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005年,浙江人均 GDP一举突破3000美元,为“十五”发展画上了一个圆满的句号。这一标志性数据的实现.意味着我省就地区经济实力而言,已接近上中等收入国家水平,迈入了初步现代化的门槛。然而,人均 GDP3000美元的背后,究竟包含了哪些实质性内容?给未来浙江经济社会的发展,又将带来哪些变化?相信对其的深度解读,能让我们更好地把握这一数字所传递的信号,为我省谋划高起点上新一轮的又快又好发展。提供借鉴与启示。  相似文献   

2.
薛力 《时事报告》2009,(4):97-98
据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字:2008年我国人均GDP为3266.8美元。这表明我国人均GDPE,跨过3000美元的门槛。世界银行有一个标准:人均GDP755美元以下为低收入国家;756—2995美元为中下等收入国家:2996—9265美元为中上等收入国家;9265美元以上为高收入国家。由此可见,我国已跻身中上等收入国家的行列。  相似文献   

3.
20世纪60-70年代是拉美经济的“起飞”时期。拉美主要国家人均国内生产总值(GDP)相继超过1000美元,以1970年美元不变价格计算,在此期间不仅阿根廷、墨西哥、乌拉圭和委内瑞拉的人均GDP分别达到1315、1142、1176和1320美元,而且整个拉美地区人均GDP也由606美元增加到849 美元。然而正是这段时期,拉美国家的经济、政治和社会等领域却出现了种种问题,面临着新的挑战。  相似文献   

4.
柳博 《今日浙江》2006,(1):37-37
2006年,是浙江人均 GDP 突破3000美元大关、发展面临过“坎”之年。随着省委、省政府对“十一五”第一年工作任务的确定和战略举措的部署,越来越多的迹象表明:以科学发展观为红线的“十一五”规划,将绝非束之高阁的“一纸空文”;特别是在我省进入人均 GDP3000美元的阶段以后, “转轨发展”势将取得实质性的进展! 围绕“转轨发展”,浙江开局之年的新举措,主要从以下4个方面展开。  相似文献   

5.
丑则静 《人民论坛》2013,(11):252-253
新世纪东亚地区国家的经济集体腾飞,与之相伴的便是地区性的环境问题日趋严峻,东亚地区国家围绕环境安全问题展开合作变得愈发迫切。文章分析了东亚环境安全领域存在的问题与特点、东亚环境安全合作曲折发展原因,以期探寻我国的地区环境安全战略。  相似文献   

6.
改革开放以来,浙江紧紧抓住历史机遇,在资源相对匮乏、经济基础较为薄弱、又缺乏国家优惠政策扶持等不利条件下,在国内率先走上了以民营经济为主体、以制度创新为主导的市场化改革之路,经济实现跨越式发展。2008年浙江人均GDP突破6000美元大关,工业化率达到53.9%,全省进入了一个适应居民消费升级需要、服务业加速增长的新阶段。  相似文献   

7.
《观察与思考》2009,(18):16-20
相关国家和地区的发展表明,人均地区生产总值跨越6000美元后,经济社会发展将面临许多深刻的变化。2008年,浙江人均GDP为42214元,按照国家公布的2008年平均汇率换算,全省人均GDP达到了6078美元,标志着浙江经济社会发展进入了一个新阶段。这一阶段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成败非常重要。如果我们能够成功逾越,则可顺利完成工业化,进入后工业化社会,可以跻身发达国家与地区的行列。  相似文献   

8.
我国东部沿海经济发达地区处于东亚,东亚地区在我国周边安全总体格局中占有突出地位.东亚地区是进入新世纪经济发展速度最快,同时也是国际安全问题最为敏感、矛盾最为复杂的地区.美国、日本、俄罗斯、印度均视东亚的区域战略为对外战略的重点之一,因而使东亚成为大国博弈的重要区域.把握大国东亚战略的走向,对于我国采取有效对策,营造和谐东亚氛围和良好的周边安全环境,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苗伟平  姚忠福 《小康》2006,(3):36-37
二十世纪50年代起,拉美国家经济开始发展。如巴西、墨西哥等连续30年保持6%~7%的年均增长速度。到1980年时,人均GDP,墨西哥达1316美元,巴西1925美元,智利2057美元,阿根廷超过4000美元,各国大体上超过1000美元。但此后拉美一些主要国家先后爆发四次大规模金融危机,即1982年的拉美债务危机,1994年的墨西哥金融危机,1999年的巴西金融危机和2001年的阿根廷金融危机。频频爆发的金融危机不仅造成拉美经济增长长期乏力,20年间一直维持1%~2%的低速增长,使贫困差距日益扩大,治安混乱,社会失衡,政局动荡,而且从一个侧面反映了拉美国家日益严峻的…  相似文献   

