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我出生在80年代,那时托儿所是团场连队特有的托幼机构,学前年龄层、不同民族的孩童入托在这里学习生活,托儿所成为了一代兵团孩子成长的摇篮。儿时我家住在连队,母亲是连队托儿所的保育员,从我记事起,每天我就跟着母亲去托儿所。连队的托儿所有两间大房子,小班中班一个房子,大班一个房子,团里配发的木质小床、对  相似文献   

2.
芳草湖农场六分场下岗女工徐爱梅,下岗不失志,在自己家办起了托儿所。 今年春耕生产大忙季节,芳草湖农场六分场下岗女工徐爱梅看到连队许多年轻夫妇一忙就没有时间照顾孩子,既影响了家长的工作,孩子的安全也让人十分担忧,看到这一情况,徐爱梅萌发了办私人托儿所的想法。说干就干,她把自己  相似文献   

3.
嘿!全家福     
连日来,八十九团十一连工会为五十名穿戴一新的新工人及子女,在不同场所为他们义务照像。 这次照像的目的,是根据这五十名新工人一致向连队工会请求,能为他们在各自的住宅、棉田及连队的花园、托儿所、预备班等场所留影,把这些照片寄回老家,让家乡的父母及村民看一看他们住的是红砖房;穿的好布料;子女入托上学的好环境;科学种植的好棉田。  相似文献   

4.
梅兴无 《党史纵览》2022,(11):37-41
<正>在抗日战争时期,为收容抚育烈士遗孤、出征将士子女、战区难童,成立了延安保育院。保育院是当时设立在延安的儿童保育院、托儿所、保育小学的统称。在艰苦环境下,上至中央领导人,下到普通保育员,用一片爱心守护红色后代、呵护未来希望。10余年间,延安保育院共抚育了数千名孩子。诞生于延安的儿童保育院在延安的保育院中,最具代表性的当属第一、第二保育院,洛杉矶托儿所。  相似文献   

5.
正英国孩子从4岁开始进入学前班,开启义务教育阶段。英国法律规定所有4岁以上孩子必须有学可上,但英国许多家庭不会等到孩子4岁才送学校,不少忙于工作的父母会在孩子只几个月大的时候就送到托儿所。这主要得益于英国0到3岁婴幼儿托育服务发达,托管模式较多,为上班族家庭解除了不少育儿的后顾之忧。和请到家里照顾孩子的保姆不同,幼儿托管人是在自己家里接收需要托管的孩子,类似家庭幼儿园。  相似文献   

6.
正由于吸烟盛行,韩国的孩子从小就开始接受关于吸烟有害健康的教育。为避免儿童遭受二手烟侵害,韩国不仅禁止在托儿所和幼儿园室内吸烟,从今年底开始,托儿所和幼儿园的周围10米之内也将被划入禁烟区域。韩国烟民较多,这与快节奏的生活和巨大的工作压力有关。2015年,韩政府开始大幅提升香烟价格,涨幅几乎达到100%,并进一步扩大禁烟区域。韩国政  相似文献   

7.
在城市街道大办工业生产的同时,街道上出现了大量的街道食堂、托儿所、理发、修理服务站以及深受群众欢迎的邻里服务所等街道集体福利事业。这是具有生命力的新生事物。街道妇女参加生产以后,要求把各个人家里的家务:看孩子、做饭.以及拆洗缝补等琐事集中起来,交由一个地方办理,有了这种要求,她们就自发地办起食堂、托儿所、修理服务站和邻里服务所来。由于兴办了这些事业,解除了  相似文献   

8.
1940年春,延安中央托儿所成立,迎来了第一批小主人。他们是:罗小金(李铁映)、毛娇娇(李敏)、贾丽丽、谢定定、王苏云、傅维芳、小胖共7个孩子。  相似文献   

9.
正一年一度的金秋时节到了,是孩子们入学的时候。困难家庭的孩子没钱上学,眼巴巴地看着别人家的孩子走进学堂。农九师一六一团工会开展的金秋助学活动,圆了困难家庭孩子们的上学梦。该团工会自2006年开展"金秋助学"活动以来,至今已走过6个年头。据统计,团工会"金秋助学"活动共筹集爱心助学资金13.5万元,资  相似文献   

10.
伊力特实业股份有限公司酿酒四厂工会把关心职工、解决职工困难作为大事来抓,以实际行动解决职工遇到的困难。2002年,该厂维吾尔族女工祖力比亚生小孩,产假后上班,因工作量较大,没有时间给小孩喂奶。厂工会及时与包装车间进行了协商,包装车间为祖力比亚减轻了工作量,使她有足够的时间给小孩喂奶。职工古丽努尔家里孩子多,生活较困难,厂工会领导带头为她捐款并承诺由厂工会承担她孩子的全部学费。2005年,职工亚力不慎摔坏了胳膊,无法正常工作,作为家中的顶梁柱,不但不能挣钱还要花钱治病,使本来拮据的生活雪上加霜。厂工会得知亚力家中的困境…  相似文献   

