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一、以德行政的现实意义道德危机是一种严重的社会病症,在过去30多年改革的过程中,由于长时间疏于社会道德文化建设而又缺少对传统道德文化的连贯续接,自上世纪70年代末以来先后出现的道德信仰危机和权威失落、道德困惑、价值迷茫、道德滑坡和社会伦理秩序危机等都在考问着我们的政府。政府的公信度如何,也即民众对政府的满意度、信任度如何,不仅影  相似文献   

2.
杨彩娟 《人民论坛》2012,(11):136-137
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道德思想和武德思想,是井冈山时期毛泽东优俘政策形成的主要思想来源;而井冈山的实际军事斗争则是毛泽东优俘政策形成的实践基础。为解决战争中出现的俘虏问题,毛泽东制定了宽俘政策,随着宽俘政策在革命斗争中的积极作用不断增大,该项政策被逐步上升为军队政治工作的原则。  相似文献   

3.
丁磊  吴超晖 《前沿》2010,(20):177-179
先秦儒家道德荣辱观是中华民族传统道德思想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儒家思想文化关于道德修养和道德实践的价值评判标准,是儒家伦理道德建设体系的基石。孔子开启了以"知耻"为核心的中华民族道德荣辱观的源头;孟子明确提出了"荣""辱"的概念,对荣辱问题作了一定程度的阐述;荀子则是系统论述道德荣辱观念的先秦儒家代表,先秦儒家道德荣辱观由他而基本形成。  相似文献   

4.
大学生承继传统文化:现状、需求与日常生活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大学生是承继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主体.当前大学生承继传统文化呈现出认知匮乏、道德缺失和践行危机的现状.为此,需要借鉴文化濡化思想将传统文化在日常生活中与现代观念进行濡化融合,在日常生活中创设濡化载体与空间.  相似文献   

5.
榜样文化是系统总结道德模范的感人事迹、道德经验和高尚品德而形成的激励人们积极向上的思想文化,是社会成员出于对榜样的崇拜、效仿而产生自觉性、自发性行动的实践文化。榜样文化的形成必然对社会道德建设具有引领和推动作用,两者在内涵和目的上具有统一性。  相似文献   

6.
以湘西少数民族民俗为例,从少数民族传统道德文化资源所涵盖的基本范围、思想政治教育中少数民族传统道德文化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思想政治教育与少数民族传统道德文化的有机结合、以少数民族道德文化为契机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方向等几个方面,探索了少数民族传统道德文化资源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开发与利用的途径与意义所在。  相似文献   

7.
我国社会变迁带来激烈的文化冲突 ,导致文化体系和社会道德价值的混乱 ,使黑社会性质犯罪组织的形成有了精神夹缝。传统文化中落后的封建意识为黑社会性质犯罪组织的形成和发展提供了精神支柱和思想指导。后现代主义文化取向的多元化造成文化市场上色情文化、赌博文化、毒品文化和暴力文化等文化垃圾的流行 ,而这些文化垃圾是黑社会性质犯罪组织形成的精神温床。  相似文献   

8.
论我国公共行政的思想危机及其治理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世界范围内 ,建立在韦伯官僚制度下的传统公共行政出现了合法性危机。我国公共行政的思想危机表现为以官僚体制为基础建立起来的政府行政效率低下、行政行为成本高而透明度低、公共行政目标缺少战略思维、公共行政产出无标准、公共物品的供给不足。产生这些危机的根源主要由于公共行政思想在本土化、行政体制的形成和改革过程中的偏差而引发的。治理我国公共行政的危机主要包括完善官僚体制、推进政府“合法化”和推行“法治之治”等路径  相似文献   

9.
反思中国人的现代化历程,从文化内涵来看是由两条线索构成的:一是对传统儒家道德文化的批判和超越;二是从现代性精神内涵中获得。而当代中国道德危机的根源恰恰蕴涵在这两条线索之中。  相似文献   

10.
正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座谈会上指出,新时代的文艺“要结合新的时代条件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和弘扬中华美学精神。”习总书记的这个号召具有重要的意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在长期发展过程中形成的,其思想内容十分丰富,涉及哲学思想、人文精神、教化思想和道德理念等方面。总体来看,中国传统文化构成中,影响最大的当属儒释道三家。其中,儒家文化代表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社会规范性文化,是秩序感最强的文化;道家  相似文献   