10.
2003年浙江人均GDP还处在2800多美元的水平,2004年,除直辖市外,浙江省人均GDP在全国率先突破3000美元。2005年浙江省生产总值达13365亿元,比上年增长12.4%,人均GBP达到3400美元。今年2月初,浙江省统计局副局长兼新闻发言人王杰在“2006年浙江经济运行情况”新闻发布会上宣布,经初步核算,2006年全省生产总值为15649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同比增长13.6%。此前,浙江2006年的预期增速为10%。数据显示,2006年浙江人均GDP为31684元,同比增长11.6%,按现行汇率折算为3975美元。作为浙江经济排头兵的杭州市,2006年人均GDP初步估算已达到6700美元,宁波和温州则分别为6568美元和3054美元。  相似文献   

11.
12.
二战结束后 ,东亚许多国家和地区经济有了很大发展 ,许多经济学家和政治家将东亚经济的成功称作“东亚奇迹”。究其原因有国家和民族的独立、适当的宏观调控政策、有序合理的产业结构调整、高投资率等。但从 1997年下半年起 ,这儿却爆发了一场影响深远的金融危机 ,这说明随着世界经济形势的变化 ,东亚地区过去二三十年所实施的经济增长方式已不再象过去那样有效 ,必须对其经济结构和产业结构做出调整。  相似文献   

13.
当"十二五"产业扩张的冲动交锋资源环境承载力,该怎样来探求彼此之间的平衡?如今,当GDP的高烧犹在,尽管产业结构的调整不断进行,这样的矛盾能否在短期之内得到缓和,正前所未有地考验着主政者们的智慧和心力。  相似文献   

14.
范金 《群众》2011,(1):28-29
江苏“十二五”规划建议提出,要坚持把产业转型升级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主攻方向,并明确将创新驱动战略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核心战略。这是从我省省情出发,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在新起点上又好又快推进“两个率先”的战略谋划。  相似文献   

15.
在全区各级各部门紧锣密鼓部署工作、全力以赴确保广西今年“双过千”目标实现的大氛围下,《2005年广西人均GDP突破1000美元的可能性及发展趋势研究》课题完成。这一重大课题由自治区主席陆兵担任课题组组长、自治区常务副主席郭声琨任副组长。该课题文章数据详实、分析透彻、趋势预测论证充分,课题研究的完成对鼓舞人心、坚定“双过千”的信心及促进广西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产生积极影响。经自治区领导审定后。本刊在第17、18、19期分别发表(因篇幅所限,发表时略有删节),让各地各部门详细了解“人均GDP突破1000美元”目标的可能性和发展趋势,并以此指导具体工作。  相似文献   

16.
中国提出要做到两个坚持,即坚持东亚峰会作为“领导人引领的战略论坛”的性质,以及坚持东盟主导、协商一致、照顾各方舒适度的原则。在这两个坚持的基础上,各方以东亚峰会十周年为契机,充分总结十年来的经验,深入思考未来机制的规划,着力推动的特定领域重点合作才能成为现实。  相似文献   

17.
周建明 《学习与实践》2003,(4):30-35,59
一、单极格局和多元化趋势是当今世界格局的特征正确判断世界格局是构建东亚战略的基础。现今世界格局的基本特征是,发展中的世界政治经济多极化趋势以及美国力主独霸世界的单极格局同时并存。冷战的结束使美国成为惟一的超级大国,近年来美国综合国力非但没有减退,增强的力度甚至还明显大于其他发达国家。这一态势在今后5-10年内不会发生实质  相似文献   

18.
第四部分正确把握我区人均GDP突破1000美元后的经济发展趋势一、我区人均GDP发展历程改革开放以来,我区人均GDP水平有了较大提高。1978~2004年人均GDP增长了5.89倍,年均增长7.4%,但由于人口基数较大,人均CDP比GDP总量年均增速低1.8个  相似文献   

19.
傅白水 《今日浙江》2011,(13):28-29
2011年,浙江城镇和农村居民人均收入分别连续11年和26年位居省区首位,作为人均GDP最高、最为富裕的省份之一,浙江目前第三产业比重却不高。但在浙江经济这样的一个发展阶段,依据藏富于民这个优势,浙江完全可以打造中国服务业大省和强省。  相似文献   

20.
环境社会学20世纪诞生于美国并成为一门显性的社会学分支学科。东亚地区是社会、文化多样性最典型的地区之一,东亚各国或各地区面临的环境问题及解决的方式也具有多样性。但由于历史和地理方面的原因,东亚地区的环境问题及其解决方式仍有诸多相似之处。环境社会学家也在不断地建构环境社会学这门学科,并积累了一定的成果。为了加强交流,共同构建东亚地区的环境社会学学科,2013年11月在河海大学举行了以"多样性:环境与社会"为主题的第四届东亚国际环境社会学学术研讨会。来自日本、韩国和中国等国家或地区的学者在研讨会上围绕着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影响以及应对措施等展开了深入的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