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和一般白手起家的企业家最大的不同点,傅春安遨游"商海"和"艺海"之间而自得其乐,他是文界大商,也是商界大儒。11月11日,傅长春集团欢庆成立60周年,文教界友人在媒体上刊登的联合贺词称集团当家人傅春安为"儒商楷模"。傅长春集团属下的傅长春储运是一家挂牌市值近1亿元的上市公司,主席兼总裁傅春安是商界的"另类"。有人形容他是"文化商人",也有人称呼他是儒商,而中国人大常委龚学平则认为应该把他称为"商儒",因为他的骨子里,始终流着"文化与艺术"的血液,"儒"字才是他的本质,从商只不过是他谋生的方式。  相似文献   

2.
"我原来一直不知道有这句话,老人家没有告诉过我。现在看来,当年有志气是好的,但还是小气了一点。"2008年初春一个温暖的午后,邓朴方在他那简朴的书房,对他的几位同事感慨地说。让他大发感慨的,是他父亲说过的一句话。这句话,作为一件"大事",已经写进了为纪念中国残联成立20周年而编纂的《中国残疾人事业大  相似文献   

3.
薛涌 《同舟共进》2008,(8):13-14
四年多前,笔者和国内一位知名经济学家共餐。他席间放言:"美国根本没有竞争力。再过几年中国企业会取代美国企业而征服世界。即使是大学,中国也很快能和美国平起平坐。"笔者当时觉得他不过是吐一时之快,但不久就陆续读到国内许多学者的类似言论,比如,"中国经济比美国更自由","美国的民主制度交易成本太高,不如中国有效率"等等。最近国内一位知名学者也描述道:中国学者曾对美国  相似文献   

4.
《小康》2007,(9):48-51
张高丽被外界所称的"从南到北,面朝大海"的主政经历,为他积累了丰厚的资源,无论是人脉或是理念思维。而这也让人们对于天津未来在中国经济版图中的角色有了更多的期待。  相似文献   

5.
在中国近代史上,有这样一位老人:他近一个世纪的人生历程,就是起伏跌宕的历史风云的一个折射,而他本人也曾经是一些重要历史事件的核心人物。1965年7月,当他与李宗仁先生从海外归来时,毛泽东主席见到他的第一句话就是:"久闻大名,如雷贯耳。"他,就是我国著名无党派爱国人士程思远。  相似文献   

6.
20年建言,毛丰美是当之无愧的"农民代言人"。王丽辉告诉记者,老毛书记在病重期间还念念不忘农民的事,最常说的一句话是:"如果可能,我还要反映农民的呼声!"在他执着为"三农"提建议的背后,是对"三农"执着坚守、不离不弃的爱。因为他的贡献和能力,毛丰美曾有几次进城的机会,组织上多次提出让他担任乡长甚至是主管农业的副县长,都因他舍不得农村的事业而拒绝了。他说:"只有当好村干部才能了解农民,代表农  相似文献   

7.
悟即快乐     
广敏 《人民政坛》2012,(11):24-25
草木悟春,则抽芽吐绿,快乐地生长;鸟儿悟秋,则掠山过岭,快乐地南翔;芸芸众生,世事纷繁,快乐自不尽相同,然,快乐的途径却只有一个,那就是领悟。喜弈者悟一妙局而欣喜;爱乐者悟一绝音而若狂;修禅者悟一真谛而释然……拜读立根老师的《临池心语》,步入他的"结庐"之地——"问耕斋",继而,静静地欣赏他的书法佳作,得到了美的享受不说,仅是字里行间所洋溢着的快乐,便深深感染着我。这种快乐,没有刻意的描画,没有矫情的修饰,由心而发,真挚感人。而这种快乐的源泉,则是来自于他的真切的"感悟":悟于  相似文献   

8.
孟祥才 《春秋》2011,(6):35-37,1
胡滨,中国近代史研究著名学者。他饱学而不炫弄,为善而不倦怠,在经历了"文革"的动荡不堪后,仍旧能以一颗赤诚之心诚实无欺地做学问、提携后学。《忆我大学时代的老师胡滨先生》记述了上世纪中后期一位知识分子的际遇和修为。  相似文献   

9.
张思之经常自嘲自己是"一生都未胜诉的失败者",可中国法律界却尊他为"中国第一大律师","中国律师界的荣耀和良心"。有人说,在当代的中国,律师只是一个花瓶,而张思之却说:"即使只能做一个花瓶,我也要在里面插一枝含露带刺的玫瑰"。法律学者邓  相似文献   

10.
李冬洁 《小康》2008,(2):55-55
我相信,2008年的市场仍然会上行,最高点也会在7000—8000点之间。30年前,他是中国改革有影响力的人物。1984年他撰写的《中国大趋势》曾以前瞻性的视角对中国发展和未来进行了大胆的预测,"影响了一代人"。30年后,经过了华尔街的洗礼,近期他又推出力作《牛市一万点》,观点犀利而  相似文献   

