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你很难想象,一个媳妇如何十年如一日精心照顾年迈生病的婆婆,你也无法体味到她们婆媳之间的苦与乐。这个感人的故事在农四师七十二团已传为佳话。农四师七十二团七连职工周新梅,性格泼辣、干净利索。她的丈夫蒋晓林,为人朴实厚道,是水利灌溉科的一名配水  相似文献   

2.
正彭新红是一师阿拉尔市十二团中学党支部书记,从事教育教学工作18个年头,她在同事眼中,是一位言语不多的实干家;她在学生心中,是一位可敬可亲的好老师。她对这份职业却装满着真情、怀揣着责任、默默地奉献、不断地创新……孩子眼中的"老师妈妈"1995年7月,彭新红从新疆八一农学院毕业,回到十  相似文献   

3.
<正>望子成龙是每个父母的共同愿望,然而面临不幸和艰难的家庭环境,如何把子女教育成才,农一师十团一连的女职工刘玲为我们做出了榜样,在团"五个好"评选中被评为"好母亲"。1963年,刘玲跟随父母来到十团,那时,她才5岁,她在十团长大,在老一辈军垦人艰苦创业和无私奉献精神感召下,练就了她吃苦耐劳的秉性。  相似文献   

4.
正在地处中哈边境一线的十师一八六团一连,有一位很有名气的女职工,她的名字叫殷燕。曾是"贫困母亲"的她,始终坚持自己的创业梦想,就在她创业、守业、再创业的过程中每当遇到困难,举步维艰,难以维继的时候,师、团工会都会一次次在她最需要的时候伸出援助之手,帮扶支持,使她一次次  相似文献   

5.
<正>她是十师一八一团公认的"养猪能人",更是一位带领亲朋好友一起致富的"致富能手"。她就是一八一团六连创业带富标兵柴玉琴。1993年,她只身一人从甘肃老家来到新疆打工。人地不熟悉,她每天六点就去劳务市场找活干,不管是工地上装砂子,地里铺膜,点种等什么样的累活、重活都去干,这些靠临工挣来的钱只能维持温饱。1995年,在一次朋友聚会中,柴玉琴听朋友们说起养猪的事,这让她眼前猛地一亮。她想,自己家有这么  相似文献   

6.
正五连副连长冯新伟,是五师八十七团建团以来唯一一名主管机务的女副连长。一位娇小玲珑的女性,怎样才能管理好连队"牛高马大"的机车和机务工人?4月20日,冯新伟向笔者讲述了她任职以来的酸甜苦辣,她说她的角色转变是由三次落泪形成的。第一次落泪:畏难现年44岁的冯新伟,1990年参加工作以来,先后在连队技术员、团生产科技术员等岗位工作,一直从事农业种植  相似文献   

7.
正她外表朴实无华,是一位坚韧、刚强,富有胆识和气魄风范的女性。经过几年的打拼,她固定资产达100多万元,年收入都在50万元,她就是二师二十七团十连养殖户褚瑞芬。2004年,在兵、师、团政策的扶持下,褚瑞芬和丈夫开始着手从事养猪事业。从起初的108头发展到如今的3000多头,养殖场发展到3000平米,每年收益将近四五十万元。  相似文献   

8.
<正>她是七师一二九团169名教师队伍中很普通的一位,她的人生轨迹和一般人没有什么两样,但随着今年8月份,她带领学生参加全国青少年科技大赛荣获全国入围奖,兵团、师一等奖后,就成为众多学生和家长口中的焦点话题。她就是一二九团五五小学老师滕丽。  相似文献   

9.
<正>夕阳下,她牵着一位古稀老人在公路上散步的画面定格在我的脑海里,我决定走近她,和这位憨厚的女人结识。她叫王银霞,一师十团九连"AAA级职工",10年前与丈夫一起背井离乡进疆打拼,日子在夫妻二人勤劳双手的创造下,越来越红火,就在小两口筹划着把双方老人接来新疆安享晚年之际,婆婆患重度老年痴呆症的消息如晴天  相似文献   

10.
每到农忙季节,在农二师二十九团十连的田间地头总会出现一位开着拖拉机的女人,她犁地、播种、拉运农资……样样精通,看着她风风火火地忙碌着,大伙都佩服地竖起拇指:“这个女人不简单,在全团也找不到几个呀!”  相似文献   