11.
6月3日,农二师二十九团园九连工会办公室,女职工邓侠紧拉着连工会主席的手感激地说;"谢谢!谢谢咱连工会,要是没有连队工会和工会干部,我真不知道咋办?"该连职工邓侠,是困难户,果园因受灾年年亏损,两个孩子在上学,丈夫程新龙又于2005年3月患直肠癌,使原本贫困的家庭雪上加霜。连工会得知这一情况后,及时为其办理了低保,  相似文献   

12.
智者的回答     
祖母是个普普通通的乡间农妇。她活着的时候,平凡得如同地里的一棵草;故世的时候,也如同一棵自然枯萎的草,无声无息,永远被大地包容。祖母从40多岁起,就一直做着村办托儿所的保育员,前前后后有20多年, 村里一茬又一茬孩子都是她带大的,所以村里人人都喊她“婆婆”。后来托儿所停办了,祖母从此“赋闲”在家。闲来无事的祖母常常和村里的老人们一起打打麻将,日子在不知不觉中流逝。牌友们逐年“减少”,祖母一天比一天寂寞。小辈们上班或上学去了,祖母就坐在门前自己跟自己玩牌。一张张牌搬过来又搬过去,独自消磨着时光。  相似文献   

13.
正詹素洁于2005年10月由农一师工会女工部转岗到法律保障部,负责师市工会帮扶中心前期的筹建工作。在帮扶网络建设中,她以建立纵横帮扶网络为抓手,落实谁的"孩子"谁负责的原则,按照千人以下企业和驻城区企事业单位的困难职工由师市工会帮扶中心管理的标准,2006年至2007年,分别指导建立了阿拉尔市帮扶中心、21个农牧团场、企业帮扶站,  相似文献   

14.
黄邦在 《世纪桥》2010,(4):58-59
<正>中央托儿所成立后,大批在前线与日军作战的抗日将领,将他们的孩子送到了延安。这一时期,刘伯承司令员的儿子刘太行、左权副总参谋长的女儿左太北、邓小平政委的女儿邓琳、任弼时的女儿任远征,以及后来的杨勇司令员的儿子杨小平、白坚同志的儿  相似文献   

15.
"非常感谢工会,我这个困难户,两个孩子还能一个读研究生、一个读本科,这一切全靠工会的救助和支持。工会帮我家渡过了重重难关。"这是前不久农二师二十四团工会干部到四连检查时,特困职工曾令元满怀激情,对前来看望他的该团工会领导说的肺腑之言。多年来,该团工会始终把扶贫帮困作为一项重要工作来抓,将团党委和工会对贫困职工关怀送到家、传到人,让改革开放、团场发展的成果惠及贫困职工,工会成了贫困职工的"引路"者。该团工会完善帮扶长效机制,把"年终慰问"变成"常年关怀",帮扶工作做到心中  相似文献   

16.
正从一名大学毕业生,到一名普通的基层单位工会女工干部,如今算起来,我与工会在一起的日子已经整整3年了。记得才担任工会女工工作时,我连工会工作具体是做什么都不知道,只是简单地认为,不过就是逢年过节组织几个文艺节目而已。后来工作时间长了,才知道这仅仅只是工会工作很小的一部分。2012年8月的一天,单位一个单身母亲找到我,说自己家中两个孩子  相似文献   

17.
<正>农十三师红星二场学校工会将和谐小康家庭的创建活动落在实处,抓出实效。"孩子永远是家庭的重心",让孩子成为创建"和谐小康家庭"的小抓手。  相似文献   

18.
编辑同志:我叫汪玉花,是农四师六十七团四连的一名普通职工。2003年,我的丈夫孙岁进患上风湿性肾结石,由于长期吃药治疗,不仅花光了家中所有的积蓄,还欠下了一笔外债。家里还有两个正在上学的孩子。正当我为丈夫的医药费和孩子的生活费发愁时,团工会和连队挂钩组的人员为我家送来了1200元现金,还为我家申请办理了最低生  相似文献   

19.
<正>进入暑期以来,农二师二十九团工会在学生中广泛开展了"感恩"系列教育活动。各基层单位由工会牵头,辅导员组织,从孩子的心理特点,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了"如何学习、怎样学习"的教育,同时重点教育学生们如何做人,怎样学会感  相似文献   

20.
2014年11月30日,二师三十三团承德社区居民郭普桂从团工会领到了3000元就学救助金后,满含热泪地说:"感谢团党委、团工会为我们这些低保户家庭的子女发放就学救助钱,孩子这学期的生活费又有着落了。"郭普桂因残致贫,她的儿子2014年考入新疆大学不久,其爱人突发脑溢血瘫痪在床,给原本就贫困的家庭更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