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融入欧洲:欧盟东扩与俄罗斯的欧洲战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欧盟东扩是西欧根据自身的规范和标准整合欧洲大陆的一次历史性机遇。欧盟东扩将在地缘政治、经济和文化等方面对俄罗斯产生重大影响 ,甚至直接影响到它的未来战略走向。与反对北约东扩的立场完全不同 ,俄罗斯默许并赞同欧盟东扩。在“双东扩”已成定局的形势下 ,俄罗斯逐渐形成了自己的欧洲战略 ,其要旨是全面融入欧洲的制度体系和价值体系 ,真正与欧洲融为一体。从长远看 ,俄罗斯融入欧洲几乎是历史的必然 ,从近期看 ,俄欧关系将有一个较快的发展。  相似文献   

2.
北约东扩后,德国的安全政策可以概括为“拖住美国,团结法国,争取在欧洲安全问题上有更多的发言权。”为了削弱美国在欧洲安全问题上的霸主地位,德国想以“欧洲防御一体化”的名义,将西欧联盟发展成驾驭政治军事危机的工具,并最终将西欧联盟并入欧盟  相似文献   

3.
解楠楠  张晓通 《欧洲研究》2020,38(2):1-33,M0002
新一届欧盟委员会明确将自己定位为“地缘政治欧委会”,预示着欧盟对外政策出现地缘政治转向,“地缘政治欧洲”或将成为欧盟力量的新标签。“地缘政治欧洲”的定位,是对此前欧盟作为“民事力量”“规范力量”和“联系力量”的补充和修正。基于对自身地缘敏感性与脆弱性的新认知,加强欧盟在地缘政治世界中的力量已成为欧洲政治精英的共识。“地缘政治欧洲”包含内外双层地缘结构,不仅要加强军事力量,向陆权倾斜,还要巩固内部堡垒,强化欧洲地缘政治参与者的主体性与空间性,工具化欧盟经济力量,加大数字与技术、基础设施领域的竞争。中国应重视“地缘政治欧洲”的回归,主动调整对欧方略,推动中欧战略对接。  相似文献   

4.
何谓地缘政治 地缘政治作为一门科学理论出现于十九世纪末,创始人为以拉塞尔为首的德国政治地理学派继承人瑞典的切伦。此外,美国的迈亨将军和英国地理学家马金德也是公认的地缘政治学鼻祖。而地缘政治在当时的日本和魏玛共和国受到广泛研究,作为实现日、德扩张野心的理论基础。慕尼黑学院的地缘政治学家华斯豪弗及其同僚的著作是纳粹和“第三帝国”意识形态和政策的理论基础,因此二战后  相似文献   

5.
熊炜 《欧洲研究》2022,(6):1-22+181
本文提出的“经济地缘—政治地缘”的分析框架,以中德在经济和政治两个维度上的相对位置和距离的变化来解释德国对华政策在过去50年中的调整和变化。两国在建交后长时间内在政治地缘方面相对超脱,外交政策服务于稳定和积极地推进经贸关系的目标,德国对华政策呈现出鲜明的“务实”特征。但随着德国将政治地缘从欧洲扩展到全球,并开始从全球政治地缘结构中寻找德国的全球性大国定位和崛起路径,德国对华政策中经济维度的利益越来越多地受制于政治安全维度的考量,体现为默克尔执政后期的“价值观外交”和交通灯政府的“时代转折”。中德经济纽带维系政治关系稳定性的作用会持续减弱。因此,中国应更为积极地寻求与德国在政治地缘上的共同利益,主动引导和塑造中德关系向符合中国利益的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6.
由于豪斯霍费尔将日本作为其地缘政治学研究的范例,并且在其地缘政治理论体系中,日本被视为东亚"泛区"的领导,因而,其地缘政治理论在日本引起强烈反响。日本继承了豪斯霍费尔地缘政治理论中"生存空间"、"自给自足"及"泛区"论等核心思想,同时融入日本传统宗教哲学及文化思想,从而建立起一整套以日本为中心的地缘政治理论体系,并形成了"大东亚共荣圈"的构想。日本传统地缘政治学最终成为日本法西斯对外侵略扩张的理论工具。  相似文献   

