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人类创造的理论及其所认识的规律已不知多少,那么认识规律到底有没有规律呢?我们的回答是肯定的.在"理论分类学"和"理论形态学"意义上,我们把研究所谓(宇宙起源及其)"普遍规律"的思辨理论称为"源态理论";把研究客观规律的实证理论称为"原态理论";把现有研究科学规律的反思理论称为"元态理论"(但属于狭义元理论)."广义元理论"也属于"元态理论",但它是对以上各种形态理论及其研究各种规律的经验教训的综合总结,它以一切科学理论的精髓和活的灵魂为核心,最终试图揭示和证明人类创造的各种科学理论中所蕴藏的认识规律的规律即元规律.在研究对象意义上说,"广义元理论"也就是"元规律论".  相似文献   

2.
张青松 《理论探讨》2007,(6):160-163
我们现在讲的自主创新,一般应包括理论自主创新、科技自主创新、制度自主创新、文化自主创新及其他创新。而理论自主创新是社会发展和变革的先导。理论自主创新不仅指哲学和科学理论的自主创新,也应该包括元科学元理论的自主创新,还应该包括从狭义元理论到广义元理论的自主创新。对此从理论对象创新、理论体系创新、理论形态创新、理论范式创新等多个方面进行元理论自主创新的初步探讨,并作为"广义元理论"系列研究的一个重要内容或重要课题之一。  相似文献   

3.
毛泽东曾经指出,真正的理论在世界上只有一种.人类的理论成千上万,为什么说"只有一种"?人类的理论真的能归结为"一种"吗?这"一种"指的到底是理论的什么?是理论的形态还是理论的本质?恐怕应该是理论的本质.为此将对真正理论原来的本质和今天的本质展开分析,并作为"广义元理论"系列研究的又一内容.  相似文献   

4.
布迪厄的实践理论介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为二战后主要的社会理论之一,布迪厄的实践理论主要包括实践的特征及对其核心概念"场域"、"惯习"的阐释.关系论的思维方式、反思性、批判性是布迪厄实践理论的三大特色.布迪厄的实践理论超越了以往社会理论中主客二元对立的固定思维模式,对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具有重要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5.
6.
十六大指出,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是社会发展和变革的先导.通过理论创新推动制度创新、科技创新、文化创新以及其他各方面的创新,这是我们要长期坚持的治党治国之道.而要进行理论创新就必须研究和遵循理论自身的发展规律或者叫"科学规律",这就需要有元理论来研究和揭示这些规律.为此本文依据当代科学发展的"元理论化"大趋势首倡开展马克思主义元理论研究,并初步提出理论发展和创新的三条规律即元理论的基本规律(或"元规律")以及"理论形态演化规律"和"理论范式转换规律".同时尝试了马克思主义元理论建构的"三个切入点".  相似文献   

7.
自东汉史学家班固(公元32-92年)在<汉书·河间献王传>中提出"修学好古,实事求是"以来,直到我们今天的思想路线,实事求是为什么历久而弥新?最根本的原因不仅在于它是马克思主义科学的精髓和活的灵魂,也不仅在于它是一切真正科学的精髓和活的灵魂,更重要的还在于这一中国化民族化传统化的思想理论精华和世界化人类化当代化的时代精神精华,还是人类认识一切规律的规律即元规律之一.这便是我们对实事求是及其各种界说的元解读的一个重要方面,也是对实事求是研究的"元空白"的一种填补.同时,实事求是元法则也是"广义元理论"的核心法则.所以,我们必须给予专门研究和确认.  相似文献   

8.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兴国之魂,是马克思主义在当代中国的理论创新成果.作为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是在人们的思想中自发地产生出来的.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必须运用马克思主义“灌输原理”、加强灌输主体的队伍建设,同时要不断创新灌输方法.  相似文献   

9.
孙新彭 《理论导刊》2008,42(3):28-31
斯大林以列宁名义提出的"一国胜利论",对理论和实践的关系作了一种错误的注解."一国胜利论"实际上是列宁领导俄国党和人民通过不断调整理论、进而不断调整战略与策略而取得的结果.应当实事求是地看待这个问题,防止神化领袖的倾向.  相似文献   

10.
王法  马婷婷 《学理论》2010,(8):32-33
期待可能性理论源于德日刑法理论,在德日刑法体系中该理论是关于行为有责性的评论其内容可归纳为:法律不要求人们在不可能的条件下实施适法性活动。源于对判例抽象的该理论,在法律的人性化进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但该理论本身也存在内容过于抽象和不确定等固有缺陷,是一种价值与风险并存的理论。该理论对我国的立法司法实践意义重大但应当思辨的看待该理论即在确立该理论的同时对其进行限定,明确其内容和适用的条件及范围,使之与我国既有刑法体系完美契合。  相似文献   

11.
形形色色的后现代流派的一个共同特征是极力反对科学的合理性,可是合理性无论如何是科学理论的本相——这主要表现在它的抽象性、符号性、非自然性或非显然性、因果性、一致性或连贯性、系统性或条理性等方面。  相似文献   

