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是转型期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核心战略,是适应中国市场化改革和市场经济发展带来的经济社会整体转型的基本需要,是新时期社会主义社会建设的重要内容。它是一个系统工程,是一项长久性、基础性工作,保持社会稳定、促进社会和谐是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基本目标。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通过尊重和维护公民个体的权益、科学的处理公平与效率的关系,构建了一种安定有序的社会秩序,为实现社会和谐稳定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2.
中原经济区上升为国家战略的规划为河南人民带来持久的发展动力和无限遐想。当前,政府管理社会所要应对的社会问题更加复杂和严峻,政府社会管理体制还存在诸多弊端。解决社会问题,构建和谐社会,是构建中原经济区过程中政府的公共责任和职能使命。因此,建设中原经济区必须从创新社会管理入手,通过创新社会管理理念、政府再造、创新管理体制等方式方法、强化社会管理职能及创新社会管理方式,为中原经济区的建设提供和谐稳定的基础。  相似文献   

3.
社会管理是政府职能的重要内容,其侧重点和履行方式是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变化而进行动态调整的。在当前新形势下实现社会管理的创新要求,必须明确社会管理的范围和领域,创新社会管理方式与机制。同时,还要坚持社会管理创新的几个基本原则不能变。这样的"变"与"不变"才是符合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才能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促进实现经济社会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相似文献   

4.
社会管理是政府职能的重要内容,其侧重点和履行方式是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变化而进行动态调整的。在当前新形势下实现社会管理的创新要求,必须明确社会管理的范围和领域,创新社会管理方式与机制。同时,还要坚持社会管理创新的几个基本原则不能变。这样的“变”与“不变’’才是符合人民群众根瓠利益的,才能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促进实现经济社会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相似文献   

5.
回顾十六大以来各级地方政府社会管理创新的实践主要包括转变社会管理的理念、创新社会管理的手段、改革社会管理的体制、完善社会管理的格局、夯实社会管理的基础等五个方面,针对在社会管理创新实践中存在着形式主义、虎头蛇尾、生搬硬套、避重就轻等问题,提出了八点建议:加强顶层设计,完善制度建设,建立与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社会管理体系;深化综合体制改革,突破改革瓶颈,将社会体制改革作为全面改革的先导;立足老百姓实际需求,提高公共服务水平,夯实社会管理的民生基础;鼓励社会创新,保障社会权利,促进社会领域自治形成;加强社会道德建设,提升政府公信力,营造诚信社会环境;畅通利益诉求机制,建立社会矛盾化解机制,维护基础社会秩序;综合运用现代科技手段,注重人才队伍建设,提高社会管理能力;引导网络舆论,加强新媒体管理,打造健康的虚拟社会。  相似文献   

6.
转型期的我国社会环境发生了较大变化,给社会管理带来了难得的机遇,但是由于重视相对不足,也带来了严峻的挑战。创新社会管理必须契合我国现实需求,按照建设服务型政府的要求,循序渐进地推进社会管理由治安型向管理型迈进,才能实现我国经济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7.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社会管理的难度不断增加,这就需 充分利用社会组织的资源来帮助政府满足不同利益群体的需 。因此,加强社会组织建设,发挥社会组织社会管理主体的功能,形成政府与社会组织的良性互动,是新形势下创新社会管理和服务的重点之一,是解决社会管理和服务中问题与难题的重 途径。  相似文献   

8.
社会管理创新范式:协同治理中的社会组织参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社会管理创新就是通过更新社会管理理念,构建新的社会管理模式,形成新型社会管理格局,建立起促进和谐的社会机制。协同治理强调除政府外,市场、社会组织同样可以成为社会管理主体。社会组织具有服务多样、灵敏高效等特点,是实施政府职能的重要组织力量,又是建立市场经济体制必备的支撑体系。引入社会组织作为社会管理主体,以协同治理应对政府和市场协调的失败,达到资源配置的最优化,能最大程度地促进和保障公民权益。  相似文献   

9.
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是中央基于社会转型提出的新要求和新任务。社区作为基层社会管理的重要载体,如何提高管理科学化水平,发挥其公共服务作用显得尤为重要。文章以衡阳市“公共服务进社区”为实证,摸清当前衡阳“公共服务进社区”面临的问题及原因,探索增强其实效的路径。  相似文献   

10.
目前,我国各级党委政府在加强社会组织建设,完善流动人员管理,创新化解矛盾机制等社会管理方面取得了巨大成绩.与此同时,社会的多元化发展使得居民需求趋于个性化和多样化,社会管理工作需求快速增长,社会管理服务没有广泛得到人民群众的理解与认可,人民群众参与度不够,这也使政府社会管理服务工作难度大大增加,特别是一些深层次的社会管理服务矛盾明显增多.因此,要推进社会管理服务,必须改革和创新社会管理服务,走出一条更加适应时代需求的“以人为本”的社会管理服务新路子.  相似文献   

