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正粉碎"四人帮"之后,党内外希望邓小平出来工作的呼声越来越高。1977年7月17日,中共十届三中全会通过决议,正式恢复邓小平中共中央副主席、中央军委副主席、国务院副总理、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参谋长等职务。面对十年"文化大革命"后百废待兴的严峻局面,邓小平主动请缨分管科学和教育工作。他一贯认为:"要实现现代化,关键是科学技术要能上去;发展科学技术,不抓教育不行;靠空讲不能实现现代化,必须要有知  相似文献   

2.
科学技术能否实现现代化,这是关系到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成败的一个关键问题。“四个现代化,关键是科学技术的现代化。没有现代科学技术,就不可能建设现代农业、现代工业、现代国防。”(《邓小平文选》第83页——以下凡该书引文只注页码)而教育是科学技术的基础,科研是靠教育输送人才的。要发展科学技术,必须同时抓好教育,不抓科  相似文献   

3.
十年"文革"给我国的教育战线带来重大的灾难,我们 曾经历过一段"宁要没有文化的劳动者"的扭曲年代。在那 段时间里我国的文化教育被严重忽视,从事科技研究、文化 教育的人不被尊重。粉碎"四人帮"以后,邓小平恢复了领 导职位,他自告奋勇管科教方面的工作,说:"我们国家赶不 上世界先进水平,从何着手呢?我想,要从科学和教育着 手。"还说"教育要狠狠抓一下,一直抓它十年八年,我是 一直抓下去的"。这显示了邓小平作为一个杰出的政治家对 民族、国家和人民高度负责的战略远见和卓识。此后的一段 时间里,在邓小平的领导下,对我国的教育战线进行了大刀 阔斧的拨乱反正。  相似文献   

4.
邓小平曾经说过,拨乱反正实际上是从1975年就开始了. 1975年,第二次复出的邓小平从中科院<汇报提纲>入手,抓科技界的拨乱反正,可惜随着他再次被打倒而受挫.1977年8月8日,第三次复出的邓小平在"科学和教育工作座谈会"上发表历史意义深远的<关于科学和教育工作的几点意见>,指引我国科技界走上了健康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5.
王芳 《世纪桥》2013,(12):60-61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不仅是马克思主义思想路线,更是邓小平理论的精髓。文化大革命结束后,邓小平完成了中国共产党思想理论上的拨乱反正工作,尽显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弘扬人的主体性的哲学思想。邓小平对待毛泽东及毛泽东思想的科学态度和正确举措,是对中国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做出最伟大的贡献之一。不管是对理论工作者还是实践工作者,解放思想、实事求是都是永不褪色的经典。对于当今长期存在的认识上的主观主义盲目性、片面性仍然要靠解放思想和实事求是的统一,靠打破思想僵化,一切从实际出发,坚持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归根到底靠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路线解决问题。  相似文献   

6.
在十年“文革”的大部分时间里,由于受到“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左”倾文化思想的影响,我国的文化建设停滞不前,甚至出现了极大的混乱和倒退。但进入1975年后,“左”倾文化思想开始遭到部分的质疑、批评和纠正,文化工作领域进行了初步的拨乱反正。这种情况的出现,有着多方面的原因,但最主要的原因是邓小平重新进入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核心。并在毛泽东、周恩来的支持下,于1975年主持党和国家的日常工作。对各行各业进行了全面整顿。,  相似文献   

7.
拨乱反正是中国所走社会主义道路具有重大意义的历史阶段,邓小平作为这一历史进程的大主笔,以其非凡的胆略和才能,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前后,为党的拨乱反正工作,写下了光辉灿烂的篇章。  相似文献   

8.
“拨乱反正”在邓小平的实践和理论中占有重要地位。邓小平曾指出,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将近7年,“我们主要做了两件事,一是拨乱反正,二是全面改革。”①拨乱反正,全面改革,不仅是对这7年的概括,同时也是对新时期现代化建设过程的概括。正是根据邓小平的概括,党史界把1978~1992年这一段历史,再分为以拨乱反正为主要内容和以全面改革为主要内容两个阶段。因此,从拨乱反正作为切入点,是符合历史的逻辑的,在内容上也是适当的。源远流长的思想传统被毛泽东称为“先进的中国人”、“在中国共产党出世以前向西方寻找真理的一派人物”②的…  相似文献   

9.
从“文化大革命”结束到党的十二大,是我们党实现拨乱反正和工作重点转移的关键时期。在这个历史时期,邓小平同志对社会主义民主建设问题的探索继承了马克思、列宁关于社会主义民主的基本原则,发展了我们党的实践成果,批判了党内长期存在的集权主义倾向及封建主义残余思想,针对党在社会主义民主建设方面的教训提出了一系列发展社会主义民主的重要的论断和主张,科学地把握了社会主义民主的发展方向和现实条件的关系,为改革开放时期加强社会主义民主建设提供了科学的指导理论。  相似文献   

