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腐败是指国家公职人员利用手中的权力非法获得私人利益的行为。当前我国的腐败主要表现为贪赃枉法、行贿受贿。敲诈勒索、权钱交易、挥霍人民财富、腐化堕落等。这种腐败现象有以下几个特点:(1)数量增多。发生在“三机关一部门”(党政领导机关、行政执法机关、司法机关和经济管理部门)的违法违纪案件有增无减。1996年上半年“三机关一部门”被查办的犯有贪污受贿等罪行的工作人员7000多人。(2)违法违纪的领导干部的层次越来越高。1995年受处分的地(厅)级以上干部人数比1994年上升39%,比1993年上升641%。尤其值得注意的是,近几…  相似文献   

2.
公务员是执行公务的"公共人",必须维护社会公共利益;每个公务员又是一个"经济人",会利用各种手段实现自身利益的最大化。如果公务员利用职权谋取私利,法律成本较低,贪污腐败就难以避免和遏制。加大对违法违纪公务员的处罚力度,提高腐败的法律成本,可以抑制公务员腐败的内在动机,促使公务员履行应尽义务,加强勤政廉政建设。  相似文献   

3.
黄海在今年第10期《瞭望》著文指出:当前腐败现象仍然严重,有些方面还在滋长蔓延,主要表现在:大案要案呈上升趋势,违法金额达千万元和上亿元的重大经济案件还在增大;领导干部违法违纪案件逐年增多,职级层次上升,涉及地(厅)级以上干部案件明显增加,顶风违法违纪案件突出,法人作法,集团性违法违纪案件上升,窝案、串案增多,有些案件往往是几人、几十人甚至上百人共同作案。党员领导干部腐化堕落案件明显增加。面对如此严峻形势,纪检监察一线的同志深刻地反思着种种日益突出的腐败现象,努力地探索着根治腐败的良策。反思之一:要坚决纠正组织人事工作中的不  相似文献   

4.
“法人腐败”问题及其治理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法人腐败”的涵义和特点所谓“法人腐败” ,是指具有民事权利主体资格的党政机关、司法机关、社会团体、企事业单位以及其它合法社会组织及其成员 ,为了谋取法人(单位和部门)利益 ,在法人意志的支配下 ,并以法人组织的名义组织实施的损害国家和社会利益的违纪、违法、犯罪行为和其它腐败行为。“法人腐败”是一种不同于“个人腐败”和“群体腐败”的特殊腐败现象。1、在腐败主体上 ,法人腐败的主体是法人或其它合法社会组织 ,主要是公有制法人组织 ,尤其是公有制“特殊法人”(即党政机关、司法机关、军事机关等)组织 ;2、在腐败…  相似文献   

5.
在改革开放和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条件下,过去被视为“清水衙门”的高等院校,也不是“世外桃源”,同样面临着反腐败的艰巨任务。近年来发生在高等学府的腐败案件呈上升趋势,案件数量之多,涉案金额之大,违法违纪情节之恶劣,涉案人员职务级别之高,令人震惊。在2 0 0 2年全国教育纪检监察工作会议上,陈至立同志指出,在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的过程中,教育作为社会的重要领域,已经不再是一片净土。从高校所发生的腐败案件的共性特点来看,仍然是以权谋私、权钱交易。因此,我们认为加强对权力的制衡,是高校反腐败工作的关键。加强制度建设,…  相似文献   

6.
现行的行政管理法规主要是从“质”的方面来衡量、处理民警违法违纪问题。但仅从“质”的方面还不够完善 ,应建立黄牌警告制度 ,从“量”的方面来衡量、处理民警违法违纪问题。实行黄牌警告制度必须了解其涵义 ,掌握其原则 ,明确其对象 ,遵循其程序。  相似文献   

