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任淑艳 《传承》2013,(2):20-23
毛泽东的秘书田家英,参与过党和国家许多重要文件的起草工作,1956年他为毛泽东起草的党的“八大”开幕词,虽经过书记处讨论修改,其极具毛泽东风格的基本格调则出自田家英。田家英深得赏识,被委以重任,不负众望,出色完成使命,皆缘于其思想和政治上的成长。“八大”开幕词以其经典地位和它的起草者田家英一起载入了史册。  相似文献   

2.
1961年春,毛泽东的秘书田家英率领中央调查组深入浙江农村,调查了解村情民意,之后向毛泽东大胆建言,为中央纠“左”提供了重要依据。今年是党中央为田家英同志平反昭雪20周年,本刊刊登《田家英浙江调研记》,既是纪念,亦是呼唤那种精神  相似文献   

3.
友情何价     
盛祖宏 《文明大观》2001,(10):42-42
《李锐其人》一书中叙述了李锐在庐山会议上坦陈己见,从毛泽东的工业秘书变为“澎德怀反党集团的追随者”,成为彭黄张周之后的第五号右倾机会主义者。在批斗他的过程中,为了避免牵出与他关系密切、观点相似的田家英、胡乔木来.他抱定了“罪过由我一个人承担,人事关系到周(小舟)、周(惠)、黄(克诚)为止,决不能再扯宽”的宗旨。在此后的一次大会上,周小舟在被迫交代中,说出田家英曾告诉李锐,如果允许离开中南海,他要向毛泽东进言:不要百年以后再有人来议论,等等。这是很尖端的“反党”言论,揭出来等于让田家英处于绝境。  相似文献   

4.
《传承》2006,(Z1)
“虚心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是毛泽东在“八大”开幕词中的名言。毛泽东作报告、演讲的底稿,从不让人代笔,唯一的例外就是中央“八大”开幕词。毛泽东曾起草过两个稿子,可不知为何都没有写完。于是毛泽东让陈伯达起草,然而他的稿子让毛泽东觉得写得太长,扯得又远。于是毛泽东找到了田家英,说“:不要写得太长,有个稿子带在口袋里,我就放心了。”时间非常紧迫,这时离八大召开只有几天了,田家英花了一个通宵把初稿赶了出来。毛泽东比较满意他写的这份稿子,立即送到刘少奇、周恩来、朱德等有关同志那里反复修改,最终定稿。“八大”召开那天,…  相似文献   

5.
田家英曾是毛泽东的5大秘书之一。他才学深厚,为人坦诚,当过毛泽东长子毛岸英的老师,为毛泽东起草了许多脍炙人口的文稿。但是,庐山会议上的政治风暴差点把他推入深渊,史无前例的“文革”浩劫终于使这位正直的书生蒙冤自尽……  相似文献   

6.
什么是政治     
一 上个世纪四十年代末,有一天,毛泽东问秘书田家英,什么是政治?这不是个平常的问题.当时政治家和学者对“政治”各有各的定义。莫衷一是。田家英毕竟博览群书,一口气说出许多有关政治的阐述,并一一作了评价。毛泽东摇了摇头,笑道:“政治也没有你说的那么复杂,我们的政治,就是怎么令敌人越来越少,令同志越来越多。朋友多的政府就是好的政府,敌人多的政府就是坏的政府。”毛泽东对政治的定义可谓简明扼要、通俗易懂,同时指明了在当时历史时期中国共产党夺取政权后主要的政治任务.是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建立真正被人民拥护的政府。直到今天,毛泽东的这席话,对我们仍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7.
一位14岁的少年,在一场关于救国之道的笔墨论战中,让一位老教授无言以对,甘拜下风,一时盛传蓉城。这个当年被称为“神童”的少年,就是后来担任毛泽东秘书旧年的田家英!田家英原名曾正昌,1922年出生于四川成都。1937年11月奔赴延安,在陕北公学和延安马列学院学习。1948年8月.年仅26岁的田家英开始担任毛泽东主席的秘书。解放以后,他先后担任过中共中央办公厅秘书室主任、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办公厅副主任,中央政策研究室副主任和中央办公厅副主任等职务。人们都知道.中国现代史上的每一件大事乃至中国人民当家作主的历山都和毛泽…  相似文献   

8.
王茜 《前沿》2009,(3):35-38
毛泽东历来重视调查工作,并特别强调在中央领导同志身边工作的秘书应有特殊的调查研究任务。田家英遵照毛泽东同志的指示,怀着为广大劳动人民谋福利的崇高目的,多次下到基层,特别是深入农村,进行系统周密的调查研究。“他一生大部分时间,都花在调查研究的活动中”。他的“民本”思想在他长期的调查研究工作中得到了充分的展现。  相似文献   

9.
1959年7月,庐山。暮色已浓,阵雨骤来。雨点急促敲打着山间别墅的铁皮瓦,松林间阵阵呢喃起伏。“美庐”二楼窗棂却不时溅出畅快的笑声。周小舟、李锐、田家英、周惠四人围坐在毛泽东身边。毛泽东往日是习惯于在自己的住所里,独自读书思考,不喜欢别人去打扰的。也...  相似文献   

