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由国共合作而兴起的1924年至1927年的中国革命,最终因两党合作的破裂而归于失败。中共的自身建设,也同样经历着这样一起一落的过程。这程度不同地反映在工厂、学校、农村等党组织建设的各个方面。本文就试图对这一时期高校中党的建设状况作一番探讨。  相似文献   

2.
在执政条件下,中共在高校的建党方式、发展对象、工作方式以及中心任务上都有一系列新的变化.在发展党员的问题上,中共采取先吸收学生,其次是讲师、助教,最后才是大学教授的方针;在干部建设问题上,中共一面调配大批干部充实学校各级领导机关,一面又通过整党整风的办法整肃党的干部队伍.此外,中共还通过生产劳动和政治运动两种方式,培育高校党员的群众观念,坚定高校党员的阶级立场.这些做法,都直接强化了中共在高校执政党的身份和地位.  相似文献   

3.
十年探索时期,高校党的建设表现为两个完全不同的发展方向。一个是“制度化”趋向,在这10年,中共把党的传统和新鲜经验程序化、规范化,并在高校创立了一系列党的工作制度;另一个是“运动化”趋向,这一时期中共在高校发动的一系列社会政治运动,既违背了高等教育的发展规律,也破坏了党的建设原则。而“文革”始于高校的事实,也从一个侧面表明,高校党建“运动化”的严重后果。  相似文献   

4.
文化大革命的目的,是斗垮走资本主义道路的当权派,批判资产阶级的反动学术权威.其实质是要向各级党的领导夺权.在这场运动中,革命对政党建设的破坏性被发展到极致;它不仅直接颠覆了高校党的领导体制,而且还严重破坏了高校党的组织原则.党性不纯,必然派性横生.这是中共高校党的建设必须吸取的沉痛教训.  相似文献   

5.
1927年至1937年,这是中共历史发展的一个重要时期。在这10年,中共遭受了前所未有的挫折,有好几次还濒临了灭亡的境地。但也是这10年,党最终克服了各种困难,并以一种全新姿态投入到民族解放的战场。若从党建史的角度看,也同样经历着这一落一起的过程。这程度不同地反映在工厂、学校、农村等党组织建设的各个方面。本文就试图对这一时期高校党的建设状况作一番探讨。  相似文献   

6.
解放战争期间,中共逐步完成了由革命党向执政党的角色转换。这不仅表现为解放战场上的军事胜利,更重要的还是取决于广大民众对其执政地位的认同。其中,以高校为依托的知识分子群体的政治表现无疑是一个重要的因素.这当然与中共在高校的成功建设密不可分。本文试图就这一段历史状况作一番具体考察。  相似文献   

7.
我国高校党的建设三十年研究的重点是:党对高校的领导问题、高校党组织自身建设问题、德育和思想政治工作在高校党建工作中的位置问题和学生党支部的重要作用问题;我国高校党的建设三十年研究的难点是:缺乏创新、脱离实际,对策缺乏可操作性;搞坐而论道和形式主义;认识不到位,影响了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的地位和作用;在高校学生中发展党员工作依然存在很多问题。高校党建创新发展的思路是:高校党建工作创新的基础是理念创新;高校党建工作创新的核心是党建的制度创新;高校党建工作创新的手段是工作方法创新;高校党建工作创新的目标是"两个作用"的发挥;高校党建工作创新的活力是组织生活方式创新。  相似文献   

8.
中国共产党的历史发展与其在高校中的建设是密不可分的。然而由于各种原因,高校党建史的研究几乎还是一个空白。本刊连续刊发了周良书博士六篇相关论文,希望引起学术界和有关方面对这一问题的关注和思考。  相似文献   

9.
在高校中建党:中国共产党建设的一个特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高校是中国共产主义运动的发源地.但由于受到党的政治路线与知识分子政策的影响,高校党在中共体制内,经历了从1927年前的"摇篮和策源地"到1O年内战中的被"边缘化",再由抗战时期的"先锋与桥梁"到建国前的"第二条战线",这一不寻常的发展过程.这既体现了中国革命的曲折性,又反映了中共党建的特殊性;同时它也为中共在非无产阶级群体中建成工人阶级的先锋队,提供了一个成功的范例.  相似文献   

10.
杨飞 《党课》2012,(12):82-85
李大钊(1889—1927),字守常,中国共产主义的先驱,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杰出的无产阶级革命家、中国共产党的主要创始人之一,他不仅是我党早期卓越的领导入,而且是学识渊博、勇于开拓的著名学者,在中国共产主义运动和民族解放事业中占有崇高的历史地位。在繁忙的工作之余,著名革命家李大钊同样重视对子女的教育。在其精心教育下,几个子女大多走上了献身革命、自立自强的道路,为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作出了巨大贡献。  相似文献   