11.
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与使命是政治逻辑与文化逻辑的统一,且文化逻辑更为基础。中华传统文化中"民为国本"的统治思想、"家国一体"的民族情怀、"协和万邦"的天下观念是初心与使命孕育的文化沃土;近代东西方文明危机而导致的文化转型呼唤初心与使命的形成;对革命"本体论"与"方法论"的探讨而产生的红色革命文化推动初心与使命的发展;而在当代中国坚守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则是对初心与使命的正本清源和守正创新。  相似文献   

12.
从基督教的视角对导致金融危机发生的精神文化因素进行分析和探讨.可以发现:金融危机实质是一种"信仰危机"、"道德危机"和"人性危机".从信仰、道德和人性三个方面探析克服金融危机的思想资源,或许可以为世界经济早日走出金融危机的阴影提供思想上的支持.  相似文献   

13.
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历经数千年的创新与传承,形成了内涵丰富、意蕴深远的文化体系,其关于整体本位、道德教化、家风传承及天人和谐的思想是在新时代中提升公民内在修养的宝贵资源。当下,需着眼大局,以传统文化培育人民的国家意识与责任意识。将传统文化厚植在道德文化、家风文化及生态文化之中,更深层次地浸润人民的精神家园。  相似文献   

14.
李建立 《前沿》2010,(1):184-187
中国传统文化表现出以国家利益和民族利益至上的整体主义思想,注重对民族、国家的责任、奉献意识,与西方传统文化中强调个人权利至上、推崇自我的个人主义思想,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反思中西传统文化在道德价值取向上的利弊得失,有助于我们汲取西方文化中的合理成分,实现中西传统文化的整合、超越与和谐,更好地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服务。  相似文献   

15.
马克思主义伦理思想是马克思主义政治思想价值维度的取向标准,它以传统伦理思想观念兴起为纽带,结合当今社会道德文化水平,在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实践中逐渐形成了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伦理思想。马克思主义伦理思想为当代中国道德发展提供了理论来源、思想基础和方法论指导。  相似文献   

16.
梁启超生活的时代是传统中国向现代中国过渡的早期阶段,在救亡图存的历史背景下,梁启超感受到了中国固有道德面临的危机,第一次公开明确地提出了"道德革命"的口号,他的"道德革命"思想带有强烈的现代性特征。今日中国仍处在传统向现代转型的过程中,现代性促进了当代中国的发展,同时也引发了伦理道德的危机与困境。梁启超关于"道德革命"和道德重建的思考,对于深处现代性道德危机中的中国人重建道德秩序和道德信念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7.
马俊梅 《前沿》2007,(12):147-150
当前,我国正处在社会转型期,新旧体制的交替,使得社会利益取向呈现多样化,进而形成思想、文化、价值取向的多元化。在此过程中,旧的思想道德体系已被打破,新的思想道德体系尚未形成;传统的公共行政伦理与道德受到市场经济和西方腐朽思想文化的冲撞和磨合,广大公职人员在具体行政过程中面临道德选择的迷惘和混乱。在目前的行政实践中,严守法纪和道德准则,坚持用社会主义道德和共产主义道德要求自己的国家公职人员虽然仍占主流,但不可否认,也有相当一部分公共行政道德堕落,凭借手中的权力,追求金钱和美女,陷入利己主义的泥潭,而且我们发现这种…  相似文献   

18.
传统官德思想是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几千年的发展历程中形成了以德配天、忠君爱国、以民为本、清廉勤勉、修身正己的思想。虽然传统官德思想在当下看来有很大的历史局限性,但其中一些精华内容对今天提升党员干部道德水平仍有现实价值和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9.
黄嫱  赵纪新 《前沿》2004,(3):140-142
中国儒家传统道德思想经过几千年的发展和完善 ,不仅凝练了中华民族优秀的文化传统 ,而且造就了中国礼仪之邦的传统美誉。本文通过对儒家传统道德思想中仁义礼信四种传统美德的阐释和分析 ,着重从领导干部的道德建设、社会主义的集体主义、公民素质以及经济领域中的诚信等方面论述了儒家传统道德思想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0.
社会主义道德建设是发展先进文化的重要内容。当今世界,各种文化思潮此起彼伏,相互激荡,相互碰撞,其中有积极的、进步的内容,也有消极的、颓废甚至反动的成份。它们都分别从不同角度反映了不同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不可避免地要对我国人民的精神风貌产生影响,从而推进或延缓社会主义道德建设。中华民族有着悠久的重视道德教育的文化传统,其中儒家道德思想为我国现代的德育建设提供了极其宝贵的、可供借鉴的史料。一 儒家道德思想的基本精神千百年来,传统道德是人们在社会生活中逐渐形成并长期遵守的道德规范,是古人在社会生活中逐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