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提起杨茂义,很多 人只知道他是远近闻 名的“辣椒乡”──洮 南市福顺乡的党委书 记,却不知他还是个把 辣椒“种”在网上为农 民赚钱的“发烧友”。 在福顺乡的辣椒 产业走向规模化的同 时,杨茂义意识到,如何及时准确地掌握瞬息万变的市场信息,按市场经济的规律和要求改变本乡的生产经营思想及方式,是使辣椒这一产业产生规模效益的决定因素。杨茂义想到了信息高速公路上互联网络的巨大潜力。杨茂义决定学微机上网,让福顺的辣椒“种”上网。经过培训和自学,杨茂义很快就能在网上邀游了,福顺的辣椒也开始进人了国际互联网。 1999…  相似文献   

2.
我叫黄维立,家住洮南市福顺乡,今年63岁。“大帮轰”那阵子,我当过生产队长和村干部,说实话,那时汗没少流,力没少出,可日子却过得挺清苦。自打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以后,我承包了3公顷责任田,又领孩子们办了个砖厂,日子过得就像含糖块上楼梯──步步高,节节甜。可要说真正过上小康生活,还得从我种辣椒开始算起。 建市场,办公司,做“龙头” 福顺乡种辣椒有些年头了,但过去由于市场信息不灵,又没有形成规模,农民种的辣椒只好以低价卖给小商小贩。从1996年开始,辣椒销售开始走俏,经济效益看好,大伙儿种植的积极性…  相似文献   

3.
《新长征》2007,(4)
如今在白城,提到辣椒就会想到福顺,提到福顺就会想到辣椒。福顺辣椒已成为白城乃至周边地区辣椒产业的代名词,而辣椒产业更成为福顺农业结构调整的重点、招商引资的热点和农民增收、农产品创汇的亮点。辣椒产业已成为福顺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洮南的辣椒种植已有近百年的历史,从上个世纪70年代起,福顺镇的辣椒就开始声名鹊起,本地产  相似文献   

4.
东丰县永和乡从前是一个偏僻而贫穷的农业乡。近几年来,这个乡却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成为远近闻名的富裕乡。永和乡由穷变富靠的是养大鹅。 永和乡养鹅成气候是从1993年开始的。以前,永和乡的农民就有养大鹅的传统,但都是小打小闹,家家户户养个十只八只的,为了换个油盐钱。1993年,永和乡新一届党委班子上任后,立志改变家乡贫穷落后的面貌。可从哪里入手呢?党委书记赵厚忠是个有开拓意识的人,经过市场调查后,他发现发展养鹅业前景十分广阔。经过几番论证后,班子统一了思想认识,决定把养鹅业作为永和乡富乡裕民的首选…  相似文献   

5.
1999年12月25日,省政府发展研究中心辣椒产业发展调研组到贵阳市乌当区百宜乡进行实地调研。调研情况表明,辣椒产业作为我省新兴的支柱产业和后续财源前景无限,大有可为。“要想富得快,烤烟加油菜”。这是贵州农业经济长期以来的发展模式,位于贵阳市乌当区的百宜乡也不例外,烤烟和油菜一直是该乡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可是1997年以后,随着国家产业政策的调整,我省烤烟计划被大幅度削减,百官乡烤烟种植计划被取消,该乡经济和财源一度陷入困境。面对难关,乡党委、乡政府立足乡情,引导农民,瞄准市场,本着服务城币、富裕农村的宗旨…  相似文献   

6.
对比算帐,大开脑筋──隆胜乡大学习大讨论调查俞祺德,史继善,樊晓峰怎样在农村中把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大学习大讨论开展起来,让农民琢磨出在发展市场经济中搞农业的新道道?巴盟临河市隆胜乡的做法很有启发。对比比出新观念临河市隆胜乡组织农民学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相似文献   

7.
我叫陈云莲,今年43岁,1991年7月入党,是榆树市太安乡太安村前二号屯的农民。 不怕大家笑话,别看我人不起眼,外号就有仨:一个是“陈辣椒”;一个是“陈调度”;还有一个是“陈民政”。 群众管我叫“陈辣椒”,是因为我这几年一直鼓捣辣椒。靠种辣椒,先富了自个家,又富了我们屯,还富了我们乡和其他乡镇的100多户农民。 提起种辣椒,小孩没娘——说来话长。1983年,农村实行了大包干,我种地收入了几千块钱,家里人都知足得没法。可我觉着光靠种粮食富不哪去,总琢磨种点来钱的。1985年底,电视里播了一条广告:黑龙江省望奎县青椒大王蔡景学,种青椒收入好几十万元,现在办班传技术。我一听,就到望奎学习了6天。回来以后,我就开始  相似文献   