10.
从“文化大革命“结束到党的十二大 ,是我们党实现拨乱反正和工作重点转移的关键时期。在这个历史时期 ,邓小平同志对社会主义民主建设问题的探索继承了马克思、列宁关于社会主义民主的基本原则 ,发展了我们党的实践成果 ,批判了党内长期存在的集权主义倾向及封建主义残余思想 ,针对党在社会主义民主建设方面的教训提出了一系列发展社会主义民主的重要的论断和主张 ,科学地把握了社会主义民主的发展方向和现实条件的关系 ,为改革开放时期加强社会主义民主建设提供了科学的指导理论。  相似文献   

11.
<正>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中国共产党全面拨乱反正,加强国家的民主与法制建设。而平反"文革"前后的冤假错案,是新时期民主法制建设的首要环节。1977年12月10日,中共中央任命胡耀邦为中央组织部部长。胡耀邦遵照党的实事求是、有错必纠的原则,率领组织部全体同志,经过大量切实的调查研究,打开了平反冤假错案、落实党的政策的新局面,这也标志着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历史进入新时期。1976年,粉碎"四人帮"以后,中国的  相似文献   

12.
徐庆全 《湘潮》2005,(11):4-12
1976年10月,粉碎“四人帮”的欢呼声、鞭炮声震撼中国大地的时候,历史又欣喜地掀开了新的一页。在批判“四人帮”的勃然呐喊逐渐归于理性的平静后,各条战线的拨乱反正的任务凸现在全党、全国人民面前。作为“文化大革命”中重灾区的文艺界,拨乱反正的任务尤其艰巨。但是,由于“  相似文献   

13.
1976年10月粉碎江青反革命集团之后,随着对江青反革命集团罪行的揭发和清算的深入,全党不断冲破"左"的思想的严重束缚,越来越强烈地要求纠正"文化大革命"的错误,拨乱反正、正本清源.在党中央的决策和领导下,全党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坚决拨林彪、"四人帮"破坏之乱,纠正毛泽东晚年的错误,使各方面的工作回到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正确轨道上来.  相似文献   

14.
荣辱观念,古已有之。我国古代的思想家历来十分重视荣辱观念。“不知荣辱乃不能成人”、“宁可毁人,不可毁誉”、“宁可穷而有志,不可富而失节”等等格言警句,都说明了古代的哲人志士将荣辱放到了与人格、气节一样重要的地位。这是我  相似文献   

15.
我们党已有六十年的历史。我们党在这六十年中,走过了光荣豪迈而又艰难曲折的道路,是在不断总结胜利的经验和失误、挫折的教训中,继续前进的。一个党也和一个人一样,如果只有成功的经验而没有失败的教训,如果只注意总结正面的经验而不注意总结反面的经验,那末,对革命事业应当怎样做  相似文献   

16.
窦应泰 《党史博览》2013,(10):21-25
黄镇,1909年生于安徽桐城。在战争年代曾历任红五军团宣传干事、红十五军团政治部宣传部长、总政宣传部副部长、八路军第一二九师政治部副主任和晋冀鲁豫野战军第九纵队政委等职。新中国成立以后。他进入外交领域。曾历任驻匈牙利、印度尼西亚大使。外交部副部长和驻法国大使。1977年12月。中共中央为了彻底整顿“文革”中的重灾区文化部。同时也为早日恢复党的文化阵地,决定把时任中国驻美联络处主任的黄镇调回国内。黄镇临危受命。出任中宣部第一副部长兼文化部部长。这一重要任命刚在《人民日报》上公布,就引起了国内外的极大关注。  相似文献   

17.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科技安全是关系到一个主权国家经济政治社会安全的重要因素。邓小平纵观世界和平与发展趋势,高度关注我国的科技安全问题,提出了一系列维护我国科技安全的政策主张和原则规范,为我们对外开放、保障科技安全提供了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  相似文献   

18.
邓小平科技思想体系包括邓小平科技思想的内容、邓小平科技思想的基本论断以及这些内容之间的相互联系。邓小平同志运用科学的方法论,继承马克思  相似文献   

19.
王茜 《理论学刊》2007,2(1):26-28
一个社会的教育状况,对整个社会发展具有根本的影响。“文化大革命”后的中国,百废待举,积重难返。教育领域更是饱受“文化大革命”摧残的重灾区,极“左”思潮施虐的时间最长,危害最重。广大教育工作者背着“两个估计”①的政治包袱,顶着知识分子“臭老九”的政治帽子,积极性得不到发挥。学校教学秩序混乱,教育质量低劣,整个社会的知识水准和道德水平严重滑坡。教育领域的这种状况,在社会发展的深层次上阻碍了历史转折新局面的开辟。1977年,邓小平再度出任党和国家领导职务。他说:“我出来工作,可以有两种态度,一个是做官,一个是做点工作。…  相似文献   

20.
邓小平科技理论是邓小平理论的重要组成部份,是改革开放20年来发展我国经济、科技和教育以及推动改革开放的指导方针和重要原则。在面向新世纪的情况下,进一步深入学习和全面贯彻邓小平的科技思想,把握其内容和精神实质,对于加速科技进步,推进教育事业,加快现代化建设进程;对于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