7.
科索沃冲突具有强烈的地缘政治背景。在冷战期间,南斯拉夫是东西方之间的缓冲国,东西方都竞相拉拢南斯拉夫,科索沃局势相对保持稳定。尽管早在七、八十年代,北约在模拟第三次世界大战的反核战争演习中,就已经把科索沃作为假设的冲突发源地;但在表面上,西方还是尊重南斯拉夫的领土完整的。冷战结束后,随着柏林墙的倒塌及北约的东扩,欧洲的政治地图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波兰、匈牙利、捷克等中欧国家加入北约,使北约的东北部前沿推进到俄罗斯与白俄罗斯的边境,北约的东南边界则与罗马尼亚等巴尔干国  相似文献   

8.
冷战结束后德国最早看到了拓展国家利益、维护中东欧地区稳定与填补苏联解体后留下的权力真空之间的关联,并成为北约东扩的倡导者,积极敦促北约盟主美国启动北约东扩的进程。但在波兰、捷克和匈牙利加入北约、德国的安全环境得到改善之后,德国对北约东扩的态度开始从积极交得消极,这同美国后期力主北约东扩的立场形成反差。强调国家利益、倚重北约但不被其束缚是德国政策转向的内在原因。  相似文献   

9.
冷战结束后,德国当代部分地缘政治学者从重新研读德国传统地缘政治学文献入手,力图求证德国地缘政治学与纳粹意识形态之间存在的根本不同,探讨德国传统地缘政治逻辑方法与概念命题的当代价值,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包括放弃融入西方政策、重回中部视角、重视东方战略等在内的政策建议。冷战后德国的地缘政治思想依然是德国传统地缘政治研究方法及其多文本表述的延续,它基本没有克服德国传统地缘政治思想存在的诸多缺陷,对德国外交政策制定的影响力亦是有限与隐性的。此外,德国当代地缘政治研究在精神上与冷战后德国及欧洲的新右翼政治势力联系较为紧密。  相似文献   

10.
克林顿政府与北约东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海东 《美国研究》2001,15(2):54-69
北约东扩是影响欧洲安全格局的重大事件.克林顿政府是北约扩大的主要推动和策划者.本文从文献分析入手,探讨克林顿政府推动北约扩大的缘由、决策的最终确定,以及北约东扩自身演变的影响.本文认为,北约东扩主要是个政治决定,扩大的北约发挥的主要是政治功能,目标是尽快使东中欧国家融入北约和使其成功实现向西方政治和经济体系的转型.与此同时,北约东扩具有弱化其军事功能的可能,但其军事功能仍将在相当长时期内继续存在,原因在于防范、警戒乃至遏制一旦向西方体系转型失败而恢复扩张主义传统的俄罗斯.俄罗斯的转型与北约的转变相互影响,双方之间的互动关系将对北约转变的最终结果产生决定性影响.  相似文献   

11.
北约东扩是影响俄罗斯与美欧关系以及未来欧洲安全格局的一个重要因素。北约东扩所引起的欧洲政治安全边界的改变、在欧洲地区部署的反导武器系统,以及最近所部署的相当规模的常规军事力量,这"三位一体"的进程不可能不引起重大争议。在2017年慕尼黑北约峰会上,美国开始逐渐摆脱"大选效应",重新表示支持与北约的盟友关系。但是,俄、欧、美三者之间的立场依然相互分殊,北约、俄罗斯和欧洲安全关系的前景依然扑朔迷离。今天的北约东扩是否会重蹈历史上西方扩张的覆辙:由一元主义的追求为起点,最后总是落得多元力量并存的结局,是一个值得作进一步观察的向度。  相似文献   

12.
对地缘政治三大常混问题的辨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地缘政治的研究中,存在着对地缘政治与地缘政治学、地理政治和政治地理学的混淆.地缘政治是现实政治的现象之一,地缘政治学是一种知识体系;地缘政治是围绕地理空间的控制权展开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而地理是讲自然范畴的关系, 地理条件与地缘政治是或然关系,将地缘政治翻译成地理政治似乎欠妥;地缘政治论是政治学范畴的知识体系,政治地理学是地理学的内容之一,两者属于不同的知识领域.  相似文献   

13.
当今世界格局处于过渡时期,任何一个军事大国或军事集团都没有力量争夺全球主导权。但是对地区安全主导权,特别是欧洲安全主导权的争夺战却愈演愈烈。在这场争夺中,以美国为首的北约提出了东扩的战略计划。美国究竟能不能继续充当欧洲支柱?北约为何迟迟未东扩?北约一旦东扩将产生什么样的结果?应该说,北约东扩之路曲折漫长,存在许多制约的因素。  相似文献   