8.
人人都想致富,这话听起来似乎很没意思,但中国曾有过“想富不让富”的历史,中国人有“富了怕露富”的心理,尤其是中国农民,在致富路上举步维艰。中国农民人人都想富,想由小富奔大富。那么真正富裕起来的农民是怎么致富的?那些还没有富裕起来的农民其责任在谁呢? 首先必须认识到,在致富的路上,农民自己是致富的主体。正如农民许殿山说:“现在是改革开放的年头,不挣钱,怨自己!” 许殿山和中国其他农民一样,在致富道路上有过心理障碍,但是他现在觉醒了。他是梨树县胜利乡顺城堡村的农民,3年前,他到梨树县的霍家店去探亲,看到那里过去和自己一样穷的农民因养猪发了财,回来便学着干了起来。第一年出栏了20头猪,挣了2000多元钱,以后便一发而不可收,1993年出栏生猪250头,存栏37头,  相似文献   

9.
富,是时代的话题;富,是干部带领村民奋斗的目标。在学习张小民活动中,不少人思考和提问,蔡村那么多人都富了,而作为一村之长的张小民为什么没有富起来?张小民能富吗?回答是肯定的。因为小民有先富起来的条件和优势。这些条件和优势,对于一般村干部来说也有,但在小民身上表现得更为突出。一是小民素质高。他有文化,当过兵,在外短期经过商,头脑灵活,精明能干,群众说小民干啥都能干好。他担任村委主任的十多年间,蔡村由“穷”变“富”,也印证了他能力出众。二是小民关系广。担任村干部十多年,他和本村的致富大户有相当好的关…  相似文献   

10.
走在全国农村现代化最前列、最具代表性、影响力的华西村,将怎样超越自我?已73岁高龄的吴仁宝,确立了什么样的思进目标?这是人们在“双思”活动中所关注、想了解的。本篇访问记详细报道了华西村思源、思进的情况,并披露了吴仁宝令人惊叹、仰止的远大目标──在他80岁之前,争取让华西的共同富裕在世界上第一。为中国农民,为社会主义,争口气,露露脸。这一远大目标的确立,基于吴仁宝充满哲理的共同富裕观。首先,他把一个家庭、一个村庄的富裕,放在全体农民、全国人民共同富裕的整个进程中思考。提出:“个人富了不算富,集体富…  相似文献   

11.
《党课》2010,(19):17-19
1941年6月3日下午,陕甘宁边区政府正在召开县长联席会议,讨论征粮问题。天正下着雷阵雨,突然一声响雷击中了会场礼堂的一根柱子,坐在旁边的延川县代县长李彩云不幸触电身亡,一个农民拴在礼堂边的一头驴也被雷击而死。这位农民借此发泄说:“老天爷不睁眼,咋不打死毛泽东?”保卫部门把他抓了起来,要当作反革命来追查。毛泽东知道后,急忙制止并要求立即放人。人放了,毛泽东的思考却没有停止:一个农民为什么会说出这样的话?我们的工作中到底存在什么问题?  相似文献   

12.
在中国,人数最多的就是农民。农民穷,中国就不能说富,只有农民富了,中国才真正算得上富了。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绝大多数农民告别了缺吃少穿的日子,但是离富起来还是有一段距离。进入新世纪,党对农村有了新政,一个是种地不用交税了,第二个是农民有了基本医疗保障,第三个是农民也有养老保险了。  相似文献   

13.
许多干部可能都听到过群众骂声。对于群众骂声有各种各样的对付方法。一种是听到骂声暴跳如雷,以牙还牙。例如一天从报上看到,某地一个主管宣传工作的县委副书记,在一个什么思想工作会议上就公开声称,谁批评本县工作,谁就是给本县抹黑,就是败坏本县形象,就对谁不客气。他还真说到做到,把一个写了批评本县稿子的记者辞退了。另有一个乡,一个农民曾写过好多稿子表扬该乡工作,后来写了一篇小稿,反映该乡有个村的有线广播坏了,呼吁尽快修复。这都谈不到是什么批评,更不是骂了,不料竟惹怒该乡领导,找上门去,把这位农民打得头破血…  相似文献   