7.
油气田企业腐败案件发生有其自身特点,滋生原因有油气田发展形势影响、价值观念发生扭曲、监督制度不到位等。深化反腐倡廉教育,抓好管理人员强基固本工程;建立健全规章制度,狠抓制度有效执行,执行有效监督,坚决查处违法违纪案件等,都是预防腐败案件发生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8.
一话为人做事须“知”。 何之谓“知”?孔子曰:“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论语·为政》)可见“知”乃指掌握知识和通晓事理。“知”既如此,那么它对于为人做事可以说是须臾不可无了。首先,“知”对“行”有不可替代的指导作用。朱熹说:“知行常相须,如目无足不行,足无目不见。论先后,知为先;论轻重,行为重。”(《朱子语类辑略》)在这里,朱熹把“行”比做足,把“知”比做目。人  相似文献   

9.
“司法腐败”的提法这几年在媒体上的使用频率越来越高。虽然其用意在于揭露和打击司法中的腐败现象 ,维护司法公正 ,但由于其语域范围过于宽泛 ,在实际使用中产生了不好的社会效果。一、“司法腐败”的提法不够准确“不被制约的权力必然产生腐败”。腐败是权力的腐败 ,制约是对权力的制约。制约权力防止腐败的对象应是权力和掌握权力的人。近几年来 ,媒体在论述“司法腐败”时 ,也都是以个别案件的枉法裁判和个别法官的不廉行为为根据的。而“司法腐败”把权力腐败与权力部门相混淆 ,把个别人的腐败行为与司法制度的需要完善相混淆 ,是从个…  相似文献   

10.
从经济伦理的角度探讨警察腐败,重在公权力与个人私利和“经济人”和“道德人”的理论解构,对警察腐败进行具有明显学科表征的应然分析,以期为研究警察腐败问题提供多层面的理论参考,进而为遏制和预防警察腐败提供新的思路和对策。  相似文献   

11.
新时期腐败的特点、规律及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前 ,我国的腐败现象处于多发期和高发期 ,其主要特点是范围较广、层次较高、金额巨大、团伙作案、手段“先进”。具体表现为 :(1)从腐败现象的范围与领域上看 ,呈现出广而深的发展趋势腐败现象纵向上在深入 ,表现为单一腐败向多样腐败、由个人行为向组织行为发展 ;横向上在扩散 ,向各个部门、行业和社会各个领域辐射。我认为 ,腐败现象虽然向各个领域、各方面渗透 ,但集中表现为三大领域 ,即经济领域、政治领域和生活领域。经济领域的腐败现象尤为突出 ,占各类违法违纪案件之首。据统计 ,1982年至1993年全国查处的党内违纪案件…  相似文献   

12.
寻租活动成因于“理性人假定”的错误和现实中的“市场失灵”,由寻租而引发的腐败具有极强的渗透性和毒害性,实行制度创新,提高寻租成本是遏制腐败的治本之策。  相似文献   

13.
一、对腐败产生的原因和现象要有充分的认识 产生腐败的原因,从主观上分析,人的本性是趋利避害贪图享乐的,正如孟子所说:“食色性也”,人的本性也是贪生怕死的,但为了真理,为了崇高的理想,就可以“富贵不能淫,威武不能曲,贫贱不能移”。我们党的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  相似文献   

14.
司法腐败是最大的腐败,是危害最为严重的腐败。其特点表现为主体身份的特殊性、手段及方法的隐蔽性以及性质及危害程度的极端严重性等。腐败的产生和发展有着深刻的社会根源和历史根源。要预防、遏制和铲除腐败,必须做到:一、标本兼治、综合治理。二、从严治标,始终保持反腐败的强大威慑力。三、提高执法人员的政治素质。四、改革和健全司法机关的体制、机制和各种制度。五、加强各类监督,加大违法违纪案件惩处力度。  相似文献   

