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采用网络价值观问卷,从网络政治观、网络道德观、网络学习观、网络婚恋观、网络择业观、网络消费观等六个方面对浙江省大学生的网络价值观进行调查。调查结果显示,大学生网络价值观的主流是积极向上的,对网络有了一定的辨别能力,能较客观地认知到网络对现实社会带来的影响。同时,大学生的网络责任意识有待增强,网络自我约束和控制能力也有待提升。  相似文献   

2.
对网络道德建设的几点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薛妙勤 《前沿》2003,(12):144-146
面对网络给公民道德带来的挑战与冲击 ,我们应从以下几方面开展网络道德建设 :加强网络伦理研究 ,提升网民道德人格 ;提高网络技术能力 ,直接控制网络问题 ;加快网络立法步伐 ,依法调控网络行为 ;积极倡导网络文明 ,有效占领网络阵地  相似文献   

3.
李建红 《前沿》2004,(8):130-131
高校网络教育中存在着重网络技能轻网络道德的现象 ,由此也导致大学生网络道德失范严重。规范大学生网络失范行为要“两手抓” ,既重视网络技能也要重视网络道德。可以通过网络道德教育进课堂、进网络、进校园的方法 ,提高大学生的网络道德素质  相似文献   

4.
网络暴力近年来频繁发生,对正常的网络秩序和网络伦理道德造成了强烈冲击。治理网络暴力成为一个重要课题。网络道德的缺失是网络暴力发生的根本原因之一。构建网络道德体系,发展和完善对我国公民的网络道德教育是治理网络暴力的一条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5.
网络群体性事件信息难控,传播难管,信息真伪难辨,信息交流群体极化性倾向严重的现状,呈现出网络舆情热点往往直接演变为网络群体性事件,网络舆情非理性化、情绪化倾向加速网络群体性事件的恶性循环及网络舆情的广泛传播,增加了网络群体性事件的处置难度,网络舆情易被敌对势力利用致使网络群体性事件性质改变。公安机关应采取增强网络群体性事件防范能力,增强网络群体性事件舆情驾驭能力,提高网络群体性事件应急处置水平,提升网络群体性事件矛盾化解水平等控制策略。  相似文献   

6.
徐翔 《学习与实践》2012,(4):135-140
随着互联网时代的迅猛发展,网络文化与网络传播在城市文化软实力中的地位日趋重要,并使得城市文化软实力的建构发生了不同于"前网络"时代的重要变化。因此有必要提出城市"网络文化软实力"的概念。这就需要全面发挥网络文化在城市文化建设和城市发展中的作用,大力提升城市的网络文化资源力、网络文化生产力、网络文化传播力、网络文化服务力、网络文化创造力,适应网络时代对城市发展的要求,积极推动网络媒介城市、网络文化产业中心、网络内容中心、网络文化技术创新引领中心、网络总部基地建设等城市文化工程的实施。  相似文献   

7.
熊志海  畅君元 《前沿》2011,(1):96-99
网络证据是网络信息固定在载体上生成的。在收集网络证据时,应采取两步走的方针,一是收集网络、计算机终端以及外围设备留存的网络信息,二是将收集到的网络信息固定在特定的载体之上,生成最终的网络证据。故本文将从网络信息的收集以及网络证据的生成两个部分进行讨论,将网络证据的收集方法呈现出来。为保证所收集到网络证据的客观完整性,需要对网络证据的事实信息及其审计信息同时进行及时地收集和固定。  相似文献   

8.
当今社会,随着因特网为主体的计算机电子信息网络技术迅猛发展,一种新的职业,即通过计算机网络对知识、信息进行生产、收集、处理和经营,以提供信息产品服务的网络职业便应运而生了。网络工作者包括网络工程师、网络管理者、网络信息产品服务的提供者等,他们在职业活动过程中逐步形成相应的道德。我们把网络职业工作者在工作过程中养成、遵守和显现出来的具有网络职业特征的行为规范的总和称为网络工作者职业道德,简称网络道德。  相似文献   

9.
张玉勤 《人民论坛》2012,(17):44-45
网络问政极大地促进了中国的政治民主进程和政治文明发展。但同时,网络问政非理性现象、网络"伪民意"以及西方敌对势力的渗透也使得网络问政存在一定的现实风险,建议加强网络问政制度化建设,疏通网络问政渠道,提高各级领导干部网络执政水平,推进网络道德建设,增强民众网络安全意识。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以中国人民大学学生为主要调查对象,通过自编网络成瘾量表,测量学生网络依赖度及成瘾度,将学生网络使用情况分为三种:网络使用正常者、网络使用依赖者以及网络使用成瘾者,通过对学生网络使用依赖度的调查分析,探究大学生网络成瘾的原因.  相似文献   