14.
见不得人     
佚名 《党员文摘》2009,(3):15-15
县电视台记者到某乡就县里实施的一项政绩工程进行采访,硬拉住农民要他说点好话。农民被记者劝得无奈,只好按记者的话说了一遍。说完后农民问:“播出时能否把我的脸用马赛克蒙起来?”记者奇怪地问:“为什么?”农民说:“电视里不都这样吗?做了见不得人的事时就用马赛克把他的脸遮住。现在我违背良心说了这些话,也见不得人呢!”  相似文献   

15.
早春三月,春意融融。 为了采访报道我省畜牧业的发展情况,记者迎着和煦的春风,踏着松软的乡道,走乡串村,访大户问干部,亲身感受了畜牧业给农民带来的富裕和喜悦。所见所闻,令人欣喜,使人振奋。 “养猪让四道岗乡富起来了” “养猪让四道岗乡富起来了”,公主岭市四道岗乡党委书记张政田在得知记者的来意后,第一句话便点中主题。他掰着手指给我算了一笔帐:按目前市场行情,养一头育肥猪的成本大约在 350元左右,其中包括仔猪费、饲料费、防疫费、人工费等,育肥猪到100公斤左右出栏,按现在每公斤4.5元算,一头育肥猪可获…  相似文献   

16.
项南在花乡     
1982年6月14日上午,中共福建省委第一书记项南来到漳平永福花乡,他对花乡的发展寄予厚望,他称赞养花是一项伟大的事业。他说:“这是一个好地方。我这次来主要是看花,永福的特点是花,所以我着重讲花。” 他首先从一首歌讲起。他说,有一首歌很好听,就是《茉莉花》,这首歌出在苏北,可我在苏北呆了8年,从没看过茉莉花。这里是茶花,你们介绍茶花苗就有几百万株,我过去连听也没听过,真了不起。希望你们在茶花上为国家作贡献,使农民从中富起来。农民富起来了,我们非常高兴,共产党就是为了人民富嘛。三中全会以来,党中央实行了正确的政策,就是希望农民富起来。你们研究一下,如何搞比较好。  相似文献   

17.
崔永琦 《奋斗》2005,(6):13-14
包永富今年32岁,是虎林市忠诚乡忠诚村的一名青年农民。10几年前,由于家庭的贫困,将他挡在了大学门槛之外,但并没有阻隔他对理想的追求。他的理想是一个绿色的梦想.祖祖辈辈依靠土地为生的农民,难道就不能在土地上有所作为吗?踌躇满志的包永富决心在自家的一亩三分地上干出个名堂。  相似文献   

18.
我国是农业大国,农业兴,百业兴;农村稳定,国家稳定,这是从中央到地方的共识。然而,让农民真正富起来并不是一件轻松的事。农村致富不仅需要先进的思想观念,先进的科学技术,也需要一个和谐宽松的环境。这个环境就是真正把农民过重的负担减下来,降低农民致富成本,使广大农民轻装前进。可以肯定地说,我国广大农村全面富起来之时,就是我们国家富强之日。  相似文献   

19.
目前,农民负担过重仍然是农村工作中的一个老大难问题。为了把这个过重的负担减下来,各级政府都想了一些办法。在乌兰察布盟商都县的三虎地乡.当地把这个工作和乡镇机构改革结合在一起搞综合治理,终于减掉了这个多年以来农民反应强烈的问题。 98年下半年,商都县三虎地乡农民频频上访。在乡党委书记杜美的办公室里,每天都十几个农民来反映问题。集中起来主要有村务帐目不清、吃喝费太多,转嫁到农民身上成负担,再就是两工使用太乱。 针对农民反映的问题,乡党委召开了七次党政联席会议,充分听取了群众意见。最后制定了税费合_、按…  相似文献   

20.
走近袁隆平     
轩遄  方才  祥子 《新湘评论》2006,(1):44-46
幸福的老头 1979年,邓小平登上黄山之巅。他对万里说:不要拘泥于形式,要千方百计,先让农民富起来!小平同志的这句话,宣布了一个时代的到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