11.
她叫邓慧兰,是农二师二十九团园十连的职工,也是团职工代表。由于她在工作中的出色表现,1987年加入了中国共产党。2001年她调入园十连后,承包了60亩香梨果园。在果园状况非常差的情况下,她丝毫没有因为果园收入差而放弃生产。丈夫是一名监狱干警,由于工作的特殊性,照顾不了家庭  相似文献   

12.
<正>地处托木尔峰脚下的农一师四团,有这样一位平凡而伟大的女性,她用无私的大爱抚养了11个孩子,用无悔的青春赡养了6位老人,用自己的心血和汗水在四团这片广袤的土地上谱写了自己美好的情感人生。她就是四团五连维吾尔族职工卡小华。说起卡小华先要说到她的家庭。1956年,她的父亲卡地尔从喀什当兵复员后到胜利农牧场(现四团)工作,成为四团早期第一个少数民族向导和翻译,1965年任四团民族连连长,当年生下卡小华,卡小华上有兄长,下有弟、妹。丈夫阿尔肯是父亲战友的长子,因父母离异,无人疼爱,从  相似文献   

13.
她虽然外表朴实无华,但却是一位坚韧、刚强,富有胆识和气魄风范的女性.经过几年的打拼,她固定资产达100多万元,年收入都在50万元,她就是二师二十七团十连养殖户褚瑞芬. 2004年,在兵、师、团政策的扶持下,褚瑞芬和丈夫开始着手从事养猪事业.从起初的108头发展到如今的3000多头,养殖场发展到3000平方米,每年收益将近四五十万元.  相似文献   

14.
一师十团塔北医院药剂科主任马静,是一名普通的兵团二代,她没有惊天动地的英雄事迹,只是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年复一年,日复一日,兢兢业业、勤勤恳恳、任劳任怨地为兵团多做贡献,展现了兵团二代的英姿。她刚工作的第二个月,就遇上连队一位老职工身受重伤,生命垂危,急需输血,她自告奋勇,无偿献血,挽救了这位连队  相似文献   

15.
入夏之后,每当夜幕降临,一二三团文化宫广场便彩灯闪烁,舞者如潮。参加免费露天舞会的男女老少们也许并不知道,这日复一日,月复一月的舞会竟是团老年协会会员杨秀芝自行组织举办的。 1997年初,为了让团老年协会的几十位老哥们儿、老姐们儿晚上有个娱乐的地方,54岁的杨秀芝寻思着利用团文化宫露天广场开办舞会。她把这个想法和团工会领导一说,双方一拍即合:团工会  相似文献   

16.
<正>2009年11月11日,在农四师七十二团举办的"生态养猪法"经验交流会上,有一位女士,外表朴素,说话流利。她的演讲朴实、真诚,博得了在场观众的阵阵掌声。她就是七十二团生态养猪致富女能手马莉君。  相似文献   

17.
妇女能顶半边天。在农六师一○八团,女性占据农场人员的近一半,她们中涌现出的优秀典型,让人可敬可佩。现担任一○八团子校党支部书记的王庆芝就是其中的一位,她原来是基层连队的一位普通职工,后经过她自身的不断  相似文献   

18.
正他叫邱远祥,1980年在农一师十二团二十四连工作,在此期间结识了妻子李胜芬,当时邱远祥去她家时经常看见一位老人在她家里,他以为那位老人是她的奶奶,后来才知道老人是她母亲的同乡,而且子女都早已过世,经常得到岳母一家人的照顾。1988年邱远祥调到十连工作,夫妇俩还是经常回去看望她,当时老人经常生病无人照看,看到老人那饱经沧桑的面容和孤苦伶仃的样子  相似文献   

19.
<正>李春霞是十二师一○四团九连一名普通女职工,在这短短的十来年里,她用吃苦耐劳的精神、过人的胆量、智慧的头脑不断在农业生产一线上创造  相似文献   

20.
她是一位平平凡凡的女职工,但她却在平凡的岗位上创造了不平凡的业绩;她是一名普普通通的党员,可从她身上,人们看到了共产党人那处处闪光的亮点;她是一个平常的女性,而她在工作与生活中,所做的一件件事,已成为团场人们交口称赞的话题。自1995年以来,她多次被农九师、一六三团授予先进生产者、“三八”红旗手、巾帼致富标兵、庭院致富能手等光荣称号。在人生道路上,她用一串串闪光的足迹展现了她的无悔人生追求。她, 就是农九师一六三团北区四连职工蒋新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