14.
“欧洲蓝皮书”《2 0 0 2— 2 0 0 3年欧洲发展报告》近期由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出版。2 0 0 2年度是欧洲在各个方面、诸多领域发生重大变化的一年。欧元纸币和硬币作为欧盟 1 2个成员国的法定货币开始流通 ,并顺利融入欧洲经济生活 ,成为仅次于美元的第二大国际货币 ;欧盟“制宪”议程正式启动 ,第一份宪法草案出台 ;而本年度欧洲最为引人瞩目的大事莫过于欧盟东扩。欧盟已经确定了东扩候选国名单 ,并对东扩日程做出了具体安排。东扩将突破原来冷战时期的东西欧分界 ,给当今的欧洲地缘政治格局带来新的图景。一个新欧洲正在向我们走来。2 0 …  相似文献   

15.
地缘政治理论产生后 ,经历了历史性的兴衰演变 ,国内外学术界在对此理论研究的过程中 ,对其涵义及作用长期以来争议不己。但是 ,无论对其肯定或否定 ,“各国的外交家、政治家和政府官员从来都没有因为地缘政治学的声名狼藉而放弃使用地缘政治学的分析方法”。[1] 不仅美国与苏联 (俄罗斯 )等全球性的大国在谋求霸权的过程中 ,要充分考虑到地缘政治因素 ,而且 ,像越南这样相对较小的国家 ,地缘政治也是其制定国家战略、调整对外政策的极为重要的依据。事实上 ,越南特殊的地缘政治环境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越南国家战略与外交政策的选择。而通过…  相似文献   

16.
欧盟东扩与大国博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就近期研究欧盟和大国关系的相互作用问题而言,大体上涉及地缘政治的视野、区域主义之间和泛欧洲模式的角度三个方面。值得注意的是,戴维·卡莱欧教授对未来“三极泛欧洲”体系的阐述与设计,具有更为合理的性质。 欧盟东扩对跨大西洋关系的影响还只在微妙的开始;它给俄罗斯在欧洲的地缘政治环境带来的变数则已相当明显;大国关系的变化对中国而言,无疑是机会多于挑战。  相似文献   

17.
德国学者谈德国的外交政策、北约东扩及德中关系殷寿征1996年7月和9月,我在德国拜访了科隆大学的林克教授和波恩大学教授、德国外交政策研究所所长凯泽尔先生,他们就德国的外交政策、北约东扩以及德中关系发表了他们的看法,现介绍如下:一、德国的外交政策:凯泽...  相似文献   

18.
由于俄罗斯与北约对合作目标的互惠性认知虽有差异但在战略目标上基本一致,同时从绩效来看,双方各有所获。但双方对东欧和前苏联地区地缘战略空间的争夺,特别是俄罗斯用"楔子战略"和2010年新版军事学说对抗北约东扩,同时,双方对各自在未来欧洲安全机制中的角色定位和相互定位也不同,因此,俄罗斯与北约的伙伴关系将是脆弱的,但是可持续的。  相似文献   

19.
北约东扩史     
笑饮 《新民周刊》2022,(3):42-43
摘要俄罗斯方面称,两德统一之际,时任美国国务卿詹姆斯·贝克与戈尔巴乔夫会晤时曾承诺,"如果北约可以在德国保持驻军,那么北约将不会向东扩张,哪怕一英寸"。可此后,北约经历了五轮东扩,且目前其仍未放弃继续东扩……  相似文献   

20.
冷战的终结导致了欧洲内部力量结构的变化,地中海进入了欧洲安全的考虑范围。“欧盟—地中海伙伴关系”文件中对地中海区域更为全面的政策体现了欧洲新的政治和安全身份,而各欧洲安全组织(欧盟、北约、西欧联盟和欧洲安全与合作组织)与地中海之间的关系需作细致的分析。本文在考察了冷战终结后欧洲安全组织的适应性改造和演变,以及这些组织在冷战后欧洲新安全形势下的目标和职能转换、力量和适应性调整、竞争和关系的协调之后,得出的结论是:欧盟在积极稳妥地推进“东扩战略”的同时,有意愿、也有能力成为主导地中海区域经济繁荣、政治稳定、文化融合的重要力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