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十月革命是影响20世纪世界共产主义运动的重大历史事件,它的发生发展过程蕴含着丰富的内在辩证关系:在革命特征方面,它体现了世界革命同一性与俄国革命特殊性的统一;在革命进程方面,它体现了政治革命剧变性与社会发展渐进性的统一;在革命条件方面,它体现了社会矛盾发展必然性和历史条件偶然性的统一。把握十月革命所蕴含的内在关系,对于正确认识经济文化落后国家建设社会主义的渐进性和曲折性、匡正西方学者对十月革命的歪曲以及指导当前我国全面深化改革都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学理论》2015,(32)
俄国十月革命胜利,社会主义首先在经济文化相对落后的国家取得胜利,之前学者主要归纳出两点原因。第一,是由革命的客观形势和主观条件决定的。第二,符合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状况的规律。还可以从另一个角度证明落后国家先取得革命胜利是符合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状况的规律,即:俄国的革命是生产力高度发展的结果,是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生产力高度发展的结果。  相似文献   

3.
郭春生 《理论视野》2007,(11):31-33
十月革命是俄国无产阶级遭受暴力压迫而进行暴力反抗。列宁等俄国无产阶级革命家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暴力革命的理论,在二月革命后复杂的形势下,适时地选择和平与暴力的手段,最终以暴力形式获得革命胜利。他们没有一味地强调暴力手段,也没有滥施暴力,诟病十月革命的暴力形式是没有道理的。  相似文献   

4.
历史必然性与偶然性是我们在做“社会主义必然代替资本主义”这篇大文章时必然要遇到的哲学范畴。对此范畴理解得正确与否、深与浅都直接关系到能否做好这篇时代的大文章。因此,有必要深入研究唯物史观的这对范畴。历史必然性是指社会历史现象发生的确定性;历史偶然性则指社会历史现象发生的不确定性。历史必然性一般是指历史长过程的发展趋势而言,历史偶然性是指这一长过程的具体实现形式的发生发展趋势而言,这是因为二者的根据不同。历史必然性的根据是历史长过程的根本矛盾,而偶然性的根据则是长过程中的非根本性矛盾。  相似文献   

5.
唯物辩证法是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体,是思想政治工作最有效的武器。有了科学的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就能掌握学生工作的主动权。 善于处理偶然性与必然性的关系。恩格斯说:“表面上是偶然性在起作用的地方,这种偶然性始终是受内部的隐蔽着的规律支  相似文献   

6.
列宁勇于自我批评,改变科学社会主义传统观点,于1915—1916年提出社会主义能在一国首先胜利新理论。1917年俄国二月革命胜利后他明确提出俄国必要而且可能首先实行社会主义革命的主张,并且制定了实施方案。他高屋建瓴,高瞻远瞩,力排众议,说服了多数,终于抓住时机,领导十月革命取得胜利,并且巩固了胜利,开展了社会主义建设。列宁起过独特与奇特的历史作用,因有失误与疏漏,也留下历史遗憾。  相似文献   

7.
陈芳瑜 《学理论》2012,(28):47-48
共产国际(又称"第三国际")是在俄国十月革命胜利后,以列宁为首的俄国布尔什维克党积极倡导、组织和主持建立的一个世界共产主义运动领导机构。从1919年3月2日成立至1943年6月解散,共产国际存在达24年之久。它对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的建设产生过重大的影响。主要论述共产国际在中国大革命期间对于国共合作的主要贡献。  相似文献   

8.
俄国十月革命胜利以后.伟大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家,无产阶级革命家,尼·伊·布哈林怀着极大的革命热情,辛勤笔耕,为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发展做出了卓越贡献。今天,当社会主义国家纷纷掀起改革的浪潮,重新认识布哈林的社会主义国家思想,无疑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9.
巴黎公社革命失败后,西方无产阶级革命运动处于沉寂时期,马克思、恩格斯转而高度重视俄国、中国等东方落后大国的革命形势及其与未来世界革命的关系,形成了俄国可以跨越资本主义制度"卡夫丁峡谷"的设想。这些大胆设想和理论对中国革命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具有重大指导意义。新中国建立70年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形态的创新和完善是科学社会主义的伟大胜利。  相似文献   

10.
十月革命胜利后,由于帝国主义国家的武装干涉和经济封锁,苏维埃俄国在国际上陷于孤立,在经济上濒临崩滞。为了捍卫新生的革命政权,苏俄人民在粉碎外国武装干涉的同时,展开了积极的外交活动。在外交斗争中苏俄政府以列宁的和平共处思想作为处理不同社会制度国家关系的基本准则,通过发展与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与贸易联系,  相似文献   

