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939年初,我一二○师主力奉中央军委和毛主席命令,为帮助巩固冀中抗日根据地,开赴河北省河涧县地区。由于当时作战频繁,伤病员多,又缺医少药,救治伤病员工作到了极端困难的地步。此时,得知加拿大共产党员、蒙特利尔皇家维多利亚医院脑外科主任白求  相似文献   

2.
邓小平与晋冀鲁豫边区的精兵简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41年12月8日,日本法西斯突然袭击珍珠港,太平洋战争爆发。日本帝国主义为了获取更多的战略物资,加紧了对中国的侵略与经济掠夺;加之华北各地连续几年发生水、旱、虫等自然灾害,解放区处于极端困难的境地。我抗日根据地的面积急剧缩小,人民的负担越来越重。同时,根据地在一定时期形成的庞大的党政军领导机关已越来越不  相似文献   

3.
正冀热辽根据地是晋察冀根据地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抗战胜利时东北境内唯一的抗日根据地。冀热辽根据地的建立和斗争,是晋察冀边区对东北抗日斗争作出的重要贡献。晋察冀根据地的重任事实上,由于紧邻东北地区,晋察冀根据地一直承担着党中央赋予的与东北抗日斗争战略协同的重任,与东北抗日斗争有着密切关系。自"九一八"沦陷时起,  相似文献   

4.
抗战时期的晋察冀根据地是中共在敌后创建的第一个抗日根据地,一直面临着日伪军的"扫荡"、"蚕食"、封锁和各种自然灾害。晋察冀根据地的军粮供应过程是伴随着根据地的发展而逐步成长,又在极端困难时期调整适应,在对日反攻的氛围下恢复和再发展。通过军粮的需求预测、筹措粮食与开展生产运动、仓储管理、运输与调剂、前方配给等环节的运转,充分发挥中共卓越的群众动员能力,并坚持相关制度建设,党政军民团结一致,构建了适合运动游击战的独具特色的军粮供应系统。其构建与运行过程亦是中共战胜敌祸天灾的局部执政的成功体现。  相似文献   

5.
《世纪桥》2016,(1)
苏南抗日根据地是中共领导的新四军在华中最早开辟的根据地,包括江苏省长江以南地区和浙江、安徽的一部分。沪宁杭沦陷后,苏南成为日伪统治地区的心脏地带,也是汪伪政权的核心区域。苏南抗日根据地在与日伪顽的斗争中,为贯彻党中央"向南巩固、向东作战、向北发展"的战略方针做出了关键性的作用。因苏南抗日根据地的地位和价值,对现有成果进行梳理,对研究苏南抗日根据地十分必要。  相似文献   

6.
抗日根据地中的"救国公粮""合理负担""农业统一累进税""统一累进税"等制度在结构方面存在很多共性。在对"纳税人"进行选择时,这些税制形成了一种个人与家户相结合的二元结构,亦即"以个人为计算单位、以家户为征收单位",此种二元结构对抗日根据地税制产生了诸种影响。梳理并探求抗日根据地个人与家户相结合的税制结构的内在机理及其依据,有利于厘清抗日根据地税制的发展演进轨迹,明晰抗日根据地税制在中国税制发展进程中所具有的独特历史地位,并可为今日中国税收法制的建设和完善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7.
《党建》2015,(6)
为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5月19日,中宣布在山东省菏泽市召开"抗日根据地的共产党人"座谈会,大力宣传中国共产党在全民族抗战中的中流砥柱作用。中宣部《党建》杂志社将以增刊的形式,将全国抗日根据地共产党人英勇事迹汇编成册,弘扬伟大的民族精神、抗战精神。以下是座谈会上来自全国19块抗日根据地的代表、学者的发言摘编,让我们一起回顾那段艰苦卓绝的抗战岁月,缅怀为夺取抗战胜利作出牺牲的共产党人。  相似文献   

8.
三北抗日根据地是浙东抗日根据地的基本战略支点,是抗击日伪军的前哨阵地.关于三北抗日根据地"基本形成"的时间,目前有多种说法,本文依据历史文献和毛泽东关于游击区、根据地的论述,以历史的方法和逻辑的方法相统一,对这一问题谈了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9.
大岭山抗日根据地旧址位于东莞市大岭山镇。1940年10月,广东人民抗日游击队第三大队从宝安县布吉乡挺进东莞,创建了大岭山抗日游击根据地。这是中国共产党在广东敌后地区建立的最早的抗日根据地之一,也是全国十九个抗日根据地之一——东江抗日根据地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0.
<正>实行"三三制"的民主政权建设政权建设是抗日民主根据地建设的首要问题和根本问题。中国共产党把坚持抗战与实现人民民主统一起来,毛泽东提出:"抗日与民主互为条件","民主是抗日的保证,抗日能给予民主运动发展以有利条件。"正是基于这样的认识,中国共产党在高高举起抗日大旗的同时,也高高举起民主大旗,而民主政治建设中最鲜明的亮点是"三三制"原则。1940年3月6日,毛泽东在起草《抗日根据地的政权  相似文献   