12.
《学理论》2015,(32)
国际合作是马克思主义国际关系研究的重要问题之一。而西方国际合作理论主要有三大流派:新现实主义、新自由制度主义和建构主义。对两者在合作对象、基础、方式方等面进行比较,得出两种不同理论的差异性以及理论缺陷,从而为中国外交提供启示。  相似文献   

13.
怎样认识社会主义及其本质 ,是近年来重大的理论问题。马克思恩格斯关于社会主义一般原理 ,为我们认识当代社会主义提供了科学理论基础 ,整个说来直到现在还是完全正确的。但是他们所追求的是一种理想化的社会主义 ,并且低估了资本主义自我调节的潜力。因此 ,他们在特定历史条件下对社会主义论述的个别论断、结论是不正确的。问题的关键是根据当代社会发展的新情况 ,继承和发展马克思主义。  相似文献   

14.
王聚芹 《理论探讨》2008,1(2):19-22
由于传统跨越无法有效协调自身诸多的二元性困境,因此在社会转型中只能陷入全面的冲突.马克思晚年为东方社会筹划的不通过"资本主义制度的卡夫丁峡谷"思想,指明东方社会可以走和谐转型之路,成为人类和谐跨越的元理论,它是开启东方和谐跨越之路的檄文.党的十七大报告预示了和谐跨越工程的全面开展,是东方走向和谐之路的又一檄文.  相似文献   

15.
"人民主体论"作为唯物史观的根本原则,为坚持"人民中心论"提供了基础;"人民中心论"是唯物史观关于"人民是历史创造者"这一基本原理在新时代中国的集中体现,为实现"人民主体论"提供了途径,两者是辩证统一的关系。正确认识两者在马克思主义语境中的应然关系,才能准确把握马克思主义人民观在中国的运用和发展。习近平的人民观,无论是从认识论与方法论层面,还是从理论自觉与执政自觉层面或是从整体性与个体性层面,都体现了"人民主体论"与"人民中心论"的辩证统一,开辟了马克思主义人民观的新境界。  相似文献   

16.
当代大学生道德观的基本特点和发展趋势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当代我国大学生的道德观主要呈现出社会性与个体性并存,个体性突出;传统性与现代性联姻,现代性鲜明;理想性与功利性交织,功利性显著;积极性与冷漠性共生,冷漠性严重;稳定性与易变性同在,易变性居首等特点。随着我国社会的不断发展变化,当代大学生的道德观将出现自主化、多元化、理性化、现代化和世俗化的发展趋势。这些既凸显了对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的紧迫性,又对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  相似文献   

17.
赵晓风 《学理论》2009,(10):26-27
当前理论心理学呈现复兴的局面。近年来,我国对理论心理学的体系有不少的研究。理论心理学有以下发展趋势:加强理论心理学与实证心理学间的融合;加强对实体理论、分支理论的整合研究;提高理论心理学研究方法的科学性;跨学科和多学科的理论整合研究的走势。  相似文献   

18.
"政治-经济周期"理论梳理与初步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政治-经济周期"理论关注的是政策周期性波动对经济波动产生的影响.由于存在认识过程、前提假设、理论平台的不同,我国"政治-经济周期"理论与西方国家的政治周期理论存在区别.通过对"政治-经济周期"理论的梳理,政策已经被纳入到影响经济波动的重要变量之中,政策与制度是经济波动的重要变量政策是一种制度安排,经济政策是经济波动的内生变量,政府可以制定政策、法规、条例来约束市场行为.  相似文献   

19.
"塔克-伍德命题"引发了人们对"资本剥削劳动是否不正义"的争论,揭开了马克思政治哲学的研究序幕。在这场争论中,分析马克思主义内部形成了以"现实唯物主义"为标准认为马克思反对"资本剥削劳动不正义"的"反对派"和以政治哲学的最高价值为标准认为马克思赞同"资本剥削劳动不正义"的"赞同派",从而产生了所谓的"马克思正义悖论"。"马克思正义悖论"的实质是分析马克思主义在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上对马克思政治哲学的二分,是抛弃马克思历史唯物主义的辩证思维造成对马克思政治哲学事实描述和价值判断的割裂。解蔽"马克思正义悖论",重构马克思政治哲学,需要回到马克思理论的自身逻辑,在内容、方法和本质上还原马克思政治哲学的原貌。  相似文献   

20.
浅谈我国"乡村旅游"的理论研究趋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卓志远 《学理论》2009,(11):17-18
我国“乡村旅游”的研究起步较晚,但发展很快,从起步开始到进入初步的阶段,再到现在的初具规模,只经历了二十多年的时间。学者们的研究从开始时的乡村旅游发展模式研究,步步深化,到现在把目光又集中在了乡村旅游与环境的保护、乡村旅游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等方面问题上。本文意在对过去二十多年来我国乡村旅游的理论研究与发展趋势做一个基本的概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