亚洲其…  相似文献   

6.
纵观战争法发展的历程,尽管导致近代战争法形成的原因很多,但如果从思想渊源上考察则可以发现,自然法居于极为重要的地位。如果说战争法作为社会文明中的成果,是人类对自己生存方式的一种理性选择,那么自然法是其重要的精神动力和法理基础;自然法复兴催生了惩治战争犯罪理论;新自然法学促进了国际人道法体系的完善。  相似文献   

7.
纯军事手段的战争 ,是外行的战争。在军事斗争中自觉运用武装冲突法 ,把“斗法”和“斗兵”紧密地结合起来夺取战争的胜利 ,已经成为一项重要的现代战争指导艺术。法律战是打赢未来信息化战争 ,取得最大军事效益的重要法律途径 ,在未来作战中将发挥直接的战斗功能。我军要适应未来战争需要 ,必须在实战中学会娴熟运用武装冲突法 ,既严格遵守 ,又灵活实施 ,以最有利“保存自己 ,消灭敌人”的方式行使武装冲突法赋予的权力 ,保证自己军事上不吃亏、法律上站得住。进而以战争的合法性支撑战争的正义性 ,以法律支柱强化精神支柱 ,最大限度地赢得和巩固军心、民心 ,提升整体作战能力。  相似文献   

8.
战争法一直是国际法的重要组成部分。战争法与武装冲突法的异同,已经成为国际法的一个重要的基础理论问题。当前,人们对战争法与武装冲突法的不同提法和认识,对学术研究和实际应用都产生了影响。本文阐述了战争法的渊源、发展及其继承性和面临的挑战,归纳分析了战争法与武装冲突法的主要不同观点及理由,并从法理和实践上分析论证了战争法没有过时、仍然是当代制约战争的重要国际法规范的观点。  相似文献   

9.
信息化战争以前所未有的冲击力震撼着人们在以往战争中形成的武装冲突法理念,动摇了武装冲突法体系,弱化了武装冲突法的效力,使得现行武装冲突法对战争和武装冲突缺乏有效的法律强制力和规范性的约束。进入新世纪以来,这种情况表现得尤为严重。国际间武装冲突违反人道原则的行为时有发生,霸权主义侵略、扩张更是肆无忌惮,联合国的权威地位也受到了空前的挑战。如何应对挑战,强化武装冲突法在信息化战争中的作用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0.
<正> 战争动员,作为影响战争全局,决定战争进程乃至战争胜负的重要因素,自从人类社会出现战争这一社会政治现象以来,历来受到世界各国政治家和军事家的重视,并已逐步成为一门独立的军事科学部门,即战争动员学。国家战争动员体制的完善程度,也成为衡量其国防实力的重要标志之一。而从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世界各国动员体制的发展、演化来看,国家战争动员的法制化程度,已成为战争动员体制完善程度的重要标志。因而,当今世界各国无不对战争动员的法制化建设予以高度重视,并注重建立适合本国实际和现代战争特点的战争动员法制。因此,如何从我国国情出发,适应国家战略  相似文献   

11.
以战争、革命与宪法的关系为主题,从思想史的角度展开考察,可以揭示现代宪制的发生学。早期现代的战争经历了从宗教战争到国家间战争,从国家间战争到内战,再从内战到革命的演变。革命之后,形成了制宪建国、守护宪制和祛除宪制这三个宪法时刻,并可以归结为革命终结的宪制路径和不断革命的政制路径这两个逻辑路径。战争与革命具有重大的宪法学意义,西方与中国的早期现代的宪制构建,均离不开战争与革命的动力机制。但如何把战争法权转变为一种基于宪法的和平法权,而不是陷入激进革命的宪制覆灭之途,则需要真正落实革命终结的宪法精神。  相似文献   