11.
正冀中抗日根据地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创建最早的抗日根据地之一,是晋察冀根据地的重要组成部分。她位于河北省中部,地处平汉、平津、津浦、石德四条铁路干线之间,素有"华北粮仓,京津门户"之称,战略地位十分重要。侯玉田为开辟冀中革命根据地、组建河北游击军、创立冀中抗日武装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曾任冀中军政委员会书记的贺龙多次谈到:"冀中抗日武装的发动和抗日根据地的建立,应归功于冀中的党员及广大人  相似文献   

12.
党在抗日根据地的文化政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党在抗日根据地的文化政策魏芙蓉,郭永学抗日战争时期,随着晋察冀边区、晋绥边区、晋冀鲁豫边区、华中地区、山东地区等抗日根据地的创立,随着抗日民主政权建设的健康发展,各抗日根据地的文化事业也蓬勃发展起来。抗日根据地文化事业的发展反过来推动了抗日根据地的建...  相似文献   

13.
由马洪武教授主编的《华中抗日根据地史》,是当前出版界难得的一本好书 ,是具有较高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的学术专著。第一 ,该书是一部关于华中抗日根据地的通史 ,填补了该史学领域的一项空白。首先 ,近年来各地出版了一些敌后抗日根据地史 ,也包括华中各抗日根据地 ,可是都是各自省属范围或地区范围的抗日根据地史 ,如江苏省编写出版了苏南、苏中、苏北抗日根据地史 ,安徽省编写出版了皖江、淮南、淮北抗日根据地史 ,湖北省编写出版了鄂豫边区抗日根据地史 ,浙江省编写出版了浙东抗日根据地史 ,河南省编写出版了豫皖苏边区抗日根据地史等…  相似文献   

14.
王奎 《党史文汇》2013,(6):35-41
1938年,中国共产党创建了以阳城为中心的晋豫边抗日根据地,成立了中共晋豫特委(1939年1月改称"地委"),组建了以唐天际为司令员的八路军晋豫边游击支队(通称"唐支队"),在敌后开展抗日斗争。1938年9月至1939年,胡晓琴在阳城担任县委书记。其间,正是晋豫边抗日根据地初创时期,也是对敌斗争极为复杂严酷的时期。作为晋豫边区抗日根据地的指挥中枢与腹心之地,阳城无疑是斗争的焦点地区。  相似文献   

15.
上党收复战     
抗日战争胜利后,国民党为抢夺抗战胜利果实,以"受降""接收"为名调动军队向中共抗日根据地大肆推进。但是,国民党军第二战区向晋东南抗日根据地发动的进攻,在上党地区遭到严重打击。上党战役的胜利,给进犯抗日根据地的国民党军以迎头痛击,不仅巩固了晋冀鲁豫根据地的后方,而且加强了中共在重庆谈判中的地位。  相似文献   

16.
为深入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进一步推进新四军历史研究,中共上海市委党史研究室、上海市新四军历史研究会决定2013年下半年召开主题为"新四军与上海"的学术研讨会。为此,特面向全国举办征文活动。征文选题主要包括以下两个方面(自选):一、新四军和华中抗日根据地建设研究(1)新四军和华中抗日根据地党的建设(2)新四军和华中抗日根据地政权建设(3)新四军和华中抗日根据地经济建设  相似文献   

17.
华中抗日根据地统战工作是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指导下,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的新四军在建设华中抗日根据地的过程中开展的一项重要工作,为根据地建设、抗战胜利提供了重要保证。考察华中抗日根据地统战工作的历史发展脉络,有助于进一步对其系统研究,对做好新时期统战工作、建设和谐社会,也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8.
正平郊抗日根据地是中国共产党在华北创建最早的抗日根据地之一,是晋察冀边区的屏障和前哨阵地。根据地由平西、平北、冀东和平南抗日根据地组成,地跨河北、热河和察哈尔三省,直接包围侵华日军在华北的统治中心北平,威胁伪华北自治政府、伪满洲国和伪蒙疆联合自治政府,战略地位十分重要,为抗日战争胜利作出重要贡献。长期以来,学界关注平郊抗日根据地斗争史研究,出现许多重要成果,也存在薄弱环节。将已有资料和成果做一系统综述,对深化细化平郊抗日根据地研  相似文献   

19.
浙东抗日根据地,是全国19个抗日根据地之一,对坚持华中敌后乃至全国抗日战争胜利,具有战略支点的作用。在党中央和毛泽东同志的亲切关怀和领导下,浙东军民高举团结抗战的旗帜,同日本帝国主义和国民党顽固派进行了艰苦卓绝的斗争,牵制和抗击了法西斯东方战场的力量。浙东抗日根据地在抗日战争中对华中抗日战争和全国的抗战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第一,浙东抗日根据地的创建,提供了在平原地区创立根据地的例证,也标志着党中央和毛泽东关于在敌后发动独立自主的游击战争,开辟敌后战场和建立抗日根据地的理论和决策在实践中获得了成功。  相似文献   

20.
8年抗战,有人观望,有人幻想,有人动摇,有人退却,而中国共产党始终高擎抗战大旗,倡导并促成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团结各界人民,坚持贯彻人民战争的全面抗战路线,广泛建立敌后抗日根据地,在极端困难的条件下,抗击了大部分日军和几乎全部伪军,成为抗战的中坚力量,为抗战胜利做出了巨大贡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