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新中国成立初期,中共中央制定了土地改革中保存富农经济的政策。在实际执行保存富农经济的政策过程中,地方各大区之间却存在较大差异。中南区和华东区作为两个典型地区,因地方调查情况、领导人思想倾向和基层干部群众经历不同,在执行政策结果上出现较大差异。中南区对富农经济的打击相对严重,华东区的富农经济则保存较好,这对当时和以后的经济发展产生了不同影响。  相似文献   

2.
新中国成立初期,国家利用三年时间进行了土地改革。农业生产贵在遵守时令节气,"人误地一时,地误人一年",华东区土地改革主要是在冬春季节或夏收秋种之间,力争不违农时、生产渡荒。华东区土地改革分为准备和实施阶段,利用1950年冬到1951年春、1951年冬到1952年春两个时间窗口,提前完成了土地改革。华东区土地改革与其他大区相比,较好地保存了富农经济。土地改革激发了农村活力,改变了农村社会各阶层的土地占有权重。  相似文献   

3.
"保存富农经济、中立富农"的政策思想与新民主主义革命相伴始终,是新民主主义经济理论的有机组成部分。它发轫于土地革命战争时期,确定于抗日战争时期,在解放战争时期逐渐走向成熟。这一过程中形成了"保存富农经济"政策思想的两个理论基点:第一,富农政策服从革命性质和任务,应征收富农半封建性的土地财产,不动富农以资本主义为代表的其他土地财产。第二,允许富农经济的发展,反对绝对平均主义,是发展农村经济的一项重要政策。这些思想为中共执政后解决富农问题积累了理论经验,是新解放区土改"保存富农经济"政策成功展开的保证。  相似文献   

4.
一、题解:毛泽东、邓小平富裕观的原初意义毛泽东于1955年7月在《关于农业合作化问题》报告中明确提出“共同富裕”的概念。他说:“在逐步地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和逐步地实现对于手工业、对于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的同时,逐步地实现对于整个农业的社会主义的改造,即实行合作化,在农村中消灭富农经济制度和个体经济制度,使全体农村人民共同富裕起来。”①同年10月在《农业合作化的一场辩论和当前的阶级斗争》的讲话中,毛泽东又一次提出:“要巩固工农联盟,我们就得领导农民走社会主义道路,使农民群众共同富裕起来,穷的要富裕,所有农民…  相似文献   

5.
正1990年1月,时任福建省宁德地委书记的习近平,在一篇题为《加强脱贫第一线的核心力量——建设好农村党组织》的文章中说,"在革命战争年代,我们党之所以能把广大农民群众团结、吸引在自己的周围,是由于党领导群众求得解放,通过打土豪、分田地、土地改革给农民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利益。" 13年后,担任了浙江省委书记的习近平又在题为《关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理论思考》的文章中指出:"新中国成立后,党和国家实行土地改革,从根本上改变了农村的生产关系,极大地调动了广大农民的积极性,解放了农村生产力。"  相似文献   

6.
土地改革后农村阶级变化的趋向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过去一般认为,在土地改革之后我国农村出现了两极分化。我认为,这种说法是不符合事实的。原因如下: 第一,土地改革后我们对富农经济中的剥削部分采取了限制措施。 1.开展互助合作运动。早在1951年9月,南方还刚进入土改反霸斗争阶段,中共中央就制定了《关于农业生产互助合作的决议(草案)》。1953年12月,经中央批准的中宣部《关于党在过渡时期总路线的学习宣传提纲》中指出:“逐步发展互助合作,逐步由限制富农剥削到最后消灭富农剥削”。到1954年,全国的临时互助组织和常年互助组织已发展到993万个,参加的农户达6847万户,约占全国农户的62%。这时,互助合作发展较慢的湖南省,组织起来的农户也已达到总农户数的55%,实现了半数乡有初级社。地处湖南西部的黔阳地区(今怀化地区)虽系山区,到1955年夏季以前,组织起来的农户不仅已达到了总农户数的62.5%,而  相似文献   

7.
邓子恢正确对待富农经济的思想主要包括两部分,即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通过调整根据地的土地政策而平衡包括富农在内的农村各阶级利益;在建国初期,通过实行保存富农经济的农村政策,达到稳定中农、发展生产,巩固党在农村统一战线的目的。  相似文献   

8.
建国初期刘少奇深刻分析和把握国情,在如何处理富农问题上力主保存富农经济,并把保存富农经济与发展农村生产力、建立广泛的反封建统一战线联系起来.  相似文献   

9.
中国农村改革的核心是土地改革,土地改革的核心是土地承包经营权。要完善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制度,就需要在深化农村土地产权制度、土地流转制度以及土地管理制度的改革上做文章,以推动农村土地改革的有序进行。  相似文献   

10.
1951年夏,省委农村工作委员会决定:在连江县黄岐乡进行渔区土地改革试点.当时土地改革运动已在全省农村普遍展开,而渔区的土改还缺乏经验.这次在黄岐乡搞试点,就是要摸索这方面的经验,以便指导面上的工作.  相似文献   