11.
我国社会心理建设滞后影响着社会管理创新的广度、深度和力度。推进社会心理建设要把以人为本的执政理念、打造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因、严惩各种消极腐败行径和清除各种封建特权现象以及调整国民收入分配关系和加强和谐文化建设贯穿于社会管理创新的具体实践中。  相似文献   

12.
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基本趋势,要实现从片面重经济建设轻社会管理,向更加重视社会管理和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发展的转变;从重政府作用、轻多方参与向政府主导型的社会共同治理的转变;从重管制控制、轻协商协调向更加重视协商协调的转变;从重事后处置、轻源头治理向更加重视源头治理的转变;从简单重行政手段、轻法律道德等手段向多种手段综合运用的转变。  相似文献   

13.
创新虚拟社会管理,是创新社会管理的内在要求和应有之义,有助于实现互联网产业健康发展,正确引导网上舆论,净化网络虚拟环境.加强互联网法律法规建设,建立健全党委统一领导、政府全面负责、社会积极协同、公众广泛参与的管理格局,更新管理观念,加强职能部门之间的协调配合,建立长效工作机制,是我国创新虚拟社会管理的必由之路和必要之举.  相似文献   

14.
无论是社会管理还是民主法治,其创新建设与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当前的发展情势之间是有着密不可分的关联的。所以以马克思为指导思想的五位一体建设原则就显得不可或缺了。  相似文献   

15.
在推进社会建设创新社会组织的进程中,我觉得现在有很多技术性的问题、很多制度设计的问题,我感到一个问题是什么?整个在观念上、认识上、长期形成的一些做法上,首先怎么改变对问题的认识,因为没有观念的改变,再好的制度设计也是很难执行。关于如何理解社会组织在社会管理创新中的作用,现在社会管理创新实际上已经提了好几年,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这是三年前胡锦涛同志在省部级干部研讨班上提出来的。但现在对社会管理创新认识不够统一,第一社会管理创新变成政府对社会管理的创新,就说社会管理是政府对社会的管理,是由政府来执行,由政府来操作,由政府来决定,这是自上而下的一种考虑。另外,把社会管理创新变成技术手段的创新,就是怎么通过技术手段来加强控制社会。其实最典型的,在我们现代社区管理里,所谓的网格化管理,基本上是靠技术手段来解决问题。  相似文献   

16.
当前,社会公共管理事务日益复杂和繁重,社会矛盾尤其是突发性群体事件时有发生.这就使得社会管理工作的难度加大,同时社会管理的体制和领导方式必然向多元化、多样化、法制化转变.因此,根据当前形势的发展,党的领导方式与执政理念也必然随之改变.新时期,党将如何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要求,创新社会管理体制机制,提高社会管理水平,是当前一项紧迫任务.  相似文献   

17.
政府可以通过构建“政府云”平台,实现各部门信息资源安全共享和业务协同;依托基础数据平台,实现政府信息流、业务流、管理流的整合;围绕政府职责与任务,形成与企业、公众良好的互动,促进数据开放和应用共享;建立安全可靠的“云计算”法律框架和安全标准等现实可行路径来具体实现“云计算”时态下的社会管理创新。  相似文献   

18.
2011年11月19日至20日,由国家行政学院主办,国家行政学院社会和文化教研部、深圳行政学院、深圳坪山新区管理委员会承办,《特区实践与理论》杂志社协办的基层社会管理创新研讨会暨全国行政学院系统社会管理教研协作会议在深圳行政学院召开。来自全国部分教学研究单位和地方政府的专家学者,以及全国行政学院系统的教师共约100多名代表参加了会议,国家行政学院周文彰副院长出席并发表重要  相似文献   

19.
公安机关在推进社会管理创新的进程中,应当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拓宽思维方式,创新工作方法,提升工作境界;正确处理好民主与法治、自由与秩序、继承与发展等诸多关系;实现坚持依法治国与积极制度创新、加强社会管理与依法保障权利、发扬政治优势与借鉴文明成果、信息主导警务与警队素质提升的相互统一。  相似文献   

20.
社会管理创新是一个新课题,而新经济组织和新社会组织(简称“两新”组织)的社会管理创新更是当前社会管理面临的一个新的重大课题。这个课题解决的好坏,对于我国的经济发展、政局稳定、社会和谐和人民幸福,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本文主要以“两新”组织与社会管理创新的关系为切入点,分析“两新”组织在社会管理创新中存在的问题与不足,围绕如何把“两新”组织建设成为推动和创新社会管理的重要平台和载体,培育成为统一战线紧密团结新的社会阶层人士、服务社会管理创新的纽带和着力点,提出有针对性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