11.
论网络道德需要培养的必要性和途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网络道德需要的培养 ,是保证网络社会健康、有序发展的客观要求 ,是发挥网络道德作用的关键。要培养网络主体的道德需要 ,必须构筑网络道德规范体系 ;开展对网络主体的道德教育 ;加强道德赏罚以及网络主体的道德修养。  相似文献   

12.
论和谐社会的网络文明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网络文明是人类网络社会生活的进步状态,其功能和目的在于向网络主体提供一套文明的网络行为模式、方向和标准,建构一个合理有序的网络社会秩序。研究网络文明的特点,把握网络文明的规律,对于加强网络文明建设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网络文明具有的虚拟性、开放性、普世性和自律性等特点,决定了网络文明建设的复杂性、艰巨性和综合性。网络文明建设的基本路径有技术防范、行政监管、法律控制、道德约束、行业自律、国际合作等。  相似文献   

13.
杨丽英  郁有凯 《人民论坛》2014,(11):114-116
大学生作为网络应用的主力军之一,其态度、意见和情绪既影响着网络舆情的走向,又受到自身网络素养的影响.认识和处理网络舆情反映大学生的网络信息认知能力、网络信息获取和处理能力以及网络信息的创造能力,并影响网络素养的培养;大学生网络素养影响网络舆情的走向,体现在网络舆情的酝酿阶段、起始阶段、扩散阶段和整合阶段.  相似文献   

14.
随着网络技术的广泛应用,网络侵权事件时有发生。在当前推行网络实名制的背景下,如何保护公民的隐私权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侵权责任法》的颁布施行为网络侵权责任的划分与承担提供了法律依据。应当在逐步完善网络隐私权法律法规的基础上,依靠网民和网络服务提供者的共同努力,构建和谐的网络环境,以便最大程度地保护网络实名制下的隐私权。  相似文献   

15.
网络已经成为大学生舆论的主要场所。高校网络舆论引导工作存在诸多问题,表现在网络意识不强,观念落后;对网络舆论的分析、甄别能力不强;网络舆论引导政出多门,责任不明。构建高校网络舆论引导工作机制,首先要明晰高校网络舆论的内容和特点,建设科学合理的网络舆论引导工作队伍,在开展网络舆论引导工作时处理好"堵"与"疏"的关系,占据网络舆论主导权。  相似文献   

16.
青少年网络欺凌问题与防范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互联网的发展和普及,青少年之间的网络欺凌行为也日渐增多,网络欺凌大致可以分为情绪失控、网络骚扰、网络盯梢、网络诋毁、网络伪装、披露隐私和在线孤立等七种表现形式.  相似文献   

17.
魏丽萍 《人民论坛》2010,(9):190-191
网络崇拜对网络传播会产生很多负面影响,其中网络不道德现象和网络犯罪就是其主要表现。但网络崇拜中广泛存在着的"斯德哥尔摩情结"阻碍了人们对网络不道德现象和网络犯罪的谴责,对网络传播中的道德规范提出了新的挑战,必须引起足够的警惕。  相似文献   

18.
互联网问题多样化与突发性,使得国家、组织和个人对网络社会的深度治理都有迫切需要。网络社会是信息技术革命和中国社会变革发展共同作用的结果,是与现实社会相联的一种实体性、关系性的社会存在形态。运用系统论方法将网络社会的主体分为实体类与关系类两种。实体类主体划分为网络主体、网络技术、网络信息和网络话语,关系性主体划分为网络舆情、网络法律、网络安全和网络文化。据此,深入阐述了网络社会综合治理的模式,希冀推动网络社会有序运行和促进现实社会治理创新。  相似文献   

19.
治理网络暴力,提倡网络文明,是净化网络环境这一问题的两个方面,二者相辅相成。如何治理网络暴力,提倡网络文明呢?我认为应通过他律与自律两手一起抓,才能有效解决问题。首先要通过法律手段进行治理。对网络暴力的治理,要建立健全相关法律,用于规范网络行为。  相似文献   

20.
随着网络应用的普及和公民维权意识的提高,与公安有关的网络舆论和网络问政给公安工作带来了新的挑战。为改变在网络舆论中的被动局面,公安机关顺势建立网络发言人制度,以"网络发言人"名义与网民在线交流,利用网络发布政务信息,引导网络舆论,回复网民诉求,给新形势下的公安工作带来了活力。网络发言人制度是新兴的网络问政渠道,广东警方作为网络发言人制度的先试先行者,探索出"广东模式",同时也发现了不少问题。随着网络问政的不断深入,网络发言人制度定会在公安机关广泛实施。完善网络发言人制度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