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刑事政策与刑罚结构变化之考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刑事政策和刑罚结构变化直接影响着刑罚结构的变化。现代比较舒缓的刑罚也会随之调整 ,以更好地防卫社会。  相似文献   

2.
当代世界刑罚的整体发展趋势是刑罚轻缓化.一国的刑事政策会对刑罚轻缓化产生重大的影响,当代西方国家所确立的"轻轻重重"的刑事政策和我国所确立的"宽严相济"的刑事政策是刑罚轻缓化的刑事政策基础.  相似文献   

3.
轻刑化的刑罚结构是当今世界刑罚改革的趋势,我国刑罚结构的重刑主义与主流浪潮背道而驰。与时俱进的刑事政策和科学的犯罪观是刑罚轻缓化的重要前提。我国"宽严相济"的刑事政策和《刑法修正案(八)》,必将成为促进我国刑罚结构进一步改革的巨大推动力量。  相似文献   

4.
宽严相济的刑事政策是我国现阶段刑罚工作的指导思想,在对未成年犯教育改造的过程中,正确把握宽严相济的刑事政策是我们工作取得成效的关键。目前存在着过度解读或曲解宽严相济刑事政策的现象,应完整、科学地把握宽严相济这一刑事政策,使该政策在未成年犯的刑罚执行工作中能够真正发挥其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5.
“宽严相济”与“轻轻重重”的刑事政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我国实行"宽严相济"的刑事政策,而西方国家实行"轻轻重重"的刑事政策.这两种刑事政策的产生都是由于面临高涨的犯罪现象.不同于西方已经实现了轻缓化的刑罚结构,我国的刑罚基本上处于"公正刑"阶段,已没有加重的余地.面对高涨的犯罪现象,我国应实行"稳中趋宽"的刑事政策.  相似文献   

6.
胡春香 《前沿》2007,(5):129-131
我国刑罚结构偏重是个不争的事实。这种结构的形成,既有我国历史重刑传统因素的影响,也有错综复杂的各种现实因素的制约。在大力倡导以人为本,努力构建和谐社会的今天,宽严相济的刑事政策受到我国司法实务部门以及刑法学界越来越充分的重视。我国现行刑罚存在的结构性缺陷所产生的弊端越发显露。改革和完善我国刑罚制度已是形式所需。本文拟从现行刑罚制度存在的缺陷和弊端、改革和完善刑罚制度的构想等方面对我国现行刑罚制度的完善做一初探。  相似文献   

7.
刑罚轻缓化的基本理论问题是其含义、价值及理论根据.刑罚轻缓化的含义是指在刑事立法上建立轻刑化的刑罚结构.刑事司法上尽可能适用轻刑和非刑罚处理措施的刑罚改革趋势.其价值是有利于实现刑法的人权保障机能:有利于实现刑法的社会保护机能;有利于节约司法资源,获得较大的刑法效益以及有利于犯罪人的改造和再社会化,达到惩罚和预防的双重目的.刑罚轻缓化的理论根据是指刑罚的人道性、谦抑性和有限性.  相似文献   

8.
刑罚轻缓化的正当性基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震 《求索》2007,(8):94-97
当代世界的刑罚发展趋势是刑罚的轻缓化。为什么刑罚的发展趋势是轻缓化而不是重刑化?它的正当基础是什么?刑罚轻缓化的正当性基础包括理论基础和社会基础,理论基础是指刑罚的人道性、谦抑性和刑罚的有限性;社会基础是指经济基础、社会结构基础、社会文化基础和刑事政策基础。  相似文献   

9.
当前世界各国均在两极化刑事政策的推动下,对本国的刑罚制度进行改革,我国《刑法修正案(八)》集中体现了这一发展趋势,但同时,我国刑罚制度依然存在整体刑罚结构仍然趋重、管制适用范围狭窄等问题和不足,通过对这些问题的剖析并进一步提出完善管制和缓刑,强化监管措施和监管制度的构想。  相似文献   

10.
缓刑在不同的刑事诉讼阶段所表现的主要特性是不同的,因而对其性质进行分阶段的界定也就有了现实的依据和合理性。从决定是否对犯罪分子宣告缓刑的意义上来说,缓刑有刑罚裁量的性质;从对犯罪分子具体适用缓刑的各项规定的意义上来说,缓刑又具有刑罚执行的性质。缓刑,兼具刑罚裁量和刑罚执行两重性质。在明确缓刑具有刑罚执行的法律性质的前提下,认定缓刑考验期满后再犯相应之罪的犯罪分子为累犯,就有了理论以及法律上的合理性。此种处置,从一般预防和特殊预防的角度来看,既符合中国社会重视行为人主观意志的现实,又能更好发挥刑罚预防犯罪的功能,也是符合我国现行刑事政策和法律规定的。  相似文献   

11.
我国应以从严从重查办职务犯罪刑事政策为指导,借鉴国外的职务犯罪刑罚立法经验,对职务犯罪刑罚体系进行调整,由自由刑为中心的刑罚体系,转向自由刑与财产刑、资格刑并重的刑罚体系,使职务犯罪的犯罪成本高于犯罪收益,从而更好地预防和减少职务犯罪。  相似文献   