15.
一、预防为主是公安纪检监察工作应遵循的基本原则1、从辩证唯物主义观点看,预防为主是治本之策。马克思主义认为,事物是普遍联系的,任何事物只有在一定的联系中才能存在和发展。就公安纪检工作来说,预防是治本,惩处是治标,本和标是一个事物的两个方面,二者是不可分割的统一体。所谓“本”就是违法违纪现象产生的主要原因,包括思想问题、世界观问题以及体制、机制、法制等问题。所谓“标”就是已经形成的违法违纪现象,其对社会的不良影响和对公安队伍的负面效应已经造成。从治标入手,查处违法违纪案件,惩处违法违纪民警,可以起…  相似文献   

16.
我国《行政许可法》生效以来,行政审批数量得到一定的控制,行政审批行政也正在被规范。但由于体制和制度尚不完善,监督不力,利益驱动等因素,行政审批领域仍有大量公权私用现象存在。一些掌握行政审批权的部门仍然利用手中的审批权“吃、拿、卡、要”。从近年来许多政府干部,有的甚至是高级干部的违法违纪案件看,大多数人都是因为利用手中行政审批项目的权力,权钱交易、以权谋私,最终走上了犯罪道路。认真贯彻行政许可法,继续深化行政审批改革,从制度上加强廉政建设,依法对权力进行有效的制约,是预防和治理腐败的一项十分重要的治本之策。一…  相似文献   

17.
新型腐败是相较于传统腐败而言的一种新的贪腐方式,与传统腐败和隐性腐败在呈现方式上有着内在关联性。从形态化表现看,传统腐败向新型腐败的嬗变主要显现在腐败主体、腐败方式、腐败手段、腐败收益、腐败心理、腐败类型和腐败影响方面的过程变化。深层次剖析新型腐败的产生根源,需要从公权力的主体维度、行贿者的客体维度、反腐败法规的制度维度、腐败亚文化的文化维度和新媒介工具的载体维度展开分析,深入挖掘新型腐败滋生的“污染源”。新时代探索依靠自我革命全面打赢反腐败斗争的实践机制,需要将“三不腐”嵌入惩治新型腐败的全过程,发挥“不敢腐”的震慑力、“不能腐”的约束力和“不想腐”的感召力,实现严惩腐败、监督约束和文化引领协同发力,推进廉洁型政党建设。  相似文献   

18.
先秦儒家之“知”是伦理之“善”与认识论之“真”的融合,可称之为道德认识论,具有“合真善而向美”的三维价值属性。如何让“知”达到“合宜”,实现道德认识践履的合理性以及适当性,是先秦儒家一个重要论域。他们在理论与实践中,以对“中”这一方法论原则的阐扬和“他者”即“天”“人”的显明设定,来解决道德认识何以合宜问题。先秦儒家“知”之合宜性规约,提供给我们一种儒家式生活方式,它将为化解个人、社会、自然等方面出现的利害冲突,实现新时代人之美好生活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9.
十八大以来,“习李新政,反腐先行”。中纪委掀起的反腐风暴已席卷了全国,远远超出了一些人“反腐只是一阵风”的前期预料。物不防腐治腐必朽,事不防腐治腐必败,国不防腐治腐必亡。通过对目前腐败的形式隐、数额多、层次高、范围广等特点的总结,不难发现自身存有腐败“基因”、市场经济的负面效应和依法治国的落实不力是产生腐败的重要原因。对此,应该看到“壮骨还魂”“刮骨疗毒”“壮士断腕”等方式是反腐倡廉的重要路径选择。  相似文献   

20.
浅析当前公安队伍中腐败问题的原因与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几年来公安队伍中存在的腐败问题相当严重。究其原因:一是社会大环境的影响;二是我们对队伍的管理措施明显滞后于形势的发展。腐败是一种“毒瘤”,它严重败坏了党和政府的形象,侵蚀了公安机关和干警队伍的肌体。防治对策:1.加强队伍的自身教育;2.增强干部选拔的透明度;3.强化规章制度的建设和落实;4.严肃查处违法违纪案件。只要各级领导反腐败斗争常抓不懈,广大干警洁身自律,就一定能够清除队伍中的腐败现象,重新塑造人民警察的良好形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