11.
"系统治理、依法治理、综合治理、源头治理这四个方面,就是制度优势与治理效能之间的结合点、关键点。其实质就是要解决好国家制度的普遍性、必然性与应急管理的特殊性、偶然性之间的关系,解决好国家治理整体性、统一性与应急管理综合性、专业性之间的关系。这是应急管理制度优势转为实践效能的一把钥匙。"  相似文献   

12.
列宁的名字永远与十月革命胜利联系在一起。列宁为十月革命胜利做了理论准备、组织准备和战略、策略准备,列宁领导的十月革命胜利开辟了世界历史的新纪元、帝国主义时代无产阶级革命的新纪元及民族殖民地人民解放运动的新纪元。十月革命胜利丰富和发展了列宁的帝国主义理论、不断革命理论和社会历史发展辩证理论。  相似文献   

13.
无产阶级政党执政以后,如何正确处理党同政府及其他组织的关系,是实现党的正确领导的一个重大问题,它直接关系到社会主义事业的成败。十月革命胜利以后,俄国共产党(布什尔维克)首先遇到了这个问题。列宁当时从实际出发,对这个问题作了有益的探索,提出了许多宝贵的思想。  相似文献   

14.
比较视阈中的“马克思主义俄国化”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克思主义俄国化"是马克思主义与俄国革命和苏联社会主义建设实际相结合的过程,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实际相结合的过程.这两个过程在主体自觉性和核心理论命题的内在逻辑关联方面存在着重要的差异,对自身历史上"左"的错误、对马克思主义与各自传统文化关系的不同认识是形成这种差异最主要的两个诱因.这导致"马克思主义俄国化"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产生了完全不同的历史结果.  相似文献   

15.
恩格斯在马克思逝世后特别是在19世纪90年代后,丰富和发展了科学社会主义理论。这表现为他研究俄国革命运动与西方革命的关系,提出世界革命进程"四步骤"的理论;研究意大利、法国、德国的阶级关系和革命形势,提出把当前斗争和远大目标统一起来的理论;研究1848年以来无产阶级斗争的方式,形成以合法斗争积蓄力量并进行革命"决战"的理论。  相似文献   

16.
中国共产党是在列宁领导的共产国际的直接帮助下,按照马列主义的建党学说,以俄国布尔什维克党为榜样建立起来的。但是,中国的国情与俄国的国情不同,中国革命具有与俄国革命不同的特点。这样,中国党的建设必然遇到俄国党的建设未曾遇到的特殊问题。这就是:在旧中国这样一个工业十分落后,无产阶级虽然战斗力很强但人数很少,占人口大多数的农民和其它小资产阶级具有强列的革命要求的国家里,在革命重心必须放在广大农村的情况下党如果不从农民和其他小资产阶级的革命分子中大量吸收党  相似文献   

17.
王相如 《学理论》2012,(2):9-10
1 91 7年俄国十月革命胜利后,建立了人类历史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使科学社会主义由抽象理论应用于具体实践。列宁领导俄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拉开了探索社会主义建设的序幕。列宁探索社会主义建设所积累的经验,对今天的社会主义建设仍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8.
列宁十分重视社会主义的文化建设,在他领导俄国社会主义建设的短短七年里,无论从理论上还是从实践上,都体现出他对社会主义义化建设的高度重视和所做的重大贡献。列宁把文化建设看作是社会主义建设的重要的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十月革命胜利后,列宁根据俄国的实际情况,反复多次地强调了文化建设的重要性和迫切性。他提出,布尔什维克党在把工作重点转移到经济建设的同时,还“应当把重心转移到文化建设方面”来。还强调说:“现在,只要实现了这个文化革命,我们的国家就能成为完全的社会主义国家了”。列  相似文献   

19.
赖婵丹 《学理论》2012,(26):19-20
命运的客观性是由命运的必然性和偶然性组成的,必然性主要体现在两方面,其一是自然界的外在必然性和人类社会的历史必然性,以及由这种必然性决定的事物的发展趋势。其二是人的内在本性。命运不仅有其必然性,而且也有其不可预测的。但是人在命运面前可以充分发挥其主观能动性,对身外的事与物和自身态度、信念进行选择。人应该正视命运,在承认命运的客观性的前提下,最大限度地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方能活出真正的自我。  相似文献   

20.
《理论视野》2021,259(9):86-93
《论俄国革命》是罗莎·卢森堡在狱中写就的关于俄国十月革命的著作。驳斥教条主义者的歪曲与毁谤、论证十月革命的伟大成就和世界意义、展现社会主义必然代替资本主义的坚定信念,是这本著作的主旨。对革命成功后俄共(布)实施的土地政策、民族政策与国家政权建设政策的批判性分析,则体现出一名真正的马克思主义者高度自觉的革命精神与批判精神。卢森堡在批评俄共(布)具体政策时显露出的历史局限性,她关于民主、人民积极参与公共生活与社会主义关系的思考,都是丰富和发展社会主义的宝贵思想资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