12.
万方 《法制与社会》2012,(11):244-245
随着人类社会文明的进步和现代战争实践的发展,各主要军事强国在加强军事硬实力的同时,也高度重视战争“软实力”的研究.①在当前国际风云变幻和我国军事斗争准备的关键时期,提出我国运用法律策略作战的问题,既是对我军战争历史经验的科学总结,也是现代战争的内在要求,更是我军在未来信息化战争中积极有效开展法律战,最大限度实现战争目的的客观需要.  相似文献   

13.
红外科学技术是研究红外辐射的产生、传输、转换探测及应用的一种高新技术。军事应用是推动红外技术发展的主要动力。在历次战争中,红外技术曾显示出巨大的威力,它已成为现代军事装备的重要组成部分。红外成像、红外侦察、红外跟踪、红外制导、红外预警、红外对抗等,在现代战争和未来战争中都是必不可少的战术和战略手段。[第一段]  相似文献   

14.
伊拉克战争的非法性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王献枢 《法学评论》2004,22(1):10-16
伊拉克战争已经结束了 ,但国际社会对这场战争的合法性问题 ,有着不同的看法。本文仅从国际法的角度 ,对伊拉克战争是否合法的问题进行分析 ,以说明这场战争的非法性。  相似文献   

15.
伊拉克战争虽然已经过去5年了,但是这场战争是否合法?如何给这场战争定性的问题,至今仍发人深思。《联合国宪章》和国际法是否还有效?国际法将走向何方?在这些问题中,战争是否合法是一个首要问题。  相似文献   

16.
战争行为是人类历史上最为残暴的行为之一,在国际犯罪种类中也属于最为严重的罪行之一。近代第一次和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不仅没有达到战争发动者所欲追求的结果,反而进一步暴露了战争的残酷性,也发展了涉及战争行为的国际法律文件。1949年的四个《日内瓦公约》及两个《附加议定书》确立了战争行为采用的规章和规则,并进一步确认了战争罪行违反国际人道主义法和习惯国际法的基本模式。因此战争,尤其是国际性的伊拉克战争不可避免地涉及国际法和国际刑法的问题。  相似文献   

17.
战争是国际社会的一种常见现象,国家之间的利益冲突、矛盾纷争往往诉之于战争,战争的巨大破坏性首推对国际人权的破坏。硝烟残害了人们的身体,摧毁了家园,最重要的是剥夺了人们的生存和发展权利。当今的和平年代,我们的人权保障事业积极发展着,但是世界局部地区仍冲突不断,战争随时会爆发。如何在国际战争条件下有效的保障国际人权仍是一个主要的人权课题。战时人道主义这一概念的提出为我们提供了一个研究战争条件下人权保障问题的突破口,制定国际战争人权法公约,采取必要的战时人道主义措施可以有效的保障战争下人权。  相似文献   

18.
美英发动对伊战争的一个理由 ,是伊拉克国内政权不民主。但这只是道德上的理由 ,而非法律上的理由。当代国际法不承认以民主为由使用武力的合法性 ,《联合国宪章》第 2条第 4款及其他相关条款 ,都能够充分证明这一点。民主作为战争的合法理由 ,也不应该成为国际法发展的方向 ,从根本上讲 ,这不符合各国的国家利益。战争不能也不应作为推行国家政策的工具。  相似文献   

19.
本文及时总结了中央电视台此次伊拉克战争报道所呈现出的及时性、多样性、客观性等特点及不足之处,并在此基础上进行了理性思考,就媒体应付突发性事件提出了一些初步建议。  相似文献   

20.
浅议网络战中的国际法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网络战作为现代高技术战争的重要作战样式,在上世纪末本世纪初的几次战争中已崭露头角,并在战争权、作战的手段和方法、人道主义保护、战时的中立及战争的犯罪和惩处等方面都对现行国际法提出了挑战。我国在坚决遵守国际法规条约的基础上,要积极参与适用于网络战的国际法条款的制定,并要严厉谴责别国违反国际法基本原则的网络攻击行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