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高校党委全委会是法定的高校内部领导主体,具有领导、决策和监督作用。当前,部分高校党委全委会在自身建设、工作机制、作用发挥等方面存在一定的问题,必须从议事决策、权力监督、沟通协调、条件保障等方面健全和完善高校党委全委会工作机制,保障其作用有效发挥。  相似文献   

2.
应恢复历史上党的全国代表大会广泛听取广大党员和各级党组织意见的优良传统,同时借鉴近年来各地在党的代表大会报告起草过程中吸纳人民群众建言的经验,让普通党员和人民群众也能参与到党的全国代表大会报告的起草过程中来;从制度上保障党代表在党的全国代表大会讨论中的言论自由和政治辩论的权利,让各种意见在沟通中有效实现利益综合,改善党代表包括党的领导干部的话语形象,增强执政党的亲和力;继承党的全国代表大会民主选举的历史传统,积极尝试采用直接差额选举办法进行正式选举,规范选举规程。  相似文献   

3.
党的领导主要是思想政治上的领导。先进性是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核心地位的根本法理基础,党的先进性是历史地具体地体现在党带领人民为民族独立、富强和民主而奋斗的伟大历程中的,是把自己的命运与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命运紧密地联系在一起的。坚持党的领导必须改善党的领导,要改善党对人民代表大会的领导,改善党对政府的领导,改善党管干部的方式,改善党对社会的领导。  相似文献   

4.
发展党内民主,是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必然要求,是紧跟世界进步潮流的壮举.要通过发展党内民主,加强党内民主制度建设,实现党和国家政治生活中的"六有"局面.  相似文献   

5.
尊重党员主体地位,从本质上讲就是尊重党员的意志和权利。尊重党员主体地位是马克思主义政党政治的基本要求,是保持和发展党的先进性的客观需要,是发展党内民主的根本要求和内在动力。在党内现行体制中长期存在着片面强调党员义务、忽视党员权利的现象。尊重党员主体地位必须培育和增强党员的主体意识,大力倡导民主、公开和平等的原则,规范党内民主生活,建立充分体现党员主体地位的党内民主运行机制。  相似文献   

6.
“党内民主是党的生命”的理论根据是:党内民主决定党的生存和发展;党内民主决定党的先进性;党内民主决定党执政的合法性;党内民主决定党的团结和统一。  相似文献   

7.
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是关系党执政的合法性和党能否长期执政、执好政的关键问题,而党执政能力强弱的关键是由党本身的内因决定的,如何把党员干部的积极性调动起来,并将其凝聚、转化为党的执政能力,离不开党内民主的有效运作和对党员能力的有效整合。本文试图对党内民主、政党整合与党的执政能力间的关系进行分析,力求从理论上对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8.
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决定》再次提出"党内民主是党的生命"。这一命题涉及到多方面的关系,需要我们正确理解。首先要从先进性与民主性的辩证统一中理解和把握"党内民主是党的生命"。第二,从党的使命(组织目标)与党员权利的辨证统一中理解和把握"党内民主是党的生命"。第三,从民主与集中、民主与效率的辨证统一中理解和把握"党内民主是党的生命"。第四,从目的与手段的辨证统一中理解和把握"党内民主是党的生命"。  相似文献   

9.
党的执政能力现代化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党的执政能力现代化,是党的领导制度和领导方式不断适应环境及其变化的必然要求,其执政能力现代化建设的基本思路应是:树立全新的执政理念,增强执政的合法性,提高执政的科学性,完善执政的机制和体制等。  相似文献   

10.
扩大党内基层民主是推进党内民主建设、增强党的基层组织创新活力的根本途径。要以尊重党员主体地位、推进党务公开、完善党内选举制度和强化党内民主监督为重点,不断扩大党内基层民主,营造党的基层组织创新的民主环境,增强党的基层组织创新的内在动力和政治活力。  相似文献   

11.
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是保证共产党执政地位的必要条件。不断扩大党的群众基础是深刻总结党80多年来领导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历史经验作出的正确决策。扩大党的群众基础不会改变党的工人阶级先锋队性质。而准确理解和在实际工作中正确把握扩大党的群众基础,必须科学认识新的社会阶层中的广大人员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必须准确把握判断人们政治上先进与落后的标准;必须积极和稳妥地吸收新的社会阶层中的优秀分子入党。  相似文献   

12.
科学发展党内民主是提高党的执政能力的基础和动力;科学发展党内民主能有效提高党领导和支持人民当家作主的能力;科学发展党内民主能有效提高党正确决策和贯彻决策的能力;科学发展党内民主是党有效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提高党内监督能力的有力武器。只有科学化、制度化的党内民主,才能从根本上提高我们党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增强其开创性的工作能力,最终有效地提高党的执政能力。  相似文献   

13.
中共上海发起组是国内第一个早期党组织,它在党的组织、思想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加快了建党进程。上海发起组在指导各地早期党组织的建立、传播马克思主义思想、批判非马克思主义思想、组织召开"一大"等方面所起的作用是独一无二的,在建党中起到了主导作用。  相似文献   

14.
党的思想路线的新概括作为我们党的又一次理论创新成果,是一个深刻的哲学命题,其内在发展关系体现在马克思主义本体论、认识论和唯物辩证法等理论基础之上。它们统一的核心环节是主观和客观的相互关系。  相似文献   

15.
中国共产党的社会主义分配思想 ,经历了从平均分配、按需分配向按劳分配的转变 ,从强调按劳分配向限制按劳分配的转变 ,从肯定按劳分配到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转变 ,实现了社会主义分配理论从分配标准、分配办法、分配功能和分配原则上的一系列创新  相似文献   

16.
和谐社会建设既是理论问题,也是实践问题。在当今中国,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作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得到不断深化提高。  相似文献   

17.
中国共产党诞生 80年来 ,党及其领导人从不同的角度 ,论述和实践了“三个代表”的建党思想。尤其在新世纪到来之际 ,江泽民在对近 80年来党建历史经验进行科学总结的基础上 ,提出“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 ,使党建理论得到新的丰富和发展  相似文献   

18.
江泽民认为,只有加强和改善党内学习,才能应对国际国内形势的变化,才能提高党员干部队伍的素质。在学习内容上,他认为首先要学好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基本理论,其次要通晓现代经济学知识,再次还必须具有法律、科学技术和历史知识的素养。在学风建设上,江泽民提出了“一个中心,三个着眼于”的学风建设总原则,他还号召全党发扬“挤”和“钻”的学习精神。  相似文献   

19.
党的十六大以来,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中国共产党十分重视民生问题的研究,特别是在中国共产党的十七大报告中对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进行了全面详细的论述。因此,从党的民生思想产生的理论渊源、主要内容、基本特征和现实意义等方面进行探讨,有利于我们更好地领悟这一思想的精髓。  相似文献   

20.
“容共”与“防共”:孙中山对共产党的真实态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第一次国共合作的历史在经过80余年的沉淀之后,我们以冷静的目光审视孙中山在当时对共产党的态度时,就会发现,以前我们在这个问题上犯了"一厢情愿"的毛病我们一厢情愿地将孙中山的"容共"说成"联共",一厢情愿地认为孙中山对国民党内排共反共的势力"深恶痛绝";我们不愿意承认孙中山轻视共产党和防备共产党的真实心态.然而,事实终归是事实.孙中山为了获得苏联的军事和经济援助决定"容共",他在决定"容共"的同时就有了"防共"意识.实际上,"容共"加"防共"才是孙中山在第一次国共合作前后对共产党的真实态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