12.
赵运锋  宋远升 《理论月刊》2007,(10):137-139
轻刑化是盛行于当今西方的一种刑罚思潮,虽然"轻轻重重"在西方的刑事政策思想中占据着重要位置,但这种两极化的刑罚观念并不能掩盖轻刑化的总体趋势和走向。作为一种思潮,轻刑化的刑事政策具有深层的社会原因,如启蒙思想中的社会契约论和三权分立、基督教教义中的平等思想和宽容、社会学中的犯罪永恒理论等。本文对轻刑化刑事政策的社会原因进行了深入分析。  相似文献   

13.
宽严相济的刑事政策是我国刑事政策的新发展,它既是刑事司法政策,也是刑事立法政策。宽严相济刑事政策首先要求形成一种合理的刑罚结构,这是实现宽严相济刑事政策的基础。文章仅探讨在宽严相济刑事政策的要求下,如何完善我国刑罚主刑中的死刑制度,并针对死刑制度的弊端,提出修改的建议和措施,以更好地体现宽严相济刑事政策的要求,实现刑罚现代化。  相似文献   

14.
俄罗斯联邦刑法典刑罚体系的设置区分不同对象,对未成年人适用的刑罚专章予以规定,普通法体系中的刑种只有六种对未成年人适用,在具体适用时,其数额、执行期限、执行场所都较成年人有所优待,这些特别规定是俄罗斯刑法人道、公正与刑罚个别化原则在未成年人刑事立法中的体现,彰显着对未成年人的特殊关爱,也标志着宽缓的未成年人刑罚体系已经形成.  相似文献   

15.
民众对刑事立法、刑事司法、刑事法治环境尤其是典型刑事司法案件等现实层面的感受往往通过刑法情绪释放出来。民众刑法情绪是衡量刑法认同和刑法信仰程度的重要心理暗示。受"杀人偿命"等传统刑法观、现代仇恨犯罪理念、刑罚效果不彰和刑事司法系统运作不力等因素影响,民众刑法情绪会流露出恶性倾向,但亦有培养民众良性刑法情绪的现实土壤。民众良性刑法情绪的养成则助益于刑事政策贯彻、刑事司法运行、刑法社会效力的彰显、理性刑罚观和犯罪论的培养和刑法情怀的塑造。  相似文献   

16.
余秀云 《传承》2012,(11):92-93,96
非刑罚化不仅是指排除法律规定的刑罚种类的适用,也包括在刑罚执行过程中的变更适用来排除刑罚措施。对青少年犯罪适用非刑罚化是建立在一定的现实、理论和法律基础之上的。在青少年犯罪刑事政策的价值取向上,以保护和教育为核心,逐渐向非刑罚化方向发展,更有利于青少年犯罪的预防和矫治。  相似文献   

17.
刘宏  王定辉 《前沿》2011,(14):72-75
未成年犯罪人再社会化不应局限于刑罚执行阶段,而应从整个刑罚的适用来考虑未成年犯罪人的再社会化,既包括法律的制定、适用,也包括刑罚后遗效果。未成年人犯罪刑事政策的贯彻是未成年犯罪人再社会化的基础,刑罚的制定及适用是未成年犯罪人再社会化的载体,未成年人犯罪前科消灭制度的建立则为未成年犯罪人再社会化提供了帮助。  相似文献   

18.
刚彦 《前沿》2012,(19):88-89
从不同的角度对刑法意义进行阐释,对刑罚的工作目标的定义不同将导致不同的刑事制裁手段产生.刑罚是为了使犯罪付出更大的代价来使犯罪停止,使社会治安得到保障.在刑罚条件受到约束的情况下,合理选择制裁手段是必要的,可以使效果最大化,但是真正做到这点不容易.本文引入经济分析的概念,讨论刑罚对犯罪的作用,使资源的配合更加合理.  相似文献   

19.
在宽严相济刑事政策的指导下,我国不断调整刑罚结构,促使其科学化、文明化并与国际社会接轨。一个更体现刑罚人道性的社区矫正制度终于在地方试点了9年之后通过《刑法修正案(八)》予以最终确定。法定化了的社区矫正制度在很大程度上为司法实践提供了强有力的法律依据,同时也是我国刑罚轻缓化发展进程中的重要一步。然而,司法实践中社区矫正工作仍然存在着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刑罚轻缓化的落实也需要在健全的社区矫正制度中得以实现。  相似文献   

20.
人身危险性是刑事实证学派的理论核心。人身危险性理论重视行为人的人身危险性在犯罪及其处罚中的作用,与宽严相济刑事政策有着天然而密切的联系,体现人身危险性的各种法定情节和酌定情节在定罪、量刑及行刑中得到充分、合理的运用,有利于宽严相济刑事政策的贯彻落实。人身危险性成为定罪的根据,有助于调和定罪过于僵硬的问题。基于人身危险性的刑罚个别化可以使刑罚裁量有效合理,起到特殊预防的作用。相对于定罪和量刑,人身危险性在行刑中不但是对犯罪人施以何种处遇的依据,而且还能对原判刑罚进行修正,使之更有利于犯罪人的改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