11.
土地改革是古巴人民革命为改组社会和经济结构、消灭美国垄断资本的大庄园和本国半封建势力的大庄园制和发展国民经济而采取的一项决定性的步骤。古巴人民把1960年命名为“土地改革年”,经过这一年的土地改革,控制古巴农村的美国大庄园主的特权以及本国大庄园主的牛封建势力已经在古巴的自由土上地上被消灭了。古巴农民重作自己土地的主人,并且正满怀信心地在革命新阶段中为继续推进土地改革,实现农村合作化和发展多种作物经济而奋斗。  相似文献   

12.
革命与科学     
六月九日,报纸上报导了全国农业区划工作会议,《人民日报》发表《用严格的科学态度来领导农业生产》的社论。读了这个报导和这篇社论,觉得意义重大,这是我国社会主义农业生产上的又一个革命。这并不是解放以来我们在农村的第一次革命:土地改革是废除封建剥削制的革命;从互助组、合作社到人民公社,是把个体经济组织成集体经济的社会主义革  相似文献   

13.
新中国成立初期对富农政策从两个方面进行了初步调整。华北、河南部分新解放区土地改革,只征收了富农的出租土地,没有动富农的自耕自营部分。清匪反霸、减租退押的斗争,减轻了地主、富农对农民的封建剥削,是大规模新区土改的过渡步骤。这两个方面的初步调整为大规模新区土改中的保存富农经济政策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4.
新型农村土地流转制度探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在国际形势发生深刻变化、改革发展进入关键阶段的新形势下,必须毫不动摇地推进农村改革发展。深化农村土地改革,建立新型农村土地流转制度是农村改革中尤为关键的环节。  相似文献   

15.
看了这个题目,很多人都会立刻想到任弼时在1948年的重要讲话:《土地改革中的几个问题》。那篇讲话在当时所产生的重大影响,在土地改革中所起的重要作用,经历过的人至今都会记忆犹新。其实,任弼时在这方面的贡献,远不只此。读了《任弼时选集》中的有关著作,就会了解到,从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抗日战争时期到解放战争时期,在中国土地改革的长过程中,任弼时都作出了杰出的贡献。他参与制定了党中央关于土地改革的正确路线和政策,并使之不断完善。在他的革命实践中,包括他的一些重要著作中,具体地体现着党的正确路线和政策,而且是始终一贯的。尤其是当土地改革发生了右的或“左”的偏差时,任弼时在端正干部思想、纠正偏差中起了很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一工人阶级同资产阶级的矛盾,不是土地改革以后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全国土地改革完成以后,国内的主要矛盾是什么?最早提出和明确回答这个问题的是毛泽东。1952年6月6日,他在一个文件上批示说:“在打倒地主阶级和官僚资产阶级以后,中国内部的主要矛盾即是工人阶级与民族资产阶级的矛盾,故不应再将民族资产阶级称为中问阶级。”1953年11月4日,毛泽东在同中央农村工作部负责人谈什么是农村工作的纲和主题时说:“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的矛盾,并且逐步解决这个矛盾,这就是主题,就是纲。提起了这个纲,各项帮助农民的政治工作,经济工作,一切都有统属了。”《党的文献》1988年第1期中《主要矛盾与中心任务》一文说:“有一种习惯的说法,过渡  相似文献   

17.
王睿  江澜 《廉政瞭望》2009,(10):24-25
事件一 《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1950年6月30日,中央人民政府宣布在全国“废除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借以解放农村生产力,发展农业生产,为新中国的工业化开辟道路”。同年冬起,在新解放区陆续开展了土地改革运动。到1952年除台湾省和部分少数民族聚届的地区外,全国的土地改革基本结束,使3亿无地或少地的农民分得了约7亿亩土地和其它生产资料。  相似文献   

18.
最近出版的《邓小平文选(1938—1965年)》中的《贯彻执行中共中央关于土改与整党工作的指示》一文,是解放战争时期曾担任中共中央中原局第一书记的邓小平代中原局起草的党内指示,有着很丰富的政策策略思想,曾对党的新解放区农村工作政策的转变和形成起了重要作用。解放战争时期,我党关于新解放区农村工作政策前后有一个较大的变化,即由按照土地法大纲进行土改,平分土地,转变为恢复实行抗日战争中的减租减息政策。有两篇重要文献可以做为这一政策转变的标志,一篇是《毛泽东选集》第4卷中的《一九四八年的土地改革和整党工作》,另一篇就是邓小平的《贯彻执行中共中央关于土改与整党工作的指示》,这一指示形成于1948年6月6日,因此党内称为“六六指示”。  相似文献   

19.
莲花 《湘潮》2022,(6):39-41
<正>1947年9月13日,中国共产党全国土地会议通过了新的土改政策文件——《中国土地法大纲》(简称《大纲》)。这是抗日战争胜利以后第一个公开颁布的土地改革的纲领性文件,它标志着解放区封建性及半封建性剥削的土地制度被彻底废除,在我国土地改革的历史上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0.
任何一个国家在其工业化的进程中都存在着农业人口非农化的过程,这种过程是职业的流动,也是身份的转变。本文所关注的是在中国这样一种业已存在的现实的转化进程中,是什么因素起到了主导性的作用。一、历史的发展1、土地改革。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土地改革是对原有土地制度的彻底变革。在土地革命时期和解放战争时期,土地改革已经在解放区广泛实行,赢得了广大农民阶级的信任和支持,为其夺取全国政权提供了有力的保证。建国以后,这一制度在全国范围得到了彻底贯彻。1950年6月6~9日,中共七届三中全会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草案),6…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