11.
汤一介先生谈德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上世纪80年代的"文化热"和90年代的"国学热",分别把对中国传统的反思推到了前台,只不过前者的主调是否定的,而后者则变成了"弘扬"。在这时代的大转换中,儒学的命运和学界对儒家的评判始终处在漩涡的中心。作为中国文化的研究者,汤一介也经历了一个"置身其外"和"投入其中"的过程。从学术领域讲,他过去的特长不在儒学,而在佛、道;从研究态度看,之前较为秉承"客观"之理念,于儒、释、  相似文献   

12.
<正>我佩服的人不多,钟南山算一个。我相信全国人大代表、中国工程院院士钟南山的名字会在中国医学史上留下一笔,因为在抗击"非典"的日日夜夜,一时无法驾驭的"非典"使人们陷入了恐慌,而他提出的特殊治疗方案给了同胞信心和力量,那是一种"力挽狂澜"的感觉。我佩服钟南山的医术,更敬重他的人品,在他身上有一种浩然正气,坚持真理,勇于直言,体现了知识分子难能可贵的理性与良知。每年"两会"期间,他与一些"开小差"、"来学习"的代表委员不一样,都会提出一些空谷足音般的  相似文献   

13.
在接连荣获"2006年感动龙江年度十大人物"、"2006年度感动哈尔滨十大人物"等荣誉称号之后,2006年12月19日,哈尔滨圣泰制药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高翔又被评选为全国"第二届优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对于这个由中央统战部、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人事部、国家工商总局、全国工商联联合授予的荣誉,高翔显得尤为珍惜。他说这个荣誉的设立,"充分体现了党和国家对非公有制经济人士的肯定和赞誉";而对于他本人来说,这个荣誉的获得,使他的人生方向和目标更明确、责任和使命更深沉。  相似文献   

14.
鞠靖 《小康》2004,(5):70-71
"不知道该买怎样的车。"南京市一位处级干部 张盛满脸苦恼地告诉记者。在公车改革的政策出台 之后,有意买车的他发现自己竟找不到一款适合他 公务员身份的车。 张盛说,眼下不管从哪个方面考虑,公务员都是 最适合买车的对象:工作稳定、收入稳定。而事实上, 公务员也往往是汽车经销商和汽车贷款银行最欢迎  相似文献   

15.
叶志刚 《乡音》2011,(8):48+47
1989年12月9日,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文化生活》栏目播出了一篇通讯《"大活宝"的戏法——神了》,就是专门介绍魔术大师陈进才的绝活儿的。陈进才绰号"大活宝"。提起"大活宝",在北京周围的河北省城乡,几乎没有人不知道他。当年,与这位久负盛名的民间艺术大师聊天,不出两句话,准把您逗得"咯咯"直笑。若看他的演出,上场那副滑稽像,您就得捧腹大笑。而就在您笑得两眼眯成一条缝的当口,他要变的鲜花、彩旗、纸条什么的,顿时呈现在  相似文献   

16.
立足重庆     
正《费正清中国回忆录》是"头号中国通"、美国最负盛名的中国问题观察家、美国中国近现代史研究领域的泰斗费正清唯一的一本个人自传。在这本书里,费正清讲述了他半个多世纪与中国有关的生活与工作,记录了他对近现代中国历史的敏锐观察和精辟分析。费正清以博学而洒脱的风格,风趣、清新的笔调,将自己的经历和观察娓娓道来。对读者而言,这本书将不仅仅是一本简单的个人传记,而是读懂中国历史的一本重要著作。  相似文献   

17.
陈抗行 《小康》2004,(9):3-3
政治不是政治家的专利,它也是公众的权利,甚至可以是公众的一种"生活方式"。公众渴望自由地"呼吸" 政治。 帝制时代就有人提出这样的见解。晚清思想家魏源道:"天下其一身欤!后元首,相股肱,诤臣喉舌。然则 孰为其鼻息?夫非庶人欤!九窍、百骸、四支之存亡,视于鼻息……故圣帝明王,惟恐庶民之不息息相通也,故 其取于臣也略,而取于民也详。"他把国家比作人的躯体,执政者为首脑、四肢、喉舌,而黎民百姓就是"鼻息"  相似文献   

18.
"他是臭氧层来的人",10多年前,饱含理想主义激情的美国前副总统戈尔曾因其环保主张被人如此嘲讽。而在2007年,戈尔却两度因为在环保领域的贡献赢得世界的尊重和荣誉。他投资  相似文献   

19.
姚同发 《黄埔》2011,(6):66-68
中国古代伟大的史学家司马迁的历史巨著《史记》,为我们留下了千古传诵的"太史公曰"。无独有偶,台湾大学名誉教授许介鳞的煌煌大作《台湾史记》,也为我们留下了耐人咀嚼的"台史公曰"。从"太史公曰"到"台史公曰",其间相隔二千余年,但是,许介鳞教授对于中华文化的仰慕与追随,是显而易见的;而他对于战后台湾的认识,也堪称精辟而深刻。  相似文献   

20.
出生于黄土高原的王辅民是典型的西北汉子,具有放达、执着、率直的人格气质,其绘画同样大气而不拘泥。他的作品展示的是和谐、宁静、纯朴的"天人合一"的美丽景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