10.
任淑艳 《传承》2013,(3):20-23
毛泽东的秘书田家英,参与过党和国家许多重要文件的起草工作,1956年他为毛泽东起草的党的"八大"开幕词,虽经过书记处讨论修改,其极具毛泽东风格的基本格调则出自田家英。田家英深得赏识,被委以重任,不负众望,出色完成使命,皆缘于其思想和政治上的成长。"八大"开幕词以其经典地位和它的起草者田家英一起载入了史册。  相似文献   

11.
田家英是毛泽东的秘书,很有才华,这是许多人都知道的。可是,田家英备尝艰辛与苦涩又充满理想浪漫的少年生活却鲜为人知。苦读田家英,四川成都市人,姓  相似文献   

12.
阎长贵 《同舟共进》2011,(11):39-43
田家英是“文革”还未全面开始时自杀的高级干部,他在1966年5月4日至26日标志“文革”全面发动的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即通过第一个“文革”纲领性文献《五一六通知》的会议)还未结束时就自杀了(23日)。众所周知,田家英当时是中共中央办公厅副主任、中共中央办公厅秘书室主任。  相似文献   

13.
李钢 《传承》2009,(21):36-37
田家英曾是毛泽东的"五大秘书"之一,跟随毛泽东18年。他不仅才学深厚,为毛泽东起草了许多脍炙人口的文稿,还当过毛泽东长子毛岸英的文  相似文献   

14.
王茜 《求索》2011,(11):74-75
田家英作为毛泽东的秘书,一生非常注重学识素质的修为。学习是他前进的动力、智慧的源泉,是他增长才干的重要途径。他的博学专精,学以致用、学以履职的学识观值得研论。  相似文献   

15.
毛泽东一生中用过很多秘书,其中最著名的当数胡乔木、陈伯达、田家英。我们从毛泽东和他的j位秘书的交往、言行和三位秘书的经历中,可以获得不少借鉴和启迪。毛泽东欣赏有思想、有学问的人毛泽东欣赏有思想、有学问的人毛泽东本人集思想家、政治家、军事家、书法家和诗人于一身,好学勤思,博古通今。作为他的秘书也必须是高水平的。毛泽东的几个主要秘书都是经他本人发现和挑选的。毛泽东认为:“有了学问,好比站在山上,可以看到很远很多的东西;没有学问,如在暗沟里走路,摸索不着,那会苦煞人。”因此,毛泽东选秘书一个重要标准须是“有学问”的。毛泽东习惯于以文识  相似文献   

16.
中国共产党成立79周年了。纪念党的诞辰,令人深切怀念党的主要缔造者、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战略家、理论家毛泽东同志。多年来,搞资产阶级自由化的人恶意攻击毛泽东,大搞所谓“非毛化”;而真正的共产党人则针锋相对,旗帜鲜明地坚决反对“非毛化”。不同立场,何其鲜明!毛泽东同志逝世后,邓小平与其他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一道,在严肃总结毛泽东晚年错误、批评“两个凡是”的同时,坚定地、大无畏地捍卫毛泽东的历史地位和毛泽东思想的指导地位。邓小平主持制定并经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一致通过的《关于建国以…  相似文献   

17.
毛泽东决策特色探析贺中华毛泽东说:“领导者的责任,归结起来,主要的是出主意,用干部两件事。”(1)所谓的出主意,就是我们今天所说的决策问题。毛泽东在认识到决策的极端重要性的前提下,坚持用马克思主义的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作指导,在科学地总结我党长期行政领...  相似文献   

18.
毛泽东的读书笔记冯树鉴毛泽东从青年时代起,就主张读书要“四多”──多读、多写、多想、多问、这里所谓多写,即多做读书笔记。毛泽东的读书笔记,主要有六种形式:一、内容摘录。毛泽东在青年时代上课时就认真做课堂笔记;在自修时地写读书笔记,包括抄录全篇文章和摘...  相似文献   

19.
现时人们常常谈论这个观那个观,如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荣辱观、权力观、政绩观等等。“观”就是对某一问题总的根本的看法。我们党反复强调。最重要的是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因为这“三观”决定了一个人的发展方向。所谓世界观,即宇宙观,就是人们对世界总的根本的看法。毛泽东特别重视树立正确的世界观,认为“世界观的转变是一个根本的转变”。他要求知识分子和各级干部“逐步地抛弃资产阶级的世界观而树立无产阶级、共产主义的世界观”。毛泽东所讲的世界观,不只是从自然观中物质和意识的相互关系角度讲的小世界观。而是包括历史观在内的,“是英雄创造历史,还是奴隶们创造历史”的大世界观。所谓人生观,是关于对人生总的看法,人活着是为了个人的荣华富贵,还是为社会和他人作贡献。所谓价值观,是指对一定信念、倾向、主张的态度和观点,起着行为取向、评价标准、评价原则和尺度的作用。在我国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经济的多元化、文化的多样化,不同阶层、群体因利益矛盾引起价值尺度、目标的碰撞。以及人的个性的充分释放,价值观的作用越来越大。  相似文献   

20.
再谈信心     
张儒昌 《群众》2009,(5):79-79
“坚定信心,应对挑战”.迄今已成今年以来的流行语。 以“心”作为思想、意志、感情的载体.是国人的“发明”。在国学范畴内,只要发渊于“心”,就真、就善、就关,所谓“在心为志,发言为诗”等等,大凡“心语”都神圣、都美好,信心也概莫能外。几千年来,中国人从未丧失过信心!即使是在饱受列强欺凌的黑暗年代,“就是中华民族的精神”(毛泽东语)的鲁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