11.
文化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一个政党的灵魂.一个民族、一个国家、一个政党如果在文化上是低能的,在精神上是涣散的,肯定没有好的前途,话说白了叫没出息.中国共产党历史发展与现当代中国文化有着密切的关系.中国共产党靠文化起家.辛亥革命虽然推翻了几千年的封建制度,建立中华民国,立下了大功,使中国社会前进了一大步,但随后不久就被北洋军阀集团控制了北京政府,使之成为在帝国主义操纵下的统治老百姓的机构.在这种形势下,中国老百姓的日子越来越不好过.为了救国救民,先进知识分子努力寻找能改变国家和老百姓命运的真理.一开始,先是大力宣传西方资产阶级的各种民主主义性质的学说,这就是以民主与科学为旗帜的“新文化运动”.这一运动虽然在全国大中城市有很大影响,对人们特别是知识分子群体解放思想起了不小的作用,但先进知识分子中的一部分人,首先是李大钊,随后是陈独秀等认识到靠民主主义学说不可能改变中国的命运,必须另谋出路.正值此时,俄国爆发了十月革命,先进知识分子们逐渐知道这样一场翻天覆地的前所未有的革命是马克思主义指导的.经过初步研究,认识到马克思主义是一种科学真理.既然它能指导俄国革命取得胜利,也就能够指导中国革命改变社会面貌.于是,初识马克思主义的先进知识分子们以其为指导建立了中国共产党,开始了一场新的革命.  相似文献   

12.
抗日战争是对中华民族力量和意志的一场考验。它把学生、政党与国家的命运紧密地联结到一起。因为只有国家得以生存,各党派、各阶层才有发展的希望。但战争也极大改变了中国的政治格局。就中共而言,战前与战后的境况,有天壤之别。本文就以中共在高校中的建设为例,分析和说明这一变化。  相似文献   

13.
"南陈北李,相约建党"是中国共产党创建时期的一段佳话。如今,在纪念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之际,回顾中国共产党的创建历史,不难发现,作为中国共产主义运动的先驱,李大钊是创建中国共产党的"立其基"和"导其先河"者,而《新青年》的创办者、新文化运动的旗手、五四运动的"总司令"陈独秀是中国共产党成立的主要发起和组织者。90多年前,在中国工人阶级走上政治舞台以后,是李大钊与陈独秀相互呼应,珠联璧合,共同发轫中国的共产主义运动,导致了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相似文献   

14.
党的建设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紧密相连。党的建设既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根本保证,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客观要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离不开党的建设,党的建设也需要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际出发。历史和现实充分表明,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历史进程中,党的建设至关重要,不仅关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健康发展,更关系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成败。  相似文献   

15.
正1921年7月23日,一个极其平常的日子。上海法租界望志路106号(今兴业路76号),一座非常普通的小楼。正是在这个平常的日子,在这座普通的小楼里,13位口音不同、衣着不同、年龄相仿的中国知识分子,以及两位俄国人,举行了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由此拉开了影响20世纪中国历史发展的大幕。  相似文献   

16.
一、深入学习贯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着力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武装全党。思想理论建设是党的根本建设,党的理论创新引领各方面创新。要按照建设学习型政党的要求,紧密结合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生动实践,深入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在全党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坚持用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指导客观世界和主观世界的改造,进一步把握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提高运用科学理论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  相似文献   

17.
在二七罢工失败至五卅运动前革命低潮时期,党领导的人民革命斗争一直没有停止,是在低潮中奋进。这段时期的革命斗争有两个明显的特点:一是转变了斗争策略,主要把斗争的矛头对准帝国主义,并由工人阶级的单打独斗转变为联合各界各阶层民众共同进行反帝反封建斗争。二是转变了斗争方法,将党、团员分散到群众社团中去,以反帝大同盟等组织名义开展活动,既领导了革命运动,又巩固和发展了党的组织。同时深入工农民众之中,宣传民众、组织民众,为大革命高潮的到来准备了条件。  相似文献   

18.
党的先进性是马列主义政党的根本属性,是党在思想、纲领、政策、组织、作风、制度等方面先进于其他政党的特性。党的先进性是具体的、历史的,是随着党的具体历史实践发展而不断发展的。从世界社会主义运动发展史上看,以马克思列宁主义为指导的无产阶级政党,与一般政党和政治组织的最大区别之一,就是对党的先进性有着特殊强烈的内在要求。作为中国工人阶级、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中国共产党从诞生之日起,就自觉担负起改造中国、振兴中华的历史使命,始终站在中国社会最前列,组织、领导全国各族人民,完成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革命…  相似文献   

19.
“一切划时代的体系的真正的内容都是由于产生这些体系的那个时期的需要而形成起来的。所有这些体系都是以本国过去的整个发展为基础的.是以阶级关系的历史形式及其政治的、道德的、哲学的以及其他的后果为基础的。”①马克思主义来到中国.是因为中国人民有了这种需要.是因为中国社会有了播种它的土壤。不可否认.对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早期传播和中国人的道路选择.以及中国共产党的创建,中共早期组织的作用功不可没。还不可否认,以李大钊、陈独秀、李达、李汉俊、董必武、陈望道、林伯渠、杨匏安等人为代表的留学日本的先进分子.是马克思主义学说的传播者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奠基人.更有人成为了共产主义运动的先驱和中国共产党的创始人.非常值得书写和纪念。  相似文献   

20.
师生关系是高校中最基本的"社会"关系,并且师生间的互动也是马克思主义在校内得以传播和运用的重要途径.在这个特殊"社会"中,"校长"问题最为复杂,而校内的工学关系则更能体现中共建党理念的核心问题.本文试图对校内的上述"社会"关系作一番考察,以便更为客观地反映民主革命时期中共